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42节
“恭请陛下圣裁。”
很有默契的,其他五部尚书和公卿都没有多话,把皮球送还回来。
“内阁可有巡边大臣人选?”
见到其他人都没有其他办法,嘉靖皇帝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办法选择了,只能考虑内阁的意见。
徐阶这个时候再次站了出来朗声说道:“内阁推荐兵部右侍郎翁溥,翁侍郎曾在多地任职,对于制下也是颇多建树,更是在弋阳王摄宁国府事上提出分管的建议,现在宁府八家都没有意见。
自从调任兵部后也是勤于王事,去年还曾整顿过京营,让三大营重新恢复战力,翁侍郎军政民政都很擅长,此次巡边不仅要督促边军加强战备,更要解决地方上一些矛盾,内阁认为他可以担此巡边大任。”
“许尚书,你有人选吗?”
嘉靖皇帝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开口询问聂豹的看法。
“臣无异议。”
聂豹只是一揖道。
“你们呢?你们有巡边大臣的人选吗?”
嘉靖皇帝微微皱眉,随即又开口问其他人是否有人选可供他挑选。
“臣等无异议。”
等来的依旧是那句还算整齐的回答。
嘉靖皇帝看看他们,又看看内阁阁臣,此时全都是躬身低头等待他作出最后的决断,虽然大权在手却感觉不到天下尽入掌中的感受。
“拟旨吧,晋兵部右侍郎翁溥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巡视蓟镇、宣大。”
最终,嘉靖皇帝还是认可了内阁的意见,翁溥虽然没有亲自带兵打仗的经验,但是确实担任过多地主官,巡按过湖广和江西。
调任兵部时间也已经有两年多,经验上应该也可以吧。
说完话,嘉靖帝不经意看向一边案几边上一张被揉的有些皱皱巴巴的书法作品,上面只有四个字,还都是草书所写,算不得名家之作,其实从纸张被揉皱就能看出,写字的人也没把它看得多重,写完后随意就揉成团扔掉了。
“难得糊涂”。
嘉靖皇帝在心里默默念了一遍,又看了看殿下那些大臣们,随即转头又看向那副字。
文字并不出彩,但是嘉靖皇帝从这几个字中看到的却是一种处事方式,面对人世间的种种纷扰,不妨以轻松、宽容的态度对待。
这个时候,嘉靖皇帝没有了之前这幅字刚被送来时自己的那种不屑一顾,突然体会到了这幅字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不会就是那小子的为官之道吧?”
嘉靖皇帝还在细细体会这幅字富含的哲理,心中没来由的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来。
以这个道理游走于官场之中,倒是个滑头,只希望“难得糊涂”不要变成“是非不分,不负责任”才好。
想到这里,嘉靖皇帝又看了眼一屋子大臣就没一个亲身到了战场的,猛然起身,又开口说道:“升翰林院庶吉士魏广德为翰林院检讨,为巡边副使,随翁溥一起巡视长城沿线。”
刚得了皇帝的旨意,徐阶已经坐到一旁书案后,拿起笔架上的毛笔点蘸砚台,里面墨水早已由小內侍研磨好,不假思索笔走龙蛇,把早已拟好的圣旨腹案写到诏书上,一会儿嘉靖皇帝看过没有问题,就可以马上由司礼监批红,交兵科值守给事中发出去。
就在徐阶奋笔疾书的时候,耳中忽然又听到嘉靖皇帝的旨意就是一愣,不过他这个时候不敢耽搁,要先把这份诏书一气呵成写好。
“陛下,魏广德点入翰林不过两月就授职为检讨,这不合祖制,至少也要等散馆后才可。”
其他人都在心里惊叹这个魏广德魏传胪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如此被皇帝看中,简在帝心,而之前一直古井无波的严嵩都不经意皱皱眉,只是一个人已经站出来反对。
嘉靖皇帝看了眼吴山,作为礼部尚书,他确实有资格出言反对自己刚才作出的决定。
不过,已经既然已经做了决定,还会改吗?
第201章危机
“哒哒哒哒.”
密集的马蹄声打破了北京城安静的夜空,马队打着火把自西苑疾驰而出,一队奔向城内某处大宅,而另一队在到了承天门向南转,很快就到了正阳门。
明朝京城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纵马这样的情况,别说是晚上, 白天都是不被允许的,可是这队骑士就是这么堂而皇之的在官道上飞驰,巡夜士卒远远看到也不敢阻拦。
马队在正阳门前并没有继续向前,而是向左绕行到西闸楼下券门,在楼上放下的吊篮里放进一面铜牌后,不多时券门在“嘎吱吱”声中被缓缓打开。
“咚咚咚。”
猛烈的拍击门板的声音响起, 好一会儿屋里才有人声传来, “谁呀?”
随着脚步声响起,门外的人也大声冲里面喊道:“快开门,有圣旨。”
“什么圣旨?我们这里是九江会馆,外面的官爷,你们怕是搞错了吧。”
这次声音是从门板后面传来的,显然人已经在门后了,但不知是因为已经是大半夜,还是刚才拍门声太过凶狠,里面的人却是迟迟不敢开门。
“快点开门,天使驾到,叫翰林院庶吉士魏广德出来接旨。”
外面那人继续冲着屋里人恶狠狠的说道,不过总算是把门叫开了。
随着一扇门被打开, 里面人还在整理这身上的衣服,大堂后门也被打开, 有人已经跑进了里院找人去了。
“大人,接旨可需要准备香案?”
开门的是一个店伙计, 这会儿看清楚敲门人的穿着,锦衣卫的人,没来由就有点双脚大颤,但是还是硬着头皮问道。
只是那个锦衣卫校尉并没有理会店伙计,而是转身恭敬冲人说道:“大人,里面请。”
说话间,一个青色官衣的官员已经走进了九江会馆。
“去通报一声,叫翰林院庶吉士魏广德速速来接旨。”
那人进屋看了眼,屋里墙角虽然站了几人,可是很明显都不是他要找的人,不过几个店伙计而已,随即语气不善的催促道。
“大人,已经叫人进去通报了。”
里院,店伙计叫门的声音自然吵醒了一院子的人。
现在正是六月天气,炎热,本身就不好入睡,店伙计的一叫门自然很容易的就把其他人都吵醒了。
“怎么回事儿?怎么晚了还吵什么,要不要人睡觉了。”
这会儿张科正好没睡着,在叫门声响起后就从床上下来,走到了门口大声对外面喊道。
“对不起,对不起”
外面的店伙计急忙冲这边道歉不已。
这个院子里住的就是今科的进士, 哪一个他都惹不起。
“吱呀。”
张科已经打开门走了出来, 看见店伙计站在魏广德的门前,好奇问道:“什么事儿?这么晚了还叫门,让不让人休息了。”
“张大人,我也没办法,前面来了位官老爷,指名点姓要找魏大人。”
店伙计急忙解释道。
他是从前面跑过来的,只知道是找魏广德,做什么却是不知。
“什么官老爷,这么晚了哪来的官老爷。”
张科很是不爽,不爽的自然不是半夜吵人休息,而是店伙计嘴里那个什么官老爷。
不多时,魏广德这边门也打开了,穿着里衫的他站在门口问道:“是谁找我?”
魏广德心里是狐疑的,刚才张科的问话他也听到了,也是搞不清楚状况。
“魏大人,小的也不知道,只知道.”
说道这里的时候,院外又跑进一个伙计,小伙到了魏广德面前躬身说道:“魏大人,外面大人说说是来传旨的,让你快点出去接旨。”
“接旨?”
魏广德惊讶了,好吧,现在他的穿戴肯定是出不去的,只好时候了句“稍等”,马上就转身进屋重新换衣服去了。
劳堪这时候也已经开门出来,和张科对视一眼,也选择立即回去换衣服。
虽然旨意不是传给他们的,但是他们也想去看看,大半夜传的什么旨?
实际上这会儿院子里的人都已经出来了,张吉已经穿好衣服到了魏广德门外候着,作为魏广德的书童、长随,他肯定是要跟着魏广德的。
不多时,魏广德、张科和劳堪都已经穿戴好官服出了门,这个时候夏可范也已经穿戴好跟着走了出来。
夏可范是几个人里年岁最大,自然动作要慢一些。
四个青衣进士连贯而出到了前面大堂上,张科进去就看见里面那人,有点惊讶道:“李大人,你怎么来了。”
“张大人啊,办差,打搅你们休息了。”
这时候那青衣官员已经看到出来四个青衣官员,虽然他们胸前都没有补子,但是也知道,他们都是今科进士。
虽然不知道谁是魏广德,但是四个进士出来,他知道,要找的人肯定就在他们当中了,其实以前传胪的时候应该是看到过的,只是早已经淡忘了。
隐隐的,四人当中最年轻那位已经突显出来,因为另外三人已经站在了他身后。
“魏广德接旨。”
他没有犹豫,转身从身后一名锦衣校尉手中接过一轴青黄两色的圣旨,声音严肃的说道。
“臣魏广德接旨。”
魏广德这个时候只能领头跪伏余地,没有香案,显然事急从权,这位传旨的李大人并没有让人准备其他东西。
“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翰林院庶吉士魏广德德才兼备,温良恭俭,擢授翰林院检讨,望克己勤勉,另委翰林院检讨魏广德为巡边副使,巡视薊镇,宣大沿线关隘。”
就在魏广德要跪拜接旨的时候,耳朵里再次听到那位李大人的声音,“钦此。”
随着圣旨读完,魏广德照礼跪拜后双手接过圣旨,现在自己就是官了,成为这科进士中第四个获得授官的人。
翰林院检讨,虽然只是从七品,品级算是进士中偏低的,七品才比较正常,可是这是翰林院的从七品,也算是贵重了。
不过这些都是劳堪、张科他们想的,魏广德这会儿心里却是惊诧莫名,搞不清楚嘉靖皇帝为什么会有这个决定,直接给自己封官了都,严重破坏了上百年的官场规矩啊。
庶吉士都不散馆就给官职了?
圣旨最后的钦此,显示这道圣旨是奉嘉靖皇帝的命令所拟,并不是官员正常升迁的程序,由吏部拟呈奏疏经司礼监批红发出来的。
自己什么时候和皇帝这么熟了?我怎么不知道?
还有,最后那个委任又是怎么回事儿?
巡边?
俺答部可是要打进来了,再来一次庚戌之变,这个时候怎么会安排自己去巡边?
这不是送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