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19节

  早年就听说,老爹曾经用两年时间游遍江西山山水水,在京城父母管着,很是不自在。

  等去了江西,他也可以四处游玩。

  “只是父亲,这个事儿,母亲知道吗?”

  魏福寿又迟疑着问道。

  “你母亲那里我会去说,他不会反对。

  这次南下回乡,你也去南京舅舅家里住一段时间吧,南京你好像也没好好逛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让孩子多出去走走,开阔些见识也是好的。

  “好了,安康的字儿也好,不过还要练。”

  魏广德又拿起小儿子的卷子笑着说道。

  小家伙得了表扬立时就眉飞色舞起来,等魏广德把他们打发出去了,就叫来门外的下人吩咐道:‘去把管家叫来。’

  “是,老爷。”

  下人答应一声,随即快步出门。

  不多时,张吉就出现在书房外。

  “进来吧。”

  得了通报,屋里的魏广德随口喊道。

  “老爷,你找我。”

  张吉进屋就躬身行礼道。

  “有个事儿你记一下,大少爷最近可能要回乡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到时候你安排人随行护卫。

  注意派两个机灵点的,把少爷南下的事儿,遇到的人都记录下来报给我。”

  听到是这个事儿,张吉马上点头答应下来。

  “对了,他这一路回乡,你安排下,让他多在沿途走走看看这大好山河,南京那里也要逗留些日子,让他和南边的子弟接触下。”

  魏广德又吩咐道。

  “对了,现在江西提学是谁?”

  魏广德只知道江西的左右布政使和按察使等人,却不知道提学官是谁,如此才有此问。

  魏广德和江西官员往来也算密切,所以他知道张吉应该是知道的。

  “老爷,现在江西的提调学政是庄国祯庄大人。”

  张吉只是思考片刻就答道。

  “庄国祯,哦,泉州那个。”

  魏广德听到名字,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以前应该听过,只是没太在意,毕竟是提学,除了管理士子,也就没什么权利了。

  “他和府里关系如何?”

  魏广德又问道。

  “一般,每年冬夏该有的孝敬也没少,不过都是正常水平,平常联系也不多。”

  张吉这次马上就答道。

  “嗯。”

  魏广德点点头,知道这个人应该就是按照惯例派人给府里送东西,并没有投效的意思。

  也就是面子上做的过得去,按规矩给他府里送点礼物。

  “他在江西任上多久了?”

  魏广德忽然又问道。

  听到魏广德问话,张吉哪还不知道自家老爷打的什么主意,稍微回忆后就答道:“有一年了吧,之前接了候大人的缺,从贵州调任的江西。”

  “嗯,知道了,你下去吧,把少爷那边的人手安排妥帖了。”

  魏广德说完,就叫张吉离开。

  魏广德在书房里又坐了会儿,寻思安排谁去江西担任提学。

  儿子的水平虽然有资格做秀才,可还是那话,院试这关太考运气,因为各府县都是有名额的,不是说你的文章好就一定能拿到秀才功名。

  县里要卷赢别人,还得入了提学大人的眼。

  最关键考秀才不需要上报,完全就是提学的一言堂,他说好就是好,不好也好。

  平时联系不多,魏广德也不打算和那庄国祯联系,让他照顾自己儿子的院试。

  “还是直接换人吧。”

  魏广德在心里说了句,随即起身出了书房,回后院休息去了。

  在夫人面前,魏广德把他的考虑说了下,让长子魏福寿回江西应试,顺便也在南京盘桓几日。

  听了魏广德的话,徐江兰也没反对。

  其实就魏家的情况,儿子在京城参加科举或者回江西参加科举,都差不多。

  不过京城人多眼杂,要是过了那些考试,怕不是招御史们关注,也是个麻烦事。

  至少明面上,魏广德和都察院可没什么联系,对京城官场来说,大部分人都认为张四维在都察院里话语权很重。

  魏广德也乐得让大家误会下去,以后都察院有事儿,才好让张四维来背这口锅。

  就在魏广德在后府和夫人说话的时候,一个黑影出现在紫禁城武英殿外。

  虽然有甲士日夜守卫皇城,但这道黑影似乎特别熟悉这里,总是能恰到好处避开巡逻的甲士。

  很快,黑影就接近了武英殿,在一队甲士走过这里以后,黑影轻轻推开武英殿虚掩的殿门,随即瞬间钻进殿内。

  当殿门重新关上后,这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武英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外朝西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武英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

  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

  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明初,武英殿是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的场所,万历后改由文华殿举行此类活动。

  在明崇祯年间,武英殿成为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的场所。

  不过在明清时期,武英殿除了举办皇家各种活动,更是皇宫收藏名家书画作品之所。

  明朝时期,皇宫的书画作品一般就收藏在两座宫殿,一是南熏殿,一是武英殿。

  南薰殿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为一独立的院落。

  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

  殿内明、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分五层,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木色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

  殿之东室安奉历代皇后像;西室放置一木柜,贮明代帝后册宝,殿内木构及彩画均为明朝遗物,十分珍贵。

  南熏殿存放的存放的帝王像可不止明朝,还包括前朝帝王像,如唐太宗就有有三幅画像,宋太祖也有四幅之多。

  当然,大明历代皇帝的画像也是极多,如明太祖画像更是多达十三福。

  除此外,南熏殿也存放大量民间精美字画作品。

  而武英殿也是存放这些的场地,内部还专门设有书画馆,供皇帝品鉴书画之用。

  约摸半个时辰过后,武英殿殿门再次开了一条缝,随后一道身影从殿里蹿出,顺着宫道向外奔去。

  只是和先前不同的时候,这次黑影的背后明显背着一个长条状的物品,轻车熟路躲避了巡逻甲士后,很快就消失在宫里。

  司礼监旁一座独立直房里,此时灯火通明,而周围的直房此时都已经黑漆漆的。

  直房,就是皇宫里太监的居所,据说皇宫里有九千间直房用来居住数万太监宫女。

  直房是宦官饮食、起居的场所,通常位于紫禁城护城河一带,紧挨内府承运库。

  这些直房不仅是宦官的居住地,也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例如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随堂太监的直房就位于河边直房。

  这里,就是河边直房,而能够单独拥有一处直房的,自然也是宫中权势颇大之人。

  “咚咚。”

  两声敲门声响起,门外传来內侍询问声,“干爹,小五子回来了,要他进来吗?”

  “进来吧。”

  直房里,传出冯保的声音。

  很快,一道身影双手捧着一个画卷推门走进直房。

  “拿来了?”

  “干爷爷,已经拿回来了。”

  冯保从小五子手里接过画卷,随即摆摆手说道:“你回去休息吧,辛苦了。”

  “给干爷爷办差不辛苦。”

  小五子讨巧的说道。

  “好小子,下去吧。”

  冯保乐呵呵说道,等小五子退出屋子以后,冯保才迫不及待打开了画卷,直接铺在书案上。

  画卷很长,那张长长的书案居然还不能放下。

  不过没关系,只打开一头,放出大半的画作。

  书案上几盏蜡烛照耀下,将整个画作照亮。

  瞬间,北宋都城东京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就生动的出现在冯保眼中。

首节 上一节 131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