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37节

  刘守有立马双手接过,打开一看字条上的内容,随即和朱希忠露出同样阴晴不定的表情。

  实在是让人很难相信字条上内容的真实性,随即他和朱希忠做了同样的事儿,检查纸张和暗记。

  收到竹筒的时候,锦衣卫的人就检查过竹筒和上面的封漆,也都是无误的。

  自然,仔细看了一小会儿,刘守有就判定这情报不管是纸张还是暗记、印章全都是锦衣卫的东西,不可能是伪造。

  虽然情报内容有些惊世骇俗,但是刘守有还是很快就接受了,不管怎么说,最后出错的话,板子是打在大同百户所那里,只是他也明白朱希忠现在的担心。

  “大都督,不管情报真假,这东西确实出自锦衣卫,还是应该报到宫里去的。”

  刘守有此时已经把字条折好,双手奉到朱希忠身前。

  这是军情,朱希忠自然知道不能拖延的道理,何况宫里那位肯定也等的望眼欲穿,这个东西交上去,很大概率会博龙颜大悦。

  只是,怎么就这么让人不踏实呢。

  “情报里说,这是刚得到的消息,具体细节还在打听,想来大同那边的捷报应该已经在路上了,这样的情报,应该没人敢弄虚作假。”

  刘守有交出手中纸条后又说道。

  朱希忠闻言微微点头,伸手拍拍刘守有的肩膀,“汝有祖上之风,早晚必成大器,今年刚升百户是吧,好好干,我看好你。”

  “谢大人栽培。”

  刘守有急忙躬身行礼道。

  刘守有出门后,朱希忠看着手里的字条,“给我穿上朝服,我要入宫。”

  刚刚才换上铠甲,这马上就要脱下来换朝服,也是够麻烦的。

  不过想到纸条上的内容,想想今早高忠突然到访,莫不是西苑里已经得到什么消息了吧。

  这个时候,朱希忠后知后觉起来,发现其中似乎还有事儿。

  叫来亲信随从,小声在他耳中嘀咕几句,让他马上去给人送信,自己这才又站定,不紧不慢让人摘除铠甲,随后换上朝服。

  在朱希忠离开府邸往西苑去的时候,高忠那边已经得到了成国公朱希忠让人传来的消息,当即就被惊得目瞪口呆。

  那人说什么?

  大同军打赢了俺答部?

  在陈矩的口中,说的是只要刘汉、俞大猷能稳住战线不崩,拖延些时日,这一战的局面就会被反转过来。

  而魏广德的判断是,刘汉大军在关外打败了,只要李文进听俞大猷的话守卫大同各堡,大同依旧会固若金汤。

  俞大猷,大同捷报里面提到这个人,是他率兵攻占了板升城,现在锦衣卫的情报说明军在关外打赢了鞑子,不会就是这个人吧。

  想到陈矩从魏广德那里依样画葫芦画出的独轮战车,好像成句说魏广德对俞大猷也是非常推崇,认为他是当世大将。

  想归想,高忠此时脚步飞快从司礼监往西苑跑,他要在朱希忠进宫前把消息告诉黄锦,虽然这是个好消息,可总让人感觉到不安。

  此刻,在京城所有已经知道大同大胜消息的人,内心里都对这个消息感觉的不安,实在是他们见多了边镇的虚报战功和杀良冒功。

  临近永寿宫宫门的时候,高忠也已经想通了,这事儿大同按说是不敢虚报的,毕竟影响颇大。

  这可不是某军堡遭到鞑子围攻,然后将领斩将夺旗击败对手赢得胜利,这个确实不好查证,毕竟人证在对面草原上。

  这次根据宣府的变化,其实就能看出来大同到底打的怎么样,何况还有河套那边的明军。

  只要河套那边没有俺答部大军的救援,那才算印证了大同军胜利的消息。

  总之,明军虽然有虚报战功的情况,可是这样的大战应该不敢作假。

  “哈哈.”

  想到这里,高忠不免得意的笑了两声,苦日子算是到头了。

  很快,高忠就进了永寿宫。

  内廷的人和外臣的差别就在这里,外朝大臣入内需要请求,高忠直接就进去了,当然他不是进入大殿见皇帝,而是让陈矩悄悄顶替黄锦。

  在大殿外一处角落中,高忠把朱希忠让人通报的消息告诉了黄锦,现在就等黄锦定夺了。

  “这是好事儿。”

  听了高忠的汇报,黄锦如释重负般说道。

  至于高忠打的那点心思,黄锦懂,但是他却不会支持。

  抢先报告好消息吗?

  呵呵,你一个内廷太监哪里来的情报。

  就算是扯出东厂,可那还不是伱监视锦衣卫的成果,无非就是你东厂的人腿脚快一些。

  “现在想来,前几日小陈子从魏广德那里回来,我们要是把他说的那些告诉皇爷,或许这两天还好过一些。”

  黄锦也微微有点遗憾,“不过无所谓,只要打赢了,皇爷龙颜大悦,我们的好日子就回来了,来日方长。”

  黄锦对高忠说道,高忠微微点头,他不能和黄锦有冲突,实在是比不了。

  “那,我这就先回司礼监去。”

  高忠把消息告诉了黄锦,永寿宫也不是他呆的地方,于是小声说道。

  “不用,一会儿成国公过来,你正好也恭贺一下,这几天皇爷可是愁苦了,正该热闹热闹。”

  黄锦小声说道。

  就在这时,永寿宫门处一个小內侍朝他们飞奔而来。

第382章叙功

  申初,也就是下午三点左右,到了明朝官员下班的时间。

  不过在今日很是奇怪,各大衙门门前没有出现官员们鱼贯而出的场面,而各衙门门口的守门人也都是见怪不怪,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也是聚拢在一起热络的聊着什么。

  “我反正觉得大同那边的老爷是胆大包天了,嘿嘿.几千人干跑鞑子几万人,开什么玩笑。”

  “我觉得也是”

  从他们身边走过,就能听到人群里正在激烈的说着什么。

  大明朝内廷、外朝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四处漏风的筛子,在朱希忠入宫禀报了大同锦衣卫发回来的情报后,很快就从西苑传到了宫里,进而是内阁,再到京城各大衙门。

  现在内阁阁臣和六部九卿这些朝中大佬再次被嘉靖皇帝召进西苑议事,随着传旨官员之口,小道消息也算是被官方进行了证实。

  之前流传进各大衙门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视其为假消息,不知是谁哗众取宠编造出来的谣言。

  可是当传旨官员和堂官一起走出时,值房书吏自然把刚才在值房听到的话传了出来。

  而各衙门里的官员没有准时下值,也是因为这条让人匪夷所思的消息影响,此时官员们大多聚集在一起讨论着这件大事儿。

  这些天,京官们虽不说人心惶惶,可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边镇可以预见的会遭遇一场大败,都察院和六科都已经在考虑应该找谁来为这场战争背锅。

  可是今天传来大同的战报,完全颠覆了之前所有官员的判断,明军打赢了。

  兵部的官员聚在舆图前推演,只不过那一仗的消息太少,只知道个结果,自然是推不出什么名堂来,很自然就变成了重新审视北边局势。

  户部官员讨论的则是北边打赢了,是不是现在正在执行的一连串的调兵令可以终止,让已经出发的各部各自回营。

  大军在外,这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

  如果用不上那些孬兵,还不如直接让他们打哪里来回哪里去,节省些开支,缓解下朝廷的财政压力。

  至于其他与战争无关的衙门,则是讨论最为激烈的地方,其中内容自然就是这到底是真还是假。

  真的打赢了,有功之将自然该受赏,而如果是虚报战功

  左都御史周延在离开都察院的时候,熟知手下这帮人尿性的他下了严令,在没有大同战报送入京城前,严禁御史臆想战事。

  这些天朝中气氛压抑,做为大佬的他自然也听到内廷传出来的消息,皇帝很不开心。

  这个时候如果有哪个胆大的跳出来指责大同虚报战功怎么行,现在消息是锦衣卫传递来的,弹劾都师出无名。

  就算大同真干出这样的事儿,做主的也不止是都察院,真当锦衣卫、兵部是摆设,现在的兵部尚书可是杨博,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

  关键还是现在这个时间很微妙,有个好消息传来,皇帝开心点,朝臣的日子也好过些。

  有问题,还是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有了周延的发话,都察院反而成为在京各大衙门里对大同最不感冒的衙门,御史们都是无所事事,然后准点下班。

  而此时的西苑里,一帮大佬在看过锦衣卫发回的情报后,先是沉默不语。

  也不奇怪,实在是这个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完全超乎他们的想象,一点准备都没有。

  直到嘉靖皇帝点名要杨博以此战报重新分析边镇局势,安静的氛围才被打破。

  “以大同军此战的结果来看,之前我们担心的俺答部顺势西进攻击延绥、宁夏二镇兵马.

  所以,现在摆在俺答汗面前就是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全力进攻宣府,放弃大同和河套地区,二就是从宣府撤兵,攻打大同、延绥等镇实施报复。”

  一番评论后,杨博对战局做出了自己的研判,同时分析了俺答汗可能会采取的应对措施。

  “就是说大同军这场胜利,彻底扭转了北边战局?”

  御座上的嘉靖皇帝问道,虽然这些他早已有所预料,可从杨博口中说出才让他有了真实的感觉。

  胜仗,肯定是会缓解、甚至扭转危急的局势的,只是这段时间连续的意外让形式急转直下又峰回路转,让他感觉很不踏实。

  “是的,陛下。”

  杨博没有回到先前的位置,依旧站在大殿中间说道:“现在战场的主动权虽然还在俺答汗手中,可是他能做出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就如我先前所说,要么继续攻打宣府,要么就是调转马头攻打大同,不管怎么选择,局势其实都已经有利于我军。”

  殿里官员甚多,可是不管是谁,出于什么心思,这个时候都没人对这份来自锦衣卫的密报表示质疑。

  “那就好,朱爱卿,虽然大同的军报可能还在送来的路上,你们锦衣卫也要尽快核实此战的消息。”

  “遵旨。”

  下面的成国公朱希忠立马站出来躬身领命。

  “这几日宣府可有消息传来?”

  魏广德是晚些时候才从来访的劳堪口中知道此事。

  大同军击败俺答部骑兵,这个魏广德到是有想到过,不过那是在梦中,由他亲自指挥的战斗。

  好吧,在魏广德看来,俞大猷能够顶住俺答部攻击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够击退对方,这个他是着实没有想到。

  俺答部骑兵的战力,魏广德是见识过的。

首节 上一节 33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