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99节

  现在的女真族人大致分三类,其中两股势力已经形成了气候,以部族形式出现,那就是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似乎就是努尔哈赤所在的部族了。

  这点,魏广德还是有印象的。

  最后的一个分类就是所谓的野女真,这个应该是女真人最开始的生活形态。

  估计是和汉人接触后,一些有实力的家族开始有意识的吸纳吞并了一些左近的女真家族,逐渐形成了女真的部族。

  从这个时候开始,女真族人才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又由于北方苦寒,生活艰难,在元末的时候,女真族的一些势力开始南迁,最后和初建的大明朝接触。

  大约在洪武年间,他们在绥芬河流域的凤州地区定居下来。

  永乐元年,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臣服明朝,明朝在此设立建州卫。

  永乐十年,明朝又设建州左卫,治所亦在凤州,以女真斡朵怜部酋长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

  正统七年,明朝又于三土河一带设建州右卫,封猛哥帖木儿之弟凡察为指挥使。

  至此,建州三卫初具雏形,也成为大明朝北方一股势力较强的力量。

  另一股仅此于建州女真的势力自然就是海西女真,同建州女真一样,由于受到“野人”女真和蒙古骑兵的袭扰,不断南迁。

  实际上海西女真各部在明初就已经和大明朝建立了联系,并且和建州女真一样,从最初的从属关系变成朝贡关系。

  到十几年前海西女真完成了他们的迁徙,并形成了叶赫、辉发、哈达和乌拉四部,称为海西四部或称扈伦四部。

  叶赫部因其居于开原东北叶赫河而得名,又因其靠近明设的马市北关,因此明人也称其为北关。

  辉发部因住辉发河而得名。

  哈达部居住在小清河流域,小清河又称哈达河,因以为名,又因其靠近广顺关,明人也称其为南关。

  乌拉部因居住于乌拉河流域而得名,治所在乌拉城。

  这样,在辽东军镇之外就形成了除蒙古外第三股力量,女真族,部族势力也随着不断和汉人之间的贸易飞速提高。

  在了解基本情况后,魏广德又钻进了翰林院的藏书楼中查阅记载,明英宗时期,明朝缩减了朝贡政策,建州女真的朝贡人数限制在百人以内,而海西女真则不允许超过五十人,由此引起女真人大为不满。

  不能通过朝贡的方式获得收益,女真族选择了自己来抢。

  当时建州女真首领董山就纠集了建州女真,以及部分海西女真部落,大约1.5万人,开始对辽东地区发动了侵犯。

  他们到了辽东就疯狂抢劫,包括人和牲畜。

  在明朝派遣使者来质问,他们则立马表示臣服,也就是“阳奉阴违”。

  明宪宗成化三年,成化帝朱见深派遣使者去给董山带去了圣旨,对董山进行了最后的警告。

  董山故技重施,表示服罪,并且亲自前往北京认错,但是要求得到更多赏赐,被明朝拒绝。

  于是,董山大怒,扬言要回去带领女真进攻明朝。

  如果董山真回到女真,那必定会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就如同辽国天祚帝放回完颜阿骨打一个道理。

  女真族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山寨之中,擅长流动作战、游击战,明朝军队对其是无可奈何,长期都是采取保守的防御政策。

  当时的礼部主事高冈对成化帝建议将董山扣留,成化帝听从其建议,命令广宁总兵赵辅扣留了董山等人。

  此事一发生,董山暴起抽刀刺伤明军想要逃走,随行女真人听闻后也纷纷拿刀杀出,被明军拦截,当场被捕。

  此事发生后,总兵李辅、李秉二人认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于是上奏,请求征讨。

  九月,成化帝诏准辽东大军讨伐建州女真,并警告海西女真不要掺和。

  随后,李辅、李秉兵分五路向建州女真挺进,朝鲜方面也派遣了1万人来助战。

  九月二十日,朝鲜军队攻破胡里改部,其酋长李满柱战被俘虏。

  明朝大军也杀入建州,斩杀俘虏千人,夺回被劫掠的百姓1165名,不久后,成化帝下旨处决董山。

  建州女真遭到惨败后并未停止战争,而是继续对辽东发动侵扰。

  成化十五年,成化帝再次联合朝鲜发动对建州女真的围剿。

  此战,明朝军队斩杀695人,俘虏486人,攻破寨子无数,获得牛马上千,盔甲无数。

  要知道,建州女真最初人口在成化年间也不过12000人,是三大女真集团中力量最小的一部,经此一战可以说,损失相当惨重。

  《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故而,明朝对建州女真的军事打击也被称为“犁庭扫穴”或“成化犁庭”。

  两次围剿后,建州女真部遭到了巨大的灾难,不得不停止了和明朝的战争。

  董山、李满柱的子孙们选择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他们再次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和明朝进行贸易,并且大力进口耕牛、农具,发展农业生产,以求恢复实力。

  到现在,魏广德从商人那里知道的就是,貌似建州女真又发展起来了,人口已经远超当年。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消息传来,北京宛平县有小民张巨佑在黔灵山上采得五朵灵芝献给嘉靖皇帝。

  得到了灵芝祥瑞,嘉靖皇帝自然非常高兴,赏以“金帛银币”,从此,献芝的臣民接踵而至。

第254章参他一本

  “你是说,普通几十年份的人参,一斤是三四两银子?百年份以上的人参也才十两银子?”

  魏广德看着张吉大致汇总京城人参的价格后,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问道。

  “是的老爷,人家掌柜的说了,以前那些参才买一、二两银子,现在上党人参每年采集的数量越来越少,当地不少参农都改行了,所以京城的人参大多转向北方辽东采办,价钱也起来了。”

  张吉以为魏广德是嫌人参价格太高,有点不满意,急忙解释起他从药铺掌柜那里打听到的消息。

  上党人参?

  党参?

  魏广德依稀有点印象,好像在哪儿见过。

  现在看来,这时代的人参价格是不贵,几乎就是白菜价一样。

  其实除了南方大部分区域不适合人参生长,所以产量较小外,在这个时期北方的人参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只是随着宋朝开始的大规模采集、食用,让内地人参产量锐减,特别是当党参被挖得几乎绝迹,而现在许多权贵都常常食用人参,已经养成了习惯,于是便向外购买相似的长白山人参,又称“东北参”,因此导致了现在人参的物价飞涨。

  宋朝时期,人参并不认为是什么珍贵的保健药物,只不过是和大枣等一样,被很多人用来泡水喝。

  宋朝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就如同一位美食博主,经常在纸上记录下各种美食的味道。

  曾经苏轼就让自己的好友,为自己采购一些大枣和人参,可以看出在人们的眼中,人参的价值和大枣无异。

  只不过现在党参绝迹,产自辽东的长白山人参成为替代品,进山开采的难度、互市交易以及长途运输自然增高了采购成本,导致现在人参价格暴涨。

  而关于人参药效的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表述,但也是认为这种东西是味甘小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作用,只是稀松平常的一种常见药,和后世吹嘘的大补延寿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魏广德听出来了,现在的人并没有后世那么追捧人参,把它当成一味可以延年益寿的神药,就是当成一件普通的保健品服用。

  便宜倒是便宜,就是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把价格炒起来。

  相对来说,对于这类药材,肯定是年份大的才显得珍贵,所以魏广德还是打算囤积一批上了年份的人参。

  也不是说要炒作这个东西,人家药铺掌柜的都知道,现在内地人参产量少了,都靠着东北长白山人参吊着。

  现在看起来辽东人参不少,可是也经不住这么持续采集,魏广德估计人参价格上涨是肯定的。

  那些上年了年份的人参或许价格不会像后世那么夸张,可是上涨也是必然的,自己手里那么多现钱囤着也是一种浪费,不如拿出一部分银钱出来投资人参得了。

  “你抽空去那些药铺,对那些百年份的人参,给我大量采购下来。”

  魏广德坐在椅子上想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家里的银子就暂时不要动了,你去找汇通商行找林二爷,先提二千两银子出来做这个事儿。”

  上次魏广德从汇通商行提出了三千两银子,送了高忠一千两银子,现在家里还有大概二千两,但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用,所以魏广德想先留着。

  汇通商行那边,这么长时间了才放出去一笔银子,五千两,不算多,三分息。

  剩下的一万二千两银子全提回家里放着麻烦,所以魏广德才一直没有想要去提现。

  现在有用处了,就先走汇通商行那边的账吧,把银子收回来。

  “少爷,真要买那么多人参?”

  张吉被魏广德报出的银两数字吓到了,二千两银子,那要买多少人参了。

  买这么多人参,吃的了吗?

  “我说只要百年以上的,年份越长越好,年份短的不要,也不知道能买到多少。”

  魏广德有点惋惜的说道。

  “我知道了,买百年以上的人参。”

  张吉忙不迭点头附和,随即又想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魏广德说道:“少爷,还有个事儿。

  今儿下午陈矩陈公公派了个小內侍过来,说明日皇上要召通妙散人入宫炼药。”

  魏广德闻言点点头。

  是啊,灵芝有了,之前陈矩就说过,剩下的几味药材若是找不到可以用灵芝代替。

  那个宛平的张巨佑还真是好命,才传出旨意没多久就把灵芝送进宫里。

  也不知道耿安这几天和那个梁高辅说好了没有,梁高辅会不会在这次炼药过程中详细的说一说徽王犯下那些罪孽。

  果然,第二日下值后魏广德又和同僚饮宴,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家里就听到张吉禀报,耿安晌午的时候就回到了家里,按照耿安的话来说,就是他把知道的关于徽王在钧州横行不法的案子一桩桩一件件都给梁高辅梁散人细说清楚了。

  魏广德连忙有找来了耿安,又详细问清楚情况,这才满意。

  事儿做到现在,就是等几天看看找找陈矩,能不能打听到之后嘉靖皇帝的反应。

  魏广德猜测陈矩怕也猜到点什么,最起码知道魏广德很关注徽王,只是具体有什么想法,魏广德并没有和陈矩详说。

  陈矩这人吧,魏广德对他的判断是貌似忠厚老实,可也是聪明的很,不然也不可能被高忠这样的老太监信任和倚重。

  是的,最近几次接触,魏广德感觉似乎高忠很喜欢把差事交给陈矩来做,显然很是看好他。

  也不知道这次炼药要用多长时间,魏广德也只能继续等待下去,过上几天再去找陈矩喝酒打听下消息。

  “张吉,伱去汇通商行的时候,要张二百两银子的会票回来给我。”

  魏广德想想,虽然前两三次都是他主动邀约陈矩喝酒,可一直没有给人家好处联络感情,这样下去也是不行的。

  第一次高忠那里送了一千两银子,这次就给陈矩二百两银子,后续要通过他打听宫里的情况,自然要想尽办法维系住这种关系。

  “还有,这两天就让李三跟着我,赵虎还是先留在家里,你抓紧时间出去跑跑,把上了年份的人参给我收些回来。”

首节 上一节 19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