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26节
马车不知道绊倒了什么,突然颠簸了一下,也将高阳从回忆当中惊醒。
她收敛神色,然后掀开车帘,开口问道:“怎么,还没到地方……”
话说到一半,高阳的声音就停了下来。
因为在她眼前的,不是禁苑幽宫,而是一片茂密的草木丛林。
这个时候,马车也缓缓的停了下来。
高阳公主猛然看向一侧的禁卫士卒,喝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禁卫士卒没有理会高阳公主,而是骑马朝着远处而去。
高阳公主有些发愣,皇帝难道要放了她吗?
“殿下!”一匹马从后方而上,坐在马上的徐安翻身下马,然后对着高阳公主行礼。
“是你?”高阳盯着徐安,直接问道:“皇兄让你送我来这里的?”
徐安躬身,说道:“陛下口谕。”
高阳刚要行礼,徐安压根不理会她,直接说道:“朕在太庙祭告父皇三日,心中犹豫至极,但终于还是下了决定,高阳,你若是要怪,怪朕也好,怪辩机也罢,只要不怪父皇就好,你死后,朕会将你葬在高阳原,和隐太子做邻。”
高阳愕然抬头,这个时候,一道白绫从后面直接落下,落在了高阳的后颈上。
还没有等高阳反应过来,白绫已经死死的套在了她的脖颈上。
一股庞大的力量从上方传来,高阳整个人不受控制的被拉到了半空。
这个时候的她才发觉,头顶是一个大树。
白绫挂在上面,然后将她死死的吊了起来。
高阳双手用力的抓住白绫,试图将自己的脖子从白绫上解下来,然而娇生惯养的她根本没有那个力气。
只能任由自己的脖子被越勒越紧,呼吸也变得无比艰难起来。
一瞬间,高阳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之前在公主院,皇帝让人为她洗漱,让人给她准备饭食。
原来,那是皇帝在为她送行。
高阳一时间心里无比的后悔起来。
她知道,她其实还是有最后一次机会的。
在皇帝询问她辩机的事情的时候,她只要说一句后悔,那么她就有极大的可能活下来。
然而,她错过了。
辩机,辩机……
高阳想要叫出辩机的名字,但她的喉咙里,只有“咯咯咯”的断续声。
徐安平静的走上前,看向高阳公主,继续说道:“陛下口谕:辩机和尚的骨灰朕会让人送回到他婺州老家,房遗爱朕会让他死在辽东葬在辽东,而你,你去地下和隐太子做伴吧,昭陵没有你的位置。”
“唔!”高阳突然间猛烈的挣扎了起来,用尽最后的力气在挣扎。
然而仅仅三五个呼吸之后,高阳就停止了一切的动作。
双眼圆睁,高阳的目光死死的盯着前方,视线尽头的九嵕山。
九嵕山,那里正是昭陵的所在。
临死前让她看一眼昭陵,已经是李承乾对她最后的仁慈了。
……
甘露殿中,李承乾一个人坐在殿前的台阶上,手里握着酒杯,看着逐渐黑下来的夜色,还有逐渐明亮起来的长安城,平静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伤痛。
他原本以为,自己杀了高阳,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心痛,但在高阳的死讯传来之后,他依旧还是有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悲伤。
或许是因为她终究是他的血脉妹妹,或许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
但终究,高阳还是死在了他的手上。
李泰他放过了,李治他也放过了。
唯独高阳,他放不过。
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在前方响起,李承乾抬头,看着走上前来的苏淑,轻轻笑笑:“皇后来了。”
“妾身听说了高阳公主的事情,知道陛下心情不好受,就来陪陪陛下。”苏淑走到了李承乾身侧坐了下来。
后方徐安立刻送上一只酒杯。
苏淑提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才看向李承乾道:“事情已然如此,陛下,一杯酒下,忘了它吧。”
“呵呵!”李承乾笑笑,和苏淑碰了碰杯,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长出一口气,李承乾叹声说道:“皇后肯定是想问,朕已经放过了荆王,为什么就不能放过罪名更轻的高阳?”
“为什么呢?”苏淑提起酒壶,给自己和李承乾又给倒了一杯。
“一场谋反,总是要有人死的,只有有人死了,活着的人才会记住教训。”李承乾抬头,看向苏淑道:“杨氏,朕杀了杨思讷,宗室,朕杀了高阳,想来不管是世家,还是宗室子弟,日后都会多安分几年。”
苏淑面色凝重的轻轻点头,只有血才会让人记住教训。
“至于为什么是荆王而不是高阳?”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荆王终究有几份长辈的薄面,朕杀他多少会让人心不安,然而是高阳,她不仅是谋逆,而且心中怨恨,辩机的那件事情在她心里总过不去。”
苏淑再度点头,高阳公主就是因为辩机而谋反的,看过高阳公主供状的人都清楚这一点。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眼神冷峻的说道:“这几年,高阳做的荒唐事实在太多,朕已经是极尽的容忍了,但她还不知道收敛,以至于谋反。
她现在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一天,都在给朕,给父皇的脸上抹黑,所以,朕只能痛下杀手。”
“陛下息怒!”苏淑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才看向苏淑道:“朕这一次放了荆王,宗室子弟多少会感恩朕是仁君,同时朕又杀了高阳,他们总会小心一些;另外,朕宽待房遗爱,功臣那边也会感激三分。”
房玄龄终究是贞观功臣,玄武门起家的秦王府老臣。
整个朝中他们那一批的人还有一小半在朝中任职,而且占据高位。
不仅如此,他们那一批人的后人,都将是李承乾统治天下的最拥护者。
如今贞观还没有过去几年,便是李承乾在登基之后,也在努力的革新吏治。
整个天下,会逐渐的朝着更昂扬向上的方向去走。
这才是李承乾要的。
“那么杨家呢?”苏淑有些好奇的看着李承乾,问道:“陛下为什么又在杀了杨思讷之后,对杨思谊和杨思训兄弟宽待?”
“其一!”李承乾抬头,看向前方的长安城,神色严肃的说道:“朝中如今找到所有证据,没有一件能牵连到杨思谊和杨思训兄弟的,朕若是要杀他们,必然会有人要为他们求情,放他们不死,其他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嗯!”苏淑点头,的确,杨思谊和杨思训兄弟被贬官之后,没有人说一句皇帝不是的,只有人在说皇帝仁德的。
“其二。”李承乾笑笑,说道:“皇后,你信不信,朕今日下了诛杀杨思谊和杨思训的圣旨,那么即便是他们两个能被杀死,他们的家人,也会有那么一两个逃掉的,然后日夜不休的想找朕复仇。”
苏淑用力的点头,的确是这样的。
杨思谊和杨思训两兄弟,如今一个在洪州,一个在桂州。
他们的儿女子孙散落在天下四方,光是抓起来就不容易,更别说全部诛杀。
弘农杨氏,八百年世家,往来联姻之多,甚至就连李承乾都看不清楚。
万一有个要害人物跑掉,那才是大麻烦。
“如今,他们两个,一个被贬任交趾,一个被贬任南平,都是穷山恶水之地,朕又将他们的家人也迁过去,这样就将他们束缚在了那里,朕又许他们的子孙参与科举,他们更加不会反抗了。”李承乾轻轻笑笑。
他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有儿有女的中年人,是最好拿捏的。
“过几日,朕到了弘农,就会将观国公的爵位赐给杨思止,他和支持他的那些人,都是在整个杨恭仁一脉倒下的过程中,吃的盆满钵满的。”李承乾转身看向苏淑,问道:“皇后,你觉得将来杨恭仁一脉卷土重来,谁是最警惕他们的人?”
“杨思止。”苏淑神色复杂的点头。
“不错,就是杨思止。”李承乾抬起头,看向东南方向,轻声说道:“而最终,他不仅会派人钉死杨思谊和杨思训两人在交趾和南平的一举一动,甚至将来杨思谊和杨思训的后人回长安科考,杨思止也会彻底的堵死他们科举的路,三代以后,他们就完了。”
“世家最残酷血腥的内斗。”苏淑闭上眼睛,轻轻点头。
“如此一来,杨氏就再也不会是朕,也不会是皇后,更不会是太子的威胁了。”李承乾抬起头,看向头顶的夜空,轻声说道:“如此,不用杀太多的人,就能够保证大唐天下安稳告诉的前进,这便是已经是最好的手段了。”
“陛下英明。”苏淑赞叹的点点头,这的确是眼下最好的处置方式了。
李承乾伸手,将苏淑搂进怀里,然后低声说道:“朕后日就要启程走了,鄂国公和卢国公虽然去稳定大军后勤了,但是虢国公,天水郡公和武水县公都还在长安,十六卫大局不会有问题。”
苏淑琢磨着李承乾的话,他的话里没有长孙无忌的名字。
“禁卫中郎将李玄嗣,日后会守玄武门,左千牛卫中郎将殷元和右千牛卫中郎将李孝逸,会留守宫中。”稍微停顿,李承乾借着说道:“表兄会守承天门,柴二没有出事,他的身上也就没有风险了。”
李承乾之前之所以会担心柴哲威,就是因为担心他会受到柴令武的牵连。
现在柴令武没事,柴哲威也就没事了。
苏淑抬头,有些担忧的问道:“这么多人留在长安,陛下在洛阳?”
李玄嗣,殷元和李孝逸都是李承乾绝对信任的亲信,他们留在长安,李承乾手边没有可用的亲信怎么办?
“不用担心,丘神勣和梁建方,用不了几天,就该到洛阳了。”李承乾神色平静的可怕。
苏淑一瞬间却是睁大了眼睛。
……
“如此,再加上朕在其他方面留的布置,皇后在长安应该是稳如泰山的。”李承乾笑笑,说道:“剩下的,就是关心一下诸妃,还有诸子的身体,朕两年不在,可不希望回来之后看到宫里少人了。”
“陛下放心,妾身省的。”苏淑终于缓缓的点头。
“最后便是多看着一些太子,他若是遇到什么难事,爱妃也多关心一些,良嗣朕给你留在长安,有什么不懂,问他就是。”
“是!”苏淑长长的松了口气。
“至于最后,若是真有什么难以想象的剧变。”李承乾看向苏淑,神色无比严肃的说道:“那个时候,皇后最能信任的,除了舅舅,便是宗正寺卿李百药了,皇后要记住。”
苏淑脸色难看的点头。
第617章 舅舅,你们都老了
七月初一,秋风冷肃。
长安城东,春明门外,无数密密麻麻的金吾卫手持长槊肃立渭河两岸。
“呜……”号角声响起,五桅御船缓缓开动,前后护卫随的数十艘大船,以及无数随行的士卒,全部跟着沿渭水朝洛阳方向而去。
御船之上,顶层船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