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47节

  严嵩回府说了这么半天也是有点累了,之前边关急报进京,俺答部突破外长城进入延庆,短时间内把朝廷又是搞的手忙脚乱,他已经在内阁值房呆了几天,处理各处报上来的奏疏,片刻不敢耽搁。

  “爹,你这回来,俺答部那边退出长城了吗?”

  严世番看这会儿老爹脾气好像顺了,就出言问道。

  严嵩摇摇头,“进来了,哪那么容易退出去。”

  “那内阁发了什么命令出去?”

  严世番狐疑着说道,就算老爹累坏了,可以他的脾气,也会是处理好朝堂的事儿才会回家休息,断没有把差事交给徐阶、吕本处理的道理。

  “商量了两天,把调动宣大援兵的旨意发下去了,延庆那边紧守关墙,防敌于长城之外,调宣大卫所进剿,尽快打退鞑子也就是了。”

  而裕王府里,王府中人此时都是喜气洋洋的,今早去户部的人已经回来了,带回来几口沉甸甸箱子,所有人都知道,那里面装的是银子。

  而在王府的后堂,裕王朱载坖正兴奋的搓着手,总算是缓解王府困局了,几万两银子进了府库,他又有好日子可以过了。

  之前因为连续两年都只能断断续续领到一点亲王俸禄,根本不够他已经习惯的奢侈生活。

  不得已,王爷也只能压抑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省不多的银钱,除了王妃和小殿下那边的用度,王府的支用算是已经被压到极致了。

  “还好,总算过了来。”

  裕王这会儿心情很好,坐在上首椅子上笑眯眯的对陈以勤和殷士谵说道。

  “是啊,总算是好过了。”

  陈以勤笑着接话,而殷士谵也是感慨道:“早知道就早些把这事儿办了,也不会拖这么长的时间。”

  只有一边的高拱在欢喜之余,又皱眉思索了一小会。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的情绪都不错,裕王已经吩咐人设宴席了,王府也是好久没有这么操办过了。

  “殿下,还请准备两千五百两银子,等广德这次出差回京,我们就把银子给人送回去。”

  高拱这时候开口对裕王说道。

  “不是借的两千两银子吗?”

  裕王听到高拱说还魏广德两千五百两银子,心里就有点小别扭。

  自己刚被严世番讹去两千两,怎么还要给魏广德也讹去五百两,也只有一边的陈以勤和殷士谵若有所思,随后不易觉察的点点头。

  “借银子自然要还,还应该有利息。”

  高拱说道,不过在注意到裕王似乎张口欲言后又马上补充道:“虽然我们借银子的时候没有和广德说利息的事儿,想来当时广德也没想到会被派了外差,会耽误不知道多久的时间。”

  在说道魏广德被派外差的时候,高拱说话的语气也加重了几分,显然话中还有深意,是在提示裕王。

  裕王不笨,虽然有时候显得优柔寡断了些,可是还是听得明白高拱的意思。

  “好,送还二千五百两好了。”

  裕王也不坚持了,只要以后每年的俸禄和岁赐能够领到,他也不缺那几百两银子,交好一个朝堂新星,这桩生意不差。

  “说起来,这魏广德也不知道修了哪门子的福气,被陛下如此看重。”

  陈以勤笑着摇头感叹到。

  “是啊,才十七岁,不及弱冠之龄,我还以为他要二十才能被授职,真是没想到。”

  殷士谵也是感慨一声,这岁数时候的自己,还在家里看书做学问,哪像那个家伙,都已经在朝为官了,还是前途看上去很远大那种。

  “听说陈德言这次去商河的差事办砸了,也不知道回来会怎么样。”

  陈以勤这时候却是惋惜道。

  “可能会被外放吧,毕竟是因病造成的逾期,唉,也是可惜了一个状元。”

  殷士谵接话道。

  “听说本来是要升他去太常寺转一圈的,虽然可惜,不过不管怎么说,册封康顺王的差事他确实逾期了,按制应该待堪。”

  裕王听到他们提起陈瑾,也来了点兴趣,于是说道。

  “位置空出来了,可是他却没有福气去坐那个位置,也不知道会便宜了谁?你们说,到时候会不会让魏广德占了这个先机?”

  高拱这会儿忽然插话进来道。

  “说不好,说不好,以今上那位的脾气,什么事儿都有可能。”

  裕王和陈以勤都被高拱的猜测惊了,也就是殷士谵摇头晃脑的接话。

  “要真那样,说不得回头我得考虑给自家小子也改个名字,‘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你说我该给自己小子改‘上德’好还是‘建德’好?”

  陈以勤忽然笑着说道。

  之前魏广德突然得到嘉靖帝提拔重用,不经散馆就给授官,可把旁人羡慕的的不行,特别是翰林院那帮曾经的庶吉士们。

  然后,自然就是猜测魏广德何德何能会被今上重视,之后自然就有了各种猜测。

第206章咳咳

  仅仅两天时间,魏广德一行人就从将军石关感到了怀柔。

  进驻县城后,翁溥马上向地方索要了最新的塘报,了解前线战报。

  虽然他们一行人只有巡视长城沿线的任务,可是翁溥是正经的兵部右侍郎,自然可以主管兵事,地方上也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看到发来的塘报后,魏广德就不敢再说之前计划的事儿了,想要继续巡视密云后卫的防区已经不可能。

  根据最新的战报,俺答部近两万人马已经从瓦房沟进入长城,现在鞑子已经完全分散在各地实施抢掠,长安所、永庆、延庆和怀来皆发现了鞑子骑兵的踪迹。

  想想也是,长期和边军交手,鞑子已经搞清楚明军的虚实,皆是畏威而不敢战之辈。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鞑子周围,宣府方向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而延庆卫、永宁卫和怀来卫皆驻守于城池中不敢出战,密云后卫已经收到京城旨意,抽调精兵移防昌平,应该是随时准备增援延庆右卫,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御力量。

  连续两日赶路近百里,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到了怀柔也没有马上休息,而是收集整理还有分析各方得来的资料。

  好吧,魏广德承认翁溥大人真是铁人,他魏广德都感觉有点吃不消。

  倒不是身体有什么,主要还是在马上颠了十个时辰,吃不好睡不好。

  实际上这样的生活是从出京以后就开始了,出门在外居住条件肯定不如在京城。

  之前一路巡视并不赶时间,除了吃的差点,睡的不好,其他马马虎虎还能熬过去。

  就是这两天,真是玩儿了命的赶路,“早知如此,自己也该坐马车的。”

  赶路途中,魏广德不止一次这么想着。

  今天终于到了怀柔,还没等魏广德好好睡一觉,又被翁溥抓来和他一起分析战报。

  “永宁、延庆和怀来都出现鞑子骑兵骚扰,广德,你怎么看?”

  翁溥这会儿放下手里的战报,皱眉问起魏广德的看法。

  “大人是担心他们攻击内长城?”

  魏广德多懂事儿的人,立马就猜的翁溥话里的意思。

  “是啊,如果是就地掠夺,他们应该是挤压宣府那边,矛头转向保安州才对,而不是对边墙附近进行劫掠,要知道那里可没多少东西,只有跨过内长城到达昌平,那里才有无数的财物。”

  翁溥担忧的说道。

  “翁大人的意思是,鞑子在观察内长城的防御情况,寻找突破的目标?”

  之前,魏广德就分析说俺答汗应该是没有突击北京的想法的,否则不会突击宣府那边的长城,而是会攻打迷晕后卫防御的区域。

  毕竟只要打破这里的边墙,就可以直接南下威胁京城。

  京城周边,也汇聚着大量的财货,可以抢个够。

  上次若不是通州那边紧急扣下全部船只,让鞑子没法过河,魏广德相信俺答汗很可能打的主意就是占领通州,获取那里的物资,长期驻扎在关内威胁京师。

  俺答汗的部下从嘉靖几年开始就不断以封贡为理由挑起边衅,不断试探明军的战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和明军作战经验。

  那次最后退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明军战力如何强大,被迫撤走,而是因为没有拿下通州的粮食,鞑子大军没法长期驻守关内。

  对于翁溥的分析,魏广德还是不太认可的。

  在他看来,如果真要威胁京城,最好的做法绝对不是去宣府转一圈,而是抽冷子趁明军不备抢占长城隘口,根本不给明军准备时间就突入官墙,然后直扑京城。

  跑宣府去晃一圈,暴露自己的行踪,这可不像还想染指中原该有的动作。

  蒙古人,越到后面越不行了。

  这是从有后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的,在现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官员来说,他们依旧在担心蒙古人重新打进来,再次奴役汉人。

  在大明开国之初几任皇帝屡次北伐都没能铲除蒙古黄金家族后,双方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但是因为搞不清楚蒙古那边详细精准的情报,帝国高层并不知道蒙古现在已经有四分五裂的迹象。

  魏广德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蒙古人最后成为女真人的附庸。

  不过,对此他没什么话好说的,都是没证据的事儿,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他说的对。

  “明日一早,我们继续赶路,去昌平,那里位置正好在这段长城的中间,可以左右照顾。”

  翁溥忽然开口说道,语气甚是坚决,显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看到战报后产生的念头。

  “大人,之前我们才给京城送了奏疏说我们来怀柔,我们是不是该在这里等候京城的命令?”

  好吧,连续赶路,魏广德想要休息一两天,他们发回去的奏疏肯定是到了京城,但是按照大明官场的效率,魏广德相信等到京城的消息,至少有几天时间,现在朝堂上的工作重心应该都转移到对抗俺答部那边去了,应该没人还关心他们。

  “无妨,我这就再给部里去一道公文,说我们去昌平就行了,再给沿途驿站传个消息,有发给我们的文书直接转送昌平。”

  翁溥态度很坚决,他要去昌平坐镇,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任命,但是他就是京城外最大的官儿了,又是兵部主管兵事的侍郎,正该上前线督战才对。

  至于命令,有命令就按照命令执行,没到之前他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

  毕竟他这个巡边大臣,虽然没有统御边镇各卫所的权利,可是他还有一个身份,兵部右侍郎,是可以对卫所发命令文书的,更何况事急从权。

  魏广德胳膊拧不过大腿,作为一个官场后进来说,听着大人的话行事就行了,若不是他是皇帝钦封的巡边副使,翁溥怕都不会鸟他一个翰林检讨。

  要知道,翁溥当年高中进士后,可没有通过朝考馆选被送进翰林院,而是直接下放地方,之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辗转各地为官,到现在才混到右侍郎。

  或许,运气好的话,能够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致仕就算光耀门楣了,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没多少在官场时间可以虚度,所以他打算在这次俺答部入侵中做点事儿出来,为自己未来被提拔积累一些功绩。

  魏广德不知道翁溥的想法,只是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倔,还有点大公无私,为了国家利益把身死置之度外,不自觉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

  人家几十岁的老头都敢往昌平跑,他又怕什么?

  无非就是把休息的时间再缩后两天,到了昌平再休息就是了。

  昌平隔着鞑子中间,还有一座长城呢,也没什么好怕的。

  第二天一早起来,魏广德正在吃着早饭,在城里吃住和在外风餐露宿就是不同,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早点,他也在慢条斯理的品尝。

首节 上一节 14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