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46节

  俺答汗并没有选择在密云后卫防区突破,然后南下威胁京城,而是选择在龙门卫的防区进行突破,也就是说他们现在仅仅是打穿了外长城的防御,要想威胁京师,至少还要在居庸关或者镇边城附近隘口获得突破才行。

  收到情报后,魏广德就被翁溥叫过来,两个人开始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京城那边肯定已经接到消息了,会采取什么措施不好说,至少现在还没到危急的时刻,俺答部和京城还隔着一道长城防线。

  但是他们的任务可能是没法继续下去了,都打进来了还巡什么边。

  “三屯营的人马应该已经出来了吧。”

  魏广德想到烽跑传讯的速度,三屯营那边这个时候肯定已经看到烽火,只是不知道俺答突破的关墙位置,但是按照惯例,三屯营驻军出动是肯定的。

  “明天可能会到遵化,然后去平谷,一路探查下去,直到确定鞑子入寇位置。”

  翁溥熟悉很多,毕竟是兵部右侍郎。

  两个人这会儿倒是不慌,而且翁溥也猜测到嘉靖皇帝把这么个小孩塞自己身边来,肯定不是要监视自己,更多的可能是要锻炼他,所以一路上他都是有意向魏广德提问,让魏广德来分析、解答。

  对于魏广德问出的问题,他知道的自然也知无不言,朝廷的事儿,也没什么好遮掩的,至少他做的就无不可对人言。

  好吧,魏广德这会儿还是盯着地图看,明显他们是被俺答汗忽悠了,他们以为俺答汗东进绕过龙门卫防区后会再次攻打密云后卫,结果很可能.

  魏广德这会儿视线落在满套儿和哈当两个地方,这里曾经是大明的丰宁城,距离现在明军的控制区有近百里,肯定不在明军的侦查范围内。

  俺答汗把人马屯在这里,虚晃一枪,让大明以为他要东进攻打密云后卫,注意力转移到那里后,耍了个回马枪打宣府的龙门卫,还特么的成功了。

  只是由此,魏广德也算明白俺答汗的目的,这次俺答部南下攻击的目的,应该就是抢掠财物了,他们应该没有攻打京城的打算,否则断不会走外长城。

  看着地图,魏广德忽然抬头对翁溥说道:“翁大人,看来这次俺答部是想要抢掠永宁、延庆和保安这几个地方了。”

  “是啊,这里只有延庆卫一个卫所驻防,消息说他们破了龙门所驻防的瓦房沟,过了龙门川,这会儿可能已经接近延庆州那边了。”

  “那我们怎么做?直接去怀柔还是.”

  回京城的话,魏广德没敢说出口,以后容易被人说成胆小如鼠,对于文人来说很要命。

  这个时代的文人,就必须是死鸭子嘴硬的主儿,就算心里怕的要死,都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的自己好像就是剑客,敢于找俺答汗亮剑这种,这才是气节。

  虽然魏广德在心里,对这种气节嗤之以鼻,后世“水太凉”的典故,他还是知道的,那才是人生大赢家,“名”有了,利也有,还弄到个花魁做小妾。

  “蓟镇的人马到达怀柔,至少要十天以上,除非是只出动骑兵。”

  这个时候,翁溥微微皱眉,继续说道:“我们还是先走密云,去延庆州看看情况。”

  “那还是请翁大人给京里送份奏疏吧,把情况说一下,既然出来巡边,自然要有始有终。”

  魏广德明白了,回京是不可能回去了,这位兵部右侍郎说不好还想享受一回统兵的感觉,不过还好先去怀柔,只要不出内长城,还是很安全,只希望别去延庆州,那是在内长城之外。

  ps:此时延庆州延庆卫的名字应该是隆庆州隆庆卫,十年后改名延庆。

第205章该改个啥名?

  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就随着翁溥带着人马转道直扑怀柔,那里更加靠近前线,获得消息的速度自然更快。

  在路上,魏广德还在想昨晚他考虑的事儿,要是到了怀柔,翁溥执意要去延庆州的话, 他是不是以需要加强密云周边防御的理由,申请留在关内,不去延庆州,他继续巡查密云后卫防区的关隘。

  理由嘛,自然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要防备俺答部再次虚晃一枪, 再次突破长城边墙威胁京师, 毕竟突破龙门卫的鞑子到底有多少人马,现在还不得而知。

  京城。

  一顶四人抬轿子停在一处大宅门前,一个老者在仆人的殷勤侍候下颤颤巍巍下了轿子,迈步走进了大门。

  老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年岁也是很大了,步履蹒跚穿过大堂直接往后院去休息。

  路过临近后院的一个花厅时,就听到厅里很热闹,不少人在里面吃喝说笑着,还不时有女子俏生生的娇笑声传出。

  老者只是对那里望了一眼,随后重新略低垂的头轻轻摇晃了下, 就继续往前走,只是厅中的说话声还是传进了他的耳中。

  “哈哈哈,要不是看在陈逸甫跑了两趟,言辞也还顺耳,我都不想鸟他们,什么东西, 以为是个王爷就不得了, 还不是要乖乖给我送银子, 哈哈哈.”

  “这天下,还真就没有东楼兄不敢收的银子,呵呵”

  “这算什么,别说那个什么裕王,就算是景王殿下还不是要处处仰仗东楼兄的扶持,否则他早就该离开京城去那什么安陆,不对,现在应该叫承天府去了.”

  听到花厅中人越说越不像话,老者只是微微皱眉,加快了脚步进了后院。

  在后院堂中的靠椅上坐下,这才对一个仆人吩咐道:“去把公子叫来,我有话问他。”

  此人自然就是严嵩严惟中,路过花厅时听到里面的对话,他也猜出了个大概,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家儿子胆子居然这么大,还有他身边的人,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当今皇帝嘉靖就裕王、景王两个儿子,他们当中必然有一位会登上那个位置,那些人乱说酒话也就算了,自己儿子平时多聪明的一个人, 怎么也跟着犯糊涂。

  好吧,现在连裕王送的银子都敢收。

  裕王为什么送银子他会不知道吗?

  这事儿他之前确实不清楚,后来也找人问过,但是没什么结果。

  也正因为没什么结果,所以他才不敢插手,要是知道是谁放出的话,那倒是简单了。

  没想到,自己儿子居然为了那些黄白之物伸手了,听他们话里的意思,这事儿还让他办成了?

  不多时,严世番摇晃着他略显肥胖的身体走了进来,看到老爹靠在椅子上,急忙冲旁边是个眼色,立马有丫鬟端来一杯茶水。

  严世番接过茶水,满脸笑容走过去放到老爹身前的茶几上,小声说道:“爹,你用茶。”

  “你们都下去。”

  严嵩看了眼严世番,就对屋里其他人说道。

  等到所有人都出了屋子,严嵩才正眼看着严世番道:“东楼,裕王府的银子你收了?”

  “嗯?”

  严世番刚从酒席上过来,一路上倒是听说自家老爹回屋就让人叫自己过去,没说什么事儿,但是脸色并不怎么好,就知道自己做什么肯定惹老爹不快了,只是没想到老爹说的居然是这个。

  惊讶之余,严世番就笑道:“老爹,我也是看裕王府怪可怜的,都差不多三年没领到赏赐了,所以找人和户部说了下。”

  “你是做的好事儿咯?”

  严嵩虚弥着浑浊的眼睛看着严世番道。

  “自然是好事儿,帮裕王嘛,现在不是那些穷酸都嚷着要裕王继太子位吗?我想着老和那边生疏也不好,正好就帮忙试试,看户部能不能通融下。”

  严世番舔着脸说道。

  “放屁,你老实说,扣着裕王府俸禄和赏赐这事儿,是不是你和景王搞出来的?”

  严嵩这会儿脸色已经很阴沉了,语气很是严厉。

  “不是,儿子绝没有参与此事。”

  严世番急忙解释道。

  “那你还敢插手这事儿?你想过后果没有?”

  严嵩听到不是儿子做的这件事儿,更加担心了,声色厉茬的吼道,随即觉得喉咙干涩,不觉低头咳嗽两声。

  严世番听了老爹的话,眼珠不经意转了一圈这才陪着小心说道:“这事儿虽然不是我和景王做的,但是我听说这事儿可能是出自孙应奎或者韩士英之手,那年你知道,短短几个月户部换了两位尚书,具体谁吩咐的已经不好确定了。”

  “真的?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严嵩看着严世番问道。

  严世番急忙把茶几上的茶端起递过去,严嵩接过茶喝了一口又放下。

  “或许是裕王府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们,所以临走的时候恶心下他们吧。”

  严世番很是随意的敷衍道。

  “你确定是他们两个中的一个做的这个事儿?”

  严嵩也还没有老糊涂,还是有点不信道。

  “儿子哪敢欺骗爹爹,都是实情。”

  严世番忙陪笑道。

  在这个家里,没有比严嵩更重要的了,家里能有现在的气相,全靠着老爹首辅的权势在。

  别看他被人尊称为小阁老,可小阁老又不是真正的阁臣,算个屁啊。

  只要老爹致仕或者什么,自家的这点权势立马就会烟消云散,光靠他那个左侍郎的头衔,还真办不成那些事儿。

  所以,严世番对严嵩那还是乖宝宝似的,丝毫不敢违逆半分。

  当然,这只是在当面是这样,背后就看情况了。

  “你是个聪明人,我也没什么好教你的,但是你要明白,家里能有现在的景象靠的是什么,景王是能随便贬低的吗?”

  严嵩又继续说道。

  “爹说的是,儿子回去就把人骂一顿,让他们不要再说那话了。”

  严世番急忙应声。

  “裕王府那边,你把银子退回去,编什么说辞你自己去想,不能得罪了,只是该生分的还是要生分,包括景王那里,就算你们关系近,在外面也要不假理会。”

  严嵩继续吩咐道,开始教儿子怎么面对二王了。

  “是是是,我知道了。”

  严世番急忙点头答应着。

  “不要口是心非,那位的心思,我们都揣摩不透,所以两边都不要得罪,该交好要交好,那位未必希望我们和其中一位王爷关系近了。”

  严嵩继续说道。

  “这个我明白,我们严家只认陛下,别的人一概不认,就算是他亲儿子我们也不认。”

  严世番又是急忙表态,他和老爹是一个心思,对那位也是绝无二心。

  “这事儿总透着诡异,陛下那里不可能不知道这事儿,要不然就是陆文孚失职,陛下没有动作,你还敢插手,过去的聪明劲跑哪儿去了。”

  严嵩恨铁不成钢的骂道。

  “或许是陛下在等裕王主动请求就藩也说不定。”

  这个时候,严世番说出自己心中的小九九。

  “如果是这样,你还会伸手拿银子?”

  严嵩顿时气炸了肺,双眼怒瞪着他道。

  严世番知道自己刚才说错了话,自然不敢接话。

  “或许陛下真不喜欢裕王,但是见面该有的恭敬你要做好,平日里见到高拱、陈以勤他们你也别趾高气昂的,我韬光养晦几十年,怎么你就没学到一丁半点。”

首节 上一节 14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