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22节
虽然不知道原因,可是事实明摆着,很麻烦。
处理不当,说不好他就得罪一个未来的天子近臣。
虽然是顶级勋贵,他并不怕魏广德这样初出茅庐的小子,可是人家要是以后天天在皇帝面前吹耳旁风也是麻烦。
以后想要做什么,奏报上去,然后就有人在皇帝跟前说这不好那不对的,大事挨罚,小事挨骂。
好吧,现在的徐鹏举内心其实很纠结。
他是不想应这门婚事了,可是又担心因此得罪人。
“他想在的情况,你应该知道了。”
徐鹏举看似漫不经心说道:“二甲第一名,传胪,这是铁定要在朝为官了,可是现在京城官场很混乱,一着不慎就会惹出大祸。
我今天刚收到消息,王用宾因为李默案被发配到南京吏部做尚书了。
半个月,李默就死在天牢里,这可是吏部尚书啊。”
看徐邦瑞还想要说什么,徐鹏举摆摆手说道:“这事儿容我再思虑两天,毕竟关系到你妹子一辈子的幸福,我必须谨慎对待,这也才对得起你娘。
其实他名次考差点,观政结束后,我找人把他调到江南找个富裕的县做官也是不错的,可惜他这个名次,注定我照顾不到。”
听到父亲如此说,徐邦瑞心里明镜似的,顾虑人家在朝堂上站不稳,还不如说担心自己妹夫在朝堂上站稳了影响力扩大。
没办法,徐邦瑞低头说了声:“是。”
“你路上这么些日子也是辛苦,早点回去休息吧。”
徐鹏举继续说道,看到徐邦瑞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忽又叫住他说道:“明天你去内库选两盒首饰给你妹妹送去。
嗯,你给你媳妇儿也选.两盒。”
说完这话,徐鹏举挥挥手示意他离开。
徐邦瑞走出房门后,徐鹏举才咂咂嘴,这事儿还真有些难办了。
如果只是朝中大臣看好魏广德,徐鹏举还能在背后施点小动作压一压,可现在看情况怕不是朝臣看重,只有那位才有这个手段把人的名次生生拔高二百多名。
那位看好的,徐鹏举可不敢耍小动作,要是被陆老狗发现了,怕是自己不死也要脱层皮。
朝考结束后,魏广德度过了几日悠闲的时光,这日礼部衙门来人,通知魏广德明日上午去礼部衙门一趟。
好吧,到了这个时候,朝考的成绩也没有在来人口中了解,但是魏广德很清楚,明日去了礼部衙门,肯定就是给他做安排了,是去翰林院做庶吉士,还是被派到那个衙门去观政,就都清楚了。
而劳堪去礼部的时间被定在下午,剩下的张科和夏可范则是后日上午过去。
送走礼部书吏,四个人围在一张桌子前就议论起来了。
“广德,按这个安排,你进翰林院是妥妥的了,我应该是没希望了。”
劳堪在一边摇头叹气道。
很明显,这就是按照个人去向定下来的去礼部的时间。
明天上午,去礼部的大概率就是进翰林院充任庶吉士的进士。
自己是下午才能去礼部,那么可能就是留京的一批,只是不知道会安排在哪个衙门观政。
剩下两人都是三甲,明天还没他们的份,显然是观政后可能就要外放了。
“不知道,明天去了就知道了。”
魏广德这会儿心情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
进翰林院任庶吉士,这个貌似很正常,留京其实也不奇怪,毕竟这才是他正常水平的反应。
虽然不清楚严家为什么会特殊照顾自己,但是魏广德也清楚这份情不是这么好还的,尽管他已经送去几百两银子的礼物。
他们未来的仕途,全看明后日礼部那边根据成绩给的安排了。
如果安排的衙门好,观政结束后,或许会被吏部安排在一个好点的位置上。
看着张科和夏可范脸色不好,魏广德又小声说道:“反正还有观政期,在这期间接好同僚,对上官客气点,最后要授官的时候去小阁老那里送点土特产,大家都是同乡,我想小阁老一定喜欢咱江西特产。”
“嗯,这段时间我们就留意下江西送来的货物,看有没有好东西,留下来,做礼物。”
劳堪缓缓点着头也说道。
“要是能够去户部观政,外放盐运就好了。”
张科这会儿笑着说道,显然魏广德和劳堪的话他是听进去了,总归是有办法的。
不管是劳堪还是张科,拿出银子谋个好缺倒是不难,夏可范的经济条件稍差点,不过对于进士来说,来钱的手段倒是多。
最起码,这段时间就不断有京城的掮客上门,询问四位进士是否需要借银子周转。
夏可范也只是略微踌躇后就放下心来,大不了临时借笔银子打点下,回头补上就是了。
第183章礼部行
收到礼部通知,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就收拾好行头前往礼部衙门。
这次到了礼部衙门大门外,门口的小吏很是殷勤的把他请进二门,在公房里休息。
“大人们还有要务在身,处理好马上就传你进去。”
那小吏谄笑着说道,上次魏广德带人找上门来,可没对他客气,所以这会儿看着这个新科进士可是陪着小心。
魏广德进屋坐下后,喝了口小吏端上来的茶水,有点纳闷。
屋里没其他人,怎么就只有自己一个人?
在小吏送上茶水要离开的时候,就被魏广德叫住。
“今天衙门里还有我的其他同年过来吗?”
魏广德好奇问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你是今儿上午来衙门的第一位进士。”
那小吏陪笑着说道。
“没其他人来?”
魏广德皱皱眉,有点奇怪。
“魏传胪,小吏怎敢骗你,今天到现在为止,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进士老爷。”
那小吏陪着笑脸认真说道。
在魏广德想来,安排进士来礼部领取朝考成绩,不管是选不选进翰林院,再怎么也该有几个人才对,像陈锡、戴科这些殿试排名靠前的,怎么着也该有几个被选进翰林院任庶吉士才对,怎么就我一个人。
没问出头绪来,魏广德只好坐下继续喝茶,等待礼部大人们忙完公务过来处理他这个事儿。
魏广德倒是不担心昨天那小吏传错话,把下午过来说成上午过来,没看到自己没有阻拦就进了礼部衙门。
先那小吏也说了,今明两天进士全部都要来,都是礼部和吏部已经安排好了观政去处的,都要过来领条子好去安排的衙门上任。
既来之则安之。
魏广德也懒得去多想,坐在那里一小口一小口喝着茶。
别说,这茶还不错,应该是明前茶,闻香还很清新浓郁,想来是地方上在清明前采制的,好的自然是贡品,其他的就送到京城各位大人府上和各衙门。
不多时,礼部右侍严讷就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书吏。
“魏传胪久等了,实在是公务太忙,我也是刚从尚书大人那里出来。”
魏广德那里敢继续坐在那里,在右侍郎进屋的时候,魏广德就已经站了起来躬身施礼。
“严大人客气,学生不敢当。”
魏广德虽然考中进士有了官身,但是毕竟没有授官,自称本官或者下官,那你是什么官?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进士有点小尴尬,见到官老爷的时候魏广德还是选择自称学生。
“坐坐。”
严讷笑眯眯对魏广德说道,挥手示意他坐下说话。
这严讷虽然姓严,可却和严嵩一家没什么关系,他是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后因上书奏事和青词得了嘉靖欢喜,超授翰林学士,改迁礼部右侍郎算是奔向内阁的第一步了,魏广德自然不敢托大。
“严大人,不知道今天传学生来所为何事。”
魏广德官没有当上,先把官场上的道道学了个通透,装起糊涂来了。
“呵呵,朝考结束有些日子了,今明两天就是安排你们新科进士的去处。”
严侍郎笑笑说道,随即看了眼身旁站着的书吏,那书吏立即双手捧着一张条子递给了魏广德。
魏广德接过来一看,是一张文书,和其他进士不同的是,文书上注明的不是他去某某衙门观政,而是去翰林院充任庶吉士学习。
“按照条子上的时间去翰林院吧,尹台尹詹事现在掌院事,他你应该是认识的,都是老乡,呵呵.”
严侍郎继续说道。
魏广德收好条子就对严侍郎躬身行礼,“谢大人”
“别谢我,只是礼部主管你们这些进士,所以才传你到这里来,朝考都是翰林院负责的,我们只是协助,选馆我们可插不上手。”
严侍郎也只是笑笑。
“严大人,不知这次有多少同年和我一起去翰林院?”
被严侍郎打断,魏广德虽然没有说出后面的话,还是恭恭敬敬的冲他行了一礼才开口问道。
今天过来后看到的,听到的有点古怪,居然没看到一个同年。
“你还不知道?”
严侍郎略微诧异,随后点点头,“也正常,我也是昨日才知道的,今科进士本来是不选馆的,朝考只是安排去处,昨日尹詹事上奏后,陛下单独把你点出来入翰林院庶吉士。”
说到这里,严侍郎眼中满是羡慕之色,感叹道:“魏传胪的隆恩真是让人羡慕啊。”
而此时的魏广德在听了严侍郎的话后,瞬间有点傻眼。
自己什么时候和皇帝勾兑上了?
这一科进士居然没有选馆的打算?
自己成了今科唯一的庶吉士?
魏广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这话该怎么接?
离开礼部衙门的时候,魏广德怀里多了一张条子,这是他去翰林院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