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332节
魏广德低声回应一句,这才继续说道:“说穿了,能从中分一杯羹的,除了朝廷的矿税,就是出力的商人,李沐二人和我们。
要剔除他们,怕是有些难度,毕竟如果事儿传到朝堂上,你我如何自处?”
“行,我要两成。”
冯保低声说道。
他算了算,利润扣除成本还有五伙人要分,他什么都不做,但必须不低于别人的收成。
“嗯,我也这么要,剩下的看他们怎么谈。”
魏广德小声说道。
“还有,善贷,尽快给西南写信,让他们务必控制住局势,一旦朝廷知道了,两个人必须被治罪,谁都保不住他们。”
冯保开口说道。
他相信,魏广德能够压制李成梁和沐昌祚,就算他是什么黔国公府,还不就那样。
“一会儿我就去信。”
魏广德点头说道。
冯保带着锦衣卫密报离开了魏广德值房,回司礼监去了。
送冯保离开,魏广考虑片刻,就铺好宣纸,提笔开始写信。
李成梁那边联系倒是容易,他和李成梁还是保持着书信往来,就是这个黔国公沐昌祚,魏广德还真没联系过,虽然家里每年也能收到来自云南的孝敬。
其实沐家虽然不在京城,可还是安排了人的,京城风吹草动那边就能知道,不过就是滞后一些罢了。
而宫里三节两寿,也都是有礼物送到,维系和皇室的关系。
京城的勋贵府上,还有当朝权贵家里,自然也都是不会少的。
三节两寿指的是旧时对于塾师的习俗,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
到现在,就泛指各种节日和生辰。
对于京城的要求,魏广德只在对李成梁的书信里提到,对沐昌祚那里倒是没有多说。
他相信,李成梁和沐昌祚看到信,应该明白意思。
第1191章夺情大戏开幕
大明京城,工部衙门后院,魏广德再次来到这里,查看工部制作的黄河图。
“魏阁老,从徐州开始整治黄河的工程已经完成大半,除了加固原有河堤外,在河堤后一里地又建成了一道河堤,两道河堤之间就是预留的行洪槽,另外在这里,这里准备了两个泄洪区,用来保证运河安全”
一个郎中拿着一支长长的木棍在图上指出工部调整后的防洪方案,按照后世的办法兴修两道河堤防止河水决堤。
“现在只有中间和下游一段河堤还没完成,另外行洪区也没有修完”
魏广德静静听那郎中的介绍后,也只是微微点头。
他根本就不懂水利,知道的那点皮毛都是后世电视上看到的,纯粹就是个外行。
“剩余工程要加快速度,务必在来年汛期到来前完工,有难度吗?”
魏广德随口问道。
“有些难度,不过潘大人已经在尽力调动服役劳工前往剩余地段,加快工程进展速度了。”
那郎中急忙答道,“剩余地段,多是贫瘠之地,人口和土地较少,所以短时间内没法征发足够傜工,需要从周围府县调集,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
两人说话间,一个红袍官员走进后院,魏广德看到就朝他拱拱手。
“善贷,部里事务繁忙,耽误了。”
来的人是江治,现在掌工部,之前就是处理一份紧急文书去了。
“是发往福建的那批量具吗?”
魏广德知道,最近工部主要就是在赶制丈量步车等物件,都是为来年福建全面清丈准备的工具。
“是啊,之前工部紧赶慢赶把需要的量具做完,一些还没来得及测量,户部就来要货。”
江治苦笑道。
“福建清丈是首辅筹备多时的大事儿,工部要全力保障所需量具。
另外,多做些,不要怕闲置,总归是能有用武之地的。”
魏广德的压低声音对江治说道。
江治微微点头,虽然内阁并没有明说,可魏广德对他说这话,他多少也有猜测。
实际上,这就是个阳谋,朝臣们哪个想不到。
只不过现在张居正在朝中的威势太盛,没人敢公然站出来反对罢了。
所以一开始,许多人都把鼓动魏广德放在第一位,也只有次辅带头反对首辅,其他人才敢跟进。
不过魏广德虽然在内阁明确说不希望清丈,有些劳民伤财,但最终还是没有全力阻止这件事儿,让其他人材熄了心思。
魏广德对外的暗示就是,受到来自张居正的压力,所以只能保持沉默。
朝中,也多少传出魏广德在江西拥有万亩田地的消息。
这些,其实也是魏广德表达自己对清丈的态度。
毕竟清丈到江西的话,他家的田地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没有张四维入阁,或许外界还会对这个理由嗤之以鼻,但是现在内阁有二张,魏广德的话就显得比较可信了。
谁不知道张居正和张四维就是一伙儿的。
“阁老所言极是,下来我就叫工匠们继续制作量具,随时准备发运福建,替换损坏的。”
江治也小声说道。
“这些量具是未来数年朝廷的大事儿,工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须.”
魏广德正说话间,外面有进一个随从打扮的人,魏广德一眼就看出来是他身边的长随。
那人进了院子,扫视一眼看到魏广德,马上就躬身快步过来,在他耳边低声嘀咕了两句。
“哪来的消息?”
魏广德听完长随的话,瞬间脸上微惊,直接开口就问道。
“张管家派人通知的,还说首辅大人已经回府换了孝服,张府也正在布置灵堂,应该已经向宫里递奏折了。”
那长随小声说道。
确定了消息,魏广德脸色不断变化。
“怎么了?”
一边江治关心问道。
“张叔大的父亲死了。”
魏广德淡淡开口说道。
“嘶。”
听到这话,江治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什么时候的事儿?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
“估计今日城门打开才进想城,所以才搞的如此匆忙。”
魏广德开口说道。
早上进内阁上值的时候,张居正也去了,两人还在门口说笑了几句。
只是没想到他离开内阁后,张居正就收到府里传来的消息,匆匆回府办理丧事去了。
在后世,这本来也没什么,可偏偏凑巧在张居正要开始推行改革的档口,特别是福建清丈令已下。
这个时候张居正死了父亲,按制他就得回乡丁忧。
好嘛,魏广德顺位接掌内阁首辅之位,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可就有些难为魏广德了。
继续推进张居正的政策?
魏广德可不想被卷进去,然后被朝臣非议。
“善贷,你还是尽快回内阁吧。
现在首辅大人回府,丁忧是一定的了。
只是这接下来该怎么做,还得好好筹划筹划。”
江治脸上也没有欢喜之色,按说魏广德从次辅升到首辅,他应该很高兴才是。
毕竟是老乡,也是他们这边现在放在台面上的人物。
可是光看到这点没用,现在朝中的政策很是敏感,张居正一力主推改革,虽然臣公们没多少反对,但那只是慑于张居正的淫威,其实反对他的人不少。
最起码,不支持首辅决策的。
只是都知道张居正和冯保关系好,内外相相互扶持下,还真没几个人敢跳出来反对。
没看到那些上奏反对考成法、清丈的官员,都被礼送出京了吗?
最倒霉的当属刘台,直接发配去广西了,还是带着一家人去,团团圆圆的。
听了江治的话,魏广德才回过神来,微微点头。
就在刚才,魏广德已经在前世脑海里隐约找到一丝记忆,就是张居正“夺情”事件,莫不是就说的这事儿吧。
按照明朝的礼制规定,凡是父母去世,在朝为官的官员就必须解职,返回原籍守孝三年。
当然,实际上是27个月,准确说是两年多,这个制服被称为丁忧或守制。
对于那些隐匿丧事、不解职返回原籍的官员,朝廷会予以严厉的惩处。
等到丁忧的官员守孝期满之后,向吏部申请“起复”,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当然,在丁忧期间,其他的官员不得向朝廷奏请“起复”守制的官员,可见规定之严格。
一般情况下,被“起复”的官员,重新担任原职的可能性不大。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职位,官员因丁忧离职后,立即会有新的官员补任。
当离职的官员“起复”后,补任的官员一般不会离任,因此很难直接回到原来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