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0节

  毕竟私塾里孩子并不多,很快,老道士就走到了魏广德这里。

  并没有什么异常,就像刚才走过那些学童一样,老道士似乎并没有看出来什么,只是在转身向孙夫子走过去的时候,不经意回头瞟了眼魏广德,流露出的眼神意味深长。

  来到孙夫子面前,老道士似乎和孙夫子说了些什么,孙夫子也是笑吟吟的说了几句,随着两人的悄声交流,两人的眼神不自觉就看向魏广德这边。

  这会儿魏广德只是在老道士走过来的时候转头看了眼,但并没有发现孙夫子也在那边站着,所以依旧靠在廊道的柱子上休息,自然也不知道那边正有两道犀利的目光看过来。

  随着孙夫子和老道士回到后院,前院又回到了以往的景象。

  “林真人,你还真的说对了,一个多月前,小家伙跟着哨船出去,结果意外落水,差点丢了小命,不知道这算不算你所说的劫难?”

  “你好说,老道看不透。”

  两人已经回到后院,但是交流并没有停止。

  “看他的面相,确实有大富大贵之相,可是按理说”

  老道说到这里犹豫半天,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林真人,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了,你看出什么来就直接说。”

  故人来访,还是位修行中人,自然就想到请林真人帮忙看看自己手下这些学子的气运,看有没有能够考取功名做大官的人存在,这也是一个老秀才唯一的一点执念了。

  今天陪着吃罢午饭后,林真人推脱不过故而由此一行。

  “你这些学童,资质一般,只能说都比较普。

  当然,如果他们能够在以后发愤图强,还是有希望考过乡试取得功名的。”

  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家里能够考取一个秀才,就算非常满足了。

  但是,实际上在社会中上层人中,特别是江西这样的科举大省,举人只能算是起步。

  有明一代,江西、湖广和南直隶一直都是科举的大省,每届科举释褐簪花甚多,所以也导致这一地区官宦家族非常之多。

  和这些所谓书香门第的官宦家族相比,那些仅仅取得秀才这样的功名的乡绅就不够看了,所以老道也根本就不提秀才什么的,实在是在江西这个地方,秀才真没什么地位。

  孙夫子当然明白老道士话里的意思,脸微微发红,但是随即又有点失望,但还是继续凝神细听接下来的话。

  “唯有那个魏”

  “魏广德。”

  孙夫子听到老道士提到魏,就知道他说的是魏广德,因为在他的私塾里,姓魏的就魏广德一个人,自然好猜,先前在前院里老道士也问了几句。

  “魏广德。”

  老道士微微点头说道:“说实话,这娃儿面相好是好,可是有早夭的命相,按理说”

  话到了这里,老道士又犹豫着说道:“你之前说他曾经意外落水,差点丧命,到底是不是这娃儿命中的劫难,我也说不好,贫道道行浅薄,看不出来。

  但是,只要这孩子能够成年,举人功名那是唾手可得,进士难度也不大。”

  说道这里,老道士冲孙夫子拱拱手笑道:“先恭喜孙兄,收到个得意弟子。”

  孙夫子一开始听到老道士说魏广德命不长久,几年师生关系下,他还是有点黯然神伤的。

  但是老道士接下来的话,又让他有种惊喜交加的感觉。

  只能说连续多次乡试落第,真的是在孙夫子心里种下一根刺,太深了,无法释怀。

  再次情况下,孙夫子也只有把希望转移到自己弟子们身上。

  孙夫子没有儿子,就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

  他到是有打算,等外孙再长两年,就接到自己这里来启蒙。

  虽然孙夫子也知道自己才学浅薄,但是给小孩子启蒙还是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外孙要是有这方面的天赋,自然赔上一张老脸,他也要找找当年的一些同年,给推荐到更有学识的人那里去学习。

  现在一下子听到魏广德似乎有这个命数,孙夫子自然上心了。

  虽然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可师生关系,在明朝也是很重要的。

  想想将来,要是魏广德真如老道士所言,能够连中乡试会试,不仅是给自己长脸,更是自己外孙的一个臂助,现在的魏广德可才十一岁,比自己外孙也大不了多少。

  “他那个命格,可有办法化解?”

  孙夫子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好说,看不透。”

  老道士摇摇头说道,“按说他现在应该已经夭折了才对,唉.贫道还是才疏学浅,修行没到家啊。”

  说到这里,老道士抬头看了看天色,又对孙夫子说道:“孙兄,我这次过来还有点事儿。

  不过到了这里,自然要来拜访下老友,我也就不在麻烦孙兄了,就从别过。

  将来孙兄有闲,不妨到庐山来寻我,我们再秉烛夜谈。”

  老道士要告辞,孙夫子挽留不住也只好送出门去。

  老道士离开了孙家私塾,就沿着镇上小路往东而去。

  魏广德自然不知道就在隔壁后院里,孙夫子和老道士之间关于他的一番谈话,要是知道了,估计也会吓出一身冷汗。

  其实要不是他的灵魂鬼使神差的进了这具身体,小魏广德还真就是一个已死之人了。

  在私塾里呆到下课,又练了不少字,得到了孙夫子的夸奖,进步还是有的。

  其实,练字,还是熟能生巧,多练,字儿怎么也比不练要强的多。

  当然,书法家,那还是讲天赋的,不是练的出来的。

  当然,不练肯定成不了书法家。

  不过,魏广德也发现,今天下午孙夫子看他的眼神有点怪,不好说是什么感觉。

第18章作文

  魏广德从私塾放学回家,六个小孩沿着江边小路蹦蹦跳跳。

  十多里路,对小孩子来说还是有点远的,不过一路玩耍着走,到也不是很难走。

  不过在路上,魏广德就看见了昨天到夫子家拜访的老友,那个道士。

  既然在路上碰面,几个小家伙还是规规矩矩的给老道士行礼。

  中午老道士离开的时候,他们可是看着孙夫子把人送到门口的,自然不能装作没看见。

  要是老道士这回去见到孙夫子,好吧,戴上一个不敬师长的帽子貌似也是很麻烦的。

  中国自古以为就是礼仪之邦,自然更加重视这些,而当初夫子教的那些书,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其实就是在教育他们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林真人好。”

  几个小家伙都站的规规矩矩的,微微弯腰给老道士行礼,嘴上也恭敬的说道。

  “你们也好。”

  老道士看到是这些学童,自然都认得,是孙夫子私塾的学生,尤其是中间站着的那个小孩,好像是叫魏广德的。

  毕竟是百户家,衣食住行在面前的几个小家伙面前也是最好的。

  这个时候的魏广德,脸也是圆乎乎的,还是一副小孩模样,鼻子和嘴巴很象魏勐,但是脸型却不是,魏勐是国字脸。

  不过这只是魏广德还小,相貌还没有长开的原因。

  魏文才小时候也这样,不过已经十六岁的他脸型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要说长相,魏广德并不是私塾里那些小孩中最出众的,只能说中上,但是就眼下这几个小孩来看,当然就是最出挑的了。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虽然魏广德身上衣服的材质和其他几个小孩也差不多,至少差别不是很大,不上手也不大看的出来。

  但是小身板还是挺直的,撑起那一身衣服来显得很精神。

  “你们这是回家?”

  他们碰面的地方可是离马当镇子很远了,已经出来七八里路程了,老道士一路走来也没看到什么人家,于是好奇问道。

  “我们都是前面崩山百户所的,已经快到家了。”

  远处,隐约可见的田地里有农人正在忙活,这一片其实都是百户所的屯田。

  “你们是百户所的啊,你是叫魏广德是吧,魏百户是你爹?”

  老道士听到魏广德说他们是崩山百户所的孩子,自然就想到了什么。

  魏广德和老道士又说了几句话后,就分开各走各的,毕竟也不熟,年龄差距也大,没啥话好说。

  以外,堡里来了谁家的亲戚,虽然他们不会和那些大人有什么交流,但是要是带着小孩,年龄又相仿,遇到对脾气的还是能很快就玩到一起。

  辞别老道,魏广德等人继续蹦蹦跳跳往家跑,只是他们也没有注意到老道士一直就盯着魏广德看,最后居然叹口气,自言自语道:“还是修为不够,看不透这个小孩儿。”

  其实从在私塾里第一眼,老道士就觉得魏广德是个短命相,按理说十岁左右就该夭折才对,可是看现在已经十一岁的小孩起色都还很不错,又不像是要早夭的命。

  老道士这个时候也只能想到是自己修为不够,对于看相算命一行修习的还不够精深。

  进了军堡大门,就有小孩儿开口问道:“鱼头,一会儿出来玩吗?”

  “对呀,拿那个鸟铳,我们打鸟去。”

  “弹弓拿不拿上?”

  听到几个小孩子在一边叽叽喳喳又说起来了,魏广德想了想才说道:“下午夫子可介绍了作文,让咱们回来按照理解写一篇,就当练字儿了,要是作业交不好,怕是明早要挨戒尺。”

  魏广德想到下午孙夫子布置的作业,要求看样子不高,可他也没写过。

  孙夫子要他们做的文,可不是后世学校里要求的作文,而是做八股文。

  今天下午本来往日都是练字读书的时间,结果夫子给他们开始讲起八股文的写作来。

  简单介绍了八股文的固定格式,也就是那八个部分,分别是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又要求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

  因为他们只学了《大学》,所以孙夫子并没有出题,而是让小家伙们自由发挥,自己觉得那段好写,就从原文中选择那段来写。

  其实下午的课上,魏广德也是听得一知半解的,还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做文。

  八股文,自己当年到是有听过,读书的课本里也有八股文,不过他根本就不会写,当年的教育也不要求这个。

  所以,这个时候的魏广德心里其实也没底,自己到底能不能写。

  遥想当年看网络历史文,那些和自己差不多一样情况的前辈们,大多出自文科高材生,不是考古的,就是学历史,反正就是牛逼到爆。

  虽然他们也不怎么会写八股文,可是大多数都看过不少明清时期的所谓状元文稿,然后穿越福利就是记忆好到爆,轻而易举就想起来,原封不动写出去,不是连中六元就是大三元。

首节 上一节 1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