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54节

  严嵩、徐阶等人退出大殿,离开永寿宫,一路上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各自盘算着福建的突发事件,只有朱希忠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出了永寿宫就朝他们抱拳,先行大步而去。

  徐阶一边走,一边偷眼看了看周延,心中已经开始盘算是不是让松江府老乡顶替他的职位。

  这个人就是潘恩,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现任刑部左侍郎,一旦周延致仕,潘恩就是徐阶想要推上去的人。

  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两人过去还未高中时就认识,是他信得过之人。

  只是可惜,这潘恩和他是一代人,甚至比他还要大两岁,说起来年纪也不小了。

  想到这里,徐阶的目光看向前面的严嵩,只要潘恩能控制都察院两三年,应该就足够了吧。

  最近两年,徐阶已经敏锐的觉察到嘉靖皇帝对严嵩的不满情绪,似乎有主见削弱其影响力的意思在其中。

  现在看看朝堂,严嵩一系的势力似乎已经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重要职位上更是逐渐丢失。

  特别是近两年六部尚书之位,嘉靖皇帝有意无意的已经把严嵩一系的官员排除在重要部门之外,剩下的唯一臂助似乎就只剩下远在江南的胡宗宪了。

  而安排景王就藩一事,更是说明了一切。

  不管原本皇帝怎么考虑的,但是在严嵩一系明确倒向景王后,景王就藩已经让现在严家的势力如果热锅上的蝼蚁一样,开始焦躁不安起来。

  严家还能维持两年,还是三年?

  此时的徐阶,已经有了个大胆的猜测,同时他又考虑到另一件事儿上。

  出了西苑大门,朝严嵩、周延拱手告辞后,徐阶钻进了自己的轿子,放下轿帘前他轻声唤来长随,道:“去请高拱高大人,晚上到我府上赴宴。”

  说完话,徐阶放下轿帘,眯起双眼靠在椅背上。

  福建有人造反称帝的消息,当天散衙前就已经传的京城官场众人皆知的程度,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

  这年头,出盗匪不稀奇,可敢打出造反旗号的就不多了。

  谁不知道这么一闹,和朝廷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朝廷肯定是要发大军围剿的,可不像小股盗匪活动,很多时候朝廷还会听之任之。

  魏广德听到福建居然在嘉靖朝就有人起事造反,还打出飞龙国号也是觉得稀奇,印象里后世没怎么看到关于这件事儿的文章,或许因为很快就被围剿了,所以影响力不大的缘故吧。

  好吧,其实只要不是陕西闹闯贼,辽东闹建奴,魏广德自然都不会上心,在他有限的认识里,这两股实力才是终结明朝的主要力量。

  晚上约了一帮人喝酒,席间他们还以此说笑。

  “阁老,你的意思是,让魏广德去福建?”

  此时,在徐阶府上一处密室里,徐阶和高拱相对而坐,正在谈论今日他才想到的一个法子。

  “我觉得可以用那副青词的事儿,罚他出巡福建,我打听过了,京城里那些监察御史只愿意在京城周边几道巡按地方,南边的各省都是让南京都察院的御史去。

  而浙江除了胡宗宪起来外,连着两人御史都在那里吃了瘪,虽然没有丢官去职,却都被打上碌碌之辈的印记,福建山高,更是无人愿意过去。”

  “阁老的意思我明白,福建御史,需要有一定军事能力,让魏广德去到是可以,只是他未必愿意过去。”

  “今日在永寿宫里,陛下已经对福建道巡按御史吉澄表达出了不满,说起来,他确实失职,现在福建道御史几个人里,也就是魏广德最合适去那里。

  更何况,胡宗宪在江南执掌兵马,始终是大患,安排魏广德过去就近监视,我想裕王也不会反对。”

  听了徐阶说出的理由,高拱倒是有点心动。

  如果是调裕王府其他人南下,高拱还要有所怀疑他的动机。

  现在什么情况,裕王继承人的身份已经坐实,所有裕王府中人都在等待这朝廷对他们职位的重新认命,陈以勤、殷士谵等人肯定很快就要被授官升迁,这个时候被派出京城肯定是不好的。

  魏广德会不会得到升迁,高拱也琢磨不透,不过他相信魏广德身上打着裕王府的印记,嘉靖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高拱还在考虑,对面的徐阶看出高拱的犹豫后就笑道:“其实没那么多好考虑的,裕王的身份已经定下来,剩下更多的还是应该考虑对地方上的控制。

  眼下浙江、福建和广东集合了朝廷南边大部兵马,这些人马落在胡宗宪手里,不管是陛下还是王爷,想来都不会放心。”

  高拱听到徐阶的话,心里却是一惊,他已经敏锐的觉察到徐阶话里有话,虽然还不敢确定。

  “徐阁老的意思是”

  高拱迟疑着说道,但是说到一半却不知该怎么继续说下去。

  “严阁老致仕之事,应该是快了。”

  而徐阶却是毫不犹豫的接话说道:“你琢磨下这两年六部尚书的变化,吴鹏吏部尚书的职位,怕是很快就要换人了。”

  “换谁?”

  高拱急忙追问道。

  徐阶这时候却是翻个白眼,“陛下会选谁我哪里会知道,我们只有举荐之责,却无定夺的权利。”

  听了徐阶的话,高拱洒然一笑,确实,吏部尚书号称天官,虽然不能掌控高级官员,可是对于低级官员,特别是地方官这一块,权利确实极大。

  高拱这么急切的发问,自然也是对吏部尚书这一职位无比眼热,希望能够有裕王府的人获得,虽然从裕王府里出来的官员中,似乎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

  吏部,实权部门。

  “明日我去找善贷分说此事,只要他不反对,我们就按此定计。”

  从徐阶这里得到严嵩怕是位不久矣的判断,自然对于江南的兵权,裕王府就无比热衷起来,必须要争一争。

第397章被迫答应

  “明日我去找善贷分说此事,只要他不反对,我们就按此定计。”

  从徐阶这里得到严嵩怕是位不久矣的判断,自然对于江南的兵权,裕王府就无比热衷起来,必须要争一争。

  怎么争,自然就是让魏广德在福建道做出成绩来。

  想他胡宗宪,当初也是从浙江道御史起步,因为榜上赵文华而起事,难道裕王府还不如赵文华吗?

  第二天,魏广德还在去翰林院的路上就得到了消息,高拱约他中午谈事。

  魏广德心下虽然好奇,但也没想到高拱会找自己说什么事儿,完全没有想到高拱和徐阶打算让他去福建,伺机窥伺剿倭胡宗宪的职位。

  这个其实不奇怪,胡宗宪现在的品级和他之间,实在是差距巨大。

  当初胡宗宪爬上总督之位,其实中间还在浙江巡抚任上待了大半年时间,赵文华也没办法直接让一个七品御史直接升到二品高位去。

  “善贷,你看如何?”

  长安街附近一家酒楼,一间隐秘的雅间里,高拱和魏广德相对而坐,把昨晚他和徐阶所议之事和魏广德详细解释了一遍。

  魏广德听到叫他来所谈之事居然是让他去福建,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低头思索起来。

  说实话,按照魏广德的看法,肯定他是不想去的。

  其实京官,大多都不想被发配到地方去。

  一旦离开京城官场,以后升迁的机会就会变得渺茫。

  地方官员,一个萝卜一个坑,正常情况下只能慢慢熬资历。

  这个时代的官员,一个完整的任期其实是九年,每三年就要评定一次,要考满三次才算考满。

  当然,这不是说官员都要担任九年才会得到升迁,因为真正考满升迁的官员,其实都是被朝廷遗忘之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魏广德当然不会是这样,之前对裕王府的投资就注定了,裕王一旦登基,他很大概率就会快速升迁。

  可是在京城的升迁和在地方的升迁也是不同的。

  如果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你是在京城,自然就会是在部堂里升迁,依旧在中央任职,可如果是在地方呢?

  魏广德可不想在地方上去担任巡抚,甚至总督一类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将来就算“还部”,也只能是做到六部堂官之职,入阁的概率极小。

  这年代的读书人,除了金榜题名外,成为内阁阁臣就是他们的追求。

  如果在朝考的时候就被筛掉,没有能入翰林院,魏广德早就不考虑太多,只会想找个安逸点的职务混日子,享受生活就行了。

  可是既然已经进入翰林院,自然就要全力冲击内阁职位了。

  可是现在,徐阶和高拱的打算,似乎就彻底扼杀了他所要努力的目标。

  听起来似乎很不错的样子,先前福建担任御史,一旦剿灭了张琏一伙反贼,如果在剿倭当中再有一些战功,就可以争夺福建巡抚之位,进而窥伺总督之职。

  好大的官啊,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军务,可魏广德也知道,一旦真担任这个官职,那自己回京以后也只能做到兵部尚书,直到致仕。

  至于想要进入礼部、吏部,大概率不会实现。

  礼部的职位,光是翰林院出来的人都还分不够,怎么可能会让给地方上升迁来的人,即便他曾经也是翰林院之人。

  徐阶和高拱给他画了一个大饼,那就是巡抚、总督这样地方军政首脑的官职,可是却是从根本上绝了他翰林官的名头。

  翰林院出去的人,若是留京,大多会在六科和都察院,极少会进入六部,而若是下到地方,大多担任学政这样的清贵之职,是不会进入布政使司这样衙门的,除非已经放弃内阁念想。

  就算当年徐阶被调往地方,也是担任推官负责刑狱之事,之后则是先后出任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治理学政,可以说徐阶被保护的非常好,并没有和地方势力牵扯太深。

  就算这样,徐阶被调回京城后,也是从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两个职位的转换才重新回到翰林院担任侍讲,进而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转了好大一圈才成功入阁。

  徐阶把魏广德放到地方,帮他争夺巡抚甚至总督之位,皇帝是不会放心让做过总督的人有机会接触吏部的。

  其实,魏广德这会儿低头想的可不仅仅是自己该不该放弃内阁的念想,而是心中生起的警惕之心。

  刚才高拱说了,主意是徐阶提出来的,可是他并没有反对。

  高拱不懂其中深意吗?

  徐阶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想法?

  魏广德已经从此事当中体会到他们深深的恶意。

  魏广德现在还是有点想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高拱,让高拱开始对自己心生敌意,难道担心自己会威胁到他在裕王那里的地位吗?

  魏广德觉得很难以理解,就算高拱要防备,那也应该是陈以勤、殷士谵这些人吧,毕竟他们跟着裕王的时间更长,关系更亲近才对。

  至于徐阶,高拱都对自己有防备,徐阶看样子是打算全力投资在张居正身上,自然要尽力消弭他的竞争对手。

  看样子,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徐阶和高拱看成了威胁,视为对手。

  如果没有那个诱饵,魏广德其实不介意去福建担任一任御史。

  监察御史,下到地方监察官员,可那也是京官,按制度也只是呆满一年时间就要回京城。

  巡抚、总督虽然也是京官外派,可却是地方大员、封疆大吏。

  魏广德还在思考的时候,另一边的高拱却是又说道:“徐阁老的意思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那就是胡宗宪现在手上的权利太大了,我们不得不防备意外。”

  看似中肯的话,可是落在魏广德耳中却是异常刺耳。

  现在天下还是嘉靖皇帝的,他都不担心,你们担心什么?

  心里想的是一套,可是却又能从嘴里说出冠冕堂皇的另一套,也是够了。

  魏广德现在才有点明白,为什么说有些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现在高拱就是这样的人。

首节 上一节 35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