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11节
不过为了避免太过刺激到慕容氏,招收了八千名骑兵,李靖也就停手了。
毕竟左右骁卫的正式名额也不过六万,而且多数还分布在大唐的各个角落。
如果不是有东吐谷浑的盐矿撑着,朝中绝对不会让他招收这么多的吐谷浑骑兵。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
大唐府兵的待遇可不是吐谷浑的骑兵能够比得了的。
时间一长,自然人心归向大唐。
到最后,慕容氏除了手下忠心的两万骑兵以外,其他的全部落入到大唐手里。
“如今卫国公已经拿下了西吐谷浑,效仿东吐谷浑制,保留达延芒波结王室,手下军卒除了一部分王室直属外,其他全部编入左右领军卫。”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道:“如今要打乱东西吐谷浑士卒,逐渐混编,只是西吐谷浑初定……”
“粮草。”长孙无忌点点头。
“西吐谷浑盛产玉石,昆仑山的玉矿价值不菲,关键是怎么变现。”李承乾看着长孙无忌,道:“朕打算在父皇祭祀时,用一批上好的玉石祭祀,同时会赐下一批玉牌给诸王公主,之后就是舅舅如何将太府的玉石变现成金银铜钱,丝绢,甚至粮食的事情了。”
粮食,关键是粮食。
玉石变换粮食,说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却不容易。
如何让人接受玉石,然后又保持玉石的高价,如何最大程度的换取粮食,这就是长孙无忌这个尚书左仆射的责任了。
换下来的粮食,不仅要保证西吐谷浑的军用,如何可能,尽量留一批给高句丽。
“臣明白!”长孙无忌认真的点头。
“西线应该不成问题。”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英国公四月初就能到长安了,朕打算让卫国公在五月也回来一趟,歇一歇,参加父皇的三周年葬礼,同时对于高句丽战事查缺补漏。”
“是!”长孙无忌赞同的点头。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这一次高句丽战事,先后调动总共十万大军,若不是有吐蕃送来的黄金,就看这两年的天下大雨,这一战,就得往后推。”
“是!”长孙无忌庆幸的松了口气。
“一战十万大军。”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轻叹一声,说道:“舅舅,朕真的是很怕失败啊!”
李承乾做了皇帝才四年,最初东吐谷浑败吐蕃那一战,虽然是他指挥的,但那个时候,李世民还在。
现在李世民没了,这是李承乾独自对外的第一场战事。
一旦败了,就麻烦了。
“大军作战,任何一个细节的不注意,就有可能造就大败。”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摇摇头,道:“陛下,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了,甚至就连杨家的事情,我们也在忍,竭力保证军粮供应,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军械的威力,最重要的是有李勣坐镇军前。”
李承乾轻轻的点头,为了这一战,他已经竭尽全力的小心了。
不然,他早就大刀阔斧的进行各项改革了。
“陛下,虽然大战凶险,但大唐是大唐,高句丽只是高句丽,只要不骄纵到不把盖苏文放在眼里,这一战,我们必胜。”长孙无忌突然笑笑,收到:“况且,陛下,在军前的是李勣,他那个人唯恐不小心到极致,哪里会骄纵大意。”
……
“是!”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军前暂时可以放心,朝中的隐患也该清除了。”
长孙无忌一愣,他瞬间明白李承乾将他独自留下来,实际上要说的只有这么一句。
“臣明白,臣回去就安排。”稍微停顿,长孙无忌低声问道:“那么百骑司方面?”
“去年夏天在洛阳的时候,朕已经安排人去桂州了。”李承乾淡淡的抬头。
长孙无忌顿时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将杨思谊调往桂州密裁,是他们在前年十月定下的事情。
长孙无忌实在没有想到,皇帝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去了桂州,准备杀人。
李承乾轻轻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有句话他没说,实际上往桂州安插人手,是前年十月的事情了。
也就是他前脚刚和长孙无忌商量了要密裁杨思谊之后,转手立刻就做了安排。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孙无忌现在需要调动,将杨思谊调往桂州。
密卫的人,才好在桂州杀人。
“另外。”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永惟律快完稿了吧?”
“是的!”长孙无忌收拾心思,点头道:“也就是这几个月,收尾的事情了。”
“嗯!”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父皇三周年祭那日准备好吧,朕正好用它来祭祀父皇,告诉父皇,这三年间,朕究竟做了什么?”
永惟律,不仅对很多不合适的律法进行了修改,同样,也将李承乾这几年对律法的改变也加入了进去。
比如重处肆意虐杀奴婢之人,禁止人殉,收紧对官员子嗣的荫官考核,加强对“八议”之制的审查……
这一系列的事情联合在一起,能够清楚的看到李承乾是在用某种手段,变相的清理隐户,增加户册人口等事。
说到底,还是为了大唐人口充实,国力增长,乃至于将来有一天,他李承乾也拥有祭祀台上的资格。
“臣领旨。”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拱手。
“时间没有多少了。”李承乾轻叹一声,道:“朕在长安时,能做就多做些事,一旦朕离开了,长安城就交给舅舅了。”
长孙无忌躬身道:“陛下放心,大唐万安,长安万安。”
“大唐万安,长安万安。”
第604章 恭贺陛下,掌控雷霆
四月初夏,天色阴沉。
玄武门上,禁卫森严。
李承乾站在城头上,看着远处的重新在北苑当中竖立起来的城门,看向一侧的李勣说道:“太史局推断天象,今日有暴雨,只是不知道为何,现在不像是有大雨的样子。”
一身红衣金甲的李勣深深的嗅了嗅空中的气味,然后看向李承乾道:“太史局说的不错,今日的确有暴雨,不过可能还得一阵。”
“无妨,正好聊聊。”李承乾看了左侧一眼。
长孙无忌站在李承乾身侧,唐俭,于志宁,马周,来济,张玄素,张行成,阎立德,刘德威,杜行升,长孙祥等人皆在。
李勣站在另外一边,苏定方,薛仁贵,薛万彻,李安俨,尉迟敬德,程知节,殷元,李孝逸,丘行恭等人,肃然站立。
“臣这几年在安东前线经营,高句丽除了偶尔骚扰以外,实际上多处以守势。”李勣叹息一声,说道:“大唐坚持不易,可是高句丽更难,泉盖苏文手上的精锐不多,一旦被臣找到机会咬上一口,他也是要痛彻骨髓的。”
李承乾轻轻点头,神色无比满意。
“陛下行人心分化之策,起初效果很好。”李勣看了李承乾一眼,小心的说道:“但是之后,泉盖苏文杀了不少高宝藏的亲信,之后,愿意和我们联系的人就少了。”
“无妨。”李承乾不在意的摆摆手,道:“实际上更多的人不是不满泉盖苏文,而是屈服在他的权威之下,等到他日,我们打破他的权威,这些人该敬畏和屈服的就是大唐了。”
李勣立刻明白了过来,说道:“我们攻的越凶,他们就越害怕。”
“是这个道理。”李承乾轻轻笑笑。
“还有百济。”李勣收敛神色,继续说道:“泉盖苏文明面上对百济依旧信任,但实际上已经开始防备他们,甚至有些时候,已经打着在战场上用他们做炮灰的打算了。”
“谁也不是瞎子,百济有了异心,只要一点小动作,泉盖苏文就能察觉。”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但这其实没多大作用,本质和之前的东西一样,消耗的是泉盖苏文的战争潜力。”
“大唐可以败无数次,但泉盖苏文,他败一次,他就死定了。”长孙无忌站在另外一侧,肯定的接口。
“是这样。”众臣全部赞同的点头。
大唐这几年即便是因为大雨导致天下减产,但实际上在大唐世家那里,还有相当多的粮食。
朝中有金银就能够购买来,大唐的战争潜力,远还没有到全部挖掘出来的地步。
只要不是像杨广那样的大溃败,完全能够支撑。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头顶逐渐浓重起来的阴云,轻声说道:“但说到底,还是要攻破平穰城。”
……
风起了。
浓重的黑云从北方而来,雷霆在其中不停的窜动。
轰鸣般的响雷声滚滚而至。
三只纸鸢在半空中不停的随风飞扬。
玄武门上,所有人都在紧紧的看着这三只纸鸢,唯恐在雷霆劈下之前,就已经有雨滴落下了。
纸鸢最怕的,就是雨。
当然,他们已经将纸鸢用的纸全部换成了丝绸,连接的铁丝,也是考工司专门拉出来的。
但是一旦丝绸被大雨彻底浸湿,他们也难以飞在高空中。
“轰隆”一声巨响,刺目的雷霆,在半空中突然出现,一下子就炸裂了天空。
雷霆蔓延而下,同时击中了三只纸鸢。
下一刻,电流窜击而下,狠狠的轰击在了北苑内高竖三支三丈铁棍的城门上。
“轰隆”一声,城门瞬间崩溃。
就在这个时候,三支伏远弩箭突然从东方直飞而起,朝着坍塌的城门远处而出。
就在三只伏远弩箭飞在了高空中的时候,突然间轰隆一声,雷霆再度在半空出现。
下一刻,弩箭带着巨大的力量猛然向下斜扎而去,
“砰”的一声,带着无尽雷霆的三支弩箭弩箭狠狠的砸在地上,地面瞬间炸开。
烟尘四起。
哗啦声突然出现在天地之间,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在蔓延到了天边。
玄武门的众人,这才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没想到竟然真的能成。”长孙无忌站在另外一侧,喃喃的说道。
李承乾摇头,说道:“那终究只是一座临时搭起的城门,相比于城坚池深的平穰城,还差的很远,更别说平穰城的城门内还有大量的石块堵门,想要一击而破并不容易。”
看着言语开始谨慎起来的皇帝,李勣想了想,说道:“这层手段能用,但不能用在平穰城的北门,依臣看,还得临时寻找合适的地方,寻找合适的时间,寻机而作。”
“卿看着办。”李承乾这个时候,神色出乎意料的平静:“就像是之前说的,高句丽一次失败也经受不住,而大唐,大唐的承受力要强的多……到了如今的地步,大唐就算是乱上一阵,朕也能收拾,只要能攻破平穰城。”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看向李勣,说道:“攻破平穰城,将里面的粮草和金银,所有一切值钱的东西全部都运送回大唐,这样这一战我们就不亏,这样我们就能继续支持下去。”
“喏!”李勣沉沉拱手,他明白,这是皇帝给他划下的最后的底线,大唐能够承受更多,但他必须攻破平穰城。
“任何一次大战,都有可能会连累到一个国家的灭亡。”李承乾看着李勣,神色轻松的说道:“若是别人在前线领军,朕或许还要担心一些,但英国公在军前,朝中所有人都放心国公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