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97节

  李锦皱眉又说道,“不怕是不知道,这位李都督能拿到这个差事儿,听说就是因为魏阁老出手。

  有这份香火情份在,想来李都督就算再想搞钱,也不会不顾及京城那边的颜面。

  就是国公爷那里不好说,人家是世袭罔替的勋贵,还是最顶级那种,不好判断会怎么做。”

  “这样啊,那不管这么说,至少可以从李都督那里分到一部分矿山也是好的,至少对京城是一个交代。

  东家,我看还是尽快过去看看,把事儿挑明,定下来,我们也好今早给京师递话。

  这次不是说参与的人里头,不止有魏阁老,还有另一个贵人,或许还是有戏的。”

  陈振龙略做思考就说道。

  “好,你去准备一份厚礼,明日我们就去拜访下这位李都督。

  那份矿山的目录也带上,看看他这么说,至少有个交代。”

  李锦虽然心里头多少对这种带兵的武将有些怵,但想着身后的人,觉得应该不会有事儿才是。

  不过这次弃舟登陆的决策,貌似有点仓促了,对缅甸一无所知就鲁莽的跑过来了。

  做生意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居然都忘掉一干二净,那就是不熟不做。

  第二天清晨,陈振龙就准备好马车,带上一车礼物前往了李成梁在阿瓦城的府邸。

  虽然明军已经占领大半缅甸,但是李成梁却没有把驻地从阿瓦城前往东吁城。

  毕竟,他翻看过缅甸地图,发现阿瓦城的位置其实才是控制缅甸的关键。

  阿瓦城北接缅北山地,南方就是缅南平原,地势开阔。

  大军从这里出发,可以有效控制缅甸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甚是便捷。

  而且,这里是个大城,有至少三条大道通往大明境内,可谓占尽地利优势。

  如果不是缅南才是缅甸的主要经济带,阿瓦城的位置真的是得天独厚。

  这年头,海贸才刚刚兴起,沿海经济带这样的概念根本就没有产生,所以李成梁有这样的看法其实也不错。

  后世,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爆发性增长,交通运输变得越来越重要,才更加突显出仰光位置的优越性。

  但是,那都是便捷的海上贸易带来的。

  但从这个时代来说,还属于殖民地掠夺阶段,把都城选在沿海其实并不安全,极易遭受攻击。

  有魏广德的帖子,李锦和陈振龙很快就见到李成梁,毕竟魏广德也是李成梁的东翁,在京城的靠山。

  其实,李成梁听到有大明商人前来拜见,还拿着京城魏府的帖子,李成梁就很是诧异。

  不过见面后,一阵寒暄进入正题,李成梁就眉头微皱。

  他和沐昌祚早就把缅甸的矿山当做自己的东西直接分掉了,只是现在许多矿山还在恢复生产的状态,毕竟他是武将,手上做生意的人才可不多。

  过去,他在辽东也有生意,但多是干股,自己实实在在的投入很少。

  这些人,自然有各自的家族,并没有随他这个撤了辽东总兵官职儿的人南下。

  而大明来的商人,则多是西南一带的商会,他们和沐昌祚的关系显然要比他紧密得多。

  至于本地商人,能得到李成梁信任的人还不多。

  所以,这俩月,沐昌祚那边的矿山许多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恢复生产,而他手里那些矿山,还处于恢复状态,根本谈不上“生产”二字。

  “李公子,你的意思是魏阁老想要入股缅甸的矿山?”

  李成梁还是重复问了一句,实际上李锦刚才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

  “是的,李大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因为受到魏阁老委托,前来收购缅甸的矿山。

  只不过,之前我们寻找了一番这些矿山原来的主人,才知道这些人大多都是原本缅甸各部的贵族,已经被抓起来,送到京师去了。

  这么说,这些矿山应该已经被收归朝廷了才对,所以我这才冒昧来访,想知道这些矿山朝廷是打算如何处置。”

  大明介入缅甸,自然对这里的实力进行了一场大洗牌。

  缅甸的矿山资源,大多属于各部首领,现在这些人大多数已经落到明军手里成为战俘,这也是明军可以接管这些矿山的理由。

  没收。

  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只不过,这些矿山并没有上明军的战利品账册,因为这些矿山的主人已经变了,不再说那些俘虏,而是出现了一批白手套的名字。

  至于原来参与过这些矿山的本地商人,则主动献出了他们的股份,否则早就逃到缅甸西部残余势力掌控的地盘。

  不管是李成梁还是沐昌祚,都是不会留下他们的。

  “不知道魏阁老是打算完全掌控这些矿山还是”

  李成梁小心翼翼问道。

  对面是魏广德的代表,说起来其实应该大家都是自己人。

  只是,讨论的东西过于敏感,是早已经被他视为自己的财产。

  “李大人,其实我们到达已经有些日子了,也知道现在的情况。

  京城魏阁老和另一位贵人对缅甸矿山势在必得,当然,既然派我们来,自然是为了和气生财”

  李锦开始述说他知道的情况,李成梁脸色听着他的话也不是不断变化。

  如果说这里是辽东的话,眼前这个人就算是魏广德派来的,李成梁也不介意让他发生点意外。

  边军的将领就是这么强悍,胆子也足够大。

  可惜,现在这里不是。

  “如今缅甸的一些矿山已经开始恢复生产,出产了不少铜锭和金银,而另一些则还在修复中,所以,我这次来,也是带着和李大人合作的目的来的。

  按照我之前提出条件合作,李大人这些矿山就能在最短时间里恢复出产,让大人见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最后,李锦说出了他和陈振龙昨晚上了的办法。

  已经知道缅甸被李成梁和沐昌祚瓜分了,那么就根据两家的情况各个击破。

  李成梁这边的矿山,显然因为缺乏商业方面的人才,所以在恢复上速度很慢。

  而他们带来的人,不少都是商号的老掌柜,其中不乏参与东南矿山开采之人,对开矿甚是熟悉。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可以和李成梁合作。

  “所需耗费由你们提供,生产销售也是你们负责,我们只管分红

  这办法好是好,可给我两成份子,未免太少了些。”

  按照李锦的盘算,福锦商会提供银子帮助矿山尽快复产,自然要拿大头。

  而京城那边,按照张吉的暗示,也要三成份子,所以就算李锦反复计算成本和收益,商会拿出的银子,收益至少也要达到五成才能赚钱。

  等下五成份子分给京城以后,李成梁这里就只剩下两成份子可拿。

  当然,这五成份子其实都是白送出去的,投入全部是福锦商会砸银子。

  但是矿山开采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本万利的买卖,赚头依然很大。

  就算只拿五成,六七年差不多就能完全回本。

  实际上,在大明开矿,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底下,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官府上下也都是要打点的,还不可能少。

  这次,主要还是京城那边要的有点多。

  什么都不做,就要走三成,属实胃口比较大。

  现在李成梁嫌少,李锦急忙陪笑道:“李大人有所不知,这些矿山的操作,如果没有京城那边的护持,怕是很难维持下去。

  实际上这三成份子不止是魏阁老,还有京中另一位贵人,他们分到的银子,自然就能保证这些矿山可以长久的开采下去,不会让人从中作梗。

  这可是细水长流的买卖,说传家几代也不为过。”

  “哦,京中还有谁也参与其中?”

  李成梁心中一动,不禁问道。

  几个人名不断在李成梁脑海里闪动,在京城可以和魏广德合作的人,屈指可数。

  “这个,张管家没和我说过,只说权势很大。”

  李锦笑道。

  “那李公子对于沐公爷那边,有打算如何做,据我所知,那边已经开始投银子了。”

  李成梁有些戏谑笑道。

  被敲竹杠,李成梁经算是认了。

第1241章计算

  “那李公子对于沐公爷那边,有打算如何做,据我所知,那边已经开始投银子了。”

  李成梁有些戏谑笑道。

  被敲竹杠,李成梁心里已经算是默认了,可也想知道对于沐昌祚那边,李锦打算怎么做。

  总不能就他吃亏吧。

  现在,他就要知道,李锦打算怎么找沐昌祚谈。

  如果,李锦只是打算从他这里要到好处,而不敢找沐昌祚,那事儿就不会那么简单的揭过。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意思。

  他和沐昌祚一开始是差不多平分这些矿山,可吃了不熟悉的亏,李成梁知道,后面沐昌祚应该还会和他继续合作,那就是开发他手上那些矿山。

  这也是李成梁不着急的原因,按照李成梁的想法,那些商人参与他的矿山,他给出去一半的收益,但其他都要这些商人出钱。

  让出去这些利益,他至少能白得一半收益。

  可现在显然不行了,他只能得到两成,比预期少了大半。

  而沐昌祚若是在原来分到的矿山上获得一半的利益,还能从他这边的矿山上分到一点份子,那两人比较起来他就亏太多了。

  之前,他们不是没考虑过给京城送银子保平安,只是这京城的手伸得太快,快到让他猝不及防。

  听到李成梁问起沐昌祚那边的情况,李锦笑笑说道:“如果沐公爷已经找好合作的商家,我们福锦商会自然不会强人所难,但是京城的份子,我还是会把话带到的。”

首节 上一节 139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