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57节

  李承乾点头,说道:“剥离苏毗和羊同,然后将吐蕃压在唐古拉山脉以南,然后逼其内乱。”

  “是这样的。”李靖看向李承乾,说道:“这是兵家正法,可是陛下为什么在高句丽上,心思却乱了呢?”

  “心思乱了吗,可是东岛三国,是高句丽在前,百济和新罗在后……”李承乾话说到一半,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低声说道:“国公说的是辽东和北高句丽。”

  鸭绿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称之为北高句丽。

  “陛下英明。”李靖笑着点头,说道:“辽东原本就是汉家天下,夺回来重新治理不难,但问题在于北高句丽,他们数百年都属于高句丽,与大唐并不亲近,所以不管是太上皇,还是陛下,都是在行灭绝之道,以攻灭高句丽为直接手段,但……”

  “什么?”

  “陛下也好,太上皇也好,又都想将高句丽的百姓彻底纳入大唐。”李靖摇摇头,说道:“所以,一切才会这么别扭。”

  要么彻底毁了高句丽,杀了高句丽所有人,要么就将他们彻底的纳入大唐。

  “父皇灭了东*突厥,也没将所有的突厥人都杀光,朕自然也没有那么大的杀性,要将所有的高句丽人都杀光。”李承乾摇摇头。

  “所以,臣的建议上,陛下何不将高句丽两分,不是名称上的北高句丽南高句丽,而是彻底的将北高句丽从高句丽分出来。”李靖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辽东是大唐领土,安心经营即可,而北高句丽则重立一国,收其民养其地,以攻南高句丽。”

  李承乾静静的听着,在李靖的分析之下,一个切实可行的灭高句丽的策略已经出现。

  甚至于这和吐谷浑吐蕃是一套策略。

  一旦证实可行,那么将来大唐在四方作战,都可以用这种手段。

  “而且这种手段对朝中百姓的负担很小。”稍微停顿,李靖看向李承乾说道:“若不如此,便是陛下灭了高句丽,想要让其彻底安定下来,也需要三五十年的时间,其中的投入也绝对不会少,甚至一不小心,就是倾覆之局。”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

  大唐灭高句丽根基不稳。

  或者更准确的讲,是人心没有归附。

  高句丽的百姓没有对大唐的认可之心。

  前一世李治灭高句丽,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然而高句丽的复国运动此起彼伏。

  最后,高句丽和百济被新罗吞灭,而大唐则退出了东岛诸国。

  所以,一口气灭高句丽的方法并不可行,那样做的根基太不稳了。

  想要让高句丽彻底的融入大唐,分裂南北,自相攻伐,相互仇恨,然后北高句丽主动融入大唐,这样大唐就能彻底的掌控大同江以北,那些高句丽百姓也能为大唐所用。

  甚至他们还会交税。

  交税。

  李承乾的心彻底定了下来,点头道:“北高句丽立国不难,用高宝藏的名义就好,他这边正好有个人在长安。”

  “陛下这是送高宝藏去死啊!”李靖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高句丽王对大唐从来就没有好感,不然也会从父皇刚登基,就在辽东修筑长城。”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具体如何做,让李义府他们去做吧,倒是刘仁轨那里,国公见过他了,觉得如何?”

  “不错。”李靖想了想,说道:“他有些地方比臣强,人虽然刚毅,但却将自身放的很低,处事之学强臣百倍。”

  “处事之道上,朝中还是有些人才的。”李承乾笑笑,道:“新科状元娄师德,这方面也极出色,寒门出身的人在这方面……”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打断了李承乾的声音,李承乾下意识的抬头。

  ……

  “陛下!”岑长倩站在殿门前,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文成公主求见。”

  李承乾眉头一皱,然后看向李靖,叹声道:“国公,麻烦来了。”

  “公主是为了吐蕃的事情?”李靖不确定的看向李承乾。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吐蕃国使来长安,朕已经让人秘密关押着他,就是不想让文成见到他。”

  “陛下是担心吐蕃人会影响到公主殿下?”李靖很肯定的问道。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松赞希望文成回逻些,借用她和大唐的力量来镇压内部,同时又希望能够将来,他儿子长大,再反杀文成和大唐,朕如何能够让他如愿。”

  “但陛下担心公主想要回逻些。”李靖很简单的看透了一些。

  “文成和松赞毕竟是拜堂的夫妻,所以她很难不受吐蕃影响。”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算了,还是先拖一拖,让公主去见皇后,朕这里有正事。”

  “喏!”岑长倩转身就要离开。

  “等一下。”李靖拦住了岑长倩,开口说道:“陛下,此事终究是要解决的,陛下还是亲自见一见公主吧。”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靖。

  李靖轻轻点头。

第466章 父皇在哪儿,舅舅就在哪儿

  夜色黄昏,东宫重教殿中。

  文成公主跪在地上,对着李承乾沉沉叩首。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文成公主,有些无奈的说道:“你想怎样?”

  文成公主抬头,看向李承乾,虽然迟疑,但还是坚定的问道:“臣妹想问陛下,吐蕃的事情,陛下究竟打算如何处置?”

  “审罪,先将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父子的罪名审定,然后罚罪和战败,要求吐蕃给出交代。”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吐蕃虽然用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做替罪羊,但事情怎么可能就这么敷衍过去。”

  “陛下还是要动兵吗?”文成公主满脸担忧的看向李承乾。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若是吐蕃不给出足够让朕,让父皇满意的代价,朕就让卫国公发兵苏毗,灭了苏毗,然后西行羊同,灭了羊同,然后驱使两国,杀入吐蕃。”

  这些策略并不没有多么难猜,李承乾能想出来,松赞自然也能猜出来。

  文成公主抬头问道:“只要吐蕃能够给出足够让陛下满意的代价,陛下就会罢兵吗?”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是的,朕会。”

  “臣妹明白了,臣妹这就去信逻些,让赞普准备。”文成公主再度叩首。

  “这事你不用管,信朕已经让人送到逻些去了。”李承乾摇摇头,道:“接下来,吐蕃会派使团来长安,签订战败赔偿条约。”

  文成公主沉默了下来,皇帝不想让她介入到这些事情当中来,甚至就连吐蕃国使到长安,她都不知道。

  “那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父子呢?”文成公主还是忍不住的问道。

  “审罪!”李承乾摇头,说道:“大唐虽然这一战胜了,但是依旧有无数士卒死伤,而且松赞也将他当成了替罪羊,所以,他们需要付出代价,朕这里起码是这样,不过这些得等到他们的罪名被审定之后。”

  文成公主点点头,皇帝起码现在没有杀他们的打算。

  终于,文成公主还是抬头问道:“那么臣妹呢,臣妹将来如何?”

  李承乾看着文成公主,摇摇头道:“朕不想让你回到逻些,因为朕不想让吐蕃用你大唐公主的名义,在对朕,对大唐行谋算之事,朕不想自己后悔,也不想你后悔。”

  大唐终究还是要灭吐蕃的。

  文成公主到时候夹在中间,恐怕里外不是人。

  “那臣妹和赞普将如何?”文成公主抬头,看向李承乾道:“他毕竟是臣妹的驸马!”

  “他是你的驸马,但你只有他一个家人吗?”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这一次,朝中已经有人弹劾了,朕压下来罢了,那么下一次呢,再出事,你真正关心的人,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文成公主嘴角不由得颤抖了起来。

  她不是太上皇的亲生女儿,虽然说这些年,太上皇待她如亲生女儿一样,皇帝也待她如亲妹妹一样,但是她终究不是皇家真正的公主。

  她有自己的亲生父亲,母亲,还有姐姐。

  很多事情,皇帝可以不在意,但朝臣行吗?

  而且这一次皇帝之所以能压下来,是因为她就在长安。

  可如果她不在长安,大唐和吐蕃又再开战,到时候,就算是想不牵连到她父亲身上也难。

  李承乾看着文成公主,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

  上一世,李道宗牵扯到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案当中,流放至死。

  而在松赞刚死的时候,李治就要派人接她回长安。

  那个时候,她只要能够回到长安,立刻便是长公主待遇。

  李道宗的事情,或许就不会发生。

  但是,她没有。

  她认为自己留在吐蕃能够更好的让大唐和吐蕃和平安定。

  但,所谓的和平安定不过是笑话。

  她自己被骗了,大唐也被骗了,吐蕃没过几年,就派兵杀入了吐谷浑,吞并了吐谷浑。

  之后更是大非川大败大唐,之后的几百年里,吐蕃都是大唐最大的心腹大患。

  她自己的牺牲没有意义,害了自己的家人,害了大唐无数的将士和百姓,最后只感动了自己。

  李承乾收回心神,看向文成公主道:“你回去吧,如今的情况局势如此了,将来谁也不知道会是怎样,若是吐蕃不甘心大败,还要反复做手段,说不定还有一场大战。”

  文成公主还要说些什么,但……

  “臣妹告退!”文成公主轻轻福身,然后起身退出了崇教殿。

  ……

  等到文成公主退出之后,苏淑从偏殿走了出来。

  看着文成公主离开的背影,苏淑看向李承乾问道:“陛下,可是打算令公主改嫁?”

  李承乾稍微让开一点位置,苏淑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

  李承乾目光平静下来,然后轻声道:“她现在是松赞的大妃,松赞没死,让她改嫁,那岂不是逼吐蕃人和大唐开战,所以,先拖着吧,先拖到松赞死了再说。”

  “那松赞死了呢?”苏淑紧跟着问道。

  “随她,她还年轻。”李承乾摇摇头,淡淡的说道:“若是她愿意,能找到新的意中人,朕愿她一生顺遂,若是她不愿意找,那么朕就将松赞的孙子抓到长安他,给她延续香火。”

  苏淑从李承乾的话音当中听出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

  “好了,她的事情不说了。”李承乾抬头,转口说道:“父皇这些天还好吧?”

  “还好。”苏淑笑着点点头,说道:“象儿和厥儿,隅儿,还有安康,每日都陪着父皇,其他越王和纪王,还有几位公主驸马,都入宫陪伴,还有诸公主也是一样。”

  “先看看吧。”李承乾松了口气,说道:“朕最担心的,还是父皇会心情积郁,郁深伤身,实在不行,今年去洛阳东巡的时候,让父皇也跟着一起去。”

  “那谁留下来辅政呢?”

  “房相吧。”李承乾耸耸肩,说道:“父皇在长安,象儿监国,那么就是舅舅辅政。

首节 上一节 457/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