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79节

  狼筅长一丈五六尺,重约七斤,器首尖锐如枪头,节密枝坚,附枝九至十一层不等,全器用铁打制而成。

  狼筅就是出自抗倭战争中,能抵御日本战刀的砍削,它虽形体重滞转移艰难,但层深枝密器长,能御能防。

  阵战时以狼筅为先锋,牌盾左其下,长枪夹其左右,锐钯大刀接应于后,相为倚靠,浑然一体,以奇制胜。

  当初别说是谭纶,就是胡宗宪等人也对这东西毫无兴趣,根本都懒得看上一眼。

  太怪了。

  但架不住好用,不仅戚家军军找人大量打造,就连其他军队也有采购这种武器用来对敌。

  藤牌也是类似,下面报南京兵部调拨的盾牌不好,下面要自己采购藤牌,谭纶自然不会干预,大笔一挥就准了。

  这类武器,都不是工部所制,自然不算明军制式装备,算是各军的特色吧。

  不多时,杨巍到来,谭纶把李成梁的文书递给他,让他自己看看。

  等杨巍看完文书,谭纶才开口问道:“藤牌这东西,武库在内阁后可有储备?”

  问出这话,其实谭纶也能猜到结果,但还是问道。

  “藤牌我倒是知道,去岁辽东军就托兵部自福建采购了一批,只是不知道此物竟然能挡住鸟铳射击。”

  杨巍开口答道,“至于武库,那肯定是没有的,工部那边想来也不会制造这东西,只能下文让福建等地采买。”

  听到兵部曾帮辽东军采购,谭纶马上问道:“那批藤牌可曾到货,是否已经发往辽东?”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只是依稀记得有这个事儿,当初辽东下了公文,是我批的。”

  杨巍开口说道,“我马上让人问问,若是藤牌还在,就马上先发往云南。”

  这个时候,谭纶和杨巍可都没有想到缅军军中是否大量装备鸟铳,都被这个突然知道的消息惊到了。

  “我给元敬写信,他既然长期使用藤牌,想来对这东西极为熟悉,或许有破解之法。”

  谭纶想想也说道,“对了,工部那边也问问,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藤牌,不然对我大明来说,实在不是个好消息。”

  谭纶没打算把这个事儿报到内阁去,兵部自己就能处理。

  而且,这么专业的事儿,就算告诉魏广德,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才是。

  于是,兵部马上行动起来,一方面追查那批采购的藤牌去向,谭纶也马上给戚继光写信,询问了解藤牌的优缺点,派人快马送往辽东。

  同时,工部负责武器生产的官员也接到兵部文书,请他们带着制造鸟铳的大匠到兵部走一趟。

  为了保密,兵部并没有把藤牌可以防住鸟铳的消息扩散开。

  运气还是不错的,半个时辰后,一面藤牌就已经送到谭纶手中。

  是的,从兵部责成福建官府采买藤牌,再到把这些东西运到北方,中间耗时一年半载貌似也正常的很。

  等工部的人到了兵部,一面藤牌就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是藤牌,不是我明军只是装备,但是防御效果很好,甚至可以在十步以外抗住鸟铳射击,这次招你们来,主要就是让你们看看,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当知道,如今鸟铳是我明军军中重要的火器,装备数量巨大。”

  听到是要找到破解藤牌的办法,工部的官员坐那里就没说话,而是看着带来的匠人,让他们出来说。

  “大人,只说这东西能防住鸟铳,说实话,我还真不怎么相信,我们的包铁盾牌也试过,二十多步外就能洞穿,实在难以相信这藤编的东西能抗住鸟铳弹丸。”

  藤牌在几个匠人里传递,等所有人都看过后,其中一个年级最大的老匠户开口说道。

  “这个简单,找地方一试就好。”

  杨巍开口说道,“来人,准备车架,我们去城外试枪。”

  这里是京城,当然不能在这里试枪,就算兵部后院足够开阔,也是不能在城里打铳的。

  要是惊吓到宫里人,那就是难辞其咎。

  兵部下面的人动作很快,官员们都有自己的车轿,也就是找了两辆马车,带着那些工匠就成,一行人很快就出了兵部,往城外军营走。

  那里有神机营,正好调出一队鸟铳手来。

  一行人到了京营,自然没人敢拦住他们。

  带头的是兵部的人,可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这样的队伍谁敢拦。

  也不用找京营戎政,杨巍直接就叫来一队鸟铳手,在校场上摆放好几面藤牌。

  又不是调兵出营,自然没那么多规矩。

  等一队鸟铳手在不同距离对着那些藤牌一通乱射后,杨巍带人走到近前,果然看见十步以外的藤牌几乎毫发无损,对多就是看到几个凹陷的坑,但肯定是没打穿的。

  十步位置放的一面藤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凹坑,凹陷程度更厉害,但是大多都没有打穿,只有两个贯穿的弹孔。

  事实胜于雄辩,这个他们看不上的藤牌,确实比明军使用的盾牌貌似更加给力。

  而且藤牌有一定弹性,防御刀砍箭射的能力也是很强。

  如果非要说藤牌的缺点,那就是一旦被损坏,损口就会持续扩大很难修复。

  不像盾牌,换铁皮或者敲打一阵,可以修复损坏的盾牌。

  几个匠人拿着被打穿的藤牌研究了好一阵子,也没有得出什么结果,只得对杨巍回道:“大人,我们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办法,请大人容小的们回去想想。”

  “此时,务必保密,不得外传。”

  杨巍只能强调一句,随后在场所有人都被嘱咐了这句话。

  回到城里,杨巍去谭府向尚书谭纶汇报此事。

  本来今日谭纶是要亲自主持的,不过因为身体不适,所以把由杨巍负责支持此事。

  “确实,只有十步左右才能洞穿藤甲,比我军现在的盾牌防御更好。

  而匠人们看了,暂时也没什么办法。”

  见到谭纶,杨巍把实验结果详细告诉了他。

  “辽东的书信应该还在路上,或许元敬有办法,先等着吧。”

  谭纶开口说道。

  “工部也说了,他们会考虑增加小号佛朗机的生产,这东西可以有效打击藤牌。”

  杨巍又说道。

  在京营,鸟铳不行后,就调来了佛朗机炮,三门小号佛朗机炮轮流射击藤牌,三十步外就能轻易打穿。

  小号佛朗机炮虽然比鸟铳费材料,可使用效果也确实好,只不过以前工部更多的还是制造鸟铳,佛朗机炮的制造要根据材料库存和需求制造。

  现在知道鸟铳缺陷,自然不能继续胡乱制造了。

  至少在找到增大威力的前,会控制鸟铳的生产。

  “远水不解近渴,云南那边最缺的是佛朗机炮。”

  谭纶皱眉说道。

  “想来李成梁会从周边卫所调集,应该不会有办法才是。”

  杨巍开口说道。

  等杨巍离开后,谭纶想了想,还是把事儿写了张条子,命人送到魏府。

  魏广德看到条子是在晚上,一边洗脚一边看着谭纶的条子。

  “藤牌?”

  魏广德不由得摸摸鼻子,这个事儿他依稀有点印象,毕竟故事被改编进电影。

  清朝的鸟铳,也是打不穿藤牌的,好像郑成功打台湾也是,荷兰人的火绳枪打不穿藤牌,藤牌手靠着滚地和跳跃躲避,靠近敌人进行砍杀。

  不过,藤牌手貌似也不是万能的,挡不住火炮和重型火铳。

  想到这一节,魏广德也反应过来。

  大明的鸟铳为了追求射程,枪管很细。

  藤牌有一定弹性,若是冲击力不够,自然破不了甲。

  “增大口径,增加装药量。”

  瞬间,一个念头就出现在他脑海中。

第1075章准备就绪

  “增大口径,增加装药量。”

  这个念头瞬间就出现在他脑海中,因为在魏广德的印象里,西方这个时期除了大量装备轻型的火绳枪,还有一种需要支架的火枪,一般被称为重型火枪。

  这种火枪使用更大口径的弹丸,更多的装药量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之所以会有两种火枪同时列装部队的情况,其实也是和这个冷热兵器交汇的时代有关系。

  不仅是在大明,西方此时士兵也没有放弃沉重的铠甲增加对自身的保护力度,所以普通火枪其实难以打死打伤有重甲的敌人。

  所以,这种增大威力的重型火枪就诞生了,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后世反器材狙击步枪的鼻祖。

  在后世,一说起明朝的火铳,一般都称为鸟铳,视为一种武器。

  但实际上,后世人们议论的明朝鸟铳,更多的是指赵士祯改进研发的鲁密铳,一种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欧洲火器。

  而现在明军大量生产装备的鸟铳,其实是以葡萄牙人携带的轻型单兵火枪为主研发而来。

  虽然有些文献资料提到明朝鸟铳的研发,更多还是受到日本铁炮的影响,但实际上明朝和葡萄牙人接触更早,而且通过海战更能获得葡萄牙人的武器。

  而同时期的日本虽然已经有铁炮,但还属于初期,不管是生产质量还是产量都极低,不可能是落魄武士能够得到的武器。

  所以,按照逻辑推断,明朝的鸟铳应该是以葡萄牙人的火枪为基础,后期或许受到过缴获倭寇铁炮的思路进行过一些改进。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大明大量装备的鸟铳,其实都是口径偏小,装药量少的小型火枪。

  欧洲早期也用轻铳,骑士面对火枪威胁而强化盔甲,火枪手还需要狙击威胁较大的野战炮,欧洲各国经济也不足以长期供养雇佣兵的炮兵,干脆用加大火枪替代,故而火枪才变得越来越重,威力越来越大。

  明朝最初获得的西洋火枪应该是一种小口径鸟铳,管长药少,意味着后坐力小而精准,也有人考证此铳也可能是西方骑兵用的。

  由于西洋铳适合在南方对付无甲目标,轻且准,所用弹药较轻少,可发射更多次,适合南方复杂的山地,南兵用得较多。

  而大明北方的鸟铳则增加了枪管长度,增加了火药用量,目的自然是为了增加有效射程,用来对付北方蒙古骑兵。

  这就是大明此时南北鸟铳最大的区别,但是因为弹丸口径差不多,所以威力近似。

  这时候的大明鸟铳,针对的是草原上缺少铁甲,以皮甲为主的蒙古骑兵,鸟铳的威力是足够的。

首节 上一节 117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