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061节

  墨西哥和南美巨大的金银矿资源,才是铸就西班牙帝国盛世的基础。

  魏广德记忆里有欧洲什么神圣战争,西班牙单挑欧洲列强,还有针对英国两次派出“无敌舰队”,最终都以失败而回,这才把西班牙彻底打落神坛。

  遥远的距离,还有明显分得清轻重的利益,让魏广德相信,西班牙人不会为了小小的吕宋岛和大明爆发大战。

  是的,如果西班牙真把舰队掉到大明这里,应付起来还真是麻烦。

  而且,因为西班牙人抢占马尼拉在先,大明也不好直接发兵攻占这里。

  不过,登陆吕宋,分割部分地盘还是可以的。

  实际上,欧洲人在分割地盘上还是非常有天赋的。

  仔细观看世界地图你就会发现,曾经的殖民地,他们的边界往往都是一条笔直的直线,按照经纬线分的清清楚楚。

  这样的的习惯,直到二战结束以后的朝鲜半岛,参战双方最终也是这么划分的地盘。

  大明,需要西班牙人送来美洲白银,所以还真不能把西班牙得罪死。

  有了这样的意识,魏广德自然不会惧怕什么,分一半吕宋岛不过分吧。

  相信,西班牙任命的马尼拉总督应该拎得清才会。

  “你先回去,有事我会派人通知伱。”

  等刘守有离开后,魏广德拿着锦衣卫的情报就去找张居正。

  做为首辅,魏广德要进行的军事冒险,必然需要得到张居正的支持,否则根本没法执行。

  他可以私信让俞大猷做这做那,可缺乏法理依据,就算从吕宋分到地盘,大明一些人怕都不会要,还会嫌弃那里是不毛之地,大明花钱经营那里会亏本云云。

  好吧,虽然读书人都说讨厌黄白之物,不为五斗米折腰,但那只是在嘴上说说,实际上他们比谁都爱那东西,热衷程度丝毫不亚于被他们看不起的阉人。

  要不然,也不会在大明出现官员集体贪腐这样名垂千古的丑闻。

  干净的官员,严格拿着朱元璋规定俸禄过日子的官员,是真没几个。

  就算是海瑞,不也拿官府的福利,这些要是放在洪武朝,依旧是剥皮充草的死罪。

  当然,这些福利是官员们从皇帝手里要来的,虽然不光明正大,但确实解决不少问题。

  到底算不算贪腐,这个也难说,虽然确实是苛捐杂税收拢起来的民间财富。

  “善贷,让我说你什么好,东番岛还没有完全纳入治下,你怎么又把眼睛盯向吕宋?

  我已经收到福建方面一些奏疏,说南海水师长期驻守东番岛,已经和岛上百姓,好像是叫什么高山族的部族发生过一些冲突,他们要求调回水师。

  这时候你还要把触手伸向吕宋,要是消息传开,你就不怕被百官弹劾?”

  内阁张居正值房里,看了魏广德带来的锦衣卫情报,又听了魏广德的打算,张居正就紧锁眉头,没给魏广德好脸色。

  开疆拓土是大功绩,可这魏广德貌似上瘾了,什么地方都想插一手。

  这可不行。

  当初成祖朱棣也曾经干过,最后不也会放弃安南。

  前车之鉴,张居正自然不能不三思而后行。

  南海水师在东番岛和高山族百姓爆发冲突,魏广德当然知道,不过消息一直压在内阁和兵部,没有传出去。

  现在张居正的态度,自然已经表明了,他不支持魏广德的激进策略。

  风险太大了。

  这里的风险,并非是军事风险,而是政治风险。

  这么做了,可能会遭遇到满朝大臣的集体弹劾。

  不管怎么说,魏广德年轻,又很支持他改革大明内政的工作,所以他并不想更换次辅。

  甚至,在张居正看来,魏广德也是接替自己最好的人选。

  当然,首辅更替得等他把心中抱负施展以后。

  通过这些年观察,张居正已经看出,魏广德虽然不会海瑞那样的官员,但做事很有分寸,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就不会动半分心思。

  因为他有钱。

第982章御敌于国门之外

  “善贷,让我说你什么好,东番岛还没有完全纳入治下,你怎么又把眼睛盯向吕宋?

  我已经收到福建方面一些奏疏,说南海水师长期驻守东番岛,已经和岛上百姓,好像是叫什么高山族的部族发生过一些冲突,他们要求调回水师。

  这时候你还要把触手伸向吕宋,要是消息传开,伱就不怕被百官弹劾?”

  张居正不客气的话语,让魏广德心中略有不快,但他也知道,若不是来自后世,自然不知道此时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儿。

  大航海时代的末期,该发现的地理大发现已经差不多了,就剩下疯狂殖民掠夺财富。

  这个时候若是大明不上船,那就永远没有上船的机会。

  但是,张居正的担忧,貌似也没错。

  “叔大兄,你应该都看过刘守有那边收集到的,来自南洋的消息,现在夷人从西面和东面过来,而在他们所经之处,都会抢占大大小小的地盘建立所谓的统治。

  这说明什么?

  我看,此事没那么简单。

  现在,夷人已经先后在马六甲、马尼拉建立了城池,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夷人飘洋过海来此。

  狼子野心,从他们强占马六甲、马尼拉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我大明也就是仗着有强大的军力,夷人才不敢放肆。

  但是周边藩属,已经成为他们眼中的肥肉。

  我可以这么说,周边藩属那些土地,若大明不插手进去,单靠番邦根本就保不住。”

  魏广德开口提醒道,“可若是我大明介入其中,自然会让夷人投鼠忌器,因为如果他们再胆敢对我大明周围藩属出手,那里可都住着我大明的军队。

  你不能指望单靠朝廷的一纸文书,就让夷人退避三舍。

  已经得到的好处,若不是经过战争,人家根本就不会吐出来。

  说到安南,难道叔大兄就没有触动,若不是安南人反抗激烈,我大明会从那里撤兵吗?

  这个道理,用到夷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在我想来,为了保证我大明周边藩属国安全,大明水师应该在藩属国寻找一处良港建立营寨,驻扎一支兵马。

  至于兵马的供给,就让藩属国承担,而我大明则保障他们的安全。”

  说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两圈,拟好措辞才继续说道:“当初缅甸东吁王朝攻略周边,比如暹罗的时候,我大明若是在暹罗拥有一处水寨,驻扎我大明将士,那莽应龙敢对暹罗发动攻击吗?

  同理,在周边藩属国寻觅一处良港驻扎军队,其实更可以保障他们的安全,由此也才会更加拥护我们大明为宗主国。

  看看南洋,还有西南疆域那些宣慰司,若不是在他们遭遇侵略时,朝廷没有强有力的干预,他们又怎么会像现在这样,和我大明离心离德,甚至都已经不把我宗主国放在眼中。”

  其实,魏广德在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在南洋诸国因为都是公认大明为宗主国,那么为他们提供安全保护,似乎也是大明的职责之一。

  完全可以效仿后世漂亮国的经验,在敏感地区建立军事基地。

  这样,外域国家想要侵略这里,首先就得考虑遭遇大明的反击。

  大明可以不把南洋诸国变成殖民地,但强有力的影响必须确保,大明皇帝的旨意也必须能在这里传播和执行。

  “可是吕宋.”

  张居正张嘴就说道,却被魏广德开口打断道:“吕宋不同。

  吕宋过去以为是一个番邦,但从锦衣卫刺探回来的情报看,那里似乎和东番岛一样,当地百姓都是以部族形式聚居,如同散沙一般。

  既如此,我大明若不插手这里,那吕宋必将全部落入夷人之手。

  距离我大明如此之近的地方出现有强烈侵略本质的一人,这是很可怕的。

  掌控吕宋部分土地,也能够就近牵制夷人,至少我们能随时掌控他们的动向。

  若是有机会,将吕宋全盘纳入手中,也未必不能做到。

  我们可以让夷人来我大明通商,但若是要把军事力量布置在我大明左近,就绝对不答应。

  有一个北方蒙古的威胁就已经足够了,大明不能再在南洋还存在绝大的隐患。”

  “就是说,藩属国那里的驻军,要求藩属国提供粮饷,我大明提供军事保护?”

  张居正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只不过这样的建议以前没人做过,通过建立军事基地的方式,保护藩属国不至于让他们沦为夷人的殖民地。

  夷人抢占殖民地,一般是先来后到,后来者只能在附近,隔出一段距离再抢占地盘。

  当开发的疆域遭遇后,双方要么是和谈,按照经纬线划分边界,要么就是通过战争进行划分。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他们进行殖民地扩张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就是对手的强大与否。

  东亚地区,貌似也只有大明有能力压制夷人。

  通过几次海战,魏广德相信夷人应该已经领教过大明的实力,知道不好惹。

  这还是在明军使用劣势装备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足够震慑他们了。

  而现在,南海水师在俞大猷的带领下,正在快速追赶夷人舰队的实力,到时候再交手,大明或许也不需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获得海战的胜利。

  明代是东西方军事技术开始拉开差距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西学比较兴盛的时代。

  嘉靖朝以降,倭寇、海盗、欧洲势力持续侵扰,为应对海防需要,明朝水师经历了两次技术和战术的变革。

  第一次是嘉靖万历朝,以引入佛郎机为中心;第二次是天启崇祯朝,以引入红夷大炮为中心,两次变革也都带来了相应的战术调整。

  不过因为魏广德的介入,所以第二次变革来的更早,也进行的更加顺利。

  第二次变革前,中国水师在海战战术的重要性次序,仍是以火烧船,以船冲犁最重要,海战以冲沉贼船为首功,而斩级擒俘则次之,而以炮伤人,以炮毁船的情况,并不多见。

  17世纪初,荷兰人东来,其船铳数量与威力比之葡萄牙船更多更大。

  几场冲突使得明朝认识了其性能特点,并且专以“红夷”大炮称之。

  海防问题严峻的东南沿海,迅速把红夷大炮应用于海防战船,并且突破大型火炮装备战船的数量限制,并出现专门化的熕船,衍生出舷侧炮技术,已与欧洲船舶的炮击战术十分接近。

  而现在才是万历初期,大明水师就已经开始掌握红夷大炮,并将熕船搞出来。

  虽然俞大猷设计的大明炮船存在一些缺陷,但确实发展起来了,拉近了大明和欧洲人战舰的技术差距。

  要知道,那时大明的熕船,打的是称霸海洋的“海上马车夫”荷兰,那时候的荷兰海军实力已经超过了西班牙,通过贸易赚取巨额利益。

首节 上一节 106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