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43节
难怪这么好心给自己封官,原来是安排个送死的差事去做。
在魏广德胡思乱想之际,宣旨的李大人已经笑呵呵说道:“恭喜魏大人了,这份圣眷真是羡煞旁人。”
“同喜同喜,还没感谢李大人不辞辛苦,这么晚了还出差。”
魏广德急忙收回思绪回道。
“李大人,今晚你是.”
他身后的张科这会儿已经从之前的震惊中冷静下来,虽然惊奇魏广德升官不走寻常路,可是更奇怪圣旨怎么会这么晚还要发出来。
“今晚值班,圣旨下到兵科,我不就马上送来了。”
李大人笑道。
“李大人,圣旨里说我是巡边副使,不知正使是哪儿大人?”
魏广德这会儿得抓紧时间问出自己心中的问题,估计很快这位李大人就要回去复旨,可不会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
“这次巡边大臣是兵部右侍郎翁溥翁大人,魏大人是副使,我这里还有些事儿要交代魏大人。”
说到这里,李大人看了眼已经微微皱眉的魏广德才继续说道:“这次巡边很是仓促,明日上午你和翁大人就要去京师三大营挑选随行护卫,挑好之后就要立即出发。
北边宣府发回来的消息想必已经知道了,此次巡边干系重大,关系到京师百万百姓安危,我来之前是徐阁老和聂尚书都有交代,让你务必谨慎仔细。”
魏广德这个时候心里其实蛮委屈的,当官的实习期都没过,就要他上任,还是做最危险的巡边这个工作,找谁说理去。
手里还拿着圣旨,这个时候也不可能说不去了,我要撂挑子的话,耳中只有李大人的声音。
“明日辰时中,你要赶到京营。”
说道这里,李大人看了眼魏广德身后的张科才继续说道:“翁大人府上这个时候应该也已经接旨了,你辰时中去京营和翁大人会和,点齐护卫后即刻出发。
具体方略,在你和翁大人汇合后他会告诉你,这些我也不清楚。”
说完话,这才又朝魏广德拱拱手说道:“还请魏大人早点休息吧,明日赶路会很辛苦,千万别误了时辰。”
在魏广德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转身离开,他身后的张科这个时候也是快步超过他,追上那位传旨的李大人。
两个人出门嘀嘀咕咕不知说了什么,等张科回来后,就冲他往里面呶呶嘴,魏广德明白他的意思,四个人很快就离开大堂回到后面院子里。
四个人都进了魏广德的房间,随从都被留在外面。
“刚才我问了下情况,是西苑的决定,御前会议的讨论中,皇上不满兵部的提议,选择了内阁的意见,在俺答部没有打进长城以前各地卫所都暂时按兵不动,只是加强长城沿线关隘的巡防力度。”
到了这里,张科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把刚才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众人,说完这话就用同情的目光看向魏广德,“据他说这次巡边怕是危险重重,虽然朝廷还向宣府、大同那边发出调兵的圣旨,不过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蒙古鞑子入破关而入几成定局,为什么朝廷不召集各地援兵和鞑子决战?”
劳堪这会儿惊讶说道。
“这个时候还巡什么边啊?怕是人没到边关,鞑子已经打进来了。”
夏可范也是摇头说道,很不理解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把人送入险地。
“和我下午听到的消息一样,就是多了让广德跟着去这个事儿,说是让你做副使跟着巡边这条是皇上提的,官职也是他给的,当时礼部尚书吴山还在那里和皇上很是闹了一场。”
张科摇着头对魏广德说道:“广德,自己保重吧。”
圣旨都交到魏广德手里了,吴山显然还是没争过嘉靖皇帝,这位皇帝和之前大明朝那些皇帝可不大一样,心性坚韧,也可以说是刚愎自用,也就是开国那会儿两任皇帝才有这心性了。
“保重。”
都这会儿了,劳堪和夏可范也想到那个传旨的李大人所说,让魏广德今晚好好休息,后面的日子会很辛苦,所以也不留下打搅魏广德休息,纷纷拱手告辞,
不过这个时候,张科忽然又回头在魏广德耳边小声说:“你们可能要先去蓟镇,然后再到宣府大同去,最好呆在蓟镇,应该平安无事。”
说完话,张科这才离开了屋子。
三人走后,魏广德看着手里的圣旨,撇撇嘴很是无语。
自己大老远从九江府跑到北京来可不是送死的,可现在手里拿着的圣旨就是烫手山芋,甩都甩不脱,很是麻烦。
不觉,魏广德有点后悔了,该等一科再来京城赶考的,现在好了,把自己搭进去了。
只是放弃可不是魏广德的性格,虽然这次巡边风险很大,可是魏广德依旧不打算轻易服输,怎么着也得想个死中求活的法子来。
这个时候张吉已经进门,他身后还跟着李三,不等他们开口魏广德就摆摆手不让他们说话。
把圣旨放到桌子上,叫张吉给自己倒杯水来,他坐在椅子上沉思此事。
鞑子肯定是要打长城关口的,目标未知。
好吧,其实就算是“庚戌之变”,俺答部从哪儿打进来的,原来的魏广德也都不知道,只是晓得嘉靖朝鞑子打到过京城,也就是今天听到消息他才找文档看了下。
张科提议的跑到蓟镇就不动了,到是可以保命,但是鞑子打进长城的话,估计皇帝那关过不了。
魏广德很清楚,后世也说了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就看最后抓到哪头。
知道的信息太少了,没法作出有用的判断,也只能明早和那个翁溥翁大人汇合后再了解详细情况,届时再作定夺。
第202章出发巡边
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还是揉着惺忪睡眼起床洗漱。
出来后想到一会儿就要去京营汇合翁溥,不觉就是感觉头疼。
出门吃早饭的时候,魏广德就小声吩咐张吉,“把我们的战甲都带上,一会儿你去找李三,让他跟着去京营的时候, 找几匹好点的战马,每人都要双马,马匹他要看好了。”
好吧,想了一晚上,魏广德也只能做这些准备,要是这次巡边真和鞑子碰上, 只要保证自己跑的比别人快就行,一人双马, 应该可以了。
马车,自然就只能留在会馆里,要是贪图安逸,巡边还坐着马车去,风险有点大。
草草吃过饭,魏广德就辞别了送行的劳堪、张科等人,带着张吉和李三上了一辆雇来的马车去京营。
洪武初年定天下后为训练军士拱卫京师,而设置京营。
大明最初定都南京,所以当时在南京内外建大小两个操场,分别训练48卫兵士,隶属于元帅府, 不久,朱元璋又将训练的兵士重新改编,称为五军营。
成祖朱棣继位后在遵行洪武旧制的同时, 又对京营加以扩充, 将原来的48卫增至72卫, 此后又渐次设立了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三营统称为京军或京营。
其中五军营就是原本的京营主力,三千营则是成祖接受的蒙古降卒组成的一支骑兵部队,神机营就比较好理解了,京营的火器部队改组而成。
在京城,除了这三大营外,还有皇帝的侍卫亲军还有锦衣卫和十二卫亲军,其中战力最强的自然就是御马监旗下的武骧左卫、武骧右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称为“四卫军”。
随着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京营主力损失殆尽,三大营成为历史,残余军卒和周边抽调来的部队组建了新的京营,自此京城的武装力量进入“团营”时代。
从最初的十团营到十二团营,一直持续到几年前,也就是嘉靖二十九年随着“庚戌之变”发生,十二团营成为历史,嘉靖皇帝撤销团营建制恢复成祖时的三大营: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
唯一变化的就是改三千营为神枢营,这是大明朝少有的成建制的纯骑兵部队,也是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找不到那么多蒙古降卒,但是也大多是从边军挑选出来的精锐, 骑术自是不凡。
尽管在制度上做出了一些调整,但现在的京营和之前的十二团营似乎并未有多大改观,至少魏广德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就没见到过京营进行过什么像样的操练, 进入官场后听到的也差不多,没人认为团营改京营后有什么变化。
京营驻地大多在北京城北面,也就是德胜门和安定门外的广袤平原上,背靠城墙扎营,魏广德他们也是从会馆出来后先进崇文门,顺着大道一直往前走,横穿整个内城自安定门而出。
说起来他们的位置离京营还算挺远的,幸好走得早,在出安定门的时候就看到前面一辆马车,马车周围还有几个护卫护着往城外走,看到马车上的标记,正是兵部右侍郎的座车。
魏广德没让车夫超过他们,而是不远不近的跟着走,并没有第一时间就上前汇合。
那马车周围的护卫虽然也注意到后面跟上了一辆平民马车,但是因为距离不近,所以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只是加强了对后发马车的注意。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出了安定门,走不多远就到了京营大门前才停下。
魏广德这个时候很灵活的从车上跳下来就往那辆马车走去,张吉和护卫李三只能跟在他后面。
不过魏广德还没有走近就被马车周围的护卫拦住了,“什么人,立即离开,不要冲撞了大人。”
一名距离他们最近的护卫喝道,伸手拦住了魏广德的去路。
“车上可是翁溥翁大人?”
魏广德并没有在意,对于不认识的人靠近,他的反应也属合理。
听到对方报出主人的名字,那护卫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更加不敢大意,只是魏广德身上穿着青袍,即便已经走得很近,他也不敢出手推搡。
“你是什么人,找我家大人有事我可以通禀,但不能靠近。”
那护卫已经挡在魏广德身前说道,虽然魏广德穿着官衣,可胸前没有补子,他也不敢确定他到底是不是官员,何况还这么年轻。
至于魏广德,这个时候也只能原地不动,和那护卫置气没意义。
不过在他正要说话的时候,马车这一侧的车帘被掀开露出一张苍老的脸,看样子至少五十岁年纪了,怕是接近六十的人了。
“你是魏广德魏检讨吧,请魏大人过来。”
车上的翁溥看到魏广德,显然知道他这个人,所以后一句是对那护卫说的。
对于现在北京官场来说,年轻官员,那几乎不用猜就知道,也就是魏广德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家伙了。
为魏广德也是无奈,昨晚很晚才知道自己被授了官,有官衣但是没有补子,也来不及找人做,还是只能穿着没有补子的官服前来。
“翁大人,后下官正是魏广德。”
好吧,说惯了后进学生,一下子差点没改过来,现在自己已经是官儿了,虽然只是检讨,可也算有正式官职,自然要改自称为下官才对。
那护卫听到主人的话早已经恭敬的让开路,魏广德走到了马车前,这时候翁溥已经下车。
魏广德转身从张吉手里接过昨晚李大人留下来的腰牌,刻有“翰林院检讨”的五个字,还有就是昨晚那份圣旨,这都是该交给翁大人验看,才算是他已经到巡边大臣这里报道的程序。
不过翁溥笑着摇摇头,“昨晚我从传旨官员那里知道了,当初金殿传胪的时候我也看到过你,太有印象了,呵呵当初要是点你过了那次乡试,咱们在鹿鸣宴上就已经认识了。”
“谢大人夸奖,下官愧不敢当。”
魏广德急忙躬身说道。
这个时候,前去和京营联系的护卫已经出来,随着京营大门的打开,他们这就是要进入京营了。
“大人,不知此去我们挑选多少护卫,从哪里进行挑选。”
魏广德看着京营大门打开,这个时候还是问了一句。
“从神枢营中挑选,按照规制可以带二百人出去巡边。”
翁溥随口说道,之后一指京营大门,“我们进去吧。”
护卫已经交上去了调兵的关防,所以接下来他们挑选人马并没有任何人阻碍,甚至因为翁溥兵部侍郎的官职,京营这边除了都督没有出来外,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主将都到了这里,配合翁溥挑兵。
那些人,自然不会是翁溥或者魏广德去挑。
魏广德看到去的人都是翁溥带来的护卫去选的人,看他们动作也都是孔武有力,显然都是练家子,只是他们来自民间或是军伍,这个魏广德就看不出来了。
魏广德这边,张吉和李三说了下,挑人马的时候他就去下面选了六匹还算好的战马。
虽然现今大明京营废弛,可是二百人马还是很容易凑齐的,更何况经过庚戌之变后,京营里的将官也不敢再像原来那样克扣军饷,总还是要保留一点战力,现在皇帝对京营的关注可超过以往。
虽然不会因为他们贪腐就对他们怎么样,可万一成了杀鸡儆猴里的那只鸡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