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22节
是朕登基这几年,行事有什么重大失误,让你厌恶到了要推翻朕皇位的地步了吗?”
杨思讷下意识的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是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
“说话!”李承乾猛然一声怒喝,咆哮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中不停的回荡。
杨思讷忍不住的一个哆嗦,人已经不受控制的低下头。
“陛下息怒!”群臣同时拱手,神色凝重。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不停的大口喘气,声音清晰的在整个大殿之中传递。
片刻之后,李承乾才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开口道:“传旨,房遗爱事涉谋逆,但因高阳公主过错在前,又有梁国公余荫在后,着急剥夺一切官职爵位,发配辽东充军,一切待遇等同军前敢死。
房二,你可愿意?”
房遗爱惊讶的抬头,随即沉沉叩首道:“臣房遗爱,叩谢陛下大恩。”
李承乾点点头,看着房遗爱说道:“军中敢死,军功累积之后,可转为普通士卒,朕给你机会,军功累积之后,你也可以转为普通士卒,但将来你就永远都待在辽东,再成家也好,生子也罢,别回长安了。”
“臣领旨。”房遗爱叩首在地,有些哽咽的说道:“多谢陛下,陛下仁德。”
李承乾轻叹一声,继续说道:“房遗直管家不严,传旨,停发房遗直梁国公爵俸十年,十年后视政绩恢复,房遗泽,房遗义贬任地方县令,诸子不做追究。”
“陛下仁德。”房遗爱终于忍不住的痛哭了起来。
李承乾微微摆手,两名禁卫大步走进殿中,然后搀扶起房遗爱,带着他一起离开了。
“荆王。”李承乾目光逐渐的冷了下来。
“臣在。”李元景有些颤抖的拱手。
“你很幸运,朕现在还不想沾染王族子弟的血。”李承乾抬头,神色淡漠的说道:“传旨,荆王李元景,罪犯谋逆,从即刻起剥脱一切官职爵位,仅保留宗籍,关押北苑囚禁,永世不得出。”
“臣领旨!”李元景颤颤巍巍的叩首。
李承乾松了口气,继续说道:“诸子免一切爵位,贬任地方县令,诸孙亦为普通宗室子弟,其他诸外家之女不做追究。”
“谢陛下仁德!”李元景沉沉叩首,泣泪横流:“陛下圣德广被,泽被苍生,虽尧舜禹汤,未足拟其万一。”
“好了。”李承乾再度摆手。
又是两名禁卫进入,然后带起李元景,大踏步朝着殿外而去。
……
李承乾收回目光,最后看向杨思讷,他的眼神逐渐的冰冷起来。
“传旨!”李承乾声音落下,李安俨从一侧站出拱手。
“刑部侍郎杨思讷,策动谋逆,罪在不赦,即刻打入死牢。”李承乾深深的看了杨思讷一眼,然后继续说道:“其子,其孙,其兄,其兄子,其兄孙,勿论身在何方,即刻论罪下狱。”
“喏!”李安俨认真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咬牙说道:“弘农杨氏诸脉子弟,无论长安还是外地,从即刻起,全部闭门自守,不得外出。”
殿中群臣神色微微一变,事情还是逐渐的走向了不可控的地步。
整个弘农杨氏,都有被牵连的可能。
群臣最首,长孙无忌站出拱手道:“喏!”
“传旨,复歙州刺史柳奭为刑部侍郎,察查遗诏之事,无论如何,遗诏之事必须有个了结。”
李承乾一拳重重地砸在了御案上,殿中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领旨。”
“好了,退朝。”李承乾直接站了起来。
“恭送陛下。”群臣齐齐俯首。
沉重的脚步声从丹陛之上传来,群臣清晰的感受到一股沉重的压力袭来。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的脚步突然停顿,他声音冰冷的说道:“五日之后,启程洛阳,诸事不得延误,莒国公,你来负责诸事!”
唐俭立刻拱手道:“臣领旨。”
皇帝的脚步声再度响起,然后很快的消失在了偏殿门口。
殿中群臣,一瞬间忍不住的长松了一口气。
刚才一瞬间的气氛,真的是低的可怕。
他们最怕突然间皇帝下旨,将天下所有弘农杨氏族人全部下狱论罪。
那样的话,事情就真的大了。
殿中脚步声再度响起,群臣抬头,就看见长孙无忌从自己的位置上走出。
而此刻,大殿当中已经不见了杨思讷的身影。
长孙无忌走到了大殿中央,目光看向群臣道:“诸位,都各自去忙吧,事情陛下会有合适的处置的。”
“喏!”群臣齐齐拱手。
等到长孙无忌立刻之后,他们才相继的走出了两仪殿。
站在殿门处,阳光落下,众人莫名的有种浑身上下的寒冷被驱逐出去的感觉。
……
幽长的甬道中,长孙无忌迈步朝承天门而去。
尚书省在承天门外。
“司空,司空请留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长孙无忌停步转身,看向追上了许敬宗,有些诧异的问道:“许侍郎,有事?”
许敬宗拱手,然后小心的问道:“司空,今日之事,陛下愤怒无比,然而谁也不愿见血流成河之事,敢问司空,如今局面,有谁可以劝谏陛下?”
长孙无忌眨眨眼睛,他的目光无意识的越过许敬宗,看向他的身后,不少人在不远处停步,竖着耳朵在听这边的对话。
长孙无忌心下一片恍然,淡淡的点头道:“当然是皇后,除了皇后,谁还能在这个时候劝住陛下呢。”
“多谢司空指点。”许敬宗沉沉拱手。
“嗯!”长孙无忌点头,然后平静的转身,一步步的朝着承天门外而去。
莫名的,长孙无忌感到有些好笑。
皇帝啊,真的是算计到了每一寸的人心。
了得啊!
第614章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感激皇后了
六月底,秋末时节。
一场急雨打湿了整个长安城的躁动。
雨后,人心莫名的安定了下来。
后宫之中,一身赤黄色凤袍的苏淑,带着十几名侍女来到了贞观殿外。
站在殿门口的徐安,看到苏淑,赶紧拱手道:“参见皇后。”
苏淑平静的点头,问道:“张阿难呢?”
“回皇后,张监去了弘农。”徐安沉沉拱手。
“他亲自去了弘农?”苏淑皱了皱眉,问道:“真的有那什么先帝遗诏吗?”
徐安躬身道:“奴婢不清楚。”
苏淑微微挑眉,目光看向殿外,问道:“陛下呢?”
“陛下在殿中,两日未出了。”徐安躬身间,朝着一旁让开位置。
“嗯!”苏淑平静的点头,然后迈步朝着殿中而去,其他侍女立刻跟着进去。
……
贞观殿内殿床榻之上,侧卧读书的李承乾看到苏淑走进,放下书本道:“皇后来了。”
苏淑让侍女将莲子羹放在桌案上,然后才挥手让她们走出内殿。
苏淑走到了床榻前坐下,有些心疼的看着李承乾道:“陛下,杨氏的事情很难处理吗?”
“也没有什么难处理的。”李承乾轻轻笑笑,身体向里退了退,然后轻轻拍拍床榻。
苏淑白了李承乾一眼,然后才在床榻上躺了下来,靠进了李承乾的怀里。
抱着苏淑,李承乾低声问道:“这两日,来宫里见皇后的人不少吧?”
“是!”苏淑点头,说道:“各家王妃,公主,韦裴薛柳杨杜崔卢郑王,甚至顾陆朱张,萧氏,窦氏,还有赵郡李氏,都有人求见。
臣妾见了几人,里里外外说的都是杨家的事情。”
“希望皇后劝说朕放过弘农杨氏。”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笑,然后叹声道:“弘农杨氏啊,数百年里外联姻不是易于。”
“是!”苏淑微微抬头,问道:“陛下心中究竟做何打算,难道真的要杀个血流成河吗?”
如今虽然说各家都有派人前来求情,但是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还有其他十六卫大将军将军,都已经蠢蠢欲动。
虽然现在还没有弄清楚杨思讷搞的先帝遗诏是怎么回事,但不妨碍十六卫的那些功勋旧将们憎恨杨氏。
竟然有人拿先帝的遗诏来做文章,还是打着清君侧,谋造反的心来着。
这些人,几乎将杨氏恨到了极点。
只要李承乾一声令下,他们真的敢杀人。
李承乾轻松了一口气,说道:“这件事的起因,其实还是那句谶言,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而立。”
“那句谶言的事情不是已经了结了吗?”苏淑惊讶的抬头。
“是了结了,但那句谶言的根本没有了结。”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父皇病逝之前,曾经和舅舅说过,那句谶言本身是没有什么威力的,真正能让它对大唐造成危害,是它结合了天下大局的变化。”
苏淑神色逐渐的凝重起来。
“如今天下人口虽然还不算太多,但长安人口,却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以至于每年粮食都有不足。”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关中即便是粮食丰收,也难以支撑长安所需,巴蜀粮食送到长安,损耗又太大,所以最方便的,还是从洛阳运粮。”
“洛阳。”苏淑咀嚼着这两个字,逐渐的品出了几分味道。
李承乾点点头,道:“是的,洛阳,从前隋杨广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本身就是为了满足洛阳庞大的人口所需,而杨广之所以从长安迁都洛阳,根本还是因为长安人口太多,而在隋文帝时期便有数次关中大旱。
当然,还有其他控制东南,削弱关陇势力,加强内外防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