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11节

  魏广德走过来一屁股坐在床上,苦笑道。

  “这个事儿,内阁之前是不是商量过的?”

  徐江兰继续追问道,似乎想知道魏广德真实的想法。

  以前朝中大事儿,魏广德也不瞒她,包括考成法等重大决策,徐江兰其实都知道,是内阁两人关起门来商量好,然后在逐步实施。

  甚至对外用兵这样的大事儿,内阁都不会在朝堂上商议,而是首辅次辅意见达成一致,再逐步进行,很少会突兀的发布什么政令。

  原因嘛,自然是为了保密。

  如果大事儿都在朝堂上商议,还有个屁的秘密可守。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不过这次似乎有些不同,以往夫人可都只是静静听他,并不会多话的。

  “怎么,夫人,难道你还有话要说?

  如果是大舅哥那边的事儿,你就告诉他,永业田那些不用担心,那部份不查,可如果是后来置办的田地,又找人改了等级,这次就别指望了。”

  魏广德随口说道。

  南京魏国公府家大业大,二百年的公候,府里田地肯定不少,魏广德可以理解。

  这样的大家族,就算田地再多其实也不够他们奢侈的,更别说二百年的繁衍,徐家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旁系存在。

  这些人,除了继承公爵爵位的主家,其他人大多数时候也得找府里贴补。

  别说许多应该分家出去单过了,分家可没分族,还是一个祖宗,该照应还得照应,要不怎么说中国古代其实就是宗族势力在管理国家。

  这么多人围着公府,每年的进项少了哪够啊。

  一亩地的赋税是不多,可要是几万几十万亩地的赋税,那就不得了,至少可以满足上百个族人的嘴了。

  “南京那边我不知道,可是你自己的家底儿你知道吗?”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徐江兰却是说到魏家。

  “我家怎么了,我家里的银子怎么来的你还不知道吗?又不靠田地过活。”

  魏广德随口说道。

  徐江兰只是直愣愣的看着他,却不知说话了。

  这时候有丫鬟端水进来,服侍他洗漱,然后又是端着盆洗脚,这时候魏广德才觉察到不到。

  匆匆洗好脚,让丫鬟都下去休息,夫人已经往里靠靠,让出位置来。

  魏广德钻进被子里,这才开口问道:“刚才你说那话什么意思?难道还有我不知道的事儿?”

  “我说老爷,你平时都没问过张吉咱们家的情况?”

  夫人徐江兰这次用很严肃的口吻说道。

  “到底怎么回事儿,你好好和我说说,你知道的,我平时都懒得管这些事儿,不都是交给你在打理。”

  魏广德有些小委屈的说道。

  男主外女主内,魏广德觉得家里薄有资财,反正也用不完,所以时间长了就不管了。

  府里有账,他懒得看,都是夫人在看账本管库房。

  “咱家在京郊有庄子,有田地两千多亩。”

  徐江兰开口缓缓说道。

  “什么?什么时候的事儿,买了庄子我怎么不知道?”

  魏广德一听,心里就是一惊。

  如果北京城城外自家都有庄子,那江西老家那边什么情况?

  自己老爹老妈那会儿好像也说要给他置办田地资产的,不会还有很多吧。

  “是成国公府帮忙收的,家里只讨了银子。

  不过大头不在这里,江西老家,你名下有田地两万多亩.”

  徐江兰的话一下子把魏广德打懵了,他什么时候有这么多田地了。

  说他有两千亩田地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是两万多亩。

  “怎么会有什么多?”

  魏广德迟疑着开口问道。

  “自家只有八千多亩,剩下一万多都是别人投献的,每年也有不少地租”

  徐江兰还在那里低声诉说,不过魏广德心里却不是这么算的。

  名义上的八千亩田地,鬼知道真实是多少亩。

  怕不是得有上万亩是自己的田地,只是因为各种原因降低了田地的等级。

  那边徐江兰还在不紧不慢的慢慢对他讲述家里的家底儿,魏广德已经听不进去了,摆摆手,压低声音问道:“你先等会儿,先说说这些田地,就是自家买的那些,还有你说的铺子,九江的铺子我知道,这北京城,还有南昌和金陵的是怎么回事儿?”

  “我说我的魏大老爷,你还真是甩手掌柜,家里的事儿啥都不知道。”

  徐江兰不满的瞥了他一眼,开口说道:“最开始就是那边的的田地,然后这每年商会里分红,家里银子堆得多了,公公就让那些商会的四处寻摸给你置办成田地和铺子。

  四九城的铺子,就是那些商会的人找的。

  咱们掏银子买下来,商会的人再来府里租用.”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魏广德急忙打断,知道铺子是花银子买的,早先的那些来路有些不正,但是已经时过境迁,现在就算朝廷要查也已经查无实据。

  是的,当初负责做这些事儿的人,许多都埋土里好些年了。

  说来好笑,严世番费尽心思搞来的财富,大部分都落进别人口袋,自己还背上贪赃枉法的恶名。

  此事牵扯太大,也就是嘉靖皇帝没两年就死了,之后隆庆皇帝也忘记这个事儿,一晃都十多年过去了。

  当初从中渔利的,魏广德也就知道当时负责查办的几个人。

  至于朝中其他人,相信徐阶也从中没少拿好处,说不好还是占了大头。

  不过现在想来,这个事儿终究还是个隐患,要是有心人记个帐本,可就能要他魏广德的老命。

  毕竟严家抄没的钱财不少,说是大部分是宅子和铺子,还有一些冲入官田的田地,又交了几箱细软和几十万两黄金白银进皇宫,但魏广德依稀记得,好像还有好几百两没着落。

  魏广德一下子想到那个早就被他遗忘的人名,成守节,当初朝廷派去下江南处置严家家产的御史。

  虽然他的名字取得好,但实际上这位老兄哪里又守住了节操。

  那些记录在案的金银玉器全部都上缴内廷,但是其他如田地宅铺等等,后续怎么处理的可就无从查证了。

  不过成守节在隆庆年间人就没了,都死好几年了,现在魏广德就担心这老小子手里还有诸如账本一类的东西。

  比如那些东西给了谁,要是都一一罗列出来,早晚是要出事儿的。

  想到这里,魏广德心中不由一动。

  不过眼下,魏广德还是要先把家里的事儿安抚好。

  于是,他笑着侧头看着夫人说道:‘此事我知道了,但是既然朝廷已经定下清丈田地的事儿,咱家就不能对着干。

  明日我给家里写信说明此事,还有那些寄挂在我名下的田地,要是可以尽可能推出去,以后也不能在接收了。

  家里又不缺这点银子,要是爆出我名下有田地两三万亩,以后见到别人我还有什么面目应对。’

  “怕什么,徐阁老家不是有二十多万亩田地,你不过才两万多亩而已。”

  徐江兰却不以为意道。

  实际上,这年头京官名下寄挂上万亩田地的事儿真不稀奇,别管是几品的京官,地方上都会给面子。

  赋税不会少,但是可以对田地降等级,少交税,而且地方上的摊派也不会对这些田地征收,而是全部免税,这就能省不少钱。

  那怕是投献,家里也能分得不少钱粮。

  “朝廷要清丈田地,到时候田地名义上的主人势必要曝光出来。

  这个时候爆出我这个穷小子在老家居然有两万多亩田地,你觉得朝堂上那些个大人物会怎么样看我?

  宫里两位娘娘又会如何看我?”

  魏广德摇着头说道:‘看来,我还得给江西那边写信,那一万多亩田地不能再寄挂在我名下,都得分出去,最多我帮他们找好下家就是了。’

  魏广德思考片刻,还是做出了决定。

  “至于那几千亩地,这个得好好考虑下,不行也分出去一部分,在清丈的时候先挂在别人名下。

  等清丈田地之事结束以后,再转回府里。”

  魏广德继续说道,他不想这个时候爆出自己也是个大地主,特别是在此以前他还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还好,福建清丈估计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之后再隔上半年,全国其他省份才会陆续开始清丈工作,他还有时间做这些准备。

  “还有,南京那位大舅哥那边,我也会写信和他说说,不要和这次朝廷对着干。”

  魏广德最后补充一句。

  “张首辅是铁了心要清丈田地?”

  徐江兰吃惊的问道。

  她还是知道这些,不管是重新编制鱼鳞册还是黄册,工作量都非常浩大,真不是小事儿。

  地方上反对的理由其实也是真的,因为需要出动太多人手,耗费大量时间,最后所有成本还是会被摊派到百姓头上,增加百姓负担。

  “已经谋划一年有余,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之前我把任之兄从福建布政使上调回京城,就是为了空出位置。”

  魏广德这话,其实也变相作证内阁是早有预谋。

  “家兄那边还是我来写信吧,家里好像在福建也有田地。”

  徐江兰知道此事已经不可逆了,于是开口说道。

  “那好,你好好和他所说,该交多少就交多少,没必要顶着干。

  如果可能,有些田地可以诡寄出去,挂别人的名儿。”

首节 上一节 131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