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72节
冯氏轻轻点头,为难的说道:“你外祖和他父亲是表兄弟,倒是到了我这辈,关系疏远许多,有些不好说……”
“阿婶!”堂外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在响起。
随即,一名眉目美艳,头戴金钗的少女跳跳绷着走了进来。
第88章 夫妻联手,肢解苏勖
神色明艳,容颜秀丽的苏旖笑着看了李象和李厥一眼,然后走到了冯氏面前,笑嘻嘻的福身道:“阿婶,阿姐!”
“旖娘。”冯氏笑呵呵的看着自己丈夫的侄女,随后又看了女儿一眼。
苏淑招招手,苏旖立刻靠到了苏淑的身上,笑着叫道:“阿姐!”
“最近在做什么?”苏淑搂着苏旖,面色柔和的问道。
苏旖是苏淑伯父苏勖和南昌公主唯一的女儿。
她既是苏淑的堂妹,同时也是李承乾的表妹,甚至于长相都和苏淑有些相似。
“在学女红。”苏旖顿时嘟起了嘴。
“该学学了,再有两年,你就该准备婚事了。”苏淑抬头看向母亲,问道:“阿娘,旖娘的婚事可有什么说法了吗?”
“不知道。”冯氏直接摇头,叹声说道:“旖娘的婚事恐怕她父母都没那么容易做主。”
苏淑平静的点点头,搂着苏旖说道:“旖娘,平日里多读些书,读书明智。”
“阿耶也是这么说,不过书翻来覆去就一本《女则》。”苏旖面色有些苦闷。
苏淑目光一挑,惊讶的问道:“你读完了?”
“嗯?”苏旖有些奇怪的看向苏淑,说道:“阿姐,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苏淑勉强笑笑,看向了母亲冯氏,冯氏点点头,又摇摇头。
苏淑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
四匹黑色高头大马拉着的金辂朱盖马车,被缓缓的拉到了前庭停下。
李承乾站在马车之侧,一身淡黄色蟒袍,平静的站在那里,贵气自生。
无数的东宫卫率从庭院延伸出去,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有多少。
不时的有人向戴至德汇报着什么。
李承乾没有回头,但他知道,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在戴至德的掌控之中。
戴至德这个东宫右卫率郎将,不仅极为的称职,而且做的极其出色。
“诸卿都知道父皇令孤听政文成公主出嫁之事,孤昨日也曾和吐蕃国相禄东赞提过通商之事,苏家若是有心思参与其中,可以派人到东宫来找孤。”李承乾对着苏澄轻轻点头。
苏澄目光一挑,随即对着李承乾惊讶的拱手道:“臣记住了,到时候少不了麻烦殿下。”
苏勖做了驸马都尉,苏亶做了太子岳,他们两人都不适合掌管武功苏氏,所以这个位置就落到了苏澄的手上。
很多家族当中的事情,他都必须考虑。
尤其是钱财。
光靠家中的那点田地,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族人,其他的,就是靠商旅。
李承乾的岳父任台州刺史,自然就有人前往江南转运茶叶和丝绸。
不过大多数时候,这些东西他们都会在长安直接转卖,远没有亲自卖到西域那样的利润高。
毕竟丝绸之路上,遍布着无尽的凶险。
还有血腥和尸体。
相反的,若是大唐和吐蕃通婚,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商路得通,那么这条路上的商贸利益将会大的可怕,甚至越早越多。
而太子又能够在这件事情上插的上手,苏澄立刻就有一大堆的想法冒出来。
什么,都不如切切实实的利益。
尤其是相比于平素高傲的南昌公主府,李承乾没有多说什么,苏澄已经下意识的朝着东宫倒了过去。
李承乾对苏澄轻轻点头回应,目光顺势看向后方的苏均。
苏均立刻拱手,开口道:“殿下说东宫有编书的计划,如今不修《后汉书》,可还有其他什么要修的吗,若是有需,臣可以帮忙?”
“此事孤需要回宫和东宫诸臣商议,到时有结果再通知表弟。”李承乾笑笑,目光从后方诸人身上掠过,苏良嗣这个时候已经皱起了眉头。
果然是聪明人,有些痕迹,当面总是最容易察觉到。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稍后一点的苏昱身上,点点头道:“四郎,你日后有空可以多来东宫走走,东宫修史的臣子不少,可以来看看。”
“喏!”苏昱神色欣喜的拱手。
去东宫,就代表有机会可以去东宫太子崇文馆,不仅可以接触更多的学识渊博的学士,还能够阅读更多市面上见不到的典籍,甚至很多,就连苏家自己都没有。
站在一侧的苏均看到这一幕,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皱。
……
黄昏之下,长安城已经近在眼前。
四匹黑色高头大马拉着的金辂朱盖马车,缓缓的朝着长安城门而去。
无数护卫马车的太子左右卫率,开始朝着长安城南大营而去,只有三百多骑兵,手持长槊,护卫李承乾回东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金光门上,一阵阵特殊的鼓声敲响,立刻就有一队队金吾卫从四面八方而来,直抵朱雀门。
坐在马车里,靠在李承乾怀里酣睡的苏淑,有些苏醒了过来:“殿下。”
一直清醒着的李承乾看了一眼旁边还在睡着的李象和李厥,轻轻的将苏淑抱紧,低声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苏淑稍微清醒了一些,然后低声说道:“妾身今日看到了苏旖,她已经十二岁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叔父就要开始为她议亲了,夫君这里有合适的人选吗?”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了苏淑一眼,想了想之前在苏坊见到的俏丽少女,稍微思索,说道:“表妹的婚事,按照规矩,会先去宗正寺报备一声,父皇知晓,并且没有赐婚安排之后,才由姑母和伯父敲定,不过他们可能会将表妹的嫁入关陇氏族当中。”
“关陇?”苏淑诧异的问道:“不会选择关东世家吗?”
“不会。”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关东世家向来联姻自成一体,婚嫁陇西的并不多,除非是那种常年在长安任职的关东子弟,若是由伯父这个魏王司马决定,那么多数会选世家科举有成的子弟,但姑母,或许会选东宫关陇氏族,以宫中千牛起家的同辈子弟。”
“哦!”苏淑轻轻的点头,宫中年轻适婚的千牛子弟,有资格娶公主之女的并不多,再加上没有成婚的更是寥寥,还需要和公主府有一定关系,人员几乎已经锁定在两三人之间。
苏淑眼神一时间深沉了起来。
“不用多想。”李承乾轻轻搂住苏淑,低声说道:“伯父那里不用太担心,孤这里已经有了布置。”
“啊?”苏淑惊讶的抬头,李承乾淡淡的笑笑,然后说道:“倒是族里通行吐蕃的商旅,淑儿可介入一下,分润一些。”
东宫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去做,但苏淑通过武功苏氏去弄一些贴己的私房钱,绝对不会有人说什么。
“殿下为什么不自己……”苏淑忍不住的问道。
“因为东宫账面上必须要没有多少钱财,必须……”
第89章 左手李义府,右手苏良嗣
夜色笼罩,灯市如火。
长街欢腾,人影不绝。
安兴坊深处,南昌公主府。
苏勖一身深绯色长袍,面色沉重的进入府中,家令立刻迎了上来,拱手道:“郎君,三位少郎和小娘子已经归家了。”
“嗯!”苏勖稍微停顿,然后说道:“今日在武功,一切还都顺利吧?”
“据说是有些事情,不过少郎回来没有多说。”家令微微摇头,苏均他们三个刚回来,苏勖就回来了,他还没来得及查。
“去叫大郎到书房。”苏勖说了一句,然后迈步朝着书房走去,面色略微凝重。
片刻之后,苏均便已经赶到了苏坊,看着依旧没有更衣的苏勖,赶紧拱手道:“阿耶!”
“嗯!”不知道思索什么的苏勖回过神,看向苏均一眼,然后低头问道:“今日太子去武功县,有什么特别的吗?”
“有!”苏均拱手,郑重的说道:“太子说,东宫准备修史。”
“嗯!”苏勖猛然抬头,惊讶的看着苏均:“你说什么?”
“东宫准备编修《后汉书》。”苏均赶紧补充了一句。
“有什么话一口气,说出。”苏勖松了口气,然后白了苏均一眼。
修史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朝野关注不说,不知道多少文人士子,史家儒臣,都想要参与其中,然后千古留名。
这种事一旦做成,所带来的文坛威望是极为可怕的。
魏王府其实一直都想做这件事,但是光凭魏王府,实力不够,哪怕有皇帝的支持,他们最后也只选了稍简单的《括地志》。
但东宫不同,东宫可以调用的人力物力都是十分可怕的,他们不过编了两个月的《考工志》,便已经追上了魏王府的进度。
“不过《后汉书》毕竟是南朝宋的范晔所做,距离如今也已经有段时间,如果仅仅只是编修的话,很容易出成绩的。”苏勖的脸色沉了下来,以东宫的能力足够在编《考工志》的同时,再编修《后汉书》。
“不过良嗣反对太子编修《后汉书》,太子似乎听进去了。”苏均刚刚说完,就看到父亲的眉头皱了起来。
苏勖轻轻敲敲桌案,说道:“你继续,良嗣是如何说的?”
“良嗣说,太子若是编修《后汉书》,很容易被人指摘是在影射陛下,毕竟后汉光武帝是在废掉了郭后和皇帝太子刘彊之后,才改立阴氏和汉明帝的。”苏均小心的看着父亲。
“这个理由不成立,若是如此,陛下反而会高兴。”苏勖直接摇头,他是从秦王府出来的,对皇帝了解很深。
郭后和太子刘彊被废,都有取祸之道,这样更说明皇帝得位合乎正统。
“但是废后……良嗣跟着说,宫中有传言,说陛下有立杨妃为后之意,虽然是流言,但太子若是编修《后汉书》,那么很容易逼杀曹王明。”苏均松了口气,然后说道:“所以殿下就听了进去,暂时停了编修《后汉书》的念头。”
这一点,苏均是再三确认过的。
苏勖目光微微一沉,随后看向儿子,满是失望摇头道:“你错了,太子的本意,不是编修《后汉书》。”
“啊?”苏均一时间脑子糊涂了,太子不编修《后汉书》吗?
“若用汉光武帝来映射高祖皇帝,用汉明帝来映射陛下,那映射太子的,就是汉章帝。”苏勖轻叹一声,说道:“汉章帝是汉明帝唯一所立皇太子,汉章帝勤政爱民、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是名留千古的仁君,太子是在说自己会成为汉章帝那样的仁君。”
“太子是在说他必然会继位。”苏均终于听懂了。
苏勖点点头,继续说道:“后汉虽然开国有些混乱,但天下稳定之后几代都是皇太子继位,太子是在说,如今大唐天下安定,他也会如同汉章帝那样继位……而苏良嗣依旧不赞同太子编修《后汉书》,其实是在说太子不需要去编修《后汉书》,因为那样反而会坏事。”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