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068节
现在发现有大明海商,邓子龙自然想要和他们联系,了解他们知道的情况。
随着命令的传达,大明战船航行方向向右偏移了一点,虽然两只船队接触的时间会延后,但也更有把握拦下他们。
“朝廷开放月港,不是说有夷人驾船来交易,怎么他们还要往马尼拉跑?不都说吕宋没什么特产,他们主动到人家的地盘上,能有什么好处?”
邓子龙不解的开口说道。
他毕竟入水师时间不长,这段时间一直恶补水师航线和指挥方面的知识,对于海商的关注度不高,此时才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将军有所不知,虽然夷人船只可以到达月港进行贸易,可是能买到的都是港口商人囤积的货物。
说不好听的,好东西一般都不会留在那里,都是被海商装船直接送到海外去了。
这些好东西,只要运到海外,都可以卖出好价钱,可比在大明的价格高出许多。
而且,带最好的物资出海,不仅可以获得高额利润,还可以挑选对方的货物。
我大明商人有底气挑选他们的东西,他们可没有这个底气。
至于吕宋岛,那里确实没什么值得商人们出手的东西,可那毕竟是以前。
以前吕宋岛除了土特产,啥都没有,至于那里出产的木料,运回来成本也太贵,所以并没有商人往那里跑。
可是现在不同了,夷人在马尼拉建立了贸易场,可以在那里进行交易。
商人们看重的不是吕宋的物产,而是夷人带来的东西,听说那里有许多从东边一个大陆出产的,包括他们和我们交易的银币,就是东边那个大陆矿场挖出来的。
很多东西,听说稀奇古怪的很有意思。”
身后将官小声把他在月港听来的消息告诉了邓子龙,让邓子龙知道了大明商人跑吕宋去的目的。
“对了,我还听说他们吕宋那边有种作物,是长在地底下的,产量很大,就是从东边大陆出产的东西。
传说这东西很神奇,不仅可以在田间地头种植,还可以在山头种植,抗旱耐寒,叶茎可以煮来吃,挖出来的果实也很饱腹,据说味道不错。
那些商人谁没有几亩田地,都想弄回种子来自己栽种,毕竟咱这里没有,应该可以卖出好价钱。
可惜听说夷人禁止把这东西卖给大明,每次他们从马尼拉返航,夷人都会对货物进行检查。”
那将官又把自己听说的趣事当做趣闻告诉邓子龙,在他看来,不过就是一种植物而已,有多大的事儿,还要保密,严格封锁出口的。
以大明的出产,谁会这种东西感兴趣,不过就是图个新鲜而已。
“作物?抗旱耐寒?”
若是陈璘或者俞大猷听到这样的消息,或许不过是一笑而过,只会在心里嘲笑夷人敝帚自珍。
不过在京城呆过的邓子龙不同,他知道魏广德这个次辅,手里还管着一个衙门,那就是劝农司,好像就是在天下寻找抗旱耐寒的作物。
御米,他在京城的时候也吃过,味道虽一般,但他知道这东西是舶来品,以前是当花卉养在皇宫里的。
不过现在劝农司已经把这种作物在大明各省试种,福建这边也有一些,都是种在山上。
因为福建这里山地太多,确实田地,所以粮食还是很紧张的。
现在听说夷人有这种作物,还禁止大明获得,邓子龙心里就有了变化。
显然,夷人居心不良,对大明是有企图的。
“听着,这个事儿你记下,如果可以,我们要带回这种植物种子。”
邓子龙下令道。
“将军,你也想尝尝鲜?我听说那东西烤来吃又甜又香,虽然没吃过,但听他们说起就流口水,呵呵”
那将官也是凑趣道。
“嗯,想尝尝味道。”
邓子龙没把真是目的说出来,只是随口敷衍道。
其实,到过马尼拉的大明商人都知道这东西,也都吃过,都觉得味道不错。
可惜,他们也曾想把这种植物带回大明种植而又不能。
因为西班牙人不愿意在东亚地区扩散产自美洲的作物。
而且,红薯这样普通的食物,在马尼拉卖给来交易的大明商人,价格还不低。
卖的,当然是做熟后的红薯,他们禁止将生红薯和红薯茎叶卖给商人带走,因为这些东西悉心栽培下是有可能成活的,到时候红薯就不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儿了。
至于商人们,他们想的自然不是红薯对于大明,或者说千千万万汉人的意义,只是因为新奇,觉得种出来应该可以赚钱。
还是那话,物以稀为贵。
魏广德这会儿只心心念念着为大明‘开疆拓土’,反倒是把铸造“康乾盛世”的最大功臣——红薯给忘记了。
几个时辰后,邓子龙率领的船队终于是赶在商船前面拦下了他们。
毫无疑问,他们船队的规模让对方紧张的要命,以为是碰到海盗了,在船只靠近的时候,对方甲板上已经站了不少人,手里都拿着家伙事儿,其中不乏明廷严禁私人拥有的火器。
是的,虽然这种小规模海战,特别是近战,弓弩效果更好。
可是弓弦一类材料,却不便保存,所以海上交战更多的还是选择火器。
当一左一右两条炮船打开炮窗,露出里面炮管的时候,对方一些抵抗的心思都化作乌有。
第988章海商
海面上,十二条海船都降下风帆,两条大明商船被围在中间。
“叫你们船上话事人出来说话。”
大幅船上,一个嗓门最大的官兵朝中对面两条商船喊话道。
他们这么一喊,对面人听了就更紧张了。
别说他们身上的军装难道不能表明他们的身份,这年头,当兵的做强盗可不少,见到当兵的,商人们反而更紧张。
要知道,隆庆年那会儿,大明水师才真的就是亦军亦盗。
毕竟那时候,官府组建的水师,不少就是招募的海商手下的人,这些人可没少做海盗的勾当。
现在南海水师组建后,这些人大多被俞大猷清退,直接从沿海卫所挑选兵卒,兵匪的消息才算少点。
特别是当初许多人跟着曾一本当了海盗,也带走了其中不少人。
当然,这些人最后还是被大明水师给剿了。
“东家,有点不妙,这里远离大明,按说不该有水师才对。”
一条大福船的船舱里,两个人正透过舷窗望着外面的船队。
拦下他们的船只,看上去像是水师的战船,船上人大都穿着军装,可也有不少没穿的。
毕竟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已经没有明确的四季。
气温高不说,空气也很潮湿,没一会儿就是一身汗,许多人已经脱下了自己的衣服,就光着膀子。
“咱们以前跑这边还从没遇到过人,哎,早该想到林凤跑去吕宋,就不该来这趟的。”
那东家叹气道,心里也是无比悔恨。
李锦,福建商人,大明开海那会儿他也砸银子弄到一张船引,和人合股做起海上生意。
本来他也是不走吕宋这条航道的,可是前两年从来月港的夷人商人口中知道马尼拉,那边也很热情的邀请他们去那里贸易,所以才尝试着跑了一趟。
这,还是前年的事儿。
可这一趟跑下来,李锦就有点停不下来了。
实在是这条航线的利润太高了。
夷人在马尼拉高价收购他带去的大明各种商品,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一旦能看到利益,谁又能停的下来。
这几年跑的趟数多了,他也就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因为走马尼拉的同行是真的不多。
之前林凤带人攻打马尼拉城的消息,还是他带回来的。
虽然出发之前,他也曾经犹豫过,担心出来和林凤的海盗船遇到。
虽然他每年都会给海上的倭寇一些孝敬,可是知道林凤在马尼拉损失不小,人家未必还会认账。
而且,这个时候也应该是林凤最需要钱的时候。
在海上杀人越货,那是在太简单了。
只要做的干净,不留后患,谁知道是被海盗劫了还是发生了海难。
李锦越想越怕,脸色更加苍白,嘴唇早就失去了血色。
他还很有钱,这几年跑船是真赚的不少,所以他也更加惜命。
“怎么办?你给出个主意”
李锦正要开口给手下管事儿的说,让他想办法的时候,舱门被水手推开,对着里面喊道:“东家,老大,外面的人让东家出去说话。”
“他们要干什么?”
李锦这会儿被吓的不行,急忙喊道。
“他们是什么人,哪路的,看得出来吗?”
管事的倒勉强保持着镇定,实际上在大海上遇到这样的事儿,他也紧张的很。
不过,他终究只是管事儿的,可不是东家。
当然,不是说他把船上物资交出去,他们就能活下来,而是大不了就以入伙的方式保住狗命再说。
东家的命,可就未必了。
可这时候,他也只能先顾着自己。
“不像是海上讨生活的,倒像是真的官军,他们那个炮船,以前我在月港见到过,是南海水师的最新战船。”
那水手回道。
“官军?你说外面是官军?”
李锦听到水手这么说,立马追问道。
“是的,东家,应该是官军。”
水手马上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