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21节

  “陛下,你想!”李元景抬头,看着李承乾道:“臣虽然久在安州,王府也在荆州,但荆州都督府长史许叔牙将兵权看的很死,臣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兵权的机会,如何能在长安谋划攻入皇宫,又如何能在洛阳调兵清君侧,陛下,臣委实不是主凶啊!”

  “不是你,那又是谁呢?”李承乾淡漠的问道。

  李元景一愣,跪在地上,一瞬间,他的脑海中闪过曾经的一幕幕。

  突然,李元景猛然指向杨思讷,恍然大悟,又恶狠狠的说道:“陛下,是他,他才是主谋……陛下你想,没有弘农杨氏的支持,我们这些人就算有心造反,又能做出什么……”

  殿中群臣神色一下子肃穆起来,目光轻轻的瞥向了杨思讷。

  其实众人心中谁不清楚,这件事情背后弘农杨氏的介入才是最棘手的。

  然而,现在大军马上就要东征,一旦全面处理弘农杨氏之事,东征要延迟不说,天下也会大乱。

  所以,皇帝才没有继续深究杨氏之事,而杨思讷也默然独自扛下一切。

  只有李元景才不甘的要推卸责任。

  “遗诏!”李元景突然一句话,走神中的殿中群臣,包括李承乾全部猛然抬头。

  李承乾盯着李元景,眯着眼睛说道:“王叔,你刚才说什么?”

  “陛下,是杨思讷,杨思讷曾经和臣说过,他的手里有一份遗诏,一份先帝留下的遗诏,所以臣才会彻底动心。”李元景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咬着牙指向杨思讷说道:“陛下,他的手里有一份先帝遗诏!”

  杨思讷这个时候,终于抬头,平静的说道:“荆王殿下,话不能空口乱说,你说臣的手里有先帝遗诏,请问在哪里,臣的府上,官廨,早就千牛卫搜查过无数遍,哪里有什么遗诏。”

  李元景话音一滞。

  杨思讷侧身看向李元景,皱眉道:“荆王殿下,你说臣跟你说过臣手里有先帝遗诏,臣怎么不记得有过?”

  杨思讷脸上疑惑,眼底疑惑,他的内心深处同样疑惑。

  他绝对从来没有和李元景说过什么遗诏的事情。

  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说给李元景。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高阳公主突然暴露,牵连房遗爱和李元景,让杨思讷所有的计划全部化为了泡影。

  也就是皇帝现在没有深究的意思,杨思讷才能够从容的处理一切。

  可是遗诏的事情一旦被咬实,皇帝就是不想杀人,他也得杀。

  李元景笑了,他看着杨思讷忍不住的笑了。

  “杨思讷,你想不到吧。”李元景突然有些神色癫狂看着杨思讷,道:“前年年底的时候,你在平康坊,喝多的时候,是自己说的,若是现在还在就好了,若是先帝不传位陛下就好了,若是能有那么一份遗诏能让其他人登基就好了。”

  杨思讷愣住了,前年底,他和荆王喝酒的时候,他说过这样的话吗?

  杨思讷低头,平静的说道:“荆王又在胡说八道了,根本就没有那么一份遗诏。”

  “不,你有。”李元景冷冷的盯着杨思讷,说道:“你能说出那种话,说明起码你想过要那么做,不管你是真的有那么一份遗诏也好,还是说你打算要伪造那样的一份遗诏,那件事情,都将整个谋反之事,最后的不足,补足了。”

  殿中群臣一下子愣住了,随即,都冷眼看向了杨思讷。

  不管是攻入皇宫,控制皇后和太子,还是说清君侧,最后的目的都是荆王登基做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说李元景才是元凶首恶的原因。

  然而,想要让李元景登基皇帝,这里面还有一层礼法上的障碍无法去除。

  他虽然是高祖皇帝之子,但不过是庶子,有先帝在,有先帝诸子在,怎么轮都轮不着他,除非他编造一份先帝遗诏出来。

  这样,不管这份遗诏的真假,起码李元景能够从礼法上勉强及格。

  “那夜我的确和你在一起喝过酒,但酒后的事谁记得,说不定说那番话的人是你自己,你自己才是想出来遗诏之事,同时又最希望拥有遗诏的人,说不定现在你已经在封地伪造遗诏了。”杨思讷抬头看着李元景。

  他整个人依旧平静的可怕。

第613章 除了皇后,谁还能在这个时候劝住陛下呢

  “我知道,遗诏的事情你是不会认的,但是……”李元景对着杨思讷冷笑一声,然后转身看向丹陛之上,拱手道:“陛下,陛下试想一下,若杨思讷的手中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东西,他如何会找臣这个远在外地任职的藩王造反?”

  李元景最后一句话,近乎是咆哮的说了出来。

  声音不停的在整个两仪殿回荡。

  殿中群臣脸色一下子全部都冷了下来。

  的确,在杨思讷的府上,没有找到什么先帝遗诏,然而其他任何和荆王,房遗爱,高阳公主联系的书信都没有。

  刚才,杨思讷又当着满殿群臣的面,承认了他和荆王,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的事。

  就是说,那些联系的书信是必然存在的,只不过是被杨思讷给直接焚毁了罢了。

  也就是说,那所谓的遗诏,很有可能也是真的存在的,也有可能一样被杨思讷给焚毁了罢了。

  更甚至于当遗诏两个字从李元景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一切已经不同。

  朝堂上,几乎所有贞观功臣最敏感的那个神经被挑动了。

  杨思讷跪在那里,想要开口辩驳,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好好的,为什么平白无故的要找李元景谋反?

  要知道李承乾皇帝已经四年多了,帝位稳固,平白无故,弘农杨氏为什么要谋反?

  他们的手里是真的有那么一份先帝遗诏,还是说,是他们自己伪造了一份先帝遗诏。

  若是后者。

  整个弘农杨氏被诛绝,也毫不过分。

  ……

  御榻之上,“砰砰砰”一声声敲击声传来。

  殿中群臣齐齐转身,对着丹陛之上沉沉拱手道:“陛下!”

  “遗诏。”李承乾身体靠后,眯着眼睛轻敲御案,终于他停下手,开口问道:“舅舅,父皇病逝那日,你是在身边的,父皇除了那份对天下人的遗诏以外,还留有什么其他遗诏吗?”

  “没有!”长孙无忌有些紧张的站了出来,沉沉拱手。

  只是他低头之间,眼底深处闪出一丝恐惧。

  李承乾抬起头,继续开口道:“莒国公,于师,张公,马卿,来卿,那日你们也都是在的,父皇留有什么遗诏吗?”

  唐俭,于志宁,张玄素,马周,来济全部都站了出来,拱手道:“回陛下,没有!”

  李承乾继续开口问道:“汉王,吴王,纪王,赵王,那日你们也在,父皇留有什么别的遗诏吗?”

  “回陛下,没有!”李元昌,李恪,李慎,李福全部都站了出来,拱手回奏。

  “鄂国公,卢国公,虢国公,武水县公,你们说?”

  尉迟敬德,程知节,张士贵,常何。

  四位大将军同时站出拱手道:“回陛下,没有!”

  李承乾继续开口,问道:“彭城郡公,大安县公,表兄,崔卿,李卿,你们怎么说?”

  “回陛下,没有!”刘德威,阎立德,长孙祥,崔敦礼,李百药等人全都站了出来,拱手回奏。

  杨思讷跪在地上,呼吸这个时候都停了下来。

  那份遗诏自然是有的,但是很久之前,就被他藏到了其他地方,藏到了一个别人根本想不到的地方。

  在很久之前,杨思讷就意识到了那份遗诏的凶险。

  的确,他们可以在关键时刻将那份遗诏拿出来,在最佳的时机废掉李承乾,然后立李元景为帝。

  但是,在那之前,那份遗诏但凡有半个字泄露出去,他们整个弘农杨氏都有被皇帝彻底屠杀的风险。

  尤其这一次,高阳公主毫无预兆的出事,杨思讷根本连遗诏两个字都没有提过。

  但是他没有想到,李元景竟然在他喝醉的时候,骗了他的话。

  现在,杨思讷甚至想不清楚,自己那一夜和李元景喝酒,究竟有没有喝醉?

  还是说,现在这一切都是李元景编的?

  听着皇帝一个个的叫着先帝病逝那日在场群臣的名字,他的心逐渐的沉了下来,脸色也越发的难看。

  那一日,还有一个人在现场。

  那就是当时任吏部尚书的杨师道。

  只要杨思讷将杨师道的名字吐出来,那么他就可以证明那份遗诏的真实性。

  但是,他不敢,他不能。

  皇帝不可能认可那份遗诏的真实性的,殿中群臣都不可能承认那份遗诏的真实性的。

  因为在先帝病逝前的一段时间里,他整个人神智是不清楚,甚至说出了要召晋王和魏王这种话。

  这件事情,殿中的群臣,不少都是知道的。

  杨思讷将那份遗诏拿出来,的确可以证实他的真实性,但以先帝病逝之前的那段状态,却可以直接否定掉他的合法性。

  杨思讷处心积虑的保留那份遗诏,他究竟想做什么?

  整个弘农杨氏,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份遗诏?

  这里面的东西,一个说不清楚,整个弘农杨氏很可能会被皇帝彻底铲除。

  正是因为要避免这一点的发生,杨思讷才站出来一个人定罪,现在,他又怎么可能承认这件事。

  他只有将这件事情彻底的咬死,才能保住整个杨家。

  这个时候,杨思讷突然彻底认识到了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庞大力量差别。

  如果不是皇帝为了东征而忍耐,那么整个弘农杨氏只有被皇帝一点点弄死的下场。

  ……

  李承乾目光在殿中群臣身上扫过,最后看向一侧:“许卿,你如今还兼任起居郎,你告诉朕,父皇病逝那段时间,父皇的起居注中,可曾记录有其他遗诏之事?”

  许敬宗站了出来,拱手道:“回陛下,没有。”

  李承乾轻轻地点头,然后看向跪在地上的杨思讷:“杨卿,父皇病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每日都有一位宰相,一位六部尚书,一位诸王,一位大将军随身伺候,又有起居郎记录言语,你来告诉朕,你是从哪里得来的那份遗诏?”

  杨思讷咬着牙叩首道:“陛下,从来就没有什么遗诏的事情,臣不知道荆王为何那么说,也或许是他在酒醉之后听错了,也说不定。”

  李元景跪在一旁,刚想要开口,李承乾直接摆手止住了他。

  李元景立刻退后,然后安静的跪到一旁。

  李承乾看着杨思讷,继续问道:“杨卿,你说没有什么遗诏,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一个刑部侍郎,弘农杨氏嫡系出身,为何会支持荆王谋逆?

首节 上一节 621/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