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01节

  俞大猷想到了,魏广德自然也清楚,要报功那得先做出成绩来,必须要有一场说得过去的胜利,让朝廷觉得这笔银子花得值才行。

  魏广德想要见信使的目的,自然就是问问大同那边到底什么个情况,俞大猷的兵车营在边镇和鞑子交战的详细过程,以此为依据考虑怎么处理此事。

  现在魏广德越来越觉得,貌似自己可以去担任大司马了,貌似好多时候参与的事儿都是和兵部有关系。

  算了,不想那么多。

  就算自己做的兵部尚书那个位置,家里的军籍也不会想着要取消掉,要是能够把世袭的百户升级到世袭千户、指挥那才是目标。

  到时候即便职位是大哥那边的,自家小子不争气也可以混进卫所里去,再不济也有口饭吃。

  军籍,并不影响自己家族成为地主士绅。

  这时候,徐江兰身边的丫鬟过来提示,天色已晚,请老爷早些回屋休息。

  魏广德收起俞大猷的书信,起身迈步出了书房直往卧房去了。

  第二天,魏广德中午就从翰林院里回家,这是早就定好的。

  在外院花厅里,魏广德见到了大同来的信使,俞大猷的家丁。

  初略打量来人,这人皮肤黝黑,不大像大同那边的军户,倒是像江浙沿海的人,故而好奇问了一声。

  “卑职陈佑,在福建时就一直跟随将军为亲兵,现为大同兵车营总旗。”

  那人在向魏广德行礼后答道。

  “哦,你一直都是俞将军的亲兵?”

  魏广德闻言点点头,示意他坐在旁边凳子上说话。

  “俞将军到了大同还好吗?”

  魏广德懒得去问他们这些亲兵是怎么去的大同,想来估计也是陆炳那会儿做的安排。

  随后,陈佑把俞大猷到了大同后的经历简单和魏广德说了遍。

  不得不说,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不愁饭吃。

  发配俞大猷的公文到了大同后,李文进看到这次朝廷处置的居然是浙江总兵俞大猷,他虽然不知道俞大猷是怎么闹到这般田地,可他知道,俞大猷领兵打仗的本事。

  所以在俞大猷一行人到了大同后就得到李文进的接见,至于什么发配,到了这里就算是发配了,难道还真要把一镇总兵弄去当小兵蛋子不成。

  俞大猷也是有个闲不住的人,在衙门里休息几日后就向巡抚李文进提出想要外出,在大同周边看看。

  俞大猷的要求,自然得了李文进许可,开始在大同各卫所和边堡仔细查看一番,从底层士卒那里打听鞑子的作战方式。

  有了底层士卒的介绍,虽然俞大猷是第一次到北边,可也大概想明白了边镇这些年遭遇鞑子骑兵战绩不佳的主要原由。

  已经领惯兵,他自然不想闲赋在家,于是琢磨着怎么缩小明军和鞑子之间战力的差异,这才有了独轮战车的出现。

  “我看俞将军的信里说,独轮战车曾经在边堡使用过,效果很好,那是怎么回事儿?”

  知道了来龙去脉,魏广德又好奇问道。

  如果真有让人信服的战绩,独轮战车还是可以被批量制造出来装备部队的,只不过魏广德没想好这东西到底是怎么作战。

  独轮车,能提高多少战力?

  魏广德对此表示怀疑。

  “魏大人,当初李巡抚从他的标营抽调一部人马由我家大人指挥,就在城外扎营训练,同时也在摸索使用独轮战车的战法。

  当时鞑子一部千余人想要袭击大同右卫东路牛心堡,消息传来,我部距牛心堡不远,我方人马也有近千人,此外牛心堡还驻扎有右卫下辖三个百户所,所以我家大人一边派人给大同城里报信,一边就带着我们上去接敌。”

  陈佑介绍起那次和鞑子的遭遇战,其实与其说打了一战,不如说是鞑子看到明军奇怪进攻序列有点举棋不定,自己选择了跑路。

  当时鞑子正在围攻牛心堡,大批鞑子骑兵围着牛心堡转圈寻找防御漏洞,同时不时向堡内射出密集的箭雨制造杀伤。

  俞大猷的兵车营赶到后,直接用独轮战车以扇形队列开始突击鞑子骑兵,当鞑子进入火器打击范围后驻车,以独轮车上的佛朗机炮和鸟铳进行打击,阵后一队二百人的骑兵则左右游走负责保护。

  战车之间连接紧密,鞑子骑兵无法单骑突入。

  独轮战车轻便,不管鞑子如何左右移动,或者正面冲击,都始终以正面御敌,鞑子箭雨射来士卒都躲在挡板之后装填弹药,以佛朗机炮快速的装填进行打击。

  而鞑子分兵进攻,则较弱的一路就会遭到明军骑兵的冲击、牵制。

  此时牛心堡内明军也开始在城下集结准备出堡助战,鞑子看短时间找不到破敌之法选择了退却。

  魏广德听完陈佑的话,闭目思考半晌,大概想明白了那一战的场景。

  双方兵力其实比较接近,俞大猷手下可能也有千把人马,还有马军二百,这股人马就是放在边镇也算是一支强军了。

  这样的打法,让魏广德想起在宣府看到的那些战车。

  唯一不同的就是,那批曾宪制造的装备,进攻和后退有些麻烦,需要驮马牵引,虽然也可以使用人力推动,但那只能是短距离机动。

  若是小股明军和鞑子交战,似乎这独轮战车还真有一些奇效。

  若是大战,这独轮战车也只能是在局部战场发挥作用,毕竟独轮车的遮蔽始终不如四轮战车,魏广德可是仔细研究过那种战车的使用,感觉和后世二战前西方陆军的战法类似。

  那会儿的坦克,不就是伴随步兵,充当火力点,盾牌的作用。

  而在此时的边军中,也是如此看待那批大型战车,伴随步兵行动,战时结阵形成一道营寨,阻止鞑子骑兵突袭。

  不过,和坦克的区别就在于,它能作为防御工具却不是进攻利器,除非指挥官谋略超群,把鞑子围住,用车阵进行封堵,才有机会全歼敌军。

  而俞大猷的发明,可以看做是轻型坦克,有一点防御力,重点是这玩意轻便,可以在进攻中使用。

第350章陈矩密访

  从陈佑口中知道了俞大猷独轮战车的作战经历,魏广德虽然觉得这东西有些效果,可那次所谓的实战,说实话,价值不大。

  双方充其量只是对峙,有过一些佯攻,但是最终都没有大打出手,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这件新式武器在战场环境中的真实威力。

  当然,魏广德也知道,现下的蒙古骑兵,因为铁料缺乏,现在他们能组织的也只能是轻骑兵部队,就连俺答汗本部都没有组建重骑兵部队用于突阵。

  现在的蒙古骑兵和后世玩游戏打怪的放风筝战术差不多,在敌人军阵附近游走,抛射箭雨攻击敌方,直到对方经受不住打击军阵崩溃,他们才会趁势杀入敌阵。

  只要能够防御鞑子骑兵抛射,军阵屹立不倒,对峙过后大概率蒙古骑兵会因为没有好机会选择战术撤退。

  俞大猷那一战,显然鞑子是受到兵力不足的困扰。

  别看俞大猷手上人马和他们相近,可别忘了左近的牛心堡里还有数百明军,他们不是内地那些不知战争为何物的军户可比,常年在边镇和鞑子厮杀,战斗力也是相当强悍的。

  而明军虽然名义上上两股,可实际上却是三伙,鞑子那千把人需要分成三股力量进行防御,还要选择出重点攻击目标。

  牛心堡明军需要分出少量骑兵监视,而明军后方那二百骑兵也需要分出相应骑兵进行应对,这样剩余可以攻击明军步卒的骑兵就大大减少。

  所以在发现明军兵力略占优势,对方又使用一种他们没有见过的武器作战,几次试探后发现占不到便宜,主动放弃这次军事行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独轮战车的作用,鞑子也能看出来,那块挡板太明显,就是防御他们箭雨的,相当于以前明军军阵前的刀盾手,只不过这玩意防御面积更大一些。

  叫信使下去休息后,在家里吃过午饭,魏广德回到翰林院就在琢磨这事。

  书案上信纸也铺好了,就是考虑怎么给俞大猷回信。

  试探朝廷的看法,这个很简单,但是魏广德觉得现在做这件事儿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有实战效果的武器,朝廷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即便造价超高,也会少量装备部队而不会束之高阁,更何况俞大猷搞出来的是低配版步战车。

  和以前明军装备过的战车相比,独轮战车的造价便宜了许多,若是经过实战检验后证明其效果,就没有不装备的道理。

  而说操之过急就在于都没有真正投入到战场上,那独轮战车看上去又如此简陋,如何能让人信服。

  独轮战车造价虽然低廉,可不代表就可以肆意浪费国帑,现在朝廷财政紧张,正该是节俭开支的时候,清流们自然愿意捏大同这个软柿子。

  想到这里,魏广德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在信纸上写上自己的想法。

  独轮战车造价不高,如果大同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从府衙调拨一笔银钱打造一些,抽调人马进行相关的训练,待鞑子攻打大同周边军堡之时进行一次实战,真正意义上的实战。

  待出了实战效果后再申请朝廷军费,从军费中划出大同府衙的开支即可。

  否则,以现在独轮战车所变现出来的战力,很难让朝廷接受它,更遑论为此拨款,哪怕按照俞大猷的想法,组建七个兵车营不过千辆独轮战车,所需军费不过千两,却也很难被兵部、户部接受。

  实际上,就算这个时候大同巡抚李文进上书此事,估计也只会引起朝廷里一些人的注意,但是仅仅是注意而不是支持。

  要知道,如果战车效果真的好,那绝对不可能只是大同一地打造这样的武器,九边重镇和京营肯定都是要装备的。

  信写好后,魏广德倒是没有马上就装入信封,而是打算晚上回去再说,还要在考虑考虑。

  这个时候,魏广德想到了高拱。

  高拱是一个比较刚强的人,他对大明和蒙古鞑子之间的关系,一向主张强势回击。

  在这点上,他和嘉靖皇帝的态度倒是一致。

  让卢布出去叫来张吉,“拿我的帖子去请高拱高大人,晚上熙凤楼,我请。”

  魏广德没有叫其他人,包括他那些老乡,打算单独和高拱聊聊大同那边的事儿,也请他关照下被发配过去的俞大猷。

  两人官职差异巨大,高拱提前知道的朝政,可比他魏广德灵通很多,有时候讨论的话题涉及到俞大猷的话,高拱也可以帮忙先转圜一二。

  时间有点紧,毕竟已经是下午,也不知道高拱是否能够赴约。

  “见到高大人,如果他答应赴约,你就先回府去,我书房案桌上镇纸压着的那封大同来信给我带过来。”

  魏广德当然不会让高拱看到俞大猷写给他的信,他只是要使用其中那副俞大猷画的独轮战车图。

  不过不巧的是,卢布很快就回到翰林院。

  “老爷,高大人今晚有约了,不过我和他约好明晚熙凤楼赴宴。”

  听到卢布的话,魏广德点点头。

  因为不是甚么大事儿,自然没有让高拱非来不可的道理,实际上一开始他在给张吉交代的时候就说明了,高拱答应赴约就回家取东西。

  “知道了。”

  魏广德点点头,答应一声。

  当晚没有安排,魏广德下值后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和同僚一起出去喝酒听曲,玩到都快夜禁才告辞回返家中。

  不过进门以后魏广德就有点微楞,前院大堂上居然灯火通明的。

  魏家豪富,可也没有到把灯油蜡烛随意使用的程度。

  晚上这个时候,除了值守人员呆的房间以外,其他屋子一般都会早早的熄灯休息,至于大堂这样的地方肯定早就是漆黑一片了。

  里面亮着灯,看样子点的蜡烛还不少,魏广德就知道,只能是有贵客才会这样。

  “谁来了?”

  魏广德开口问门房,那门房正在关门,还没来得及给魏广德汇报家里的情况。

  这时候听到魏广德的问话,急忙暂停手上的伙计,凑到魏广德身旁小声说道:“老爷,是宫里的陈公公来了,夫人让人准备了茶点伺候。”

首节 上一节 30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