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78节
就是在蝗虫产卵的时候进行大规模翻土。
并且这次翻土还要更深一些。
将所有虫卵都埋在地下,增加其孵化出来的难度,并更换当地一向种植的作物。
这是顾康关注农耕多年才发现的经验。
虽然顾熙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解决如此大的蝗灾,但既事已至此,又何须忧虑?
而邓绥这个女子最大的特点便是极有魄力。
她根本不像是普通女子那般面对大事之时便会慌张,犹豫。
在收到顾熙的书信之后。
她根本就没有犹豫,直接便答应了此事,全权交于顾熙。
当然,顾熙自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此事于全天下施行。
且不说大汉能不能撑得住如此的消耗。
若是此事无用的话,对于刚刚才有所恢复的民心会造成重大打击。
他只是选择在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开展实验。
——冀州!
没错,此次蝗灾最为严重的便是冀州。
冀州本就是产粮大州,人口密集。
且因为有着顾氏的存在,如今冀州的人口其实远比历史之中还要多。
在农耕方面的发展,可谓是远远超过其他州郡。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涉及天下的蝗灾对整个冀州的打击是最大的。
而且作为顾氏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于冀州开展,百姓绝对会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事,注定惊天动地。
就亦如昔年的顾康治理大河一般,顾熙就是要以人力来对抗天灾。
数代先人留下来的国力,让顾熙有了十足的底气。
就在永初四年,秋。
顾熙亲自于冀州,开启了这场注定会名垂青史的浩荡工程。
他命令各地官府组织百姓。
并亲自督工,制定标准。
蝗虫的虫卵一般于地下一寸左右,在当前的这种封建时代,要想完全做到标准化的工程那是不可能的。
顾熙只能尽可能的让百姓将土翻的更深一些。
顾氏子弟于农耕方面的才能天下皆知。
更别说顾熙现在的声望早已是扬名整个天下。
各地百姓本就苦灾害久矣。
面对这个政策,根本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更何况顾熙还带头下田?
整个冀州都开始动了起来。
甚至就连各地大族,都在纷纷配合着此事。
天灾是不分人的。
相比于正常的百姓,甚至他们这些拥有着更多土地的大族更怕灾害。
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还能活下去。
而百姓活不下去。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种举措到底有没有作用。
按照原本的历史来看,整个东汉在这段时间的天灾是源源不断的。
别的不说。
就单说蝗灾,便足足持续了整整六年之久。
将整个东汉历代先帝留下的底蕴,几乎榨干。
虽然如今之大汉相比于原本历史强盛了不少,但人口的增加亦是加大了粮食的消耗。
顾熙具体能不能提前结束这一切,他亦不能确定。
顾熙虽然于外总督着冀州一切。
而大汉庙堂内,却也并没有停下来。
十月。
沿海州郡传来消息。
说是有海贼袭击城池,劫掠百姓。
这种事自然不用麻烦顾熙。
邓绥迅速便制定了策略,派遣王宗、法雄等将领率军前去灭贼,连战连捷。
并且邓绥在监督着其他州郡赈灾的同时。
亦是没有放弃对于人才的招揽。
张衡等人相继临朝。
而刘祜如今也是有了转变,或是因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被处置,亦或是因为顾熙当初的承诺。
当他渐渐安心下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邓绥之后。
竟真的发现邓绥其实并不如他之前所想的那般。
无论是从治国上来看也好;
亦或是其他方面也罢;
邓绥与当初的窦太后完全不同。
而且最关键的是,随着他开始更加刻苦之后,邓绥亦是渐渐减少了对他的说教。
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皇帝哪怕无权,但却亦是皇帝。
当这个皇帝与摄政太后渐渐走到了一起后,那对整个朝堂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整个大汉好像都变了。
冀州土地虽广,但耕地却有限。
在顾熙这种身份之人,竭力要去做成一件事时,并不需要废多少时间。
就在翻地完成之后。
顾熙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排查。
要求百姓种下与往年完全不同之作物。
昔年种粟,那便改种豆!
昔年种豆,那便种粟!
虽然这样做或许会影响产量。
但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止住蝗灾才是重中之重。
——永初五年,春耕之时。
顾熙与随行官员于整个冀州之地督查。
看着那一个个于田地之中奔波的百姓,官员们的心情皆是有些沉重。
他们的样子与表情完全不同。
常年的天灾,早已将他们逼到了绝境,身形看上去都是有些瘦弱。
大族的佃农也是如此。
但他们的脸上皆带着浓浓的期盼之色。
显然,都在期待着今年的收成。
顾氏出手治理蝗灾,这给了他们很高的希望。
这是最为纯粹的期待。
亦是信仰带给他们的力量。
“太傅……”跟在顾熙身后,袁敞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若是今年仍旧有蝗灾,我等该当如何啊?”
袁敞是袁安的第三子,现任司空,性格刚正不阿,深受顾熙的器重。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他此时早都已经死了。
至于原因便是因为与邓绥不和。
但如今因为有着顾熙的存在。
他完美的成了这些大臣与邓绥之间的缓冲段,所以这才还在世上。
“能如何?”顾熙表情平静,淡然说道,“唯有换其他办法,继续治灾罢了。”
闻言,袁敞沉默了下来,深深叹了口气后,才再次说道:
“这老天不知要考验我大汉到何时啊。”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