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节

  明朝的佃户标准不高,但是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还是能过下去,但是军户就很难了。

  就在魏广德和同学们准备离开私塾的时候,外面的仆人李叔忽然匆匆跑进学堂,手里还拿着一张帖子。

  “老爷,外面有位仙长拜访,说是你的故人。”

  李叔是孙夫子的仆人,平时担着门房的活计,家里来人自然就是他进来通报,这回儿他正弯腰恭恭敬敬的站在孙夫子跟前,双手递上门贴。

  孙夫子听到故人来访,急忙起身接过帖子看了一眼,然后瞬间惊喜起来,也顾不得魏广德等人了,急急忙忙往外走。

  “可有怠慢?”

  孙夫子还没忘记询问门房李叔。

  “我请他在门房稍候,我就进来通报了。”

  孙夫子微微点头,依旧大步走出学堂,而李叔只能微微弯腰跟在孙夫子身后。

  “夫子故人来访,我们是不是没事儿了,该走了?”

  学生中不知道谁嘀咕一句。

  虽说夫子好像是把叫住他们的事儿说完了,可是夫子并没有叫他们离开,这会儿众人也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再等等吧,要是夫子还有其他事儿要吩咐,我等都走了,明天怕不是要吃挂落。”

  很快就有人给出了回答。

  魏广德也觉得有理,要不是孙夫子走得快,魏广德一时没有反应,当时就该先问一句。

  不过这个也就是想想就好,真问出口,魏广德还是心有戚戚。

  最近倒是不挨打了,练了大半个月的字儿,现在魏广德的一手毛笔字总算摆脱了狗爬的水平,虽然还不算好。

  也许是看出来魏广德没书法家的天赋,所以孙夫子也让他别学其他花里胡哨的书法,就是练习台阁体,毕竟台阁体写好了,将来科举和入仕都用的上。

  其实这也是因为皇帝的喜欢,从朱元璋到朱棣,由于个人喜好,他们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

  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

  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

  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

  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

  不过现在对于魏广德来说,只为了不挨打。

  很快就听到院子里孙夫子和另一个陌生的声音在相谈甚欢,脚步声也渐近,显然正往里面走。

  魏广德等人立马又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不过担心先生直接引朋友去后院,看不到还在学堂里肃立的众人,魏广德悄悄的往门口位置挪了挪,让自己更加显眼一点。

  有些话,虽然不敢说出来,但是还是用一些其他方式来表达。

  孙夫子带着朋友走过学堂大门,看样子真的是要引着朋友进后院,不过走过学堂大门的时候也注意到魏广德等学生。

  “你们收拾一下就回去吧,记得我说的话。”

  孙夫子在门前站定后,对屋里的学子们说道。

  “这些都是孙兄的弟子,果然个个都是一表人才。”

  这个时候,魏广德也看到孙夫子身旁站着的道士,果然是道士啊。

  穿过来一个多月,这还是魏广德看到的第一个方外之人。

  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长相也算得上仪表堂堂,头上带着道士冠帽,一身蓝色道袍显得很精神。

  “都是一帮不成器的东西,真人就不要抬举他们了”

第16章卖官鬻职

  “当家的,你说的那个,我总觉得不靠谱。”

  “我也有很犹豫啊,最关键还是文才还小,要是再长几岁,我也放心点。”

  “是啊,但是我还是觉得,朝廷怎么会做这个买卖?”

  “我都说了两遍了,不是朝廷,是给严阁老家送钱。”

  “阁老家还缺那二百两银子?”

  魏广德练了一晚字儿,连写了好几张纸,自我感觉字儿又有精进了。

  从屋里出来,站在院子里活动活动身体,就隐约听到爹娘在屋里说什么,一时好奇就悄悄凑到窗前偷听。

  此时已是夜深人静,院子里很安静。

  听到爹娘在屋里唠叨半天,魏广德虽然没有听到前面的话,但是就凭这听来的这几句,也大概知道是什么事儿了。

  二百两,送给严阁老家,爹应该就可以升官,这就是卖官鬻爵啊。

  至于这么点银子能买到什么官,而爹又想买什么官,对话太短,魏广德还没搞明白。

  而且,从之前听到的话,现在想来,似乎是爹想要升官,但是崩山百户所他也不想丢下,还想着让大哥袭了百户的官职。

  不过大哥才十六,貌似袭职有点难度。

  之后,老两口又说了半天话,不过魏老爹还是有些动摇了。

  这次在镇江修整的时候,有人找到了魏老爹,问想不想要升一级。

  魏老爹在崩山百户所也干了二十年了,有机会升官自然还是想要的。

  要说谋个千户官位,二百两银子还真不算多,不过限制也是有的,那就是位置上不能有人,也就是说二百两银子送上去,到底得到个什么地方的千户,还真说不准。

  魏老爹想要升官,可是也舍不得崩山百户所这个风水宝地。

  就往常什么也不做,一年也能弄到百多两银子,所以既想要升官,也想要自己大儿子袭现下这个位置。

  至于在九江卫内部升迁,魏老爹早就不抱希望了。

  九江卫里的官职,其实还是一个肥缺,除了下面这些个百户官职外,上面的位置有空出来的就会被空降人下来占据,根本不可能内部升迁。

  屋里的谈话也很快结束了,貌似也没个结果。

  魏广德估计老爹应该还是没死心,只不过顾虑有点多,暂时选择罢手。

  偷听了半天墙角,魏广德双腿也站麻了,又悄悄的离开那里回到院子,随便踢踢腿,挥挥拳活动一下。

  毕竟是军户出身,家里也没什么祖传的高强武功,但是军队里面杀敌的本事还是有的,不过都是直来直去,大开大合的打法。

  说实话,魏广德感觉这样的拳法想要锻炼体魄怕是不行,也就是战阵厮杀中还有点用。

  虽然魏广德不打算练这个出人头地,但是平时累乏了用来活动筋骨,还是不错的。

  活动了下手脚,魏广德看天色也不早了,直接回屋准备休息,进门就看见墙上挂着的一只鸟铳,下方靠墙的木桌上还放着一个药壶。

  前几天那次试枪后,虽然在魏广德看来,这鸟铳还存在诸多缺陷,和后世的武器那是没法比的,可是听到看到大哥、还有张吉那几个家伙对这武器的惊叹,再想想后世的那些枪械和这鸟铳相比,都隔了好几百年。

  好吧,魏广德相信,在现在这个时代,鸟铳似乎就是最犀利的军国重器了。

  拿出来的两支鸟铳都没有被放回去,而是被魏文才和魏广德各自拿了一支。

  虽然鸟铳没有弓箭射得快,但是威力是真不错。

  就那次试枪中,虽然魏广德、魏文才等人都没能打中目标,但是后面唐三娃确实连中两枪,直接打落下两支小鸟,鸟铳之名实至名归。

  也是因此,魏文才也来了兴趣,说留下一支自己还要研究研究。

  军队里长大的孩子,对于武器的热情其实还是很大的,特别是那些新式武器。

  虽然看不起火器,但是就像魏老爹说的,制作精良的火器,其实军中之人还是非常喜欢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火器训练实在是简单,新兵蛋子训练个半月,也能熟练使用。

  而且使用火器,也不需要和敌人面对面厮杀,对于胆气和杀敌技巧的要求也就不多,实在是快速成军的利器。

  至于现在明军官兵不喜火器,其实还是被兵器局那些混账害的,制作粗糙就罢了,关键是偷工减料,那可就要命。

  走过去,魏广德并没有伸手把鸟铳从墙上摘下来。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这鸟铳还是长了重了点。

  只是这嘉靖朝制作的鸟铳,就外形看,和后世看到的步枪很相似了,而且之前在网上看新闻里,一些山区收缴到的鸟枪也非常相近。

  后世,男孩子,又有几个不喜欢枪的呢?

  一夜无话。

  清晨,魏广德起床后还是按照习惯刷牙洗脸,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牙膏,可是都用牙刷蘸点盐刷牙,再漱口即可。

  牙刷,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有了的,木棍加上猪鬃毛,成本也不贵。

  当然,也有用药材熬制的类似牙膏的东西,不过魏广德家里是肯定用不起的。

  吃过早饭后,从魏吴氏那里接过几文钱就出门去学堂读书。

  其实魏广德自己也有钱,不过遗传过来的身体就有这么一个习惯。

  在魏广德床下的盒子里,还有前身攒下的几百个铜钱。

  对此,魏广德的理解是,也许前身也是明白的,家里主要的东西,可能都会是大哥继承,虽然大家都是嫡子,但是还有个长幼之分,所以才这么悄悄攒钱。

  现在的魏广德,当然并没有可以去存钱,基本上有就花,没有也不会动前身攒下的钱。

  来到学堂里,依旧按照习惯,坐下就开始念书。

  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吃过午饭后,几个人还是在那个廊道里休息。

  “孙夫子太刻板了,其实大可以让同学们进学堂趴在课桌上休息的。”

  魏广德不止一次在心里这么埋怨,但是然并卵,孙夫子不会同意的。

  学堂,那就是读书的地方。

  不过在今天休息的时候,昨天来拜访老师的那个道士不知什么时候也到了前院,看着院子里休息的少年不语。

第17章面相

  老道士看面相五十多岁,双眼炯炯有神,身上依旧是昨天那身,来到前院后就环视院子里七七八八散落休息的学童们。

  孙夫子也很快出现,但是也是并未说话,就静静的站在老道士身后,任他的目光在院中学童身上寻觅。

  也许是觉得这样也看不出来什么,或者想要再细看一下,老道士不自觉的漫步在前院,不断打量周围的学童。

首节 上一节 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