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58节

  许敬宗忍不住咽了咽唾沫,然后说道:“陛下刚才说了,军中将士的田地必须保证到位。”

  “就是因为无法完全保证到位,所以陛下才这么说的。”李义府轻叹一声,说道:“陛下早就有心清除土地弊政,弘农的事情就是这么前例。

  如今大军大胜而归,皇帝赏赐,可偏偏不到位,这股怨气到了陛下手上,就会成为一把刀,一把会杀人的刀。”

  “谁?”许敬宗猛然抬头,盯着李义府问道:“贤弟,究竟是谁,会这么倒霉。”

  “朝中的宰相就那么几个,老兄自己算呗。”说完,李义府又摇摇头,说道:“其实也看人,有的人为官谨慎,不会轻易被人抓住把柄,有的人就不一定了。”

  许敬宗低下头,细细思索,突然,他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向李义府:“难道是……”

  “嘘!”李义府摆摆手,说道:“这件事情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会怎样,说不定是宰相,说不定就是六部尚书的一两个,反正位置是要空出来的。

  不过那个时候,朝中少不定要有风波,要不了要有人弹劾,这样就需要有人站在陛下一边。”

  “明白了,多谢贤弟。”许敬宗长长的松了口气。

  “当然,你老兄想要更进一步,其实还是稍微欠些的。”稍微停顿,李义府说道:“听说谯国公有孙女正值妙龄,老兄何不牵一牵红线。”

  谯国公许绍,安陆许氏,虽然人已经仙逝,但是后人已经在朝中任职都督刺史。

  杭州许氏和安陆许氏其实是一脉。

  “还是当年的那件事情。”许敬宗点点头,轻声说道:“这件事情我想过,我出面不大合适。”

  “这是自然,老兄只需要让陛下知道你从中用心便可。”稍微停顿,李义府轻声道:“接下来的事情,其实都是默契之事,老兄心中所想陛下知晓,老兄所做陛下也知道,一切就成了。”

  “唉!”许敬宗轻轻点头,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

  李义府看了许敬宗一眼,平静的说道:“老兄这些年,资历其实是够的,但是功劳不够啊,前两个从你这个位置上走上去的褚遂良和来济,褚遂良是先帝时候的事情了,而来济,他不仅兄长是太子詹事,而且他自己也和司空走的很近。”

  褚遂良的功劳,可不是许敬宗能比得上的。

  至于来济,实际上还是沾了来恒的光。

  来恒这些年愿意在东宫不动,就是因为他亲弟弟做了宰相。

  “人各有各的路。”李义府突然很淡漠的笑笑,说道:“老兄,若说真的以军功和事功而封相,朝中的宰相有一半不合格。”

  许敬宗微微点头。

  其实如今朝中的很多人,都是沾了皇帝太子东宫臣子的光而已。

  无非一个忠字。

  “好了,不说这些了。”许敬宗摇摇头,说道:“为兄这一次若是能够更进一步,那么空下来的黄门侍郎,你老弟说不得是最有力的人选。”

  “不是最有力,是唯一的人选。”李义府轻轻摇头,说道:“其实真正能和我争的,只有李义琰,但可惜,陛下对他另有任用,不像我们,走的是幸进之路。”

  李义府对一切看的很清楚。

  宰相必起于州郡。

  这句话在皇帝这里并不是说说的。

  门下省好一些,可以有些破例,但中书省和尚书省必然如此。

  也所以,门下省是中枢三省当中权力最低的。

  他李义府想要做宰相,必须要有一件大事。

  ……

  岁末年底,洛阳城越发的热闹了。

  百姓齐齐换了新衣,一起出门游玩。

  长街上爆竹不断,一段段红绸挂在了树上。

  还有在道旁已经堆好的火堆,那些是要在除夕当天,一直燃烧到第二天的。

  李欣牵着马匹走上长街上,看着满眼的喜庆和欢乐,他的心也是如此。

  其实长安和洛阳不差多少,尤其今年安东破平穰城,大战将了,所有人都清楚,明年能够轻松一些,所以才格外欢乐。

  尤其这辽东的战事,结束的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更快。

  李欣不由得感慨一声。

  皇帝的手段,想来是喜欢筹备多年,积攒庞大的优势,然后以强势压人,然后加上奇招叠出。

  天下间,又有何人是皇帝的对手呢?

  不知不觉中,端门已在前方。

  查验过腰牌之后,李欣平静的步入紫微宫。

  将奏本递入通政司,李欣在承天门下,等待皇帝召见。

第644章 官职,才是一个世家身处巅峰的外象

  贞观殿中,火炉幽光。

  李欣迈步走进殿中,对着李承乾沉沉拱手道:“臣监察御史李欣,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有些疲惫,有些茫然抬头看了李欣一眼,然后又看向站在一侧的张阿难。

  张阿难微微躬身,手指上挑。

  李承乾顿时明白了过来,看向李欣,一拍额头,说道:“看朕这个记性,忙的连你的事情都忘了……张监回去传旨,年底让欣儿入北苑和青雀团聚。”

  “老奴领旨。”张阿难认真拱手。

  “多谢陛下!”李欣感激的拱手。

  李承乾笑笑,说道:“你这两年在监察御史任上做的相当不错,宗室有错,就应当弹劾惩戒,不用顾忌。”

  “是!”李欣面色凝重的躬身。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不要怪朕严苛,你应当明白的,皇祖父有子嗣十七人传承,父皇有子嗣十一人活到成年,朕这里也已经有九个儿子了,将来开枝散叶天下绵延虽然是好事,但是若无节制,必然于天下有害。”

  “陛下仁德。”李欣拱手,说道:“臣谨遵圣训。”

  “嗯!”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

  李欣有些迟疑,但还是拱手道:“陛下,臣此番来洛阳,还有另外一事,禀奏陛下!”

  “说!”李承乾轻轻抬头。

  “是臣的婚事。”李欣神色谨慎,说道:“臣年中在东市与一女子偶遇,情投意合,家中也无障碍,所以禀奏陛下,请陛下允许婚事。”

  “这是好事。”李承乾点点头,问道:“是谁家的女儿,这么幸运?”

  “是国子监丞独孤修文之女。”李欣拱手,一五一十的说道:“臣是后来才知是独孤家人的人。”

  “那么算辈分,还是你的表妹,对吧?”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好了,这门婚事朕准了,不过婚事今年不能办,等到明年后半年吧,到时候朕就回长安了,内外也能帮你操持一下。”

  “多谢陛下!”李欣心里长松了一口气,然后忍不住的跪倒叩谢。

  “你既然到了洛阳,那就不用急着回去,买点东西带给你阿耶。”李承乾转身看向张阿难,说道:“给欣儿准备一栋不错点的宅子,赐绢三十匹,铜钱三百贯。”

  说完,李承乾看向李欣,说道:“长安那边朕就不管了,日后你可能每年都要随朕东巡,洛阳有个好点的落脚地更好。”

  “多谢陛下!”李欣有些颤抖的叩首。

  他知道,李承乾因为身份缘故,不可能在长安给予他太大的照顾,只有在洛阳,视线少些,照顾也方便些。

  “好了,你去吧。”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日后尽职尽力就好,你要知道,你的身份不同,很多事情,别人不方便不敢做的,你都是可以去做的。”

  “臣明白。”李欣平静的叩首,然后沉沉躬身。

  “好了,待几天就回长安去吧。”李承乾轻叹一声,稍微侧过身。

  “臣告退。”李欣再度叩首,然后起身拱手,缓慢的退出了大殿。

  许久之后,李承乾才抬头看向张阿难,说道:“欣儿是个好孩子,他知道单纯是对他最好的保护,所以,他会尽可能去做一个孤臣,而在朕这里,他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张阿难轻轻躬身。

  “对了,稚奴还好吧?”李承乾微微抬手。

  “晋王在黔州山林之中,潜心修道,不理俗世。”张阿难拱手道。

  “不必那么清心寡欲。”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在黔州当地,找一个适合的世家,嫁个女子给他做妾,好好的照顾他,顺带生些子女,他也还很年轻,将来有了儿子,也能参加科举,就像欣儿一样,虽然官位不高,但对朝廷是有用的。”

  “陛下仁德。”张阿难很认真大拱手。

  “你亲自安排人去办,事情都要做好。”李承乾认真的盯着张阿难。

  “喏!”张阿难肃然躬身。

  李承乾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今日便到此吧。”

  廊柱之后,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站了起来,微微拱手,然后告退。

  李承乾起身,转身朝后殿走去。

  ……

  同明殿中,萧妃一身浅紫色襦裙,正在沉静的看着书本。

  突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响起。

  萧姿一惊,立刻站了起来,走出内殿,对着已经来到近前的皇帝福身道:“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寿!”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然后微微摆手。

  殿中的侍女立刻退了出去。

  李承乾这才走到了内殿的短榻上坐下,目光看向萧姿。

  萧姿从一旁的桌几上提起茶壶,然后给李承乾倒了一杯,说道:“陛下今日心情不畅吗?”

  “嗯!”李承乾轻应了一声,然后将萧姿轻轻搂进怀里,摩挲着她的手背,轻声说道:“今日欣儿入宫了,请命婚事,朕有些感慨。”

  “是哪家的女子这么好运?”萧姿下意识的抬头。

  “是独孤家的女儿。”李承乾摇摇头,轻笑道:“应该是皇后的手笔,不然哪有那么凑巧。”

  萧姿满脸惊讶。

  “当然是刻意的。”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太子都已经大婚了,欣儿的年纪比太子还要大些,朕自然要照顾一切,不然何至于娶了独孤家的女儿。”

  独孤家也是大唐的外戚之一,虽然李承乾的曾祖母元贞皇后已经故世多年,但这份情谊还是在的。

  独孤大宝在李承乾的时候,就是他的东宫太子仆,现在是李象的太子率更令,关系自然是非同一般。

首节 上一节 65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