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36节

  不过今日李太后说起,陈太后还是打起精神,接过张居正的奏疏看了起来。

  其实,明朝选的秀女,许多都是识字的,毕竟家境宽裕。

  至于李太后,八成也不是孩童时启蒙的,平民百姓可没钱送女儿去读书,应该也是在裕王府的时候学会到。

  陈太后很快就看完奏疏,开口说道:‘张首辅父丧,他回乡丁忧是朝廷制度,内阁也票拟认为应该,妹妹有什么想说的吗?’

  陈太后不笨,正常的丁忧,没必要拿到她面前来说,批红用印就是了,商议什么。

  “姐姐,如今朝廷因为首辅的新政,户部刚刚有所缓解,若是这时候让首辅大人回去,新政恐功亏一篑。

  姐姐应该还记得嘉靖皇爷再是,每年朝廷都有亏空的事儿吧。

  这两年虽说也亏空,但金额已经不足十万两。

  本来若不是辽东和西南的战争,朝廷也能负担起黄河河工,户部还会有所剩余。”

  李太后解释道,“之前我也问了冯保,张首辅的新政,朝中反对者众多,魏次辅也是不支持的态度。

  若是首辅这样离开,恐来年朝廷又会回到前些年的状态,年年亏空,入不敷出。

  姐姐应该还记得之前首辅大人曾面见你我说的那些话,清丈之事关系国本,若全面推行,则国库不虞。”

  “你是说,张首辅如果回乡丁忧,魏次辅很可能会改弦更张?”

  陈太后微微皱眉说道。

  “最起码,清丈之事会半途而废,现在推行的考成法,怕也会功亏一篑。

  毕竟朝廷里那些官员,都十分反对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成,限期完成这样的做法。

  之前张首辅的学生甚至都带头反对新法,可见此法之激烈。

  首辅失势,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说到这里,陈太后哪里还不知道李太后的意思,只不过现在朝政平稳,实在是找不到夺情的理由。

  朝中最近一次夺情,还是魏次辅那次,不过那是隆庆皇帝在临终前的旨意,让魏广德回朝辅政,他这才中断丁忧紧急返京。

  那次事态可谓非常严重,所以朝中对此无人反对。

  但这次,显然有所不同。

  当初陈太后默认张居正推行新政,最主要就是听到张居正书可以解决朝廷财政难题。

  现在难题没解决,放走张居正,之前努力前功尽弃,多少还是有些不甘。

  “皇帝,你对你张师傅怎么看?需要他留在你身边吗?”

  陈太后目光落到朱翊钧身上,柔声问道。

  “朝廷需要张先生。”

  朱翊钧没有思考直接答道。

  “明年,皇帝也要大婚了。”

  这时候,李太后又说道。

  陈太后看看朱翊钧,这才说道:“那就夺情吧。”

第1194章朝廷需要张先生

  陈太后看看朱翊钧,这才说道:“那就夺情吧。”

  陈太后选择夺情,其实更多还是考虑到小皇帝朱翊钧的态度,他那句“朝廷需要张先生”才是让她做出决定的根本原因。

  早年在裕王府里的时候,王府也曾经因为经济不宽裕,过了一段很是紧巴巴的日子。

  当然,对她来说,日子紧巴巴其实就是想做的新衣服不能做,想买的首饰不能买,饮食还是无忧的。

  而对李太后这些侍女来说,她们哪有这样的烦恼。

  反正王府能给他们吃的,按月发点银钱。

  所以,李太后说没了张居正,朝廷会因为财政困难就减少给宫里的只用,很太后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她当初就因为限制宫里的铺张浪费劝谏隆庆皇帝,严格管控后宫,结果差点就被废了。

  李太后这里,见三言两语就说动了陈太后,心里也是高兴。

  趁热打铁,李太后就把奏疏交到小皇帝朱翊钧手里,说道:“皇帝,这是你张先生的奏疏,哀家和你母后的意思是夺情,留张先生在朝中处理政务,就你来批红吧。”

  “慢。”

  不过就在这时,陈太后却出声阻止道。

  “姐姐,你这是.”

  李太后不解,急忙看过去。

  “此时不宜直接票拟,叫前朝让人先上奏疏请求夺情,然后皇帝再顺势提出夺情即可。”

  陈太后开口说道。

  虽然也没有太多政治经验,但陈太后还是本能的认为由宫里做出这样的决定不妥。

  最好还是按照朝廷一贯处理事务的程序,由外陈上奏,内廷批红用印比较稳妥。

  “那叫谁来上奏?”

  此时,李太后一时想不到谁才是最好的人选。

  “让冯保来做这个事儿,他和前朝熟悉,让他从六部中找人上奏最为稳妥。”

  陈太后说道。

  李太后闻言,微微点头,随即叫身边人去找冯保来。

  不多时,冯保就一路小跑进了慈庆宫,这里的宫人自然是不敢拦下这位宫里的权势人物。

  “奴才拜见慈圣皇太后、仁圣皇太后,皇爷。”

  冯保进屋马上跪倒行礼,口中大喊道。

  别看冯保在外面那是威风八面,可是到了这里,他也是小心翼翼的夹紧尾巴。

  两位太后面前,随便哪个都可以让他万劫不复,所以规规矩矩才是该做的。

  “起来吧。”

  李太后开口说道,随即就把要他在前朝找人上奏请求皇帝夺情的事儿说了出来。

  冯保低头听着,眼珠子也不停乱转,心里寻思着找谁。

  如果是普通京官,他手底下还真有人可以做这个事儿。

  毕竟,当初通过张居正,冯保还真安插了一些投靠他的官员。

  但是,这些人多是品行不端,在衙门里受到排挤的人,或者说就是不得势的人。

  留他们在京为官可以,但要想一步登天还是很难。

  所以,这些人的官职多不大,只不过是调到油水比较足的职位上。

  为他们自己,也为冯保谋福利。

  太后希望能够有六部尚书,最次也是侍郎级别的官员上奏,请求留下张居正,这对于冯保来说还真就有些抓瞎。

  不是不认识,而是这些人他搭不上话。

  别看阁臣看到他冯保都是客客气气的,不管是张居正和魏广德,和他关系都好,但文官大部分都刻意回避和宦官交往。

  特别是侍郎级别的官员,都已经做到三品了,谁还在乎一个太监。

  为了名声,他们可以私底下和冯保说说话,但绝对不会公开和他有联系。

  内阁阁臣和他交往,还可以说是因为司礼监的权利,不得已而为之,其他人可不能这么说。

  “是,娘娘,奴才这就下去安排。”

  虽然知道这个事儿不好办,可冯保不能在这里说。

  他必须表现出夺情是朝中许多官员支持的意见,否则说不好上面两位太后会改变态度也说不定。

  “那你下去忙吧,首辅大人的奏疏先放在哀家这里。”

  李太后开口说道。

  等冯保告退,陈太后先开口说道:“妹妹,朝廷的事儿,哀家不懂,用这个试探下官员们的态度。

  他们那帮人要是闹起来,先帝那时候也是头疼的很,根本不敢招惹。”

  “姐姐说的是,妹妹欠考虑了。”

  李太后还能怎么说,马上就答应道。

  冯保出了慈庆宫,一路走来都在考虑该找谁来做这个事儿。

  毫无疑问,最好上奏的衙门当属礼部和户部,还有吏部。

  这三个衙门,应该说除了礼部外,都是张居正控制比较稳固的衙门。

  不过,张居正回乡守制按说礼部尚书最有发言权,可想到马自强有些油盐不进的性格,冯保心里就暗自打鼓。

  他自己都觉得,怕是很难说动这位大人。

  不过冯保这会儿也不敢耽搁,出了皇城直接到了礼部。

  冯保到来,马自强也不敢怠慢,直接把人迎进值房。

  看不起太监,但毕竟人家背后站的是皇室,面子还是要给的。

  “冯公公,今日大驾光临礼部,不知有何见教。”

  此时,马自强还以为冯保到来,是为了给小皇帝选后的事儿。

  人已经送进宫里多时,马自强以为已经有了结果,让他们准备接下来的仪式。

  定下皇后人选后,要礼部奏请封后,宫里才会下旨。

  不过,马自强注定失望了。

  “马尚书,双林此来是因为首辅大人之事。”

  冯保也是开门见山,只是声音压低了许多说道:“现在朝局是个什么情况你是知道的,首辅大人的新政才刚刚开始三年,此时如果首辅大人丁忧,新政似乎比搁浅。

首节 上一节 133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