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20节

  冯保仔细端详画作上绘制的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也记录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

  画头是几方印章,之后一副郊外春光,随着画面的展开,接下来就是汴河场景,最后则是城内街市,冯保看的很仔细。

  甚至,冯保仔细观察了那些建筑的细节,似乎都完全没有错漏,可见画家完成这幅画作时的认真。

  自然,冯保正在看的这幅画就是后世评价极高的北宋画家张择端原作《清明上河图》。

  说起这幅图故事也是不少,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后就被收入御府。

  北宋皇帝宋徽宗刚得到它不久,便爆发“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兵俘虏,《清明上河图》被盗出皇宫。

  在民间颠沛流离了一个多世纪,直到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清明上河图》再次被收进皇宫。

  《清明上河图》被纳入元朝的内府,内府之中有一个裱画的,装裱匠见这幅画特别好,于是就搞了一张假画,把《清明上河图》偷偷地换了出来,然后把真画卖了,千古名画再次流落民间。

  而这幅画再次回到宫中,则是当初成守节查抄严嵩家产时意外发现此画。

  是的,经过颠沛流离,这幅画作在嘉靖朝被严世番所得,并将其收藏,直到被没官。

  只不过,现在这幅画落到他冯保手中。

  想到这里,冯保不免甚是得意。

  当画作前头重新卷好,漏出最后绵长题跋后,冯保也是不由心喜,只思索片刻就亲自磨墨,也准备在画作之后留下自己的题跋。

  此刻,他已经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份,不过是宫里奴才,此刻他已经把自己当做了这幅画的主人。

第1182章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

  “老爷,这是吏部上的奏疏,我找过来了。”

  魏广德值房里,芦布手里拿着一份奏本快步进来到了他的面前,双手捧着送到他的面前。

  吏部奏疏,要么就是要整顿吏治,严肃官纪,要么就是进行四品以下官员调动的内容。

  毫无疑问,魏广德要的这本奏疏,其实就是关于调整一批官员的奏本,递到宫里备案用的。

  毕竟,官员的调动,举荐的人选,在没有经过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以前都只是草案,还不能正式下达成为官员的任免公文。

  当然,对于低级别官员的任免,内阁和宫里一般都放权给吏部,一般是不会驳回他们奏请的。

  所以,吏部也可以被认为掌控着低级别官员的升迁大权。

  如果说过去魏广德对吏部不太关心,但随着他在朝中地位愈发稳固,身后跟随的人也越来越多,需要争取的资源自然也成本增加。

  实际上,现在魏广德和张居正已经从过去各自掌管一个或者两个部衙,相互之间都不互相渗透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魏广德需要插手吏部,甚至户部的一些事儿,安插一些人,而工部和兵部也有张居正举荐的人。

  只不过,大方向上,掌部的官员还是他们举荐的人为主,也就是大权还在他们影响下。

  过去那种什么泾渭分明的情况,早就已经不存在了。

  这次的奏疏,其实就是吏部打算调整江南一些官职。

  魏广德没有通过张居正,而是让自己安插在吏部的人提出了一些人选。

  自然,这些都是平常和他走得比较近的一些人。

  这不仅仅是要给下面的升迁的资源,也是他要办成一些事儿需要做的提前准备。

  就好像张居正想要在福建推行清丈,就一定要拿下福建的行政和监察大权。

  按察司是清丈田地的主要负责衙门,而布政司掌管省内行政大权,对地方上影响自然最大。

  有了这两个衙门的支持,清丈之事就不担心推行不下去。

  大明的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要让人占坑,必然就会有争夺。

  以前他都是通过张居正给吏部大佬传话,定下位置。

  这次,魏广德打算试试自己布局的结果,看能不能影响到一些地方官员的任免。

  其他几个省的官员变动,魏广德只是草草看了眼,就没怎么关注,不过双眼一直在奏疏里搜寻。

  很快,一行字出现在他眼中。

  “升南京吏部郎中江以东为江西提学副使”

  看到这里,魏广德点点头,脸上终于浮现出笑容。

  随即,又快速看了其他官员的任免,没有什么需要关注的问题,于是很干脆的就在纸笺上写下“可”,随即拿起纸笺对着上面轻轻吹气,希望墨迹早干。

  魏广德既然能通过安插的人争夺这个位置,自然也知道奏疏什么时候能送到宫里来。

  实际上就在昨日,这篇奏疏中几个官职的争夺还在吏部进行,吏部的几个郎中还在为这些位置应该安排谁担任依旧存在争执。

  这也是魏广德要第一时间拿到奏疏的原因,今日奏疏入宫,若是他这边占得先机,他自然会让奏疏顺利通过内阁的审核。

  否则,他就会考虑考虑是不是让吏部“再勘”的票拟了。

  毕竟,明年就是乡试年。

  虽然魏广德没打算让自己儿子一串四,直接从县试考过乡试,但让孩子见识见识乡试的残酷也是好的。

  所以,他只对江西提学官出手。

  至于之后江西乡试的主考,他就不去关心了,让孩子自己去考,过不过都不重要。

  之后,魏广德又拿起奏疏再看了一遍,他想看看江以东挤掉的那个人最后去了哪里。

  是的,魏广德这次是临时起意,所以行事显得非常仓促。

  实际上,江西提学早就于其他人选,魏广德安排人是硬从别人手里抢下的这个位置。

  而这个被挤掉的倒楣蛋则是叫赵参鲁,此时还是饶州推官,因两次考核评分极佳,所以是打算升江西提学佥事,负责江西的文教项目。

  不过,魏广德把奏疏翻看了两遍,也没有看到这个赵参鲁的名字,显然是被他挤出去了。

  魏广德倒也没有什么愧疚感,如果赵参鲁确实不错,那他还有机会继续升迁,只不过是换个地方而已。

  纸笺上墨迹终于干了,魏广德就把纸笺放入奏疏里,搁到自己案头一边。

  那里,都是他票拟后的奏疏。

  “你先下去吧。”

  魏广德淡淡开口说了句,等芦布退回值房后,魏广德才继续看起其他奏疏。

  魏广德重新开始翻阅奏疏,只是还没处理两份,芦布又快步进屋,在他耳边小声说道:“老爷,首辅大人那边派人过来请老爷过去一叙。”

  魏广德愣了愣,刚处理了一份吏部奏疏,不会这么巧吧。

  魏广德其实也知道,这个赵参鲁是隆庆年点的进士,那一届正好是张居正主持的会试,所以也算是他张居正的弟子。

  不过这么巧,这个赵参鲁是张居正安排的吧。

  不过魏广德也是不惧,就一个四品提学而已,没多大的事儿。

  现在张居正筹划的改革,可还需要他魏广德鼎力相助。

  只要魏广德不高兴,虽然不一定会坏事儿,但要拖延时间,甚至让大明官场那些官员群起而攻之张居正,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明眼人谁不知道丈量土地是要做什么。

  那些支持的人,其实多半就是地方上后起之秀,家里没多少田地了。

  既然没多少田地,自然无所谓清不清丈,反正自家损失不大。

  而那些老牌士绅家族,才是这场斗争中损失最大的。

  不过,如果张居正真在这次清丈田地的运动中把目标也瞄准宗室和勋贵,那这些士绅家族或许就不会那么抵触了。

  毕竟,相比于这是世袭罔替的权贵,他们又算的了什么。

  魏广德还是很快就去了张居正值房,行礼后就从张居正手里接过来一本奏疏。

  是户部草拟的,关于清丈田地需要注意的事儿。

  内阁和宫里已经批了,具体丈量的办法,朝廷自然也要制定相对应的章程。

  而这本奏疏,就是户部对丈量田地的办法。

  魏广德看了一遍,和明朝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定差不多,但在清丈过程中使用的办法却有所不同。

  传统的丈量土地,一般是采用步长估算法和绳索测量法两种。

  顾名思义,明朝时期,常用的土地丈量方法是使用步长来估算面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面对不规则田地时存在较大误差。

  绳索测量法就是使用绳索进行测量,也是一种常见的土地丈量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步长估算法更精确,但在处理复杂地形时仍有一定局限性。

  古代中国的几何学其实还是很发达的,或许就是因为存在一些复杂地形需要计算吧。

  魏广德此时看着户部报上来几个新的方法,心中不由恶趣味想到。

  毕竟,中国人重视田地,自然希望计算出来的面积尽可能准确无误。

  这次,户部提出来的创新的测量技术,就包括推步聚顶之术,丈量步车和割补之术三种。

  魏广德闲暇之余也看过大明此时的各种算术之书,对此时的几何还是有所了解。

  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户部这次是动了脑筋的。

  第一种推步聚顶之术,明显就是一种高效的土地测量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不规则田地的面积,特别是对于形状极不规则的田地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运用了类似于后世“鞋带公式”的数学原理,通过建立坐标系,测量地块顶点的坐标,然后进行特定的计算来得出地块面积。

  而丈量步车则类似使用后世卷尺,使用标准测量工具,这种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代表了明朝土地丈量史上的一次技术飞跃

  至于割补之术,其实就是对面对不规则地块,古人通常使用“割补之术”,即将地块补成长方形,再切割成三角形,通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来确定整个地块的面积。

  而对于人手,户部建议从南京国子监中选出,派往福建协助清丈。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区别。

  到了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分设在南京与北京。

  明代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算术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国子监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而监生考试内容,就包括经义、策论、诗词、算术等多个科目。

  国子监有六堂分别为正义、崇志、广业初级三堂,修道、诚心中级二堂加上率性高级一堂组成。

首节 上一节 132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