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9节
……
李承乾略微沉吟,随后谨慎的说道:“父皇,儿臣也倾向赞同卫国公之言,如今诸事,陈国公全部否认,但事实俱在,有些事还需当面听他承认,如此,儿臣有些话才好问一些。”
“你也是觉得他隐瞒了什么?”李世民微微点头,一副了然的神情。
侯君集有些贪财,这一点李世民心中知晓,但抢夺如此之重,让他也有些难以置信。
甚至在早先收到御史弹劾的时候,他还是有些不信。
所以才会先让户部清点,待到户部确认之后,他压抑许久的怒火才爆发。
还有纵兵劫掠之事,若是说像李靖当年的,只是约束不足,那么稍作惩罚,也就是了,但如今是实实在在的纵兵劫掠三日。
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传陈国公,朕要亲自见一见他,问问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做?”李世民神色冷冽起来。
“喏!”张阿难立刻拱手,然后快速后退而出,转身传旨。
魏征坐在位置上,看了皇帝一眼,然后低下头。
低头的瞬间,他轻轻的掠过李承乾。
他才琢磨着李承乾的话。
有些话要问,什么话?
听太子之言,他也是认定侯君集私藏珍宝,纵兵劫掠之事,但如何处置,却是要看原因。
李靖也是一样的态度。
魏征强忍住没有去看皇帝,他怎么有种感觉,皇帝非常有兴趣看卫国公和太子作出相似的回答。
……
“踏踏踏……”沉重的脚步声自殿外传来,李承乾忍不住的抬头。
一身紫色长袍,衣着凌乱,头发散乱,甚至还有一根秸秆挂在头发之间,侯君集就这样的走入太极殿。
“哼!”皇帝轻轻一声冷哼,侯君集这么故作可怜的模样,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罪臣侯君集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侯君集终于在殿中跪下,沉沉叩首。
李世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侯君集:“你现在终于知道要认罪了。”
侯君集跪倒在地上,只是叩首,但却不说话。
这一瞬间,李承乾,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几人都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
只有李靖,平静的低头。
“卫国公说你是军中宿将,不会轻易做那劫掠之事。”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道:“太子也有疑问,朕便想,你当年好歹跟朕在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的,朕的规矩你也是知道的,如何会在这一次直接无视朕,行此乱为之事?
朕现在给你机会,你说。”
侯君集低头之间,脸上终于长松了一口气,然后他面色郑重起来,沉沉叩首,然后开口道:“陛下,此中之事,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继续。”皇帝的声音很冷淡。
“征伐高昌,最大的问题,便是通过二千里沙漠之地,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补给艰难。”侯君集微微摇头,道:“便是高昌麹文泰也未曾想到臣能率大军快速杀入,然而实际上,臣还有军中诸将士,也多有支撑不下之时。”
李世民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臣许诺诸军,只要拿下高昌,便有美酒美食,无数军功在等着他们。”侯君集微微苦笑,说道:“美酒美食,臣做到了,但是军功……臣灭高昌二十一城,军中秋毫无犯,乃至高昌城,臣劝降,麹智胜不降,臣便大军攻城,原本以为如同以往之事,谁能成想,投石车不过发了几轮,他竟然降了。”
殿中的群臣瞬间都感觉有一口气堵在那里。
“军中士卒眼看着要立功了,但却被突然打断……臣当时也没有察觉,只觉得没有损伤便拿下高昌城是一件好事,然而等到臣一觉醒来之后,一切已经乱了。”侯君集无奈的摇摇头,说道:“臣竭力控制,终于在当天控制住了大局,第二天几乎已经没什么了,士卒虽然乱过,但说起来不过一日,何至于三日之久。”
侯君集解释完,殿中群臣,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甚至李承乾,全部都是漠然的面无表情。
丹陛之上,李世民轻叹一声,再度问道:“那么你呢,你私取的那些财物呢?”
第60章 不愿担罪侯君集
“陛下!”侯君集再度叩首,无比冤枉的说道:“克高昌之后,臣的确取过一些珍宝,但不过三五样而已,也不怎么值钱,至于剩下的,都是军中将校自己送上来的。”
李承乾微微低头,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冷嘲。
“军中混乱,你没有想着收拾,而是接受了军中将校的贿赂。”皇帝的眼神终于彻底的冷了下来。
“陛下!”侯君集抬起头,声音沉痛的看着李世民说道:“陛下,因为高昌突然而降,军中士卒所获的战功根本就不够,虽说是灭国,但在军功册上所记录的,详细到每员士卒的战功,和原本预计相差太大,这种情况,臣若是强行收缴他们手里的金银,士卒会哗变的。”
“说你!”李世民重重的敲了敲身前的桌案。
侯君集这才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说道:“臣有罪,臣之所以接受那些金银珠宝,是因为军中将校说,若是臣不拿,他们就没法拿,他们不拿,士卒们就没法拿,军心不安,恐怕臣连回朝都难。”
丹陛之下,李承乾竟然的抬头,侯君集这话,怎么听起来那么熟悉。
“至于臣的那些金银,臣其实已经打包好了,准备等到宴席结束之后,私下敬献陛下,同时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清楚。”侯君集再度低下了头。
李承乾扫了侯君集一眼,眼神冰冷的可怕。
前世,他怎么就被这番鬼话给骗了呢,明明是他侯君集自己忍不住的贪了财宝,手下人才有样学样,他自己也根本没想着控制,最后是士卒自己觉的不好意思才收手的。
殿中听出其中猫腻的群臣,全部都坐在那里默默不语。
不要问他们是怎么听出来,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杨师道都有相当的军中履历,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战场上士卒的缴获的确不足,可以拿高昌投降之后财富进行弥补。
这种事情,你只需要一封奏本六百里加急送到长安,皇帝立刻就会照准的。
但是你侯君集没有。
……
“原来如此。”皇帝的神色放松了下来,摇摇头,转身看向一侧的李承乾,平静的说道:“太子,你不是有话要问吗,陈国公说他只是不忍士卒征战无获,军心不稳,这才在军中稍微松懈的,你认为如何?”
“儿臣……”李承乾侧身拱手道:“父皇,儿臣认可前半句,不认可后半句。”
“哦!”李世民顿时诧异起来,看向李承乾问道:“你说。”
“这一战,军中士卒的收获的确没有达到预期,可是父皇这里不也是这样嘛,这一战原本的目的,是西突厥的阿史那·欲谷,他逃了,高昌降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儿臣想问一下陈国公。”李承乾转身看向侯君集,问道:“陈国公,这种情况下,你选择了纵兵劫掠,作为大军主将,这无可厚非,但……”
李承乾声音瞬间冷冽起来,盯着侯君集,愤怒的说道:“但你是吏部尚书,你参知政事,你是宰相,这种情况下,你难道只有这么一个办法吗?”
侯君集顿时惊讶的抬头,看向李承乾,他想要说些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能说出口。
一侧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杨师道等人,看到侯君集这副面孔,心底都不由得闪过一丝不屑。
就这,还要从吏部尚书进位侍中,做梦。
御榻之上,皇帝的声音再度平静的响了起来:“太子,这种情形下,你有什么办法?”
李承乾平静的转身,微微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在那种情况,可以在高昌寻一块肥沃的土地,然后发于军中士卒,毕竟日后,高昌还是需要镇守的,若是能给士卒一定的土地,既奖赏了军中士卒,同时也为未来省了一定粮草。”
“但高昌国的土地不值钱。”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致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拱手,说道:“或许亦可让士卒在获得田地之后,回长安将地契卖给官府,官府可以以关中地价回收,如此,前线的士卒可暂时安心,危机可解。”李承乾出了一个曲折的馊主意。
“不够。”李世民摇头,淡淡的说道:“军中士卒数千里征伐,披肝沥胆,出生入死,图的不就是军功和现成的缴获吗,军功不够,现成的缴获没有,军心动荡,军前立刻就要出事。”
殿中群臣沉默了下来。
“父皇,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由军前大将直接六百里加急上奏中枢,用高昌国库中的金银来赐予士卒。”李承乾肃然拱手。
“本该如此,但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李世民冷眼盯向了侯君集。
侯君集立刻沉沉的叩首在地,一言不敢发。
“太子,你说,还有什么办法?”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李承乾。
“高昌向来出产赤盐,还有白盐,贵于黄金。”李承乾很谨慎的开口。
“士卒未必愿意接受,而且采盐需要时间,士卒未必等得及。”皇帝依旧冰冷的摇头。
李承乾最后抬头,拱手道:“那么便只能委屈陈国公,自己承担罪责,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的身份,代用朝廷的名义,取出高昌国库的金银赐予士卒。”
“还是违律啊!”侯君集下意识的说了一句话。
“但也好过你纵兵劫掠。”李承乾猛然转头怒喝,侯君集脸色立刻难看了起来。
李承乾轻轻冷笑,然后继续说道:“陈国公,难道你真的认为,士卒收获不足的事情,父皇……”
“够了。”李世民突然打断了李承乾,李承乾立刻住口,然后对着丹陛之上轻轻拱手:“儿臣有罪。”
皇帝摆摆手,说道:“事情已经如此,太子,若是依你之意,该当如何处置?”
“父皇,从儿臣来看,陈国公是一名合格的大军统帅,但在理政上,依旧不足。”李承乾抬头,认真说道:“所以儿臣建议,免掉他的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贬任地方去做一任刺史吧,什么时候理政合格了,再调回来。”
李承乾最后一句说的很重,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有魏征,全部都忍不住的微微皱眉。
只有李靖惊讶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缓缓的低头。
……
大殿之中,李世民沉吟许久之后终于抬头,目光看向侯君集,问道:“陈国公,你自己说呢?”
“臣……臣……”侯君集几次要开口,但最后都被咽了回去,他沉沉的叩首,艰难的说道:“陛下,臣有……”
“来人,来人!”皇帝骤然暴怒,对着殿外高声喊道:“来人,把侯君集扔回大理寺,让他永远都烂在里面。”
“陛下!”侯君集难以置信的抬头,喃喃的说道:“陛下,我有功!”
“我告诉你,陈国公,这天下之间,立功,立大功的将领多的是。”李世民死死的盯着侯君集,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说道:“程知节,尉迟敬德,哪个不比你强,你若是你后还不自省,就永远都烂下去吧。!”
侯君集脸色难看的低下。
“还不退下!”皇帝冷喝一声,两名金吾卫已经站在了侯君集的身侧。
“喏!”侯君集这才缓缓的拱手,然后退了出去。
等到侯君集的彻底离开之后,一侧的长孙无忌这才开口道:“陛下息怒,陈国公只是一时想不明白。”
李世民身体缓缓的靠后,然后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说的没错,侯君集的确不适合做宰相,是朕操之过急了。”
“陛下,那么陈国公之事,该当如何处理?”房玄龄开口,看向皇帝。
“先让他在大理寺住上半个月再说。”皇帝依旧怒火不消,片刻之后,他抬头说道:“不论什么原因,陈国公私取珍宝,无法约束军纪的事情,是不容抹消的,先免了他参知政事之职。”
“喏!”群臣齐齐拱手,这是应有之意,出了这种事,侯君集怎么可能继续做宰相。
“半个月之后。”李世民脸色为难起来,摇摇头,说道:“让他以吏部尚书,守雍州长史吧,好好的学会处政,至于雍州长史尹善,升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韦挺顿时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