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53节
“诸卿,今日你们与朕一起并肩杀贼,面对强敌,便如同你们当年追随父皇一样。”李承乾直接昂首,看着每个人的眼底都充满了信任。
“喏!”众人肃然拱手,一时间,一股莫名的激动从他们的心底传来,然后所有人都在尉迟敬德及程知节的指挥下,在各处院门守卫了起来。
远处虽然有一阵阵的厮杀声响起,他们也不知道刺杀皇帝的人究竟有多少,但是每个人的心底都涌起一股激昂的冲动。
如今他们跟随皇帝一起并肩作战,便如同当年跟随先帝一样。
没有区别。
第553章 臣等愿为陛下竭力效死
大雁塔下,长孙无忌和李安俨守在李承乾身侧。
其他文武朝臣,在尉迟敬德和程知节的指挥下,守住了各处院门口。
四方的厮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而整个大慈恩寺,还有外面的敦义坊,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混沌不明的局势下,最是让人心紧。
李承乾手握千牛刀,冷冽的刀刃倒映出他淡漠的眼神,看向四周的众人。
如今大唐朝堂上的朝中重臣,每个人都神色冷肃的看向四方。
如今的大唐,从前隋走过来不过三十二年。
这些朝中重臣都经历过前隋的混乱。
提刀拿剑都是常事。
不像后世宋明……
李承乾抬头,看向远处的厮杀声的天空之上。
如今远处的厮杀声越发的激烈了,也越发的近了,甚至隐约能看到火焰直冲天际。
拜火教。
似乎不知道多少拜火教徒正在朝大慈恩寺内杀了过来。
李承乾轻轻冷笑。
拜火教,狗屁。
拜火教在长安城早就被打击的不成样子。
雍州都督丘行恭,那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主,加上李承乾在长安城的眼线,怎么可能还会有拜火教徒肆意的行走在长安城,甚至还谋划进行了针对他的刺杀。
这简直是在开玩笑,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丘行恭这个雍州都督也就不用做了。
所以,当然不可能是这样的。
只有袁天罡。
李承乾今日为什么突然觉得不对劲,就是因为他今日本身就充满了针对袁天罡的警惕。
所以,才及时到布局针对。
没想到,他竟然整了这出。
“眼下的局面,最怕混乱。”李承乾看向一侧的李安俨,道:“安俨,你现在去传旨,以禁卫中郎将孙武开指挥整个大慈恩寺内的禁卫,以左金吾卫中郎将丘孝恭和右金吾卫中郎将秦怀道,指挥整个敦义坊的所有金吾卫,敦义坊外全交给天水郡公。”
李安俨肃然拱手:“臣领旨。”
说完,李安俨立刻转身而走。
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看着离开的李安俨有些发愣,低声道:“他就这么走了。”
“传个旨而已。”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扬了扬手里的千牛刀,笑笑说道:“舅舅怎么忘了,朕虽然没有如同舅舅一样厮杀疆场,但玄武门那夜,除了母后持刀护着秦王府众人外,朕也是持刀护着几个弟弟妹妹的。”
长孙无忌顿时恍然,他总是忘记,李承乾也是从玄武门过来的。
虽然说那个时候,他才不过七岁,但是七岁已经记事了。
而且早些年,李承乾也是经受过李世民,还有长孙无忌,程知节他们这些秦王府老臣的亲手调教的。
后来在这方面表现也不差,只是那年他坠马断腿之后,基本就不再碰这些事情了。
李承乾抬起头,轻声道:“今日的事情,那个人,他是真的用心啊。”
长孙无忌顺着李承乾的目光看向地上燃成灰烬的三具尸体,神色肃穆起来。
长孙无忌何尝不知道,这三个人的身份有疑。
尤其是那人最后的那句突厥话,更是将事情的严重性推到了极限。
一个不小心,是要出大事的。
一时间,长孙无忌忍不住心底狠狠的咒骂。
该死的袁天罡。
……
大雁塔上,袁天罡蜷缩在方圆之地内,目光却通过微小的空洞始终盯着下面的李承乾。
寂静的空间内,能够清楚的听到来自四方的厮杀呐喊声已经迅速的小了起来。
皇帝的人手在迅速的控制局面。
袁天罡目光盯着手握千牛刀和长孙无忌谈笑风生的李承乾。
他必须承认,自己看走眼了。
李世民的儿子,不是无能之辈。
袁天罡为他精心准备的大餐,刺杀,火焰,自焚,突厥,换成是其他任何人,这时候恐怕已经吓的站不稳脚了。
只要他这个皇帝在这个时候露出一点软弱,露出一点无能,让别人看到,立刻就会离心离德。
袁天罡没想到,李承乾的应对虽然如此的凶悍直接。
提着刀站在大雁塔下的他,竟然是那么平静。
不远处三具尸体的燃烧虽然已经到了尽头,但袁天罡相信,那种刺鼻的尸臭味,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承受的。
面对死亡,李世民这个儿子,竟然平淡的可怕。
袁天罡轻叹一声。
他自己真的看走了眼。
皇帝或许真的能继承李世民的帝业。
一个异常强烈的念头突然那在袁天罡的脑海中闪过。
袁天罡看着下面的李承乾。
心里算计着他和李承乾之间距离。
如果这个时候,他不顾自身隐藏,从上面直接杀下去,是不是能杀了李承乾?
袁天罡扪心自问。
或许可以。
但他如果动手,他自己也死定了。
而且现在的他,必须要重新评估李承乾这个大唐新君。
这个从深宫长大的皇帝,根本没有他原本想的那么手握缚鸡之力。
袁天罡如果真的冲下去,或许并不能够杀了李承乾。
但只要他现身,死的一定是他。
谁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鸡崽,光是站在李承乾身边的长孙无忌,就足够让人忌惮了。
那个家伙虽然是文臣,但当年征伐河北罗艺的时候,他就是主帅,后来李世民征伐辽东,他亲自率军从后包抄高句丽大军,也是凶悍异常的。
时间无声无息的过去,大慈恩寺四周的厮杀声已经在逐渐的消息。
袁天罡轻叹一声,一切结束了,想做什么都晚了。
……
远处逐渐的平静下来。
四周,越来越多的禁卫汇聚在院门之外,持槊肃立。
所有的文臣武将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一身红衣金甲的殷元快步的从外面而回,对李承乾拱手道:“陛下,一切已经解决妥当。”
四周的文武群臣全部倒握长刀,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恭贺陛下!”
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伸手接过殷元递过来的刀鞘,手里的刀刃被他一点点的送进了刀鞘中。
但李承乾并没有将千牛刀还给殷元。
他的目光看向在场诸臣手里的刀刃,平静的开口道:“诸卿平身。”
“谢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看看着众人,脸上带出一丝满意的笑容,点头道:“今日有劳诸卿护驾了,朕没有什么其他可赐的,就将诸卿手上的千牛刀赐予诸卿,在宫中到了罢了,日后朕出了宫,诸卿可以随身携带此刀,护卫朕侧。”
按朝制,百官入宫,需卸下随身兵刃。
皇帝出宫,百官随侍在侧,除了护卫的禁卫,千牛卫和金吾卫将士,其他文武都是不许随身携带兵刃的。
这是从皇帝的安危上来严格考虑的。
但现在,皇帝却特许他们,日后在皇宫出宫的时候,他们可以持刀护卫皇帝身侧。
这是何等的信任。
一股忍不住的感动从心底升起,群臣齐齐拱手道:“谢陛下大恩,臣等愿为陛下竭力效死。”
“平身吧。”李承乾轻轻摆手,感慨一声,然后认真说道:“今日朕与诸卿也算是共历生死,同处危难,诸卿护卫之力,朕感念至极,心中铭记,日后也还望群卿能与朕一起,共创大唐盛世。”
“愿与陛下一起,共创大唐盛世。”群臣再度沉沉躬身。
李承乾点点头,对着殷元微微摆手。
殷元立刻让人将刀鞘送到了诸臣的手中,然后让人退了开来。
群臣这才手握刀鞘,站立在皇帝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