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63节
李承乾侧身,对着崔仁师招招手。
崔仁师上前,拱手:“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问道:“朕在长安洛阳的时候,每年太原和定州都会有大量关于突厥的案子送到刑部,朕本来有意仔细的在定州看一看突厥人的动静,但发现他们很安分,爱卿在定州多年,你对突厥人感官如何?”
四周的众人全部神色肃然起来。
定州是大唐面对突厥人的重要关卡之一,防备突厥,历来是定州刺史的重要职责。
崔仁师想了想,说道:“陛下,自从东*突厥灭国以来,突厥诸部众人心已散,如今散居在长安内外,虽然说依旧有人心思旧国,但实际上已难成战力,毕竟承平太久。”
李承乾轻轻点头,如今的突厥人,十几个部族散居,根本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领头人。
“话虽然是这么说不假,但是如今西突厥动荡,一旦东*突厥的一些人受到影响,终究是有隐患的。”李承乾微微摇头。
突厥人没有个上百年的时间,根本没办法将他们彻底的融化。
这中间还要经历大量的彼此战事,消耗厮杀。
早着呢!
“所以朕始终在想,能不能将突厥人迁移到更南面的地方。”李承乾说着,自己摇摇头道:“中原的土地,我们自己人都不够,哪里还有空余给突厥人呢。”
将突厥人从草原民族驯化成农耕民族,是消灭突厥这个民族最好的办法,但可惜,这不现实。
“陛下!”崔仁师拱手,说道:“如今在菟州,还有五千突厥骑兵在苏定方的麾下效力,菟州地广人稀,若是能将一部分突厥部族也迁移过去,或许一切会容易些。”
大军东征高句丽,阿史那·忠率一万突厥骑兵相随。
平穰城陷,阿史那·忠率五千骑兵随李勣返回长安,但还有五千骑兵留在军前。
毕竟将来高句丽灭国,大军立刻就会南下,也需要突厥骑兵。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虽然突厥骑兵的赏赐已经定下,但是还是可以额外的在菟州赐给他们一些不适宜的种地的地方做草场,这件事情就让刘仁轨去做吧。”
刘仁轨现在还留在菟州,没有回朝。
基本上,李承乾也没有让刘仁轨再回朝的打算了。
不管是苏定方也好,苏勖也罢,又或者是可能会去菟州接任的崔仁师,都不过是表面上负责的那个人,能让李承乾心中真正安心的,从来只有刘仁轨。
“是!”崔仁师拱手,他没有在意刘仁轨,毕竟刘仁轨虽然是皇帝的亲信,但是他这些年见过太多皇帝的亲信了。
“安东能够迁移一部分突厥人,但真正要让突厥人安定下来,还是要想办法对他们进行腐蚀,让他们更多的适应长城以内的生活,最终愿意回归草原的只有一部分,这样就能变相削弱突厥人的威胁。”李承乾轻轻地眯起了眼睛。
“陛下所言极是。”崔仁师认真拱手。
李承乾收回心神,看向崔仁师道:“当然,这些是基础,最直接的,还是要严密监视突厥人避免他们当中出现那种强横的枭雄,这就是定州刺史要做的事情了。”
“是!”崔仁师拱手,他知道皇帝这话不是对他说的,他今年就要调任辽东,日后谁任定州刺史不是他该问的。
这件事情,甚至皇帝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完全做主,还需要看长孙无忌的意思。
李承乾转过身,看向远处的地平线上,轻声说道:“英国公回来了。”
……
无数的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然后如同一股黑潮一样,朝着李承乾的坐在极速的涌来,但仅仅在五里之外,就彻底停下。
上百名各色战甲的将领,从大军当中直接脱出,然后朝着李承乾的位置疾奔而来。
而在李承乾的身后,密密麻麻有上千名金吾卫列队警戒。
远处的行宫,还有行宫之下的军营中,起码有上万将士各司其职。
李勣,尉迟敬德,程知节,牛进达,阿史那·忠,刘德敏,薛万备,薛仁贵,裴行俭,王方翼,段宝玄,韦待价,冯智玳等一干军中将领,一起在黄盖之前十丈处下马。
其他人各自肃然站立,只有李勣一个人大踏步的向前,来到了李承乾身前,然后单膝跪倒,沉声道:“臣安东道安抚使,安东道行军总管,李勣,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众多将领齐齐单膝跪倒,然后垂首低头。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远处的数万骑兵同时单膝跪倒,齐声高呼。
轰然的声音在整个天地之间激荡,甚至就连高空中的晚霞,似乎也受到了这个力量的冲击,朝着四面飘散开来。
李承乾站在李勣身前,看着无数半跪在地的将士。
他的心中也是不由得一阵激荡。
将士在前线厮杀,他在后方提供粮草军需,还要稳定天下人心。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难。
甚至很多时候,为了稳定,就连他都必须进行一定的妥协。
直到今天,他的大军终于回来了。
……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低身亲自搀扶起李勣,开口道:“爱卿请起,这一战历经两年,前后无数厮杀,终于功成,爱卿和诸将士功不可没,诸功自有兵部和吏部核算,今日不提那些,朕准备了美酒美食,为诸卿接风。”
“谢陛下!”李勣能够感受到皇帝来自心底的欢喜,有些感动的拱手。
“不过大军之前,朕这里单独敬爱卿一杯。”李承乾稍微向后摆手。
张阿难捧着一只金盘来到了李承乾和李勣面前。
李承乾亲手倒了两杯,一杯给李勣,一杯给他自己。
“国公,这一战辛苦了。”李承乾举起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谢陛下!”李勣躬身,然后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笑笑,然后朝着后面再摆摆手。
一队红衣金甲的金吾卫端着托盘上前,来到了前方每一名将领的身前。
李承乾端着酒杯,走到了众将前方,满脸感慨的说道:“诸卿平身,这一杯酒,是朕感激诸卿此番生死搏杀,来,喝了这一杯酒,我们入营,那里有更多的美酒美食。”
“多谢陛下!”众将起身,然后拿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品味着美酒的滋味,放下酒杯,看向远方的众将士说道:“所有众卿平身,今夜不醉不归,入营。”
“喏!”轰然的声音从远处的数万将士身上同时传出。
李承乾站在黄盖之下,有些沉醉的笑了。
第649章 李勣终于明白皇帝要做什么了
月明星稀,夜空晴朗。
军营之中,篝火遍地。
无数的将士坐在矮几之后,面前摆着各色酒菜。
前方的篝火上,炖着大锅的羊肉。
里面还放着从辽东带回来的人参。
一队队袒着左臂的将士在中央的空地上,手持刀盾,在四周鼓乐的伴奏下,跳着秦王破阵舞。
一时间欢快异常。
酒过半晌,一支支杂技队伍进入场地之中,表演各色杂技,欢叫声立刻更加热烈起来。
李承乾坐在上首,看着这一幕幕,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
大胜啊,大胜。
破平穰城虽然比不上灭国之功,但对大唐而言,却是最合适的。
而且,这样的功劳,加上这些立功的将士,也足够李承乾开始推动一些之前比较艰难的事情了。
……
侧过身,李承乾在徐安的耳边说了几句。
徐安立刻拱手,走到了一侧的李勣身旁,低声说了几句。
李勣有些诧异的起身,然后来到李承乾的身侧。
徐安很快又搬了一张矮几,还有一些酒菜,放在了李勣身上。
不少人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好奇的东西,也有些羡慕李勣受到了恩遇。
李承乾举杯敬了李勣一杯,然后才放下酒杯,低声问道:“高句丽的铜矿,爱卿去看过了,如何?”
一个“铜”字,李勣立刻肃然起来,点头道:“高句丽的铜矿的确丰富,只是一直以来,他们不善于开采,才没有大规模的开采,可是即便如此,平穰城仓库当中的铜依旧相当可观。”
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说道:“朕在邢州遇到的有人铸炉恶钱之事,爱卿应该知道了吧?”
“臣看过邸报了。”李勣点点头,说道:“陛下处置的极为果断。”
李承乾笑笑,说道:“淮家的事情不能深查,虽然诸事都有来源,也都很清晰,但是仅仅一个少府铸办处已死的匠人死而复生,就不是淮家能够做到的。”
“陛下打算继续查吗?”李勣的神色严肃起来。
如今大军归朝,皇帝如果真的要彻查的话,数万大军威慑之下,什么事情也是都能够查的出来的。
李承乾摇摇头道:“没有必要,恶钱的事情,其实多有地域限制,河北的恶钱多在河北流通,想要流到其他地方,很难。”
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多事情,其实还是很有用的。
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随便他们怎么制恶钱,朕明年打算在河北多发行一些新钱,足量的新钱。”
“陛下今年在河北用新钱在民间购粮,也是如此?”李勣有些诧异的抬头。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常人做事,都是劣币驱逐良币,朕想要反过来,用良币驱逐一下劣币。”
任何东西,一旦多了,就会驱逐和他属性对立的东西。
好人多了,自然坏人就少了。
坏人多了,好人自然就少了。
“那么铜钱可能不足。”李勣面色凝重的看着李承乾。
“仅仅是在河北而已。”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朕的目的,就是在于缓解河北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
李勣眉头一挑,他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在着手做这件事情。
“其实天下百姓,谁的负担不重,只是河北的负担尤其重而已。”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眼下还好,百姓还能支撑,但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后,河北人口膨胀,负担又重,前途渺茫,那个时候,是要出大乱子。”
“陛下远见。”李勣沉沉躬身。
其实李勣知道,先帝在的时候,魏征他们未尝没有看到这里面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