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254节

  只是在现阶段,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景王留在京师,只要有可能就要一直拖着,绝对不能让景王离京就藩。

  严世番还有深刻的印象,自家老爹当初服用了一颗嘉靖皇帝日常服用的仙丹,在床上那是躺了好几天,差点命都没了。

  可是皇帝呢?

  吃了那些丹药,每天还活蹦乱跳的。

  严世番自然找很多人问过,得出的结论就是嘉靖皇帝的身体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好,丹毒全部被累积在体内,只是何时发作不好说。

  现在京城由勋贵负责城防,陆炳和黄锦分掌锦衣卫和东厂,他自然不敢有其他想法。

  但是只要把时间拖到嘉靖皇帝丹毒发作的时候,那么他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大了,不管怎么说自家老爹还是内阁首辅大臣。

  在皇权交接的关键时刻,话语权很重。

  最起码,传位昭书应该由内阁阁臣们起草。

  严世番对于嘉靖皇帝的安排并不担心,他只是忧虑以后不好从户部搬银子,而严嵩关心的自然不在这里,而是对严家未来的担忧。

  有些话,严世番也没敢和老爹说,毕竟事儿牵扯有点大。

  今天老爹又问起那事儿,严世番就知道怕是遮掩不住了,但是他还是不能承认。

  “不是,你以前问的时候我就给你说了实话,绝无此事。”

  严世番这个时候信誓旦旦说道,就差指天发誓,否认和此事有关联。

  对于严世番的反应,其实也在严嵩意料之中,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若是嘉靖皇帝安排的,他没必要在今日忽然作出这样的安排。

  摇摇头,严嵩看着严世番说道:“为父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怕是不会长了,短则三五年,或许就该让出位置了,伱那边好自为之,要那么多黄白之物做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严世番这时候躬身受教,不过低下的头,嘴巴却是撇撇。

  若不是他收到那些银子,府里的花销怎么来,老爹老妈的享乐日子怕是就要大减,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过的如此精致。

  就严嵩喜欢的那些书画作品,一些是下面官员为了讨好他们父子送来的,可也有一些是花钱买的。

  当然,凡是被他们看中的书画,自然会有人去赎买,不愿意卖出那就强买,总归是要拿回府里来。

  而在这个时候,内阁那边徐阶早已经收到严嵩的传话,知道了这些事儿,虽然心中大奇却是丝毫不敢怠慢,立即拟好旨后派人送去司礼监批红,然后发六科。

  宫里已经发驾贴到了六科,盖章后就传去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即便天色将黑,缇骑也是要出动前往宣大拿人的,不会耽搁片刻。

  随着北镇抚司大门中涌出大队缇骑,嘉靖皇帝下诏逮拿宣大总督杨顺、宣府巡按御史路楷回京的消息在京城官场快速传播着。

  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才知道,伴随着缇骑出动前往宣府,户部尚书,现在应该说前户部尚书方钝被调往南京任职,新任户部尚书是刚从南京到京城不久的贾应春。

  而他还不是最惨的,因为兵部尚书许论直接被解除了职务,现在的兵部差事暂由兵部侍郎署理,而江东更是连夜启程前往宣大,接管杨顺空出来的权利。

  当夜,各大坊市内的酒楼茶肆生意兴隆,不断有人进进出出,无一例外,他们大多都是在京为官的人。

  突如其来的权利大洗牌,之前可是毫无征兆的,自然让所有人都很是好奇。

  只是,除了嘉靖皇帝身边的太监外,知道此事详情的人极少,自然更不会有人想到魏广德在其中扮演的推手角色。

  不过在他们的讨论中,锦衣卫的名字被反复提及。

  正如严嵩一开始想到的一样,有能力向嘉靖皇帝告密的也只有陆大都督了。

  而此时的魏广德已经到了距离保安州不远的地方,算起来还有两日的路程。

  他一方面派出两人前去联系马芳,另外又派出两队人马在怀来县城和保安州城之间搜寻押解沈襄的官差。

  他当然不是打算出手劫人,张吉的馊主意是绝对不能用的。

  但是既然他已经选择了出手救人,自然还是要付诸行动。

  在魏广德的计划中,只要拖延沈襄到达保安州的时间就好了,自己的奏疏已经交上去了,按照魏广德对嘉靖皇帝性格的分析,死人不会引起他的关注,但是一旦边镇不稳,他就会采用雷霆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换人,使用他信任的人,甚至有可能调回去年刚改任蓟镇的杨博杨总督。

  只要宣大总督换人,沈襄的命就算是保住了。

  当然,前提就是新上任的宣大总督不是严嵩的人。

  不过以嘉靖皇帝的精明,应该不会继续安排严嵩的人了。

  此时,魏广德带着十来人驻足在官道一侧等待消息,至于如果沈襄已经被送进保安州城的话,那他也只能默哀了,这就是生死有命。

  其他十多人都被魏广德打发出去找人了,至于怎么拖延,魏广德心里也有了计较,那就是下药。

  之前他装病吃的那副药可真是厉害,直接让他在床上躺了几天。

  魏广德打算故技重施,离开永宁前就找城中郎中开了一副药,吃下后虽然不会像当初魏广德那里厉害,可也会上吐下泻几日,之后才会逐渐好转。

  只要拖慢他们的速度,魏广德就算达成了目的。

  等候消息的时候,魏广德都感觉自己是多事,要是不管这一摊子事儿,现在他就可以会蓟镇追上唐顺之的队伍了。

  关键,他来到宣府的事情还不能曝光,他现在是没有身份的。

  联系马芳的人先回来,因为有具体驻扎地,所以很好找,随着护卫过来的还有马芳。

  现在的马芳和前年差别不大,虽然这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官职由游击升到副总兵,但是依旧率领麾下人马和鞑子鏖战在边境。

  去年俺答汗部率部攻打大同,作为宣府副总兵他帅宣府军进行救援,在大同城周边和俺答部几番激战。

  不过到了他现在的官职,要想居功继续升职难度也是不小,真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人没走他就升不上去。

  不过马芳对现在的地位似乎还是很满意,看到魏广德老远就下马快步过来行礼。

  见礼之后,马芳还是一副不解的样子询问魏广德怎么会到宣府来,“大人,我看过邸报,上面说你随唐大人巡视蓟镇,当初收到你的书信还把我吓了一跳。

  这里,你不该来的。”

  马芳虽然是武将,可却不是个粗人,自然猜出魏广德来到宣府可是没有身份的。

  不管你官职大还是小,只要到一地没有个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言官攻讦的理由,更何况魏广德还有巡视蓟镇的差事在身,却跑到了蓟镇。

  “这个你不用管,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但是绝对不会有言官。”

  魏广德摇头说道:“杨顺在宣大以来,边镇和鞑子交战,真的有几十个军堡给攻破吗?”

  “万全左右卫还算好,鞑子敢来我就敢把他们打回去,主要是宣府这边损失有点大。”

  马芳答道。

  “依托军堡,怎么会损失这么大?”

  魏广德还是有些不解,蒙古人并不擅长攻城,边境的军堡可都是修了城墙的,虽然不算高大,可也不是那么容易攀爬的,更别说攻打了。

  “这里面原因挺复杂的。”

  马芳却是有点丧气的说道:“有走回人的因素,他们大多是白莲教徒,所以混进军堡后往往会在鞑子攻堡时成为内应。”

  听到说“走回人”,魏广德自然知道那是什么。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过的诏书,积极招募塞外者迁徙中原,以此安稳边疆。

  当然,朱元璋招降的主要对象是以蒙古人为主,并以此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走回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主动前往与被动前往,主动出走的百姓中,有不少是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了,为了谋求新的出路而叛逃到塞外,而占据绝对多数的则是因为宗教信仰而主动出逃的,他们自然就是白莲教徒。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由锦衣卫所派入的间谍。

  而被动前往的,主要还是一些战乱被鞑子掳走的汉人和一些想要活下去的逃兵投敌。

第305章有难事找我

  其实,马芳就属于“走回人”,他是被动前往塞外,之后找机会逃回大明。

  但是马芳口中的白莲教徒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嘉靖三十年,吕老祖、萧芹、乔源等领导的白莲教千余人准备起事,定在五月十三日夜半和俺答汗里应外合,夺取大同以后左卫城。

  后来因泄密而失败,不得已,白莲教大部分成员陆续从宁虏堡出塞,投奔了俺答汗。

  因为这些人对大同地区的情况相对熟悉,故而在后来俺答汗与大同镇的战斗中,充当了出谋划策,向导、密探的角色,导致了明军屡屡败北,白莲教徒丘富、乔源、吕明镇、赵全等人都因此受到了俺答的重用。

  这些事儿,魏广德以前翻阅邸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听到马芳提起“走回人”,他自然就想到了才出塞数年的白莲教徒。

  若是其他的大明百姓,有机会回到大明应该会寻找安居乐业的活计,而绝不会再做鞑子的内应。

  不过接纳这些人是大明的国策,从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虽然各个时期接纳政策会有调整,但是整体上还是以接纳为主的,自然不能因为此就中断。

  “边镇军堡中存储的粮草军械不足,也是军堡被破的重要原因。”

  不过紧接着马芳又提到军资,其实朝廷每年向边镇拨付的军资都是充足的,前提自然是没有贪墨。

  但是现在的大明朝和建国之初不同,军器、粮饷从一开始就被层层克扣直接导致下到最底层军堡和士卒手中的已经十不存三,超过七成被上面官员“漂没”。

  毫无疑问,吃不饱饭,没有合格的兵器,对明军战斗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魏广德听完后就知道,这是没法改变的,至少在现阶段,官场风气如此,谁敢挡众官员发财的机会?

  “宣府不集中全镇精锐战力,就没法和俺答部决战?”

  魏广德忽然想到,既然解决不了内部问题,那就寻求直接解决外部麻烦,直接打垮蒙古俺答部,那边境的危机不久迎刃而解吗?

  “能打赢,但是没法歼灭,回头人家重整人马又打回来了。”

  马芳能理解魏广德的想法,实际上他不止一次也考虑过围歼俺答部主力,那怕只是黄台吉或者青台吉的主力也行。

  可是经过缜密分析后,马芳就知道要围歼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蒙古人口不多,可是马匹却是极多,只要上了马,蒙古人冲起来明军就很难接战。

  若是结阵而行,那需要多少兵力进行合围?

  马芳不敢想象,现阶段的朝廷能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这么的战争,关键还是资源投入进去,结果却未可知。

  对魏广德说出来,或许他会感兴趣,可是现阶段的魏广德却没有实力在朝堂上有这么重大的影响力。

  上次万全左右卫因为军饷的问题,马芳就找了魏广德帮忙,结果也是皆大欢喜。

  军饷的送达让万全左右卫上下都对马芳是另眼相看,这年头边镇提刀子的可玩不过在朝廷有背景的,要升官发财还得上面有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只要被马芳看重,将来马芳升迁,他的手下自然有机会递补上位。

  一时间,让马芳在辖区内的声望达到顶峰,大家都对这位新任副总兵是钦佩之至,也都愿意效命。

  借着这个机会,马芳还是把自己当初的想法给魏广德详细说了一遍,虽然知道魏广德肯定无能为力,但是有这个意识先入为主进入到魏广德的脑海中,或许等上十几年,等魏广德真正进入朝堂高层的时候,马芳还有机会实现这个想法。

  这会儿没有关于沈襄的消息传来,魏广德倒也乐意听听马芳对边镇局势,或者说对战事谋划的看法。

  “若是要集中兵力围歼青台吉或者黄台吉的人马,需要多少人?”

首节 上一节 25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