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204节
在勃固港休整这几天时间里,俞大猷已经知道缅王莽应龙和葡萄牙人关系不错,早先莽瑞体时就已经和葡萄牙人建立了贸易关系,时间已经长达二十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莽瑞体和莽应龙也从葡萄牙人手里买过一些火器。
只不过葡萄牙人要价过高,缅军采购的火器数量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就是有限的火器,莽应龙也带着他们参与征服暹罗的战斗,据说表现还不错。
不止如此,据说这次莽应龙出征大明,还从沙廉雇佣了一支葡萄牙人组成的雇佣兵,人数大概在两三百人左右,带着三门大炮。
缅甸人口中的葡萄牙大炮,在俞大猷详细了解后就知道,其实不过就是青铜小炮而已,只不过对于东南半岛来说,确实算大炮。
而且,这种小炮如果买到倭国,据说那边都管这种小炮叫国崩,预示着可以毁灭一个国家的实力。
实际上,国内所说倭国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国崩,严格说来更像臼炮,也就是和虎蹲炮类似,只不过口径更大的一种火炮,或者叫喷火筒。
根据日文史料,上杉谦信的家臣开发出了叫做“山口流神器炮”的筒形火器,原物尚且保存,不过这就只是类似于火门铳一类的简单火炮了。
他们把铁炮口径放大做出来的,也有大小不同口径,而日本人还把小型的石火矢被称为“火矢筒”。
其实,所谓国崩就是一种短身管的抛射武器,口径很大射程较近,装填铁砂,碎石一类的弹药,虽然样子类似于臼炮,却发挥的是杀伤人员的作用,与中国的土炮,松树炮到有几分相似。
现在日本还有释放大筒的表演,这种大筒其实就是小型的“火矢筒”,勉强算是小号国崩。
据说在1586年十一月,岛津家久亲率两千五百兵马兵马围困了大友宗麟所隐居的丹生岛城。
尽管丹生岛是四面环水的坚城,在横扫九州的岛津军面前却显得无比脆弱。
幸而丹生岛城内装备了大友氏最先进的大炮“国崩”,年迈的大友宗麟尽管处于隐居之中,却在这危急时刻显示出了英雄本色。
面对城兵数量有限,岛津军士气高昂的事实,大友宗麟即命令武宫亲实发射安置于城中的“国崩”。
一声炮响之后,岛津军因此陷入混乱。
正是因为丹生臼杵城的难攻不落和大友家诸将的奋战,大友家才一直等到了丰臣家九州讨伐军的到来。
缅甸和葡萄牙人这样的关系,俞大猷就不得不考虑葡萄牙人会不会暗中支持缅甸,虽然莽应龙不在东吁城,很难和葡萄牙人达成什么协议,但也不得不防他们的干预。
实际上,如果葡萄牙人决心干预,集结附近十余条武装商船,还是够明军水师喝一壶的。
毕竟,大明拥有的炮船太少,只能靠数量优势取胜,使用传统打法。
虽然这样的打法已经验证有效,正德年间的两次海战就证明了结果,但是俞大猷可不希望他精心训练出来的水师这消耗掉。
“那就开始吧。”
听到王诏的话,俞大猷看了眼列阵的明军,终于开口道。
随着他命令下达,身后军旗开始有节奏摇晃,开始向前方明军下达命令。
很快,炮阵那边小旗也开始舞动,似乎是在呼应般。
随着炮手一阵忙碌,每门火炮前方收执小旗的小旗官向前挥出,炮手终于点燃引线。
“轰轰轰”
六声震耳欲聋的炮响后,勃固城南门城楼顿时硝烟弥漫,碎石瓦砾乱飞,把城头上站好准备抵抗明军攻城的缅军炸个人仰马翻,顿时混乱起来。
待硝烟散去,城墙上出现三处碎石坑,是三炮弹着点,还有两个高大的城墙垛被打掉,刚才城楼上的混乱就是因此。
“明军威武,大明必胜”
看到六炮带来的结果,城下几个明军方阵的士卒发出兴奋的喊叫声。
对于低矮的城墙,想用大炮直接轰垮有些困难,但是打城门楼,显然还是有效的。
只要打垮城楼,城门洞开,他们就可以从这里进城,可比攀爬城墙安全多了。
明军可没有蒙元时期那种抓俘虏攻城的习惯,虽然这样的战术看上去很恶毒,但当初蒙元使用起来却也非常有效。
不仅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还可以消耗敌人的防守物资,同时还能震慑敌人。
这也是每到必须以附城攀登为破城之法时,蒙古人必先虏获大量城外百姓为前驱先行登城的原因。
“继续发炮。”
俞大猷看了眼第一次炮击的结果,貌似有一发炮弹打失了,或许飞进城墙,也可能打到城墙根,反正没看出打到那里。
从他口中,淡淡命令道。
第1095章破城
“继续发炮。”
俞大猷淡淡下令道。
随着他命令的下达,明军炮手快速清理炮管,准备进行第二次装填弹药的操作。
而对面缅军城头上,第一轮炮击真实的杀伤力有限,被炮击打死的缅军貌似一个也没有,不过城墙垛被崩掉,飞溅的石块打伤了几个人,此时就在城墙上痛苦的哀嚎着。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是最打击士气的。
没有预想中的敌军攻城,只是在城下列阵,然后大炮一响,自己这边严阵以待的战士就受伤倒地。
这还打什么。
前些天逃回来的缅军可是把明军的炮火好一阵吹,当时缅军勃固城主将其实还真没当一回事。
大炮他见过,知道威力很大,但杀伤一般,可明军推到城下的大炮,貌似也太大了吧。
“把惊慌的给我抓起来几个,吊起来。”
因为临时从城里强征了两千多青壮加入守城大军里,此时那些士兵虽然惊慌但还勉强能稳住心神,可那些新征来的人可就不行了,只知道在那里惊慌失措、咋咋呼呼的,让人觉得好烦。
不过,最关键还是他们的恐惧会传染,把他的士兵都传染的开始害怕起来。
“将军,我们先下城楼吧,要是明狗继续这样开炮,我们留在城楼上可就成活靶子了。”
“不行,如果这时候明军攻城怎么办?”
“有城墙保护,只要到时候我们催促士兵跑快点”
“将军,他们又要打炮了。”
就在守城的将领讨论怎么应对明军炮击的时候,有眼尖的已经看到明军炮手似乎已经装填完炮弹,没看到站在炮管前的两个士兵已经退后,让出射界。
两个还在争论的将官立马闭嘴,往城外看了眼,随即也不正争吵,挎着刀就往城楼下走去。
葡萄牙人虽然到缅甸的时间很长,但是他们选择的探险方向可没有西班牙人好。
欧洲东面,可是有文明的国家,和西班牙人发现的美洲土著还很原始的国家雏形不同,而且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也很频繁。
所以,除了在非洲,他们采取了一些过激行动外,在亚洲地区主要是怀柔政策,主动示好,表达贸易的愿望。
而对他们的到来,沿途大部分国家都还是很开放的欢迎。
其实这些国家很多都在联动欧亚大陆东西贸易中获利,对葡萄牙人的到来并不喜欢,但面对开着战舰到来的他们,大多也不愿意因此就发生不愉快的情况。
所以,缅甸到现在,虽然有地方上和他们爆发过小冲突,但国家层面却没有。
勃固城这样的地方,自然也没有经受过现代火器的洗礼。
对怎么应对这样的局面也就没了经验,此时缅军士兵看到的就是将官们匆匆下了城楼,躲在城墙后面。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城外再次传来轰隆隆的炮声,随即城楼处又是一阵碎屑纷飞。
这次炮击过后,才有城下士兵上城墙,把那些受伤的士兵带下城墙。
明军连续两轮炮击,破坏力不大,可却把缅军士兵胆子给吓破了。
本来,留下来的士兵就不是精锐,好兵都被莽应龙带走伐明了。
再出现这么一处,这个时候已经有吓破胆的缅军跟在这些人的身后下城墙。
不过很快,城墙下就出来阵阵惨嚎声,那是被发现私自逃下城墙的士兵,被人用绳子吊起来示众。
这下,没人敢再往下跑了。
随着明军几轮炮击,缅军士兵也逐渐发现了,那就是明军大炮好像打的就是城门楼子,只要不往那里跑,其他地方一点事儿都没有。
而勃固城的南门城楼,在经受了数十颗炮弹的打击后,也逐渐摇摇欲坠起来。
明军炮手也在几次炮击后,逐渐调好了炮口,现在的炮弹轰击大多能打在城门两侧的城蹲子上,那里原来的城垛早就不复存在,之前还威风凛凛站在那里的士兵,早就不会的逃到那里去了。
下方由缅甸柚木制造出来的,厚重的城门,早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城蹲遭到连番轰击,城墙外侧的包砖被打碎,连接两个城蹲的几层石板也暴露出来。
“这”
看到里面的石板,俞大猷当即就微微皱眉。
他以为缅甸的城门也和大明一样,是把石头拼接成拱形做出来的,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利用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通过将竖向荷载转化为轴向压力,从而分散到拱的两端,实现稳定和承载。
这种结构的城门,因为是把石块拼接成拱形,只要打碎其中一个石块,城门就会崩塌。
受此影响,整个城楼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坍塌。
要知道,城楼下方往往不是实心,下面会有屋子,平时用来驻军的。
城楼坍塌,明军就可以通过这里进入城市,只需要把火炮对着城墙两侧进行覆盖射击,就能挡住来自城墙上的攻击。
可是现在看到的时候缅甸人居然是在城蹲之间搭上大石块做成的城门,那继续打击城门蹲子的意义就不大了。
“集中火炮打那些石板。”
俞大猷心思电转之间就下定了决心,打碎那些十块,只要下面的承重石块碎裂,上面的也会因此掉落下来,整个城楼也就垮了。
只是,塌的只是城门洞这一片,对整个城楼影响不会很大。
但没关系,只要继续轰击城楼就行,就可以不让缅军靠近缺口。
随后近半个时辰的炮击,勃固城南门碎屑纷飞,随着“咔咔轰隆隆”石头的碎裂声,城楼完全塌陷下去。
这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明军士卒只是静静看着火炮在战场上发威,虽然打得有些慢,但效果很明显。
而城墙上的缅军士卒似乎也渐渐没有了战争来临的担忧,他们也在好奇的看着城外明军的大炮,到底能不能够打坏城门。
不过,在城门被彻底摧毁后,他们才惊觉,明军要进攻了。
随着战鼓声响起,原先坐地上休息的明军士卒纷纷起身收拾好随身武器。
“命令王世科按照商量的计策攻城。”
俞大猷这时候开口说道。
城门已经打开,明军还在炮击,不过现在都是打在城门下那些乱石里,为明军进城清出一条还算通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