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24节

  不是支持和反对的各占一半,而是反对的,认为该问罪大同的官员占一半,还有一半是没什么态度的,也就是中立,就没听到几个支持的声音。

  也是,朝廷已经对此战做了部署,想法其实和大同类似,只是盘面更大,直接动用两镇兵马扫荡河套,而不是出动一镇兵马去偷袭板升。

  最麻烦的还是功过的定论,大同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

  杨博头疼,说起来不管是大同巡抚李文进还是总兵刘汉都是他手下,不过整件事儿串联到一起,杨博还是觉得有点怪异。

  李文进,管理地方政务是把好手,不过对于调兵打仗就是门外汉。

  之前大同战事,他基本都是丢给刘汉去打的,自己做甩手掌柜,只负责把后勤保障做好。

  刘汉嘛,将门,守成有余进取不足,野心有点但是胆小,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筹划这么大的事儿出来。

  要说这次偷袭板升城是李文进的主意,杨博是敢用脑袋担保,他想不出来的。

  可要说是刘汉动的心思,刘汉有这个脑子却没那个胆子。

  毕竟整件事是先斩后奏,打赢了好说,降罪不至于,可功劳也会被抵消大半,可一旦打输了

  杨博这会儿想的就是,好像自己对那两个老部下都看走眼了,居然想不出来这偷袭板升城的计策到底是谁搞出来的。

  算了,还是等着西苑的召唤吧,公文已经抄写送到了内阁,想必此时两位阁老应该已经赶往西苑了。

  而这时候的西苑永寿宫宫门处,严嵩和徐阶还真就静静站立在一侧,等待着皇帝的召见。

  都快晌午了,兵部忽然送来一份公文递到徐阶手里,虽然有些奇怪,但是徐阶也没当一回事儿,可是漫不经心翻看只看了两眼就不淡定了。

  此次迎战俺答部,朝廷的计策他是有全程参与的,可现在兵部送来的大同总兵刘汉的奏报倒是和之前魏广德想的计策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这事儿不小,大同这样擅自出兵,打不打得赢另说,会不会影响到朝廷的作战部署才是最重要的。

  随公文附有杨博的一张条子,此时兵部尚书杨博就在为此事而担忧。

  大同军偷袭板升城,放在平时自然是好事儿,可是在这个时候就未必了。

  板升被明军攻击,带来的结果就是俺答部兵力西移的时间就要提前,若是正好和延绥、宁夏二镇扫荡河套的大军怼上,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怕是二镇明军就要吃大亏了。

  叫停延绥、宁夏自然是不可能的,军令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军中,说不好人马都已经离开了驻地。

  头疼。

  徐阶感觉真的头疼。

  赶紧的起身,拿着东西就去找严嵩。

  对于这样的军国大事,严嵩自然也不好处理,只能对徐阶说道:“去西苑吧,这样的大事儿,不是我们能做主的。”

  “严阁老,徐阁老,皇爷让你二位进去。”

  这时候,宫门里出来一个內侍,传达了嘉靖皇帝的旨意。

  两人跟在那內侍身后进入永寿宫,很快就到了宫殿门前。

  “请。”

  內侍闪身到一侧,向他们做了个请的姿势,严嵩和徐阶一前一后迈步入殿。

  进来大殿就看见嘉靖皇帝坐在上面,应该是在翻看手里的道家典籍。

  四书五经早就被当今皇上不知丢在哪里去了,现在能让他坐下来看的,怕也只有道家的书籍了。

  “参见陛下。”

  严嵩和徐阶上前行礼,嘉靖皇帝这才放下手中的书籍,抬眼看看两人开口问道:“这时候过来,有什么事儿吗?”

  先前看书的时候,有內侍来报说严嵩和徐阶求见,嘉靖皇帝就知道肯定又有大事儿发生。

  一般的事儿,不过就是在处理奏疏的时候附条子送到司礼监,只有很重要的才会直接入宫。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事可以被认为是大事,不能耽搁的大事,貌似也只有宣府那边了。

  莫非

  嘉靖皇帝只是点点头,示意带人进来,自己先把典籍那章最后一点文字看完。

  事情已经发生了,急是急不来的。

  求神问道这么些年,道术没有练出来,倒是把道家超脱的心性给练出来的。

  “这是兵部送来的文书,大同军在刘汉的指挥下,于十日前出了长城,偷袭板升城。”

  严嵩边说边从袖中把兵部送来的抄文递了上去,黄锦此时也迈步上来,从他手中接过那公文,随后恭敬的交到嘉靖皇帝手里。

  “大同?刘汉?”

  嘉靖皇帝听到严嵩的话,眼角抽了抽,随即伸手接过黄锦递来的公文快速浏览起来。

  若是放在以前,大同军敢出长城偷袭俺答部,这绝对是大功一件,不过眼下皇帝和朝廷的注意力都放在宣府,如果还有值得关注的,自然就是延绥宁夏二镇军马的情况。

  嘉靖皇帝看了公文,又看了杨博附的条子,眉头随即就皱了起来。

  当初魏广德的计划,嘉靖皇帝是向杨博仔细咨询过的。

  二镇兵马梳理河套需要十几日的时间,而这时间正好就是消息传递到宣府俺答汗面前和俺答部西移的时间,所以是可以保证二镇兵马既能消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又不至于和俺答部援军交手。

  可现在不同了,大同军的行动肯定让俺答部西移的时间提前,如果他们拦截并击败大同军,再收到河套被袭的消息,继续西进就会在半道截住延绥宁夏二镇的兵马。

  “嘶”

  看到这里,嘉靖皇帝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一次性败掉三镇机动人马,这九边可就要出现好大一个窟窿。

第371章失魂落魄

  “哗哗哗”

  密集的马蹄声中,一队红袍骑兵驾御着战马伴着夕阳的余晖在草原的奔驰。

  不多时,天色渐晚时,草原上一处高高隆起的土堆出现在他们面前。

  说是土堆,其实也不准确,说起来更像是一道土墙。

  选择一处坍塌比较厉害的地方骑马跨过土墙,后面又是广阔而平坦的草原。

  “这里,以前应该也是一道边墙吧。”

  骑兵们上了土丘,其中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勒住缰绳开口询问身边的同伴。

  他们的穿着和身旁之人明显不同,没有红色战衣,而是各自穿着一身白色的山文甲。

  “不知道是哪朝修的,早就坍塌的不成样子了。”

  身旁那人开口回答道,随即抬头看看天色又接着说:“不行,今天赶不及过去,还有十来里路,要是继续赶路怕天黑遇到狼群就麻烦了。”

  随即抬手用马鞭指着土丘下方说道:“今晚就在这里宿营,明日一早再过去勘察地形。”

  他们,自然就是大同镇总兵官刘汉和俞大猷,安排好队伍后,他们就脱离大队,提前赶往安银堡。

  十来里地,对他们这样清一色的骑兵来说,其实距离也不算远,可是正如刘汉所说,赶过去天色肯定全黑了,草原上的狼群可厉害。

  别看他们这里有几十名全副武装的明军,可要是遇到大点的狼群,也是不好对付。

  俞大猷微微点头,认同了刘汉的说法,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就在俞大猷看着亲兵构筑营地的时候,京城西苑永寿宫大殿里却是站了不少人,只是所有人都低头垂手,大气都不敢喘。

  嘉靖皇帝在知道大同发生的事后,喜悦的心情仅仅维持了一瞬,就在看到杨博写的条子后被浇灭。

  随即,不仅是兵部官员,以及六部的其他人,但凡有过统兵作战经验的官员都被召集到西苑。

  找这些人的目的也很明确,分析北方战况,研究对策。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此战因为大同军的莽撞行动,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到目前为止都不利于朝廷,可以说此战的前途难料。

  或许,不少官员对于损失三镇的机动兵力并不认为是多大的事儿,可是对于被召集到西苑的人来说,他们大多都在边镇呆过,可是很清楚实际情况的。

  所谓的机动兵力,其实才是各镇的主要战力,或者说是真正的精锐。

  九边重镇,各镇兵马多则十余万,少则几万,看上去还真不少,可实际情况是,明军各卫所都有自己的防区,各镇只有少量游击将军所率领的人马属于可以抽调的兵力。

  而遇到朝廷的调兵令下来,则往往是从各卫所抽调青壮,剩下一堆老弱残暴守卫防区。

  如果是看纸面数字,各卫在被抽调后战力依旧客观,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青壮的抽离会让整个防区的防御力降到最低点,整个防区如同筛子一样一捅就破。

  大殿上虽然站满了人,可是气氛却极度压抑,落针可闻。

  嘉靖皇帝皱眉坐在御座上,他这一下午几乎一直就坐在这里,看着兵部官员前来,对战局一通分析,给出一个让人沮丧的答案,而在嘉靖皇帝需求解决办法时却都是沉默。

  然后,不断的招来官员,他们有些在来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再了解详情后做出的也是和兵部类似的,让人丧气的分析,也没有提出对时局的应对办法。

  那些不了解情况的官员到来,在知道原由后进宫是的欢快心情也瞬间消失,然后就是重复先前官员们的表现。

  现在,永寿宫的大殿几乎都要被人填满了。

  “都没有办法吗?难道朝廷就什么也不做?”

  看着下面的朝臣,嘉靖皇帝虽然心知此事突然,彻底打乱了朝廷的部署,可是却必须拿出应对来,不是装鸵鸟就能混过去的。

  至于给人快马送信,或者紧急调集兵马支援,洗洗睡吧,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兵部,立即着手部署应对,就以大同、延绥和宁夏镇被鞑子攻破制定应对策略,户部不管如何,必须保证兵部的粮草需求,不管你们是去借还是去抢。”

  嘉靖皇帝说出这话的时候,满脸阴鸷,显然是在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

  大同,大同。

  本来战局好好的,全在朝廷的控制之中。

  但是,他们莽撞的出击行动,却有可能动摇整条战线。

  最可气的还是,大同此战如果打掉了板升城,朝廷在战后还不宜对他们进行惩处,至少不能太重。

  现在只能考虑调动内地卫所充实边防,防备俺答部在突破三镇后继续南下抢掠,祸害更多的地方,还要防备俺答部在攻破大同后再次进逼北京城。

  上面的皇帝在生气,下面的臣子自然噤若寒蝉,而大臣队列最后面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官员此刻也是满脸严肃的站在那里,只是没人知道,此刻他心里早已经是肝胆俱裂。

  肝胆俱裂,不是被气的,而是被吓的。

  魏广德是比较早被召进永寿宫的官员,毕竟当初他曾经指挥过和俺答汗的交战。

  只是进到这里,了解到北边详细的情报后,魏广德也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大同的行动真的打乱了他的计划,时间也紧凑,哪里有什么办法来应对。

  最关键的就是,他们的进兵无疑会让俺答部军队提前西移,从而让攻击河套地区的明军陷入危险境地。

首节 上一节 32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