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33节

  所以对于张居正来说,一旦离任返乡丁忧,那么即便三年后“起复”,也不会回到内阁首辅的职位。

  甚至按照内阁的排序,他还得落到张四维后面。

  因为按照现在大明内阁的顺序,张居正丁忧,则首辅之位魏广德补之,次辅则是张四维出任。

  为了保证内阁处理政务的需要,说不得还得再补人,到时候,张居正回朝也只能排最末。

  按照后世观点,张居正这次顶有时间最后是以万历皇帝下旨夺情告终,他只在后来回乡安葬父亲后就再度回朝,依旧担任首辅。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继续是外相,可以继续推进他的改革。

  这次夺情事件影响非常巨大,不仅让大明朝堂分裂,更是大大削弱了张居正的声望,让许多支持张居正的官员开始反对他,因为此事暴露出张居正贪恋权利的野心。

  至于张居正是真的贪恋权利,还是因为他心中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而不得不如此,那就不是这些人需要考虑的了。

  毕竟,张居正的改革,真正支持者其实不多。

  “黄河河工和清丈量具,是工部这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舜卿一定要重视。”

  魏广德伸手拉着江治到一边,在他耳边小声嘀咕量具。

  江治则是不断点头,表是自己知道了。

  “那我先回内阁,工部就拜托了,耽搁不得。”

  现在,只能把张居正推进的事务尽快落实下去,免得最后事儿落到自己头上。

  “福建量具,真要加快速度准备吗?”

  江治这时候小声问道。

  魏广德微微一愣,也是反应过来。

  这时候张居正肯定是在府里呆着的,到时候工部把量具做好,还不是要他下文书起运福建,这貌似就和他以往对外的态度不符。

  “把事儿做好,先不要上报,压一压再看看。”

  魏广德马上就改口,不再催促为福建准备量具之事,“工部最近就把重心放到河工上吧,配合河道把事儿办好。”

  魏广德匆匆出了工部,直接回了内阁。

  他刚进值房,屁股还没坐热,张四维就过来了。

  “子维,此事我已知晓,现在内阁就你我还在办差,所以首先还是要保证送来奏疏及时处理,送司礼监批红。

  叔大府上的事儿,等叔礼部奏疏上来再说。”

  张居正是当朝首辅,其父虽然没有官职,但出于礼还是会有祭品送出。

  “所以现在,你我还是在各自值房里处理完今日的奏疏,等散衙后再去叔大府上吊唁。”

  魏广德开口说道。

  “是。”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张四维只得说道。

  “对了,叔大回府前,可曾向宫里递了消息?”

  魏广德忽然又问道。

  “已经递了。”

  张四维急忙说道。

  “那我们正常处理政务就是,内阁总还是要运转起来的。”

  魏广德点点头,开口说道。

  看着张四维离开,魏广德这才把视线投向书案山,厚厚两摞奏疏,一摞应该是他应该处理的,而另一摞则是从张居正值房搬过来的。

  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魏广德这几天日子可不好过了。

  居正的父亲叫张文明,原是一位学无所成、屡试不中的乡间穷秀才,20岁时才补为府学生。

  在科举的年代里,为了谋取一个功名出身,他曾先后七次走进乡试的考场,结果每次都是名落孙山。

  直到他那大有出息的儿子张居正点了翰林,他才掷下考笔,丢了考篮,彻底放弃了科举之路。

  不过,说到皇帝时常常是说“母以子贵”,而到了大臣这里,就变成“父以子贵”。

  张文明虽然科举不中,但是因为张居正的关系,还是很受朝廷优待。

  去年,万历皇帝知道张居正父亲还在世,还专门下旨,“闻先生父母俱在,年各古稀,康健荣享,朕心嘉悦。”

  此外,还特赐大红蟒衣一袭,银钱二十两,又玉花坠七件,彩衣纱六匹,乃奉圣母恩赐。

  摇摇头,魏广德走向书案,准备先完成今天的任务,芦布从门外匆匆进来,在他耳边小声说道:“老爷,刚收到消息,冯保冯公公奉旨去了张府吊唁。”

  魏广德点点头,轻声说道:“知道了。”

  说完,他回到书案前,开始拿起一份奏疏看起来。

  现在魏广德最怕的就是历史不按照原本的轨迹走,张居正直接跑回家里丁忧,把朝堂上的一堆烂事儿都丢给他。

  虽然他理解并支持张居正的改革,但不代表他就会接过张居正改革的接力棒继续前进。

  太危险了。

  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的结局,他承受不起。

  “芦布。”

  忽然,魏广德大声喊道。

  芦布刚退到门口准备出门,听到魏广德的声音急忙回转。

  “给外面传话,打听冯保和张居正的谈话内容。”

  “这,是,老爷。”

  芦布只是略微迟疑,马上就答应下来,随即马上出了门。

  魏广德现在只希望张居正能够按原本的历史走,寻求夺情,继续完成自己的改革事业。

  而这次冯保去张府,无疑就是最好的机会。

  有他向冯保表达了他的真实想法,冯保才有可能帮他度过这次难关。

  张居正寻求魏广德支持,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正常情况下,魏广德不可能不希望张居正回乡丁忧,把首辅之位拱手让出。

  至于魏广德上位后会不会继续他的改革措施,还是不要多想,张居正相信魏广德真做到那个位置,之前的政策不直接撤销,哪怕只是按下暂停键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他不敢赌,已经做了这么多事儿。

  魏广德这会儿有点吃定张居正的意思,所以干脆一切照常就是了。

  就按照他准备接班首辅做铺垫,等宫里发出夺情旨意后,他还是要劝劝张居正三思,然后就不管了。

  所以,越是在这个时候,除了要打探各方消息外,就是做好分内之事。

  内阁没有张居正,还是得顺利运转下去才行。

第1192章心事重重

  大明京城外城,张居正府邸,魏广德和张四维散衙后一起来到这里,先是吊唁后,这才和张居正进入旁边屋里休息。

  “叔大兄,节哀。”

  “首辅大人,你也要保重身体啊。”

  “唉这几日有劳善贷和子维了,内阁那边我是顾及不过来,等两日我就上奏请求丁忧,国事就尽托二位了。”

  张居正叹气说道。

  魏广德现在还不知道冯保和张居正谈了什么,不过就当前情况看,似乎张居正已经在准备回乡丁忧。

  不过他也不着急,历史进入注定张居正会被夺情,那他直管顺势而为就是了,没必要强行去做什么。

  “到时候我去送你。”

  魏广德很自然开口说道。

  “不必了,善贷,国事为重,以后内阁就你们二位,已经够辛苦的了。”

  张居正气色并不好,毕竟刚死了父亲,此时他脸色灰暗,满脸都是悲伤之意,平常被精心打理的美髯此时都很是杂乱,显然是没心思在注重外表了。

  “我其实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福建之事,还有就是考成法之后的推行。”

  张居正低沉的语气继续说道,“我知道,许多人不喜欢考成法,认为给官员增加了负担,也引发许多矛盾,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做出许多骇人听闻之事。

  但是考成法既然已经颁布,我希望内阁还是要继续推动此事,万万不可半途而废。

  这两年乃是多事之秋,辽东、西南都有战事,若不是有考成法让地方上及时收缴赋税,朝廷早就亏空的一干二净,根本就无法支持到现在。

  而御史上奏的许多悲剧,其实责任不在考成法,而是地方上肆意妄为,是吏治败坏导致的、

  至于福建,我希望之后两年还是要完成清丈事务,为以后积累经验。”

  张居正此时言语以后有托付后事的意思,显然父亲的死虽然沉重打击了张居正的精神,但是他也已经想到回乡丁忧后,对他正在推动的大明政治改革可能出现的危害。

  而到了现在,他惟一能指望的就是这两人,以后的大明内阁首辅和次辅。

  张四维此时是低头思索,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而魏广德则是微微点头,似乎是赞成了张居正的话。

  不过没等他们继续说下去,外面就有张府家人过来禀报说吏部尚书王国光带着吏部一干官员前来吊唁。

  “二位稍待,张某去迎接一下。”

  张居正马上起身,向魏广德和张四维告个罪,就出去迎接了。

  可以想见,这两天的张府必然是车水马龙,在京官员都会前来吊唁,毕竟是当朝首辅。

  官员们内部虽然分裂出无数的派系,但是对外,他们还是一个整体。

  关系亲近的官员,自然是亲自上门吊唁,而关系较远的,级别低的也会亲自上门,只求在大人们面前露个脸。

  级别高点的,还有接触较少的勋贵,都会派出家人前来吊唁。

  可以说,这次张府摆下的灵堂,绝对会把四九城所有官员都吸引到这里来。

  “魏阁老,张首辅的话.”

  在张居正出门后,张四维忽然小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33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