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10节

  下一刻,雷霆顺着铁丝直接轰落到城门之上。

  瞬间,城门闪过一道刺目的白光。

  站在含元殿中的众人微微侧过目光。

  紧跟着,一阵并不是很响亮的爆响声传来,众人才下意识的睁开了眼睛。

  远处,黑暗的天空下,城墙城门依旧屹立。

  李承乾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他转过身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说的对,是朕有些奢望了,引雷术真的难以实用。”

  “如今虽然威力不如人意,但终究是一个方向,只需要持续的做下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成为军国利器。”长孙无忌安慰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无奈的苦笑一声,他开口说道:“朕明白,持续研究,或许就是几十上百年……”

  “轰”的一声,突然从远处传来,直接打断了李承乾的话。

  李承乾下意识的转身,看向远处的城门方向。

  这个时候,那里已经是一片烟尘。

  烟尘落下,城墙已经倒塌,城门扑倒在地上。

  看着这一幕,长孙无忌难以置信的说道:“怎么可能?”

  ……

  细雨连绵,青草摇曳。

  北苑观德殿前,两块烧焦的城门被摆放在地上。

  阎立本,杨务廉,丘行掩,还有其他几名年轻的工部,将作监和少府监的官员,站立在城门两侧。

  李承乾自己举着伞,蹲在地上,看着这两片城门板。

  雷击之下,城门板上到处都是雷击劈打出来的树杈状的焦痕。

  很广,也很黑,内外都有,也很深。

  有的甚至能够从一面看到另外一面。

  “陛下。”阎立本站在一侧,认真的说道:“雷击对城门的损伤虽然不小,但实际上让城门倒塌的,却是雷电摧毁了城门连接墙壁的地窝,顶窝,两侧的门槽也受损不轻,加上临时赶制的城门,终于没有真实城门坚固,所以才会倒塌的。”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阎立本的眼中还是有一丝疑惑。

  这城门的确没有长安城门那么坚固,但也不应该这么容易倒塌才对。

  “陛下!”苏定方上前一步,认真说道:“陛下,若仅是如此的话,实用不大,平穰城东北西三面城门,一旦开战,都会被巨石堵死,只有南面会开两道城门,出入百姓,传递消息?”

  “你确定是东北西三面城门全部被堵死。”一旁的程知节忍不住的开口说,说道:“若真是如此,攻城反而容易了。”

  在城的诸将立刻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

  你自己堵住三面城门,我们只需要在一面门外设一路堵截,其他各路分向南北,便可以将你彻底变为一座孤城。

  “堵死倒是不假。”苏定方沉吟,说道:“或许,东西两门,没有堵的那么严实。”

  “陛下,依老程看。”程知节站出,拱手道:“一支铁杆勾连上空,便已经有这般的威力了,那么便多用几支铁杆,勾连天地,早晚能攻破城墙。”

  “没那么容易。”尉迟敬德跟着走了出来,看向李承乾道:“陛下,臣看刚才雷击,等了许久,才有一次成功,若这是放在战场上,恐怕不等作用,就被人家识破砍断了。”

  “这个倒简单。”李承乾笑笑,说道:“先射一两支铁杆在城门之外,在高句丽人无法接触到的地方,等一两次雷击之后,再用弩车将弩箭连带铁纸鸢发射到天空之上,最后雷击会紧跟而上了。”

  这是电荷浓度聚集的事情。

  稍微停顿,李承乾补充说道:“这是尹真人告诉朕的,如果雷电常劈一个地方,那么劈的会越来越快的。”

  群臣虽然脸色茫然,但都赞同的点头。

  今日的实验,虽然是李承乾用宫殿避雷之法改造的,但是事前,他是真的咨询过楼观道掌教尹文操。

  很多事情,道门中人见识的可比普通人要多得多。

  “总体来说。”长孙无忌走上前,看向眼前废掉的城门,认真的说道:“雷电破城之法,的确有用,但针对高句丽的地形,还有城池特点,该如何用,需要一个完整的方略。”

  “这种方法也需要提升。”李承乾站了起来,严肃的看向身后群臣:“诸卿,今日之事,一个字也不能对外透露出去,此番大唐若能凭此攻破平穰城,中间能节省好几年的粮草军械,不可以道里计,若让朕在外面听见一个字,严惩不贷。”

  “臣等领命。”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神色温和下来,看向群臣道:“攻破平穰城,擒杀盖苏文,是父皇一生的夙愿,若能得成,他日,朕和诸卿也可以告慰昭陵。”

  “喏!”群臣全部肃然拱手。

  ……

  雨逐渐的停了下来。

  气色的彩虹在天边划过。

  李承乾一个人站在城门坍塌之处,平静的目光眺望。

  李五不知道从那里走了出来,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

  “威力还是不够大,还需要提升。”李承乾低头看了一眼满地的焦痕,还有被炸开的痕迹。

  “是!”李五低头拱手。

  “今日虽说是可以用在城门处,但却并不一定要固定,一些快坍塌之处的城墙亦是如此。”稍微停顿,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趁人夜色漆黑,在并不要紧的城墙城埋下,然后利用引雷之术引爆,你说高句丽人会不会认为是天不佑高句丽。”

  李五拱手,默然不语。

  “所有参与制作的人,家人全部搬入禁卫,永生不得离开。”李承乾转身,大踏步的朝着远处走去。

  上百名黑甲骑兵从远处而来。

  李承乾翻身上马,转身看了坍塌处一眼。

  李五已经不见了踪影。

  天地昏暗,只有一丝亮光。

第603章 李世民三周年的祭品

  二月下旬,春光弥漫。

  两仪殿中,长孙无忌,于志宁,张行成,李乾祐,王师旦等一行五人步入殿中。

  坐在御榻上的李承乾,放下手里的细竹金笔,看着眼前的五人,叹声道:“看朕,忙的连科举出名都忘了。”

  “参见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平身吧。”李承乾松了口气,神色平静的抬手。

  王师旦上前一步,将手里的二十三份考卷一起放在了张阿难的手里。

  张阿难接过,转身走上丹陛,放在了李承乾的面前。

  李承乾打开一份份试卷,开始一张张的看了起来。

  他主要看的,是策论部分的内容,如果有出色的见地之处,才会认真的多看几遍。

  片刻之后,他感慨一声,说道:“朕还是太过奢求,如同张柬之那样的人才终究不多啊!”

  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大唐每年取仕,人才要么前面取了,要么就是还没来,如今这些,虽然不算是上上之才,但也有中上之姿,足够陛下所用了。”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看了一眼被选为第一名的崔文璟,他叹息一声道:“崔家果然文风难得,去年吏部科举试第一名崔文远,现在是崔文璟。”

  “陛下,要不将崔文璟调至第二。”长孙无忌拱手。

  于志宁,张行成,李乾祐,王师旦等人神色各异。

  李承乾看了一眼众人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情他们已经争论过来,但争论的结果还是崔文璟排第一。

  “算了,还是崔文璟。”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崔氏文采风流,没有必要因此而打压,至于其他各家,还有民间寒门,若有不满,就在以后的科考中争回来;若是没有本事,该是谁家的,就是谁家的。”

  “陛下公平仁德。”长孙无忌等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目光看向了选出来的第二名,柳澈。

  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京兆柳氏出身。

  真正让李承乾在意的,是第三名。

  刘祎之。

  北门学士啊。

  元万顷,刘祎之,范履冰……

  对于,还有明崇俨。

  这些人多数年纪还小,寒门出身,文采出色,不过现在还不是他们出世的时候。

  张大象,戴至德,李义琰,刘仁轨,李义府,这些人是三五年后,登台的一批年轻骨干。

  裴炎要晚一步。

  之后是岑长倩,张大安,娄师德,张柬之,卢照邻,魏玄同等人是十到十五年后的一批。

  刘祎之可能能赶个尾巴,但是其他的北门学士,就要晚上很多了。

  李承乾摇摇头,他没有再动刘祎之的位置,看向长孙无忌道:“就这样吧,将榜文和诸进士的文章抄录张贴在朱雀门和国子监两侧,让诸学士认真学习,以备来年。”

  “臣等领旨。”群臣拱手。

  “舅舅留一下。”李承乾抬头,说道:“卫国公刚刚送回来西吐谷浑的战报,舅舅和朕商量商量吧。”

  “喏!”长孙无忌低身,站在一侧。

  其他人躬身行礼道:“臣等告退。”

  ……

  看着众人离开,李承乾将一本奏本递给长孙无忌,问道:“舅舅看过没有?”

  “臣已经看过了。”长孙无忌接过奏本,好奇的看向李承乾道:“年前东西吐谷浑冲突,东吐谷浑在卫国公的支持下全面进攻西吐谷浑,攻至茫崖城下,西吐谷浑国王达延芒波结出城献降,慕容诺曷钵欲杀达延芒波结,但军中士卒已完全不听其令。”

  李承乾淡淡的点头。

  从前几年开始,李靖便以左右骁卫的名义,从东吐谷浑族民当中招收士卒。

  慕容诺曷钵无力阻止。

  之后,大唐便开始逐渐的接管东吐谷浑的军权。

首节 上一节 610/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