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025节

  这个白银时代,当然不是指俄罗斯文学所谓的白银时代和黄金时代,而是国际货币是白银为主的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黄金和白银一直被作为一种贵金属存在,虽然秦汉时期黄金也曾被作为钱,但因为价值太高,一般都很少流通。

  铜钱,成为了中国古代通行20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

  明朝典章制度中惟见“钞法”、“钱法”,却没有“银法”,其实也说明白银原本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

  因此,从明初的禁用金银交易,白银从非法货币到合法货币,再到现在魏广德力推其为主币的进程,自然需要小心谨慎的进行。

  当然,在民间,从士绅到百姓,其实也逐渐接受了白银,则是魏广德推行银宝的底气。

  后世各国都印刷纸币,所以发行货币的数量是可以控制的。

  可是在这个时代,货币是金银铜为主的时代,如何控制市面上货币的流通是个大问题,很难控制市场上货币总量。

  魏广德思考了后世所谓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市场货币供给问题,是调控的主要手段。

  好吧,那时候是叫货币政策。

  大明的货币怎么控制,如此多的白银流入国内,该如何控制?

  魏广德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用黄金进行调控,最起码朝廷多少能影响一些。

  在低位获得足够数量的黄金,当白银在帝国泛滥的时候,就向民间抛售黄金买入白银,减少市面上白银总量,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黄金,暂时还不会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而是作为帝国储备,调控市场的工具,而铜钱和银宝才是流通货币。

  “白银过多,会如同前朝铁钱一样,购买的货物数量会很快减少,货物价格因此上涨,而百姓收入有限,在价格上涨中损失会最大。

  所以,白银并不是越多越好,总量保持适中才是最好的。”

  魏广德对吕调阳和张居正解释自己的思路,控制货币总量,“当然,因为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以承载的白银总量也是惊人的,特别是叔大兄要推行一条鞭法,需要巨量白银支持。

  朝廷铸造银宝,也就从中获利不菲。”

  魏广德说话时,张吕是频频点头。

第951章给李家的馅饼

  魏广德对吕调阳和张居正解释自己的思路,控制货币总量,“当然,因为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以承载的白银总量也是惊人的,特别是叔大兄要推行一条鞭法,需要巨量白银支持。

  朝廷铸造银宝,也就从中获利不菲。”

  魏广德说话时,张居正和吕调阳是频频点头。

  等魏广德把话说完,张居正也明白了魏广德的意思,其实就是朝廷和夷人的角色对换。

  之前来的路上,张居正还在担心大明的黄金被夷人换走,但是现在却是朝廷要扮演这个角色。

  张居正一直想推动一条鞭法,但是民间白银确实不方便,特别是火耗,完全就是官府倾轧百姓的利器,他不得不多思考一些,试图找到解决办法。

  如今,白银有了,有夷人一船一船运来,推动新法的条件逐渐满足,可魏广德提到宋朝旧事也让他有所警觉。

  白银少了不顶事儿,多了又坏事儿。

  好在魏广德想到用黄金控制民间白银的流通量,甚至张居正都已经想好,若是民间白银太多,则朝廷抬高金价,以一比三十甚至更高的兑换价格收回白银。

  不用夷人抬价,朝廷抬价收回白银。

  “现在先定下钱法是当务之急,朝廷要尽快铸造银宝推向民间,一旦银宝被百姓接受,一条鞭法也就可以全国推开。”

  张居正开口说道。

  “这段时间,也可以让各省开始摸摸家底,做一些准备。”

  吕调阳也是点点头,接话道。

  “天色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明日等上朝宣布封赏后,我们再招户部和工部堂官一起,在内阁把事儿定下来,然后我们就进宫求见,争取尽快把事儿敲定下来。”

  张居正一锤定音说道。

  魏广德出了吕调阳的府邸,坐上马车往回走。

  摇晃的马车上,魏广德还在考虑他打算把大明朝提前带进“金本位”制度到底好还是不好。

  魏广德可不明白金本位和银本位的真正区别,只以为朝廷认准黄金,囤积黄金就算是在开始尝试金本位。

  不过,他还是感觉到好像哪里不对。

  确实,就大明现在这样,用真金白银进行交易,叫什么本位,特么本来就是贵金属的商品交换。

  实际上,就他现在想出来搞的钱法改革,本质上还是属于银本位制度,而并不是他以为的金本位。

  而且,他根本不知道金本位的确立是因为一些特殊事件导致的,虽然黄金取代白银应该是早晚的事儿,但绝对不会那么快速。

  金本位制的优点其实很多,首先是货币稳定性,黄金作为本位货币,能够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尤其是在经济波动时期。

  其次因为各国对黄金的喜爱,所以也便利进行国际贸易,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可以在国际间自由兑换,有利于贸易往来。

  另外黄金的价值较高,由黄金支持的货币具有较强的信用,增强人们对货币的信心。

  不过金本位制的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货币黄金和商品黄金之间存在双重标准。

  黄金不仅有货币属性,还有很强的商品属性,工业和首饰方面需求巨大,金价随市场变化,同一商品实际上有两套价值标准,可能导致市场混乱。

  同时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受到黄金储备的制约,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这点,就魏广德目前根本还没有想到。

  毕竟,现今各国的经济总量其实还很有限,所以魏广德根本意识不到当大明经济空前发展后,国内黄金白银依旧不够用。

  相对来说,当下的国际经济,其实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以其构建起来的银本位似乎更加合适。

  银本位制的优点主要有货币材料来源充足,银作为货币材料,来源相对充足,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银矿存在,虽然贫富存在差距,但分布广,使得其作为货币供应较为稳定。

  同时,白银因为价值相对于黄金来说偏低,具备较强的交易灵活性,大额交易使用黄金,小额交易使用白银,非常方便。

  至于银本位制的缺点,其实主要还是在于银价不稳定,银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开采技术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导致银价值波动较大。

  实际上,在大明没有海贸以前,就大明自身那点白银,肯定是没法构建银本位制度的,因为流通的银子极度缺乏,如何建立货币体系。

  别觉得太仆寺常盈库里上千万两白银很多,其实放在整个大明,不过是杯水车薪。

  要知道,大明每年的实物税相当于白银三千万两,只不过是现金收入偏低,大约只有三百万两的缘故,所以后世才一直说大明的税收只有几百万两银子。

  但实际上说几百万两银子的税收也没错,但是却忽视了价值三千余万两的粮食和茶叶等等实物税收。

  或许也正是因为缺乏白银的缘故,中国虽然在唐宋就开始使用金银交易,但是规模一直很小,根本没法扩大,而铜钱转运实在麻烦,才选择征收实物税,朝廷按照需求进行调拨。

  准确的说,如果不是地理大发现和美洲金银矿的发现,全世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不具备进入白银时代。

  因为东西两个人类聚居区都面临着金银短缺的窘境,即便大明旁边就有一个盛产金银的倭国。

  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制度内部矛盾重重。

  随着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各国政府在财政上常常捉襟见肘,它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财源。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成为第一批殖民者。

  西班牙与葡萄牙几乎同一时间开启了大航海的冒险,起初两国探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直接通往印度、中国,获取香料、奢侈品的贸易特权,打开东方市场。

  但是,不同线路的选择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西班牙人很快就意识到这个文明的处女地根本没有他们想要的商品或市场,却拥有意想不到的贵重金属。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所有中南美洲,建立起庞大的西属美洲殖民帝国。

  西班牙占领美洲后,墨西哥、秘鲁等地储量丰富的银矿被发现,这些白银很快被大量铸造成银币并开始流向世界各地。

  据统计,从1503年到1660年的150多年里,西班牙从美洲获得了总计达18600吨白银。

  当时横跨西班牙和美洲大陆之间的大西洋商路和途径菲律宾的东亚与墨西哥之间的跨太平洋商路十分繁忙,这条海上航线被称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如此数量的白银被开采出来,几乎相当于当时整个欧亚大陆白银的总和还要多。

  那时候的欧洲,因为各个国家的商人在一起互相贸易,互相做买卖,大家肯定需要达成共识,选出一种货币作为全球流通的公认货币,而这个公认货币就是白银。

  因为白银作为流通货币有很多优点,比如:比价方便,易保存、易携带、不可再生、易识别等,相比于铜钱来说更稀有,但又不会稀有到像黄金一样的程度。

  所以,当时全球贸易大多以白银为结算货币,很多国家都对白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也包括明朝。

  在白银需求量暴涨的时候,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银矿,白银产量的增加也刺激了冶炼技术的提升,欧洲铸造的银币损耗更小,造型更加精美,纯度也更高。

  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和瓜纳华托,海量的金银矿藏被发现,萨卡特卡斯的白银矿藏至今仍然排名世界第一,可见西班牙人的运气有多好。

  开采出来的银矿被汇集到新西班牙的首都墨西哥城,在1535年,新上任的总督建立了墨西哥城造币厂,新西班牙地区也成为第一个向外输出银币的西班牙殖民地。

  墨西哥城作为西班牙在新世界最早也是最大的造币厂,从1536年开始,墨西哥城造币厂就开始生产西班牙的第一种银币,带有两根立柱的打制银币。

  这种双柱银币一面有两根立柱,被卷轴缠绕,卷轴上写着拉丁文”PLVS VLTRA”——海外别有天地。

  围绕石柱的卷轴,缠绕成S形状,外形与之后的美元符号$相似。

  实际上,美元符号的产生确实和这种双柱银币有关系。

  因为后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在,许多人都以为美元是和黄金挂钩,但其实美元诞生之时,美元的定锚物就是白银。

  1792年新建立的美国采用白银作为国家通货基础,国定每一个美元等于24.056克白银,基本上可以认为当时一美元其实就是一个西班牙8里亚尔银币。

  所以,那时候一美元的购买力是非常惊人的。

  可以说,西班牙人直接促成了白银时代的到来,之后数百年的时间里,白银一直都是世界各国主要的交易货币。

  美洲出产的大量黄金、白银被铸造成金币银币,然后一部分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另一部分则是马不停蹄地运往东方的大明。

  这些银币被用来购买明朝的各种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比如瓷器、丝绸等。

  明朝作为当时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并且社会结构稳定,也是全球奢侈品最重要的生产国。

  同时,他们确实也发现了两地贵金属之间的汇率失衡。

  通俗点说,就是明朝的银子价值更高,同样数量的银子,能在明朝买到更多商品,也可以换到更多黄金。

  当时明朝的白银价格,甚至是欧洲的两倍,大明金银比是一比七,倭国是一比十,而在欧洲则是一比十三以上。

  所以,聪明的商人就发现了这一外汇差,他们将大量白银拿到明朝来挣取差价,用如今的商业词汇来形容,就是“套汇”,套取大明的廉价黄金。

  实际上,后世对于秦汉时期巨大的黄金数量感到怀疑,甚至因此产生了中国古代所谓的“金”是指黄铜的说法。

  但真实情况是,中国古代其实很早就将黄金和黄铜进行了区分。

  《汉书》中也说得很清楚了,《汉书·食货志》有言:“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上等的就是后世所说的黄金,白金就是后世所说的白银,赤金就是所谓的黄铜。

  《魏晋南北朝史》载:“西汉初期,黄金的应用总数量在百万斤以上。”

首节 上一节 102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