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41节

  淳于越气的脸都白了,在心里破口大骂:“什么意思?我们和你水平相近?算是一类人?你连字都不认得,好意思说和我水平相近?你厚颜无耻,怎么就和我是一类人了?”

  嬴政却很满意,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槐谷子,就暂领博士之职。”

  博士好啊,博学之士,听起来很好听,其实就是皇帝的顾问。随时回答问题罢了。不会负责具体事务。

  真要让李水管理赋税,或者刑名。嬴政还真有点不放心呢。

第60章 何以安天下

  李水左右张望了一番,走到了那帮儒生面前。

  他笑嘻嘻的对淳于越说道:“淳于博士,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今我也是博士了,便和你们站在一块吧。”

  淳于越嫌弃的向旁边躲了躲。

  李水还以为淳于越在给自己让位子,客气的道了一声谢,大大咧咧的站在了淳于越的位子上。

  现在,李水站在了博士最前排,他倒像是众人的领袖了。

  淳于越气的脸都绿了,但是议政殿上,总也不能推推搡搡,把李水赶走。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的受着了。

  其实李水早就暗中观察了一番,大秦的博士,人员很复杂,不仅有儒生,还有阴阳家、法家、墨家……凡是喜欢夸夸其谈,又有些见识的书生,都在里面。

  博士,博士,博学之士,果然名不虚传。

  只不过这其中儒生人数最多,而淳于越又是博士领袖,所以给人一种,博士全是儒生的印象罢了。

  李水暗暗的想:“再过些日子,李斯就该建议秦始皇焚诗书而明法令了。从那以后,其他学说一蹶不振,诸位博士虽然不至于丧命,但是罢黜的罢黜,请辞的请辞,这群人当中,恐怕就只剩下法家了。”

  “完全是法家的博士团体,变成了李斯的附庸。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隐隐有与李斯代表的文臣,和王氏代表的武将相抗衡的意思。”

  “更为危险的是,那时候朝议变成了法家的一言堂,所以大秦的国策,越来越倾向于严刑峻法,丝毫不给百姓以喘息之机。”

  李水微微摇了摇头,看了看身后那群满脸不忿的博士,暗暗想到:“谁让我心系苍生呢?谁让我心怀天下呢?我就暂且在博士当中,立一番功业吧。将这些人收入囊中,必定可以成为伏尧的助力。”

  李水满意的点了点头,接下来的奋斗方向,算是确立了。这个方向确立的并不难,毕竟……除了夸夸其谈的博士,别的李水似乎也不会。

  嬴政见李水这么不知轻重,居然站在了众博士的最前面,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朝堂之上,一举一动,都需要论资排辈的。淳于越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又极有见识,他做博士的领袖,那是众望所归。

  你李水……刚入朝议政就要夺权吗?

  不过,他也没有训斥李水。反正此人是试用,犯的错越多越好,等日后向伏尧解释起来,就更有说服力了。

  于是嬴政微微一笑,将这件事揭过去了。然后沉声说道:“那就开始议政吧。如今大秦已经一统天下。然而六国故地,并不安稳。山川大泽之中,多有盗贼。六国豪强,亦蠢蠢欲动。诸卿以为,何以安天下?”

  李水听得抓耳挠腮:“这个我知道啊,我学过。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颁布什么政策来着?”

  结果越着急越想不起来,最后脑子里就只有两句话:“焚诗书而明法令。筑阿房宫,收六国美女……”

  就在李水苦恼的时候,王贲站出来,说道:“臣请陛下收天下之兵。无论百姓豪强,家中没有兵器,如何造反?难道提着木棍上阵吗?”

  “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李水眼前一亮,忍不住大声说道:“极是,极是。臣也是这么想的,刚要说出来,被王将军抢先了。”

  王贲有点无语,心想:“你还能更无耻点吗?在议政殿上公然抄袭?”

  嬴政忽略了李水,点了点头说道:“此议可。这几日,讨论出一个详细章程来,由朕过目。”

  李水连忙答应。

  王贲都懵了:“陛下这话,是对我说的吧?你答应给什么劲?”

  片刻之后,丞相王绾又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应当迁徙豪富。”

  李水一拍大腿,说道:“正是。豪富离开故土,没有了宗族子弟支撑,只是一富户罢了,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将他们迁入关中,迁入咸阳,严加看管。不仅可以保证天下安定。而且可以,令咸阳更加繁荣。这些养尊处优之人,看到好东西,定会挥金如土。臣的仙酒,可以卖的更多,为陛下炼丹的事,也可以加快了。”

  王绾有点无奈的看着李水:“这家伙,倒是挺善于抢话啊。”

  嬴政这次吸取了教训,说道:“王绾,由你负责迁徙富豪的具体事宜。”

  王绾躬身行礼。

  李水也发现了,自己的知识是有的,只是有点记不太清楚了,需要有人提醒一下。于是……他开始竖着耳朵,听众人的建议。

  这么做,有点无耻,但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秦的万世基业,也只能事急从权了。

  反正,反正嬴政没有生气,反而正笑呵呵的看着自己,好像很满意的样子。

  嬴政确实微笑的看着李水,但是心中却不是满意。他正暗暗的想:“胡闹吧,闹的越过分越好。等朕抓住你的错处,就可以把你扔回丹房炼丹了,而伏尧,也可以另请名师。”

  这时候,淳于越站出来了。

  李水失望的翻了翻白眼,他对淳于越没什么兴趣。

  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淳于越这种儒生,做梦都是恢复周礼。他的建议,应该是分封子弟,让诸公子去六国故地为王,镇守四方。

  这建议李水不感兴趣。

  可是突然,李水脑子里灵光一闪:“我想起来了,废分封,行县制。”

  可还没等李水开口,淳于越就慢条斯理的说道:“老臣有些治国安邦之策,然而议政殿上,多了一个无耻小人。老臣已经不想说了。”

  李水微微一愣:“这老家伙,似乎是在骂我啊。”

  其他的人纷纷说道:“是啊,槐谷子此人,厚颜无耻。居然当面窃取他人对策,揽功到这种地步,真是令人发指。”

  嬴政微微一笑,说道:“诸卿有何建议?”

  淳于越说道:“老臣认为,今日朝议应当到此为止。众人回家之后,关起门来,细细思量。将对策想得完美无暇之后,写下来呈给陛下。”

  “如此一来,既可避免某些小人剽窃。又可以让对策合理一些,毕竟经过了深思熟虑。”

  嬴政点了点头,说道:“可。”

  随后,他看了看李水,忽然心中一动,说道:“众卿将对策交上来之后,朕要当堂评议。若有真知灼见,朕要予以升迁。若有人鱼目混珠,言之无物,则要受罚,甚至逐出议政殿。”

  众人目光灼灼的看着李水,然后向嬴政行礼,纷纷赞道:“陛下真是英明啊。”

第61章 国之栋梁

  朝臣欢喜不已,等下一次朝议,无论李水写的好不好,大家齐声说不好,将他赶出去也就是了。

  当然,李水写好的可能性也不大。

  朝臣们高兴,李水也很高兴:“只要给我点时间,大秦的国策,我也能想起来个七七八八。哈哈,看样子我要大展奇才,震惊四座了。”

  今日的朝议,已经结束了,朝臣们纷纷向外面走去。

  这时候大雨已经停歇,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不少人意有所指的感慨道:“雨后彩虹,好兆头啊。大秦的天,已经放晴了。”

  李水翻了翻白眼,心想:“口舌之争,有个屁用,老子是实干家。”

  淳于越故意落后了众人几步,走到了李水身边,低声说道:“你想要上进,想要走正路。放弃诓骗世人的神仙学说,想要入朝议政,为天下人做事。这很好。”

  “然而,凡事要量力而行。你一无资历,二无见识。仗着厚颜无耻,在朝堂中厮混。如此岂是长久之计?”

  “老夫也不驱逐你,只劝你日后安静些,乖乖呆在角落当中。多看,多听,多学,也就罢了。待你须发皆白,垂垂老矣之时,也熟悉了政事,或许可以成为国之栋梁,也未可知。”

  淳于越说完之后,也不等李水反驳,就转身走了。

  李水被噎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良久之后,李水对旁边的李信说道:“李兄,我今日忽然明白,为何你讨厌他了。”

  李信深有同感的说道:“是啊,好为人师,对谁都要教育一番。偏偏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你若翻脸,倒成了不识好歹了。”

  李水感觉自己遇到了知己。淳于越这老头,太讨厌了,你凭什么说我没有见识?

  自秦汉到明清,哪一朝的事情我不知道?千百年来的帝王总接下来的治国经验,随便拿出一条来,便可以安天下了。

  我不说,只是暂时忘记了而已,你等我想起来再说。

  还是那句话,下次朝议,我要震惊四座。

  李水刚刚想到这里,身边的李信忽然说道:“槐兄,看来一次,陛下是有意考察你。如何撰写对策,万万不能马虎啊。”

  李水点了点头。

  李信又说道:“关于如何平定天下,我已经有腹稿了。槐兄如果想不出来,可以借鉴一下。”

  李水惊奇的问道:“这么快?说来听听?”

  李信说道:“我打算率领三千人马,出函谷关,直奔向东。经三晋,入齐地。沿途遇贼剿贼,遇盗杀盗,震慑豪强。中原平定之后,再折而向南,入吴越,定荆楚,再由巴蜀回师关中。”

  “粗略算下来,只需要一个月,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必定闻风丧胆,心灰意冷。这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李水都听傻了:“这就是你要写的对策?”

  李信说道:“是啊。你若要借鉴,我建议你稍微修改一些,不要全盘照搬。比如……将三千人马,改成四千人马。比如将函谷关,改为武关。”

  李水拍了拍李信的肩膀:“李兄,日后朝议,我建议你呆在角落中。多听,多看,多学,少发言。”

  李水走了。李信挠了挠头,嚷嚷道:“槐兄,你即便做了博士,也不必学淳于越说话吧?”

  …………

  商君别院,李水正在奋笔疾书。

  哈哈,又想起一条来。哈哈,又一条。哈哈,文思如泉涌啊。

  李水现在脑子很清楚,把秦始皇的政策,回忆起来了七七八八。

  至于秦之后的一些政策,李水没有写上去。国策,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太过超前的话,容易适得其反。

  写完之后,李水念了一遍,又修改了一些地方。然后工工整整的抄写好了。这一篇对策,算是完成了。

  随后,李水交给乌交,说道:“去,替我送入宫中,呈上皇帝。”

  乌交在旁边恭维道:“下朝不过两个时辰,大人就已经写好了对策,真是国之栋梁啊。”

  李水毫不谦虚的点了点头:“你很有眼光。”

  乌交捧着竹简走了。苍夫则走进房中来。

  苍夫对李水说道:“大人,如今麦子已经买得差不多了,石磨也制作了不少。然而拉磨的耕牛却大大不足。若征调田中的耕牛,怕是会耽误农时。”

  “若以人力来拉磨,那石磨沉重异常。普通人拉上一刻钟,便气喘吁吁了。”

  李水点了点头:“这倒是个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1/1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