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336节
刘汉稍微犹豫后就摇头说道:“俞将军提议很好,按他所说,这骑马步兵在两广剿叛过程中就有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步卒机动力,可两广那里的马匹并不适合在咱们这里使用,南边地形就不适合骑兵作战。”
李文进听了也只是点头,不再多言。
想想也是,有战马还不发展骑兵,难道真的去搞骑马步兵。
算了,这个提议就算了。
“大猷,明日你也重新编写一份兵车营的构思,就以我标营的蓝本打造。
想来这奏疏上去,朝廷应该会很重视,继而在九边打造这样的兵车营,所以这建军费用一定要控制好,别因为银子的事儿,把提高边军战力的好法子给扼杀了。”
李文进想要全力推动兵车营,不仅是因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在这次安银堡大捷中的功劳,主战部队可是他的麾下,更可以让自己的名字传进朝中,甚至可能会留在史记里。
找到中原军队对抗草原骑兵的法子,难道还不该被后人记住吗?
虽然兵车营是俞大猷构思出来的,可没有自己的推动,谁知道?
黄锦伺候嘉靖皇帝睡下后,出了宫门,门外高忠和陈矩还等候在一旁。
“跟我来。”
黄锦从他们两人身边走过,嘴里淡淡说了句。
很快,他们走进了永寿宫旁一处小院子,三人进了一间屋子,屋里蜡烛早已被小內侍点燃。
这里是黄锦休息的屋子,今天叫来高忠和陈矩也是有他的想法。
“你们坐吧。”
黄锦在自己习惯的位置坐下,嘴里也对他们说道。
不过坐下的也只有高忠,陈矩只是规规矩矩的站在高忠侧后。
没有寒暄,黄锦直奔主题。
“今天小陈子的话倒是有点道理,我记得上次杨博就说这刘汉打仗不行,可守城还算是把好手。”
黄锦开头就说道。
“是的,我有印象,当日大殿中,杨博是这么说的。”
高忠点头附和道。
“现在想来,当初咱们都太悲观了点,只要这次刘汉能够守好,就像小陈子说的那样,拖上几天时间,咱们就赢了。”
“确实如此,一开始杨博就说了最悲观的话,我们都受到他的影响了。”
黄锦话语落下,高忠就接话道。
“要说这消息,还是锦衣卫来的快,明日一早你去找朱希忠,让他收到大同的信息,不管好坏先知会我们一声,这几天的日子可太难过了。”
黄锦对高忠说道。
他没有吩咐让陈矩去,毕竟陈矩的身份太低,根本不够格。
高忠闻言微微点头,“明儿一早我就去。”
第381章大同战报
第二日一大早,高忠就离开住所前往拜会朱希忠。
成国公朱希忠前段时间接管锦衣卫后,还在锦衣卫指挥衙门呆了一段时间,可是毕竟他只是挂着锦衣卫指挥使这个差事,对于他这样的勋贵来说,自然不愿意过多参与到机密事中。
其实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大都督这个职位,清闲。
已经是成国公,品级上已经升无可升,自然也不指望再立大功,寻求继续晋升。
他要真有建功立业的心思,怕是嘉靖皇帝又会睡不着觉了。
高忠在五军都督府和朱希忠见面,时间很短暂,这几天朝廷的风向朱希忠自然清楚。
“高公公,大同要是有消息,肯定是要第一时间知会宫里的,可不敢耽搁。”
朱希忠对于高忠的话,当然是不敢听的。
“只是希望报告前先给我或者黄公公那里说下,免得太过突然,皇爷那里”
朱希忠明白了,怕是他们担心消息不好,皇帝那里不好伺候,他们要先做一些应对。
高忠和黄锦,两个人他都不想得罪,可是军情也是耽误不得的。
经过短暂思考后他就有了主意,对着高忠说道:“这样吧,有军情过来,我一边去宫里上报,,另外会派人给公公送信。”
两人目光对视中,就理解了相互的意思。
朱希忠的决定虽然不是最好,可也是能接受的。
军情紧急他不能耽搁,可是觐见皇帝的过程中稍微动作慢点,先给他们知会一声,虽然时间短暂可能难以做好应对,可也只能如此。
好吧,其实朱希忠这么做,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在嘉靖皇帝那里,最得宠的勋贵,也就是这位成国公了,其他几个公爵都差了不少。
谈好事儿,高忠就从五军都督府告辞出来返回宫中,而此时京城左安门外,晃晃悠悠来了一辆马车,车头左右挂着“四川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牌子。
就在马车即将进入城门前,车帘被掀开,黄光升略微憔悴的面容出现在这里,看着京城高大的城墙思绪万千。
他又回来了。
从嘉靖二十年从京城调往浙江任按察司佥事,之后历任布政司参议、广东按察司副使、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广东按察使等职务,现在终于回来了。
朱希忠送走了高忠后,处理了一些都督府公务就闲了下来,寻思着是不是去京营看看。
现在北边局势紧张,他也担心真闹出大祸事,虽然京营已经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总归还是要尽力扶一扶,不然到时候真要派上用场却拉不出来,在皇帝那里失分。
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儿,朱希忠起身吩咐亲随,“给我着甲。”
他打算去京营看看,在宣府发来急报后,按照兵部和都督府的手令,在京各卫所都开始整训。
不过京营是个什么样子,在京官员都很清楚,朱希忠也没有急吼吼的就去整顿京营,而是留下充足的时间让那些人收拾首尾。
现下,眼看着没多少时间了,他需要过去看看。
亲随抱来朱希忠的战甲,开始给他一件一件穿上。
进入军营,自然要顶盔掼甲,才像个带兵之人的样子,朱希忠还是很在意这些细节的。
“公爷,卫里有人来送消息。”
亲随正在给他穿戴山文甲的时候,门外小厮在门口报道。
“卫里?”
朱希忠一听,嘴里念叨一句,他知道这是指锦衣卫的人,虽然奇怪这个时候有什么重要的事儿不能明日一早送来,不过还是开口说道:“叫他进来。”
等来人进门的时候,朱希忠已经穿戴好。
因为不是出门打仗,自然不会披挂三层铠甲,仅仅是外罩山文甲,让他看上去更加英武不凡就好了。
“禀大都督,大同密报。”
来人进屋看到朱希忠全身披甲,自然知道他这是要外出,急忙从怀里抽出一支竹筒递了过去。
“是守有啊,随便坐。”
朱希忠顺手接过竹筒检查封漆,嘴上也说道。
“不敢。”
来人正是刘守有,虽然他祖上和成国公朱希忠打过交道,可毕竟人走茶凉,虽然朱希忠对他还算客气,但是下属终归是下属,他绝不会造次。
验看封漆无误,朱希忠刮掉封漆打开竹筒,从中倒出里面的字条,随即展开一看。
“咦。”
仅仅一瞥之后,朱希忠就惊讶的发出声来。
随即他就面色严肃的重新又把手中的字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随后把字条一折,脸上阴晴不定。
字条上的字他都认识,合在一起的意思他也理解,可是怎么就觉得那么匪夷所思。
这个时候特殊,要是锦衣卫把情报搞错了,在皇帝那里可不是简简单单骂上几句就能过去的。
这是大同锦衣卫百户所发来的消息,字条上居然写的是大同军出塞偷袭板升城成功,回程途中在杀胡堡以北几十里,一处早已废弃的军堡安银堡附近打败俺答部精锐骑兵万余的消息。
内容很短小,但是也把需要传递的消息清楚的表达出来了。
可是,这张字条到了朱希忠手里,却完全变了味,他完全不可置信这条消息的真伪。
还有比几千人马打败俺答部万余人,还是精锐骑兵更加扯淡的消息吗?
万余人,按照明军的战力,即便是最精锐的边军,没有三万以上也是打不过的。
可是大同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怎么说的,就那出塞的几千人就击败了万余鞑子,也不怪朱希忠此时是一脸的不相信。
或许,这样的消息是传到文官那里,早就激动兴奋的无以复加,急匆匆就要往西苑冲,给嘉靖皇帝报告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可是朱希忠毕竟是军伍出身,知道明军的实际战力。
说不相信,这东西又是货真价实锦衣卫传递来的信息。
如果锦衣卫传递假情报,家法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
朱希忠也不相信大同的锦衣卫会干出这么傻的事儿来,图什么啊?
看到朱希忠的表情,下面的刘守有就知道大同那边肯定有事儿,而现在最大的事儿无过于大同军和俺答部的战况。
“大都督,可是大同军战败的消息?”
密报,那是只能由掌事人看的消息,刘守有是看着朱希忠的表情作出自己的猜测才会这么说。
如果是真战败了,那还不得马上报告西苑,朝廷才好及时作出应对才是。
想起那是大同,刘守有内心也不免唏嘘,他祖上可就是宣大总督,当初住节地就是在大同。
事实上,大部分的宣大总督都会把驻地选在大同,也就现任总督将宣府看的更加要紧,所以选择驻扎宣府。
果然,这次让他蒙对了,俺答部的主攻目标还真就是选择了宣府。
“战败?呵.”
对于刘守有的话,朱希忠冷哼一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就是觉得手里这份情报怎么就这么让人觉得不踏实。
“你看看吧。”
虽然情报在自己手里的时间不长,可朱希忠仔细看过纸张和上面的暗记,全部无误,不像是伪造之物。
让刘守有看看,鉴别下,有这心思在,朱希忠就把手里的字条递给了刘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