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98节
他们应该是知道徽王在地方上横行不法,但是这点罪名又告不倒人家亲王,所以才偃旗息鼓。
单单是申饬、罚俸,那点处罚真没有太大的意义。
魏广德看过很多文档,自然知道像徽王这样擅自离开封地的亲王,上书弹劾的时候当然不是说违反什么祖制,藩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一类不痛不痒的告发,而是用串联和意图不轨发起弹劾。
一句话,不老实呆在封地的藩王就是有不臣之心,想要密谋造反的。
若是再查实了徽王在自己府里真建了一座万岁山的话,还豢养一帮打手,基本上谋逆的帽子算是戴稳了。
过去的亲王,确实有藩王卫队,不过早就被裁撤的差不多了。
之后,魏广德才是吩咐耿安去城外找通妙观,寻找那位通妙散人,不过魏广德也和他有过交代,不要把自己的情况说太多,主要是搞好关系,查查他和徽王之间间隙的原由。
之后两天,耿安就一直外出没有回来。
今天跑回来,肯定就是有收获,回来给他送信的。
“魏大人,魏大人。”
下一刻,得到同意后的耿安就三步并作两步跑进了屋子里。
“找到人了?”
魏广德指指旁边的椅子,示意耿安坐下,然后开口问道。
耿安在钧州其实就是个小地主,名下有一些土地,和官府中下层差役有一点点关系,也不是个读书人。
不过就他为爱女讨还公道这个事儿来看,魏广德还是佩服他的。
在大明朝,女儿可没多少地位,已经不是大唐盛世了,生女儿比生儿子强。
“找到了,我还见到梁高辅。”耿安有点小激动的说道。
“是你们钧州人?”
魏广德看他的样子,好奇问道。
“这个倒不是,他是襄城人,就在钧州旁边。”
这个时候的耿安摇摇头说道:“不过我依稀记得听人说过有个梁药师,很会配药,专治那些子嗣艰难的人家,这次过去见到,大家一说,原来就是他。
只是没想到许多年前的人物了,现在居然是在京城做了道士。”
专治子嗣艰难?
魏广德听到这话,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治疗不孕不育的症状,想想正德皇帝,还有嘉靖皇帝,貌似都有点这个子嗣艰难的问题。
正德皇帝无后,直接便宜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虽然有五个儿子,可是三个早夭,现在就剩下俩。
然后魏广德还想到一个事儿,那就是梁高辅这人以前不是道士,显然也是为了迎合嘉靖皇帝才跑去做的道士。
“呵呵.”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觉发笑,不过很快就收起笑容,因为他想到自己似乎也是在这么做,为了能够升官,貌似也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拍嘉靖皇帝的龙屁。
“其他还打听到什么吗?”
魏广德现在问起来的自然就是梁高辅和徽王之间的龌龊了,搞不清楚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不好确定能不能把梁高辅拉过来帮忙,大家一起联手倒徽。
自己要的是名望,梁高辅要的是出气,想的是很美,可也得人家愿意才行。
“没有,这次主要是认识下,他知道我是钧州人还很是热情,邀我这边生意做完了去他那里做客。”
耿安马上说道。
“这样啊。”
魏广德略微有点失望,如果梁高辅真的很徽王,按理说会连带着对钧州人都不假辞色才对。
或许是自己想多了。
很快,魏广德就又想到,到了他那样地位的人,怕也不会把脾气发到升斗小民身上。
“等两天伱找张吉拿上一百两银子花用”
魏广德话还没说完,耿安就双膝一软跪下道:“魏大人慈悲,帮我筹划为爱女报仇的事儿,小的不需要花大人的钱,我那里还有几十两银子够用,就算真不够我再找大人借。
等我回到老家,就算是卖房卖地也把大人的账还上。”
“借你的钱当然要还,主要是多带点钱,好和梁散人打好关系。”
魏广德摆摆手,他虽然也是有自己的目的才出手整徽王,可不代表他要做烂好人,还要自己贴钱进去。
“你这次过去和梁散人接触,就多骂骂徽王,把你知道的他在钧州的恶性挑一些来说,比如侵占民宅,霸占民女这些事儿都说说。
你不是说因为你女儿的事儿,现在整个钧州的百姓都快跑光了,民间怨声载道,你就跟着骂骂,看他的反应,最主要是要搞清楚他和徽王之间是否还有关联,是否真的已经生了嫌隙,如果搞清楚原因就更好了”
魏广德又小声教导了几句,耿安靠上梁高辅,总不能上去就问他和徽王的关系吧,也只能这样绕着弯子打探梁高辅对徽王的态度。
如果两人真的生了嫌隙,还不可弥补,那梁高辅肯定是会表现出来的,甚至会细细打听这些细节,然后找机会和嘉靖皇帝在一起炼药的时候说给皇帝听。
多说几次,魏广德觉得就可以琢磨一份奏疏,再让耿安写一份状纸一并送到嘉靖皇帝面前。
先让梁高辅给嘉靖皇帝吹风,自己这边直接捅开徽王擅离封地的事儿,再把他在王府建万岁山和私练侍卫的事儿报上去,估计嘉靖皇帝就该派人彻查了。
擅离封地这事儿假不了,宫里都知道,足够他丢亲王爵位了,至少降等。
如果再加上一个万岁山和操练侍卫,足够废掉他了。
魏广德在心里琢磨着,现在就是多给梁高辅递刀子的时候。
第253章犁庭扫穴
魏广德想要博名声,可也不想赤膊上阵,正好徽王以前的盟友貌似和他生了嫌隙,正好可以利用梁高辅的特殊身份给皇帝吹耳旁风。
等影响力逐渐深入嘉靖皇帝内心以后,自己再把徽王的劣迹捅开,那才是最后的绝杀。
只要嘉靖皇帝派人彻查,那就代表事已无挽回的余地,那些被徽王欺压过的官吏想来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魏广德可是听耿安说过,徽王在钧州那是真的无法无天到了极点,官员都怕他,所依仗的还不就是两代徽王被嘉靖皇帝的看重。
至于为什么魏广德派耿安过去给梁高辅递刀子,还不是因为梁高辅已经离开河南多少年了,只知道徽王在地方上无法无天,但是具体怎么个坏法,他也细说不上来,所以才有陈矩说梁高辅尽说怪话。
上次和陈矩喝酒以后,魏广德也意识到经后他还要多往外跑跑,不仅要拜访那些在朝官员,还要多和自己的同年们联系,可别因为人家现在还是观政,就不怎么联系了。
于是在第二天,魏广德就带上礼物屁颠屁颠去了严府拜访,之后几天时间不断拜访江西老乡和自己熟悉的官员,同时在又联系劳堪、张科,召集同年们,约好休沐日一起出城游玩。
这段时间里,魏广德不仅把之前收到的礼物又分批送了出去,自己还倒贴了几百两银子购买礼物。
拜访官场前辈,总不能空着手两袖清风就去了吧。
而耿安在两天后离城去见梁高辅后,这几天都没有回来,想来应该是在通妙观住下了。
魏广德现在就是等消息,然后就等梁高辅炼药的日子,再通过陈矩打听宫里的情况,一旦时机成熟他就可以上奏疏弹劾徽王了,打响他在大明朝堂的第二炮。
确实,这是魏广德
只不过奏疏送入宫里的时候,魏广德还在宣府那边,所以他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到是张科后来说了这事儿。
他是从兵科给事中那里知道魏广德弹劾宣府总兵官刘大章畏敌怯战的消息,着实吓了一跳。
要知道,这可是在战时,他自己还陷在里面,就和地方军头起了争执。
和平时期,自然文官势大,随便碾压武将,只是在这个战时就不同了,只要不是不可容忍,朝廷都会暂时压住。
实际上在魏广德报上来弹劾奏疏的时候,却是第一时间被司礼监留中,直到战报送来才批红下发到内阁和兵部。
而出入官场听到的关于朝廷想要增加丝绸产量的讨论,很莫名的就消失了。
按照魏广德打听到的消息,朝廷最终还是放弃了由朝廷推动此事的做法,而是改用民间引导。
日子在清闲和繁忙中又过去了几天时间,吴山经过总结礼部和翰林院收集整理到的古籍中对灵芝的记载,最后还是以奏疏的形式送到了嘉靖皇帝面前。
“草芝有赤黑青白黄紫其色不同,其味亦异。然皆云久食者可以轻身。王充《论衡》云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草生瑞,命记云。王者德仁,则芝草生文。选云煌煌灵芝一年三秀,汉旧仪云芝有九茎,金色绿叶朱实夜有光。
黄帝内传云:王母遣仙人歌万年长生之曲,授帝以石函玉笈之书,会阆风瑶池之上授神芝图十二卷。然世不常有,人所罕见。故历代得之皆以为瑞。而服食之法亦未有传。仰惟皇上体道奉玄诸福之物,自可致之祥无不毕至则。夫芝草自将应时挺生远近必有献者,所产之地臣未敢预拟也。”
吴山等人总结了灵芝主要六种分类,分别是赤灵芝、青灵芝、黄灵芝、紫芝、白灵芝和黑灵芝,也说历朝历代都视灵芝为祥瑞。
神话传说很多,久服可以轻身,还王母授玉帝神芝图十二卷。
但是,最最关键的,灵芝的服食之法却并未有记载流传到当今。
至于陛下想要寻找灵芝,灵芝多生长于人迹罕至之地,故难寻觅。
其实,奏疏内容还是很客观的,但是也有劝嘉靖皇帝不要服用灵芝,因为这玩意儿的吃法没有流传下来,当祥瑞可以。
奏疏入宫不消半日,经过司礼监批红的奏疏就下发到内阁值房。
上诏有司采诸玄岳龙虎鹤鸣三苐齐云,及五岳仍访之。
随着消息传出,不止是官场,在民间也沸腾起来。
皇帝要寻找采买灵芝,这可是大生意,一旦找到必然会获得不菲的赏赐。
宫里派出采芝专使到元岳、龙虎、鹤鸣、三茅、齐云诸山以及五岳去采集灵芝,同时各地官府也在民间访求。
上有所好,立刻忙坏臣下,全国动员找灵芝。
这些,和现在的魏广德没有关系。
灵芝他知道,图片也看过,那是在上辈子,但是到了今世他就无缘一见了。
心里懊悔没有早早的准备这些传说中的物品,魏广德虽然手里没有灵芝进献给嘉靖皇帝,可是却想到另一件被后世吹得神乎其神的东西——千年人参。
官员和民间都在纷纷寻找灵芝,魏广德另辟蹊径派出张吉在京城各大药房寻找顶级人参收藏。
不过让魏广德惊讶的是,在这个时候的大明朝京城里,貌似还不缺人参这东西。
好吧,按照张吉打探回来的消息,各大药房都有许多人参出售。
细问来源才知道,人参大多都产自辽东,此时不止汉人跑到北方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去采集野参,就连关外女真族也是疯狂采集,用来在互市过程中和大明朝进行交易,换取他们需要的铁器、耕牛、农具、布帛、粮食等生产、生活必需品。
只是敢去采集人参的汉人不多,现在的女真人彪悍,又游离于大明朝统治之外,还过着奴隶社会,形成了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阶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主们的贪欲越来越大,女真族内部相互争斗,也掠夺汉人作奴隶,对于这些单独跑出汉人领地的汉人,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听来的消息,让魏广德不仅又想起上辈子看过的清宫戏,上下级见面那就要自称奴才,现在想来,其实所谓的大清国貌似还是一个半奴隶半封建的帝国。
抽空,魏广德还跑去找那些商人打听了一下现在辽东女真的情况,毕竟他们在后世可是南下覆灭了汉人江山的。
以前还是草民,自然只能没事儿的时候想想,既然现在做了大明朝的官,能够消除隐患就一定要趁早做了。
和多个商人聊天后,女真族的现状也逐渐在魏广德脑海里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