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60节

  由此,户部虽然因为铸造通宝解决了一些财政压力,但也只欢喜了一时,何况就被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潘季驯的奏疏,说白了又是要花钱,而且按照工部预计,以后每年几乎都要往里面砸银子。

  河工,工部虽然可以征发徭役,但也得有个度。

  这样大肆修整河堤,工部感觉压力山大。

  毕竟,治黄已经耗费许多河工了,而且到目前为止,潘季驯的建议虽然有新意,但大家商议分析后,还是不看好他的意见。

  当然,工部其实也拿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

  实际上,就算到了后世,既要治黄还要保运,还要保证明祖陵不失,怕也没什么好办法三全其美。

  “善贷,你觉得这奏疏所说,有几分可能性?”

  张居正已经看完奏疏,随手递给旁边的张四维,他就直接坐到魏广德身边开始问起来。

  “惟良奏疏,其实就是六议,塞决口以挽正河,筑堤防以杜溃决,复闸坝以防外河,创滚水坝以固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费,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

  筑堤,复闸,创滚水坝,工部认为河工太大。

  虽然束水攻沙法甚妙,但其中也并非没有危害”

  魏广德开始把江治先前所说,工部的议论全部说给张居正听了。

  果然,张居正在听完后果后,脸色就是不断变化。

  就连旁边的张四维都放下手里奏疏,倾听魏广德的陈述,也是眉头直皱。

  “他请开老河,是否也是在考虑变通,那就是一旦黄河淤堵,就开闸老河缓解河患?”

  张居正这时候倒是想到潘季驯奏疏里最后提到的一个事儿,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

  其实意思就是在修建黄河堤坝的时候,还要把老黄河也疏浚,意思不言而明。

  “是的,他怕是也知道后果,长此以往,单靠淮水冲刷只能解决部分泥沙,并不能全部冲刷走,所以河床终究还是要淤堵的。

  到时河床抬高危及周边,所以疏浚老河道以备泄洪。”

  魏广德开口说道,“就是按他所说,黄河两岸就要建两道堤坝,不止要修河堤,还要在后方再修一道遥堤。”

  其实,这种做法已经在后世被广泛接受,也就是预留出行洪区。

  不过,问题就是当前大明财政,支应一道河堤都有些困难,何况还是两道。

  说白了,古人其实也急功近利,就想和一个法子能够面面俱到,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治水,一下子塞进来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相互纠缠在一起。

  当然,真正解决黄河水患的,貌似除了气候变化,再无其他。

  不过,这话魏广德可不能说。

  “这次,其实说这个事儿,主要就是我们阁臣要知道有这件事儿,我已经让江治回工部,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罗列出来,然后再由我们大家来判断,到底该如何做。”

  魏广德开口说道。

  “你支持这份奏疏?”

  张居正敏锐的觉察到魏广德态度的变化,虽然看似他说出了许多问题,但终究是从执行这个奏疏来考虑的问题。

  而到最后,甚至让工部罗列出可能出现的后果。

  其实,这不过是在这些后果里做出选择,如果有必须保的项目,那就要早作决断。

  比如明祖陵,这个事儿不小。

  张居正瞬间就猜出魏广德的打算,既然按照潘季驯的奏疏做了,可能会因为洪泽湖水位上涨危及明祖陵,那就在明祖陵附近修堤坝保护起来。

  其实,张居正的猜测还是没错的,政治风险不能冒。

  魏广德考虑以后,觉得用淮水冲刷河道也不是不行,至少可以缓解黄河泥沙淤堵的问题。

  虽然不能全部解决。

  但是,地上悬河的风险也不能冒,特别是把洪泽湖变成悬湖。

  明祖陵的安危,已经是可以让他们头上的官帽子不稳的因素。

  那么就换个法子,提前在明祖陵周围修堤坝,把明祖陵保护起来就是了。

  至于周围百姓,这个貌似也没什么好办法。

  实际上,就算朝廷不治水,大河两岸百姓始终还是在黄河水患的威胁之下。

  魏广德点点头,张居正就沉默了。

  有些东西不需要说明,他也能猜到。

  张四维也很矛盾,从他脸色变化就能看出来。

  怕是他没想到,入阁不久就要面对这样的难题。

  有功劳,内阁自然是首功。

  后世多说嘉靖朝严嵩每遇大事就抢夺下面人的功劳,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功劳,首选还是内阁的领导之功,之后才是下面的执行功劳。

  而相应的,没当出了大事儿,被皇帝责骂的也是内阁阁臣,他们有领导失察的责任。

  这次也是,张四维已经发觉,刚才两人的对话,其实就是在尽力摘出内阁可能在事故后的责任。

  比如先建明祖陵的堤坝,把明祖陵保护起来。

  到时就算黄河水患一发不可收拾,至少明祖陵保住了,他们会被责骂但不会因此被罢官,负实际责任的还是河道官员。

  只要避开要命的政治风险,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其实,惟良的这道奏疏,倒是给了我一些提示。”

  不过,魏广德忽然开口说道。

  “哦,什么提示?”

  张居正好奇问道。

  “堤坝之后再建遥堤,之间的空地,在洪水到来时可以行洪,虽然占用田地,但不失为一个缓解水患的好办法,就是花费太大了。”

  魏广德开口道。

  按照潘季驯的意思,相当于加宽河堤,投入人力物力不可谓不大。

  “在我看来,其实若沿黄河水道沿线,择地做为专门的泄洪区,若平时水势不大,自然不需要启动。

  可若水势过大,为保堤坝和两岸良田,可把泄洪区放开,让河水灌入其中,分担水流压力。

  只不过,我没走过黄河,不知道两岸是否有这样的荒地可供泄洪,所以还得工部的人看看,河道附近是否有这样的空地。”

  魏广德把先前想到的泄洪区构想说了出来,其实本质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和潘季驯重开黄河故道一个意思,就是分洪。

  “善,大善。”

  不过,专门设置泄洪区这个事儿,在这个时代却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来,倒是让张居正大开眼界。

  “其实未必真要找荒地,只要是有合适的地段,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泄洪区。”

  魏广德口中先后说出行洪区和泄洪区的词儿,虽然以前没出现过,但张居正和张四维还是都能理解是个什么意思。

  既然理解用途,自然就更理解设置的重要性。

  可以把水圈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完全无法控制。

  如此,只要把泄洪区内百姓迁徙到附近就可以了。

  以后就算黄河水患再起,最起码,虽然会淹没田地,但却不会危及百姓的生命安全,这点就值得张居正大声称赞几句了。

  “善贷此法大妙,可算是保住千千万万两岸百姓的生命。”

  张四维也开口说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否真能做出来,找到合适的地方,只是我一时兴起所想,还得看实际情况。

  听说黄河因为河床泥沙淤积,本就已经高出周围地势,我担心到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泄洪。”

  魏广德急忙补充一句。

  “无妨,大不了再发河工,对泄洪区也加高堤坝,就可以缓解黄河水患了。”

  张居正却无所谓道。

  “朝廷财政能支持吗?这么大的工程,更不怕是支应不过来。”

  魏广德马上就提醒道。

  他知道,张居正应该是乍一听到这个建议,兴奋的一时忘记了其他,没想到钱财上去。

  果然,被魏广德一提醒,张居正的脸色就马上变了。

  “总归是一个法子,至于钱财,想想办法,总能找到解决之道的。”

  就在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张四维开口缓解了气氛。

  “想想办法.”

  魏广德听到这话,不由得咧咧嘴,想到了他的前辈,那位骂作奸臣的严嵩,遇到朝廷财政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是这样说的。

  其实,解决的法子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五个盖子努力去盖六个瓶子,甚至更多的瓶子。

  本质上,还是治标不治本。

  当然,他儿子严世番却是也在拼命中饱私囊,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严嵩却是也在努力维持朝廷运转。

  “朝廷还是需要开源节流,亏空终究还是要争取变成盈余才好。

  否则,遇大事儿朝廷无银可用,终归不是办法。”

  张居正忽然开口说道,“之前我翻看户部上报数据,近年田亩赋税和之前差别巨大,田亩不增反减,实在怪异”

  没想到,张居正忽然把话题扯到清丈田亩一事上了。

  魏广德闭嘴不言,没有多话,只是偷瞄了张四维两眼,见他脸色怪异,似乎并不知道张居正有重新清丈天下田亩的打算。

  想想也是,清丈之事关系太大,若不是张居正知道魏广德为人,想来也不会在没有完善章程前向魏广德透露。

  毕竟,魏广德有多少地张居正不在,他只在乎魏广德家的财富,多是商业所得,而非地里产出,自然就不会对清丈田亩一事有多抵触。

  而张四维和魏广德情况类似,都是商人世家出身,自然也不会强烈反对才是。

首节 上一节 126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