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32节

  伽运河,本质上就是想要绕开黄河,以保持运河航运的畅通。

  但,黄河就在那里,始终都是绕不开的。

  也因为黄河,大运河始终年年受到其影响。

  “叔大兄,若要保住漕粮,我们可以选择放弃运河走海运。

  可是,黄河水患,始终都是无解难题。”

  魏广德是没办法解决黄河问题,后世也不存在黄河河患,所以没办法可以借鉴。

  但是运河可以用海路避开黄河,但黄河两岸的百姓却不能。

  黄河河道淤堵,实际上就意味着未来某个时刻,黄河一旦发大水,就可能危及黄河两岸田地,及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百姓。

  这才是张居正、魏广德最担心的,至于运河堵塞,其实两人倒并没放在心上。

  都已经有了备用手段,自然心里是有底气的。

  今年,已经有漕船直接走长江水道入海,沿海岸线绕过山东直抵天津,把漕粮运到京城。

  虽然有一定损失的,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只不过,海运终究是替补,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都不会公开提出海运取代河运。

  而黄河河患,却一直都是事关朝廷稳定的重要因素。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歌谣起源于元朝末年,当时黄河频繁泛滥,元朝政府组织民工疏浚黄河。

  之后在疏浚过程中,民工们在黄河里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这被视为不祥之兆,引发了民众的不安和议论。

  而最终的结局,就是元朝统治被推翻,明朝建立。

  珠玉在前,由不得两个内阁大佬不慎重对待。

  “谁能治理黄河?”

  魏广德忽然突兀的说了句。

  “谁?”

  张居正下意识问道。

  魏广德和张居正相互对视,尽皆无言。

  魏广德又拿起奏疏,翻看工部的批注,不过很快就摇摇头。

  工部毫不奇怪建议疏浚。

  这是所有黄河淤堵后万试不爽的解决办法,堵了就疏通。

  但是,魏广德却知道,今日疏通,明年复堵,结果就是不但的劳民伤财。

  “这事儿,还得着落在工部。”

  张居正看着魏广德,说道。

  面对张居正的话,魏广德无言以对。

  工部就是管这个的,可不就得朱衡想到解决办法才行。

  “一会儿我去趟工部,和他们好好合计下,看谁还有本身解决黄河问题。”

  魏广德只能接话道。

  “记得世宗皇帝时,朱衡就曾治理过黄河,开通新运河,当时我记得也是存在泥沙淤堵,工部当时对于清淤有不同意见。

  善贷,你还记得当时和朱尚书一起治水的是谁吗?”

  张居正陷入回忆,随口问道。

  魏广德当然记得,否则他超群的记忆力可不就白给了。

  只是他没有接话,这话怎么接?

  要真说下去,岂不是言下之意当初朱衡的意见有错,事儿做的差了。

  记得那时候,因为朱衡和潘季驯政见不同,两人闹得非常不愉快,官司都打到京城来了。

  那个时候,魏广德自然是坚定站在朱衡一边的,谁叫他们是同乡。

  至于潘季驯,就是他。

  魏广德低头思考,一开始只是装的,不想直视张居正的视线,不过后来还真就开始思考起来。

  两个人的意见,其实都不见得有多高明。

  一个说疏浚,一个说挖新河,最后搞成一个折中的办法,又挖新河又疏浚。

  好吧,那事儿已经了了,魏广德也不想继续。

  不过,治理黄河,朱衡肯定是不行了。

  至于江治,据魏广德所知,似乎也没有太好办法,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是不是叫潘季驯来着?”

  忽然,张居正似乎想起来似的,开口问魏广德。

  “好像是。”

  魏广德吃不准,张居正是不是老早就打主意到了工部,想要推出他来插手工部事务。

  不过工部确实对黄河束手无策,似乎不好阻拦。

  黄河重要归重要,可不事到临头,多少还是会为自己考虑,会猜忌对手。

  魏广德其实已经想起来了,潘季驯在隆庆年间因为治水,征发丁役五万余人,耗费帑金九万二千两,但不久后就因以漕船漂没事故,遭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官。

  难道潘季驯走张居正的门路,想要起复?

  此时,魏广德心中由开始想方设法解决黄河水患,变成猜忌张居正、潘季驯的目的。

  “善贷去工部不妨问问,看这潘季驯是否真能治水。”

  张居正又说道。

  魏广德微微点头,如今内阁吕调阳在家养病,上的致仕奏疏被留中。

  因为内阁名义上阁臣依旧是三人,所以之前张居正上奏请求增补阁臣的奏疏,也被留在宫中。

  毕竟,增加内阁阁臣不是小事儿,事关外朝和皇权稳定。

  从张居正值房出来,魏广德先回自己值房里,把书案上的奏疏简单翻了翻,都无甚要紧的,需要马上处理的。

  于是,放下奏疏,魏广德就直接出了内阁前往工部衙门。

  大明六部,除了刑部外,都在皇城外,距离倒是不远。

  就算是最远的刑部衙门,其实也不过是隔了两条街而已。

  魏广德到了工部,很快就被接入尚书值房。

  没有去工部大堂,毕竟有些话魏广德觉得私下里说比较好。

  他可是知道,朱衡和潘季驯的关系因为当初的事儿,闹得很是不睦。

  “善贷,你是为了山东那道奏疏来的,咳咳.”

  进门,魏广德拱手还没说话,朱衡就开口说道。

  “是啊,士南兄,黄河水患遗患甚大,我也知道很难处理,朝廷自开国以来一直都没有办法解决,但是泥沙淤堵之事,却真不能掉以轻心。”

  魏广德马上接话道。

  “我何尝不知,今日是堵塞漕运,明日大水可就是洪泽千里,唉”

  朱衡叹气说道,“如果只是保运河,尚且是人力所能及,可这次不止是运河,若是黄河淤堵继续,怕是又要酿出黄河改道的大患了。”

  “士南兄,黄河泥沙淤堵之事,工部就一点办法没有吗?

  据我所知,每年黄河都会携带大量泥沙沉淀在中段和末段,这也是黄河常年遭遇险情的缘故。”

  魏广德严肃问道。

  “善贷,黄河泥沙的问题,工部确实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忽然,身后传来江治说话的声音。

  他也是听说魏广德来了,所以从自己值房过来的。

  魏广德闻言,转身冲他拱拱手,算是行礼。

  “弘治六年,黄河于张秋决堤,由汶水入海,漕运中绝,朝廷派刘大夏刘大人治水,但最后也只是将黄河北岸堤坝筑起,挡住黄河不北泛,不影响京畿安全。

  但也因此,江淮一带就备受黄河侵扰,直指夺淮入海。

  如今淮水也快堵死,怕是距离又一次改道不远了。”

  江治叹气说道。

  “那是否意味着,朝廷只能为此做准备?”

  魏广德一想到黄河改道,就觉得头皮发麻,因为你很难确定新的入海口,并由此流经之地。

  可以说,大河南岸,随处都可能冲出新河道,南岸百姓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是否有可能在淤堵之地附近开挖新河,在事不可为时,掘开河岸,让黄河水自新河道入海,至少让水患可控。”

  魏广德此时只能参考过去泄洪区的做法,想到准备新河,在黄河水位暴涨有溃坝风险时掘堤泄洪。

  既然是淤堵,那就绕过淤堵区就是了。

  “很难,黄河千里,处处都有危险,哪能面面俱到。”

  朱衡摇头说道。

  “而且时间不等人,就算真要开凿新河,就现在知道的情况,非数年之功不可,时间来不及,朝廷也根本承担不起。

  就是现在迦运河的开凿,就已经牵扯工部绝大部分精力。”

  江治这时候也插话道。

  “工部官员都没有好的办法吗?”

  魏广德看看两人,认真问道,“若真如此,之前张阁老倒是推荐个人,如果工部真的无法,倒不如把这个烫手山芋丢出去。”

  “谁?”

首节 上一节 123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