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419节

  看嬴政问话的神色,不像是要辨明反贼的身份,倒像是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仿佛所谓的反贼,不过是一件无聊的八卦而已。

  千古一帝的自信,在这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水看了看自己,满意的想:惭愧,在下恰好就是那自信的源头。

  对于嬴政的询问,徐福想了想,然后老老实实的说道:“这两个人,多半不是楚国王族。然而,也并非无辜的百姓。”

  项皮面色惨白,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最近一年来,自己的人生像是狂风中的落叶一样,除了听天由命,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徐福说道:“臣从项皮身上,搜出来了一把剑。这剑乃是项氏信物。代代相传。所以,这位项皮,乃是楚国项氏族人,是项燕的后人,项梁的亲族。”

  嬴政很感兴趣的看着项皮:“如此说来,你还真是反贼了?”

  项皮苦着脸说道:“小人确实曾经进过项梁的大营。然而,那也是被胁迫的啊。当日项梁战败,寻到我们的村庄,逼着老夫带着村民跟他造反。”

  “项梁说,大伙都是项氏,同宗同族。如今项氏举起义旗,我们也应当鼎力相助。然而,我项家村与项梁已经隔了数代,血脉稀薄的几近于无。我们都只是安分守己的黔首,每日想的都是如何果腹,自然不肯造反了。”

  “那时候,项梁只有孤身一人,我们坚决不从,他倒也奈何不了我们。可是官兵却说我全村通贼,要将我们赶尽杀绝。我们只能跟着项梁举族离开。”

  “项梁造反,我的族人死伤无数。只余下了我和孙儿。项梁临死的时候,将这把剑交给了我,让我带给项羽,让项羽重新举起反旗。”

  “小人一向胆小如鼠,如何敢造反?拿到这把剑之后,心中所想的,便是将它卖了,买上几亩薄田,一头耕牛,带着孙儿隐姓埋名,终老一生。”

  “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卖出去这把剑,便被王恒抓了。王恒一口咬定,我们是楚国王族,说这把剑是楚怀王流传下来的宝贝。逼着我孙儿做了楚王,带着四五百人,东躲西藏。”

  “陛下明鉴,小人只想耕田啊。却阴差阳错,身陷贼营。每日战战兢兢,苟且求活,过的很辛苦……”

  项皮说到后来,声泪俱下,几乎哭出声来了。

  嬴政淡淡的说道:“查。”

  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而已,大秦的机器就飞快的运转起来了。

  只用了半个时辰,各种消息就送到了议政殿。

  曾经在楚地攻打项梁的军士作证说,项梁战败之后,确实到了项家村,招兵买马。

  曾经被王翦统帅,捉拿项梁的士卒作证说,某一日,王翦的心腹确实曾经以通贼的罪名,进入了项家村。

  正在咸阳述职的某楚地地方官说,项家村的项氏,确实与项梁久不来往。项家村的人,过得很是穷困,与一般黔首无异。这些人平日里安分守己,很少触犯法纪。

  …………

  现在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这项皮确实是个倒霉鬼,被好几波反贼利用,不得不在反贼军中苟且求存。

  朝臣们都有些无奈,他们觉得这件事实在是有点奇葩,项皮一个没什么本事的糟老头,怎么就被这么多反贼看中了?

  不过仔细想想,还真的是机缘巧合,里面没有什么阴谋。

  最后嬴政倒也没有处罚项皮。一则项皮确实是被逼无奈,二则项皮年纪太大,就网开一面吧。

  而被徐福抓来的那几个反贼,一律斩首示众。

  徐福和王丙等人,则各有封赏。

  王丙偷偷看了李水一眼,一脸感激:自己本来只是一个仆役啊,而且是罪臣王氏的仆役。谁能想到,只因为帮着谪仙做了一件事。不仅恢复了自由身,而且有了爵位……

  嬴政站起身来,淡淡的说道:“今日这朝议,便到此为止吧。”

  朝臣都连连附和。

  嬴政正打算离开,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对李斯说道:“告诉赵佗,让他带着人回来吧,免得白白耗费粮饷。”

  李斯苦着脸应了一声。

  嬴政走了,李斯垂头丧气的出了议政殿。今天,真是丢人丢大了啊。

  李斯一脸落寞,而程仞和黄磐则是一脸焦急。

  他们急匆匆地向宫外走,唯恐迟了一步便要被人抓住。可是他们终究还是被抓住了。

  李水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站在他们中间,把两只胳膊搭在他们的肩膀上。

  李水笑眯眯的说道:“二位大人,咱们同朝为官,按理说,应当亲近亲近才对。可是时至今日,本仙依然不知道你们的姓名。不知道你们可否见告啊。”

  程仞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谪仙,下官只是为了我大秦百姓,这才在朝堂上说了一些话,并没有针对谪仙的意思啊。”

  黄磐也说道:“在下对事不对人,请谪仙不要介怀啊。”

  李水说道:“这个我自然知道。我只是敬佩两位大人勇气,因此起了结交的心思而已。”

  程仞和黄磐对视了一眼,两个人干笑着说道:“谪仙,我们都是为陛下分忧而已。做同僚便可以了。若结党营私的话,反而会让陛下忌讳啊。”

  李水叹了口气:“看来两位是嫌我名声不好,不肯结交啊。也是,咸阳城中,到处都是我的传言,说我厚颜无耻,说我肆意妄为。我本以为,清者自清,不需解释。没想到两位大臣,对我误会也这么深。”

  程仞和黄磐连连摇头,打死也不肯承认有这样的想法。

  李水忽然扭过头去,问旁边的李信:“李兄,这两位大人叫什么?”

  李信笑眯眯的说道:“一位叫程仞,另一位叫黄磐。”

  程仞和黄磐听了这话之后,两腿都软了。

  李水哈哈大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既然互通了姓名,那咱们就算是认识了。四舍五入,算是朋友了。改天我登门拜访,希望两位不要把我关在外面啊。”

  程仞和黄磐汗流浃背的走了。

  李信看了看李水:“两个小角色而已,你当真要对付他们?”

  李水摇了摇头:“一时无聊,吓唬他们一番而已。顺便也给某些心存不轨的人看看:廷尉大人不靠谱啊,用人的时候,许诺的天花乱坠,倒霉的时候,就不管他们的死活了。”

第449章 你的故事很值钱

  李信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李斯,有些同情的说道:“李斯的心腹,早晚要被你折腾光了啊。”

  李水幽幽的说:“李斯在施政上面,颇有能力,但是此人野心太大。让他失去了心腹,反而可以专心致志的做事。对他来说,是一件幸事,对我大秦来说,同样是一件幸事。”

  李信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英雄所见略同。”

  不远处的淳于越差点吐出来:你们两个朝臣之耻,居然开始煞有介事的指点江山,品评百官了?还要脸吗?

  朝臣们都走得差不多了,项皮拉着自己的孙子,跟着一个小宦官,低着头向宫门走去。

  嬴政没有处罚他,只是将他赶出宫去而已。

  项皮有些欢喜,有些踏实,还有些茫然。

  从今以后,终于不用跟着反贼,战战兢兢的活着了。但是自己带着孙子,一老一小,又身无分文,在咸阳城中,何以为生呢?这个年纪,怕是与人佣耕都很难啊。

  项皮正在惆怅的时候,忽然有人叫住了他。

  项皮转过身来,发现是一个小宦官。不过这小宦官,和其他的宦官,又有所不同。

  看他的服饰,确实是宦官的形制。但是这宦官却从上到下,透着那么一股子……很有钱的感觉。

  小宦官向项皮拱了拱手,笑嘻嘻的说道:“在下名叫乌交,乃是在谪仙身边做事的。”

  项皮连忙回了一礼。

  谪仙,这名字如雷贯耳啊,即便是在楚地,也屡次听说。

  刚才在朝堂上,项皮战战兢兢的,倒没有注意谁才是谪仙。

  乌交对项皮说道:“项翁初到咸阳,不知道以后有何打算啊?”

  项皮一听这话,正好触动了心事,重重的叹了口气:“小人也不知道,唯有听天由命罢了。”

  他摸了摸孙子的脑袋:“只求天可怜见,让我项家村这一丝血脉,可以流传下去。”

  乌交说道:“如此看来,项翁的近况不容乐观啊。不过,谪仙已经猜到了此事,特地命在下带你去见他。谪仙有一件好差事要送给你。”

  项皮顿时大喜:“能在谪仙手下做事,乃是莫大的福分啊。”

  乌交笑了笑:“这个自然,请随我来吧。”

  随后,乌交带着项皮向一处宫殿走去了。

  …………

  丹房之中,未央公主正把玩着一些炼丹的工具,然后看向李水,微笑着说道:“当初,你便是用这些东西,招摇撞骗,欺瞒我父皇的?”

  李水涨红了脸:“哪有此事?我对陛下忠心耿耿,一片丹心,可昭日月……”

  未央翻了翻白眼:“那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你如何能炼出仙丹来?分明是装腔作势,想要引起父皇的注意而已。”

  李水微微一愣,顿时松了口气:原来她是这个意思啊。

  李水干咳了一声:“想不到公主如此聪明,在下这一点微末伎俩,全都被你看穿了。”

  未央坐在李水的蒲团上,一脸得意的笑了。

  这时候,乌交带着项皮到了。

  未央好奇的看着项皮:“这是谁?”

  李水说道:“此人可是一个奇人啊。”

  李水搬出来一个蒲团,请项皮坐下了。

  项皮受宠若惊,连连行礼,他已经猜到了,这个年轻人就是传说中的槐谷子。

  等项皮坐下之后,李水指着未央说道:“此乃大秦未央公主。”

  项皮又是一轮行礼。

  未央无奈的说道:“不必多礼。”

  李水笑眯眯的对项皮说道:“你的经历,很是传奇啊,有没有兴趣让天下人知道?”

  项皮愣了一下,然后有些为难的说道:“小人这一番经历,如同跳梁小丑一般,若流传出去,只能让天下人耻笑了。小人虽然年纪老迈,身份卑微,可是……也不想丢了脸面。因此恳请谪仙,网开一面……”

  李水愣了一下,有些失望的说道:“这样啊。既然你不想说出来,那本仙也不好强求。只是那购买版权的黄金,就不知道给谁了。”

  项皮听到黄金两个字,心里顿时一跳,下意识的问:“什么黄金?”

  乌交在旁边说道:“谪仙作价十镒黄金,购买你的经历。将来你的故事可能会编纂成书,由人传唱。到那时候获得的收益,还会再与你分成呢。”

  项皮听得喜不自胜,问李水:“谪仙想听哪一段?”

  李水笑眯眯的问道:“不怕丢脸了?”

  项皮说道:“脸面有何用?饥不当吃,寒不当衣。哪有真金白银实在。”

  李水哈哈大笑。

首节 上一节 419/1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