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87节

  这些服务性机构主要是为皇室服务,他们的运作无法同政府的职能完全分开。

  大量质地优良的棉麻绸织物主要供应嫔妃宫女,也赏赐给外国的朝贡使团以及文武官员,皇帝银作局为紫禁城生产银器,也为重要的文件刻字制版

  明朝皇帝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在一个豪华的地方履行无休无止的朝廷典礼,诸如大型宫殿的开工、宫里宫外的各种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大婚和许多相类似的活动等。

  这些活动耗资巨大,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哪些是皇帝个人的开销,哪些是国家支出。

  皇室也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所以所谓的“内帑”其实很多时候只是皇帝的钱包,可未必会用在皇帝身上。

  宫廷开支,一般是诸如采买棉布、丝绢、茶、黄蜡、染料等,所有这些物资的数量很大。

  无疑,宫廷开支与公共资金混淆不清严重地损害了财政管理。

  名义上,宫廷的仓库分属于户部、工部和兵部管理,实际上,大臣们仅仅是保障供应,他们对于保存在宫中的物资没有多大的支配权,这是君主的特权。

  就管理仓库而言,文官仅是记账,而宦官却掌握着钥匙。

  有明一代,高级太监频繁被派遣执行采买监造使命。诸如采办监造宫廷用具、瓷器、缎匹等。宫廷用具在南京生产。

  要不是由于宦官们在采办冋程中,经常利用运河夹带私物,要求额外的政府运输,这些采办活动还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诸如花瓶、直径超过10尺的碗、象棋子、瓷屏风、祭祀器皿以及光禄寺所用的陶瓷用具,丝绢产于浙江与南直隶,品种多样,颜色与花样不一,专供内需。

  其中某类产品有时一次定做数十万万件之多,生产这些贡品所需的劳动力与原材料都要由地方政府提供,还包括后勤保障。

  这一问题一直是文官与宦官之间处于紧张状态的原因。

  因为物资与力役的需求都会挤占户部与工部的收入,同时它也会影响到省级官员对地方事务的管理。

  其中一个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是办纳上供物料。

  内库的上贡物料供应都有相对的定额,或按地方田粮分摊,或按里甲派征。

  即使是财政吃紧之时,这些额外的科派仍然是政府各部的责任,为供上命,只能挪移各部钱粮。

  一些特供物品可能被折成银两由各部截取,但各部有责任供应宫中所需各色用品。

  所以,别看朝廷每年都要拨给内廷大笔银钱,但实际上更多的财政支出都藏在各地上贡的贡品之中,难以分割。

  内廷所需物料,也并非是由内帑进行采购。

  太监为什么可以把皇宫里的采买弄出天价?

  因为大部分采买不需要他们花银子,所以要把库存的金花银用出去,以便来年继续向户部伸手,可不就只能提高一些东西的单价。

  否则要是财政预算花不完,来年朝廷可就有理由削减支出了。

  这种斗争与掌管内库的宦官的既得利益混在一起,成为明代后期税收无法完全拆成白银的一个原因。

  说出明清内廷支出,其实也是因为魏广德大概已经知道冯保的盘算。

  秋后,内廷必然会大肆采购一番,为后宫准备过年的物料。

  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冯保才会对王国光发难,列出一张朝廷无法接受的采买单子。

  到时候,只要王国光敢拒绝,冯保就会把事儿捅到慈庆宫去。

  别说两宫太后会秉公办事,实际上面对事关自己的公事,两位太后是绝对不会站在外廷角度考虑的,只会对内阁和户部施压。

  到时候,只要说几句王国光的谗言,这老小子可不就直接滚蛋了。

  而且这种情况下,张居正也没法为他说话。

  拖到这个时候,只需要魏广德提出人选做出争夺户部尚书的架势,张居正为了保住这个衙门,自然就得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

  三个月而已,魏广德自认为能够拖得起。

  想到这里,魏广德也不办公了,直接铺纸准备写信。

  信,自然是给大同总兵官马芳的,让他在霍翼安排马市章程的时候,大同军方要尽量拖延时间。

  比如说马市的位置,你得考虑安全是吧,这就得军方提供参考意见,那些军堡适合承担开市的地点。

  既要交通便利,还不能影响到边墙安危,周围还得有大军驻扎,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选址先选上俩月,很正常吧。

  魏广德快速写完书信,也没急着命人发出去,他要在晚上回府后让张吉安排家丁送到大同去。

  就在魏广德在京城忙活破坏大同马市的时候,西南的李成梁也遭遇到巨大的危机。

  数十万缅甸大军气势汹汹而来,自然不会只在大明坚固城防下铩羽而归。

  已经连续数日,缅军调集兵马猛烈进攻腾冲和施甸。

  潞江城也被攻打了几次,不过潞江城靠江的地理位置,让缅军无法实行围成战术,明军可以通过船只不断为城池提供补充。

  为此,莽应龙没有选择这里作为主攻方向,而是把腾冲和施甸做为主要进攻方向。

  只要突破任意一点,缅军就可以继续东进,逼近楚雄,进而威胁到昆明府。

  而此时,李成梁手里接到的战报,就是沐昌祚送来的,腾冲卫请求突围的文书。

  是的,腾冲卫做为本地卫所,又是云南总兵官沐昌祚安插心腹控制的军队,上下的贪腐情况在云南卫所里算是比较严重的。

  腾冲本就是滇西要冲,所以朝廷在这里建立了完整的卫所,本该五千多人的卫开战时却实际只有两千多人。

  即便经过紧急征召,兵力也不过堪堪过四千人。

  加上军户里抽调的青壮闲余,整个腾冲的防守兵力不到万人。

  面对几万缅军乱翻攻城,仅十余日时间就耗尽了所有城防物资,只能向保山请求向东突围,进入保山城进行防守。

  别看缅军一路打来,可按照李成梁派人侦查到的情报看,这缅军貌似兵马是越大越多。

  是的,沿途那些土司大多望风而降,加入到缅军队伍当中。

  “如松。”

  “爹。”

  李如松听到老爹喊他,当即站出来恭候着。

  “你带两营兵马从保山城出发,尽快赶到潞江城,接应腾冲兵马。”

  虽然有些看不惯云南这些老爷兵,可沐昌祚的面子在这里,李成梁还真不能下死命令,让腾冲卫死守城防。

  腾冲卫要东撤,最佳路线自然是走潞江城过江。

  “沐公爷,你那边也派出人马随如松过去吧,接应腾冲卫撤退。”

  李成梁当然不会只是自己出兵,既然沐昌祚找来了,说明腾冲的情况已经很危急,让他们撤下来无可厚非。

  李成梁可没有让兵马死战的习惯。

  实际上,放缅军过潞江是既定战略,有了潞江分割,可以有效把缅军分为江东和江西两块,明军后撤时会隐藏和损毁潞江之上的所有船只,给缅军制造一些麻烦。

  “是,末将这就下去安排人,随李公子出发。”

  沐昌祚急忙答应下来,腾冲卫指挥是他小妾的哥哥,有些方面做做样子就好,也不会真让人死磕。

  在明知道胜算不大的情况下。

  其实,适合死守的倒是潞江城,只要保山出兵护住渡口,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城里。

  最重要的是,保山城有这个兵力。

第1082章大同

  “大帅,魏阁老派人送信来了。”

  马芳论起年龄才五十多岁,这在后市看其实还不算老迈,但别忘记,只是在大明朝,男子平均年龄不到五十岁的年代。

  而且,马芳长期在北地生活,早年间的奴隶生活和中后期又常年征战,身体素质本来就不算好,还有一些暗伤存在。

  常年在边镇的风餐露宿,让此时的马芳看上去和后世七十岁小老头似的,不仅皮肤苍老,还显得皱巴巴的。

  不过,在这样的一副躯体下,双目依旧有神。

  在听到京城来信以后,马芳瞬间来了精神,从帅椅上站起,直接走下来接过亲兵递送来的书信,随口问道:“人安排在哪儿?”

  “已经派人送到总兵府休息去了。”

  那亲兵马上答道。

  “嗯。”

  马芳在大同自有总兵府,不过他平时最爱呆的地方还是军营,他喜欢每天早上看着手下兵卒出操训练。

  是的,凡是能打仗的将领,一直都对士卒的操练十分重视。

  而要让士卒肯操练,愿意操练,那最基本的粮饷就得给足。

  那些常败将军们,之所以会去的连番败绩,说白了就是贪婪,不肯多给军卒粮饷。

  没粮饷,自然训练就十分稀疏,若是训练狠了,又不给粮饷,可不就是逼着人闹事儿,制造兵变吗?

  当然,现在社会秩序还在,明末的军头才是更狠的,粮饷没有不说,还直接让手下出去抢掠钱粮,一部分自己得,一部份上交,完全把军队当成无本买卖来做。

  所以,实际上明末那些稍微有些名气的,能打的将领,其实也就是比别的同僚稍微有点良心,肯给士卒发点钱粮,就可以成为一代名将。

  毕竟,仗是靠士兵打出来的,已经不是武将单挑掠阵的年代了。

  在民间的评书、演义小说之中,古代战场上最流行的打法不是千军万马一拥而上,而是两军将领中马决战,以此来决定战争胜负,这种打法被称之为“斗将”。

  如果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打仗前“斗将”这一现象绝对印象深刻。

  因为每逢两军交战之际,总会有一名身披金盔银甲的将军,纵马出征与敌军将领交手,打上数十个来回,将士们则岿然不动,站在一边观看将领单挑。

  在他们的口中或者笔下,斗将获胜的一方,一般都因为主将的单挑获胜而士气大振,从而在战场上获得碾压的优势击败对收。

  也因为那些精彩的故事,常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两军对垒前必然叫阵,之后一定会上演斗将的戏码,然后才是两军混战。

  只能说《三国演义》害人不浅,特别是这书流传出国以后。

  曾经有个笑话,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遇上了明朝李如松的辽东铁骑,那时候日军中有个将领,读三国演义发了疯,非常崇拜三国中单挑的武将们,跳出来大喊:“谁和我‘一骑打’”,明军以为他神经病,一顿火枪把他打成了筛子。

  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白马或红马,持长枪或大刀,着银盔或金甲,纵马出列,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尔等鼠辈,谁敢出阵与吾交锋?”

  这时,对方的阵营里,既不用乱箭射他,也不用群起殴他,竟然也是一样,闪出一员骁将,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汝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吾枪下不死无名之辈!”

  接着,就是两个人的单挑,不一合,或三五合,或数十合,一方将领被挑下马来。

  而士兵们也不做任何反扑,就立即拱手认输,于是,战争结束。

  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精神,确实非常满足读者和听众的喜好,很有代入感。

首节 上一节 118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