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7节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魏广德也发现了当初自己提议的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鸟铳手的比例有点高了。

  一个百户所超过一半的战兵都是鸟铳手,导致整个军阵看起来非常单薄,不紧密,一旦近战就有崩溃的危险。

  当然,其实对于一支战斗意志不坚决的部队,那怕全部都是适于近战搏杀的冷兵器,肯定也是打不赢仗的。

  针对这个问题,魏广德给出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上刺刀。

  这时代的鸟铳也没有上刺刀的设计,毕竟工艺就那样,材质也有问题,魏广德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铁匠打造了一批铳刺,也就是从鸟铳枪管插入的刺刀,只能当长矛用于突刺,但是并不牢靠。

  当然,魏广德对于这批铳刺采用了国内著名的三棱刺,其实这也和卫所里的铁料有关系,偏脆,使用中稍不注意就断了,做成三棱刺后还要更坚固一点。

  魏广德可不知道这会儿制造兵器使用生铁,这玩意儿硬是硬,就是太脆。

  当然,他也不会炼钢,也分辨不好钢和生铁的差别,自然也不会去捣鼓出钢来,只是觉得这时代的材料垃圾。

  到最后,魏广德找人做的那副兵棋被大哥魏文才抢去了,他和吴栋没事儿就研究起这个来,形象又立体。

  后面,更是想出一些新东西来,就先把下面的小旗叫过来演练给他们看,然后再让他们进行操练,看最后的效果怎么样。

  对于这些没什么文化的小旗来说了,有了兵棋的示范,他们倒是很快就能明白过来要怎么做,对于操练到是帮助很大。

  “对了,其他百户所有马吗?这次出去,我觉得是不是把战马都带上,万一打不过也可以跑。”

  魏广德忽然冒出这么一句来,实在是老爹对于现在的魏广德来说太重要了,他不想他有丝毫闪失。

  崩山百户所就那么两匹老马,骑着玩可以,战场上不行。

  千户所这里,魏广德也只看到几匹马,显然在南军当中,战马是很稀缺的,主要是用来传递军情用。

  “没有,千户所就十来匹马,还有就是你们那儿有两匹,其他百户所都没有。”

  这个吴栋知道,要不是两家关系亲密,崩山堡是不可能有马的,有事儿就得靠两条腿去跑。

  “你对我们练的兵这么没信心?”

  大哥魏文才皱眉问道。

  “有,不过安全起见,还是最好有马。”

  魏广德回答很是干脆,那些兵他也是看着练出来的,自然知道情况。

  不过魏广德不能说的是,好像记忆中,嘉靖朝的倭寇是闹得太大了,这说明和倭寇交战,没有戚继光和那个俞什么的将军出马,前期肯定是败多胜少。

  魏广德在印象中好像还看到过这么一个桥段,说戚继光这人是北方人,被派到南边来剿倭寇,结果在第一次交战的时候,看到倭寇,戚继光喊着冲杀,自己上去了,而身后的士卒全往回跑了,自己差点就出师未捷身先死,挂了。

  自己当初让他们选择这两队战兵,其实也是按照看到的戚继光的选兵法做的,选老实兵,笨点无所谓,但是要老实,服从命令。

  “这点你放心,我爹和姑父肯定有马,何况他们身旁还有一队家丁亲兵护卫着。”

  吴栋开口说道。

  “我是担心我爹指挥不好队伍。”

  魏广德还是说道。

  “你那是关心则乱。”

  魏文才想了想才说道:“咱们九江卫肯定是在一起的,就算真遇到倭寇,咱卫所可是千多人,倭寇看到还能不跑?

  你以为那些倭寇真的是三头六臂,刀枪不入吗?那是糊弄外面老百姓的,按你的话来说就是,功夫再高,一铳撂倒。”

  魏广德明白了,大哥和表哥应该只是因为不能跟着出去看看而懊恼,而根本就不担心怼上倭寇。

  而在此之前,倭寇也确实不和明军正面交战。

  但是这次,魏广德从知道有上万倭寇集结,再到后世知道的嘉靖朝倭寇之乱,就已经猜到,这次怕就是倭乱愈发壮大到尾大不掉,进而失控的开端了。

  不过有些话没法说,就好像大哥嘴里的,倭寇不敢和官军正面交战这个说法,再此之前还是成立的。

  土匪遇到官兵,天然的气势就要低一筹。

  只希望这次爹爹和舅舅他们别遇到强大的倭寇,只要这次能熬过来,后面就知道厉害了。

  魏广德已经想到了,这次怕真有卫所官兵会在和倭寇的正面交战中溃败下来,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倭乱。

第65章三十五名

  之后的几场县试,魏广德都没有去参加,而是呆在彭泽县城读书。

  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千户所的兵就要出发,魏母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崩山堡,只能把大哥魏文才撵回去看家。

  这些日子里,魏广德就自己翻看收集的那些范文和以前自己做的卷子,也在书上翻找过一些以前自己没有做过的题来做。

  以前没做是因为找不到范文,魏广德一时不知道怎么做文章。

  现在不一样了,参加考试,谁不清楚考官出什么题,就算做的不好,至少也要先做一篇出来,有空的时候回马当请孙夫子指点指点。

  待在家里,肯定不会虚度光阴,魏广德还是很有学习计划的。

  门外的彭泽县衙本次县试依旧如火如荼的举行着,当然不会因为魏广德的缺席而有什么影响。

  实际上往年这样的事儿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了正场就意味着考生可以参加府试了,除了心气高的,想要争一争县试案首,好保证能过府试的考生外,缺席后面考试的也是多不胜举。

  第二场考试开始,进场的考生就只有四十多人了,也有和魏广德差不多水平的,主动放弃了争夺县案首的机会。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的是,他的缺席还引起过唐县尊的关注。

  唐县尊注意到魏广德,自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做的多好。

  说句实话,虽然魏广德写在卷子上那两篇文章被孙夫子判定就算是府试也能包过,院试也有机会,但是在唐县尊眼里其实一般的很。

  没办法,孙夫子只是秀才,唐县尊却是进士,虽然只是三甲,那也是进士,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只不过,魏广德运气好,在他之前交上去的几篇卷子,确实太辣眼睛了。

  如果那天魏广德稍微脸皮厚点,在堂上多呆上一会儿,熬到唐县尊正眼看他试卷的时间,说不好还真的就能看到唐县尊当堂录了。

  是的,在魏广德走出县衙大堂后一会儿,唐县尊才瞅了眼魏广德的试卷,伸手就要扔到那一堆废纸堆里去,还好,那段破题救了他的命。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有点味道,唐县尊看到魏广德卷子上的破题,感觉写的不错,继续往下看,然后就看见后面的承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不知不觉,唐县尊把魏广德做的

  第二天下午,唐县尊把自己画了圈的考卷放在一起又再看的时候,才注意到魏广德后面的五经题和试帖诗实在不怎么样。

  不过唐县尊也是豁达之人,既然自己当堂就画了圈,把人点了,这个时候也懒得反悔再去找一份看得上眼的卷子,不过在心里却把这个考生给记住了。

  后面几场考试,他还要再注意下这个考生的答卷,要是题答得不好,那就吊榜尾得了。

  是的,魏广德能够过了县试,就是因为唐县尊的随意任性和同行衬托,才侥幸过关。

  当然,这也不是说魏广德的答卷就不好,只不过是可过可不过的水平上,能不能通关全靠运气。

  或许,这就是主角光环的加持效果。

  第二场考试,唐县尊在考生名册上没有看到那个“天字十二号”的考生,很是奇怪,叫来礼房书吏询问才知道,这个考生没有报名参加第二场考试,这也就意味着他选择放弃,直接准备参加府试了。

  唐县尊自然也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已经点了。

  不过书吏也会来事儿,看到县尊大人询问,还以为是吴占魁找了唐县尊,兴许想要弄个县试案首或是县前十。

  作为礼房的人,自然对这些编号非常熟悉,特别是被县尊大人点了的考生。

  “大人,是不是我去找吴千户问问?”

  听到书吏这么说,唐县尊就知道这人误会了,不过他也从话里听出来,这人是吴占魁家的。

  吴占魁他自然熟悉,论品级比他还高,不过就是个粗鄙武夫而已。

  “不用了。”

  挥挥手,让书吏退出去,唐县尊也把四十多个考试的名录丢在一边。

  明天出些什么题来难为下这些考试呢?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明年自己在彭泽县就算干满一任了,是去是留唐县尊也没想好。

  但不管最后怎么选择,他都要在今年找些同科好友帮忙在上面走动走动。

  录取个官宦之家的人也好,总比那些穷的叮当响的强。

  随着县试的结束,考生答卷的糊名被拆开,到了排定考试名次的时候了。

  唐县尊自然不可能为了魏广德搞什么特殊,又没得他吴占魁的银子,而且还缺考,县试案首和前十肯定是没有他的份儿了。

  只不过一开始的打算唐县尊也改了下,把魏广德的名次提到三十五名上,总算没有让他真的吊着车尾上榜。

  这样就好看多了。

  发案当天,魏广德自然也和表哥吴栋去看了,三十五位,这个名次不算低了,当然这是因为魏广德压根就没有参加后面的几场考试的前提下得到的。

  “小二,你真的该去参加后面的考试,就算案首争不到,前十还是有希望的,能进前十,过府试的机会也大上不少。”

  吴栋看到魏广德的名次后就替他后悔了,虽然魏广德私下里也说了实话,没信心争夺前十,不过在长案上,魏广德的名次来看,似乎魏广德的文章很和唐县尊的胃口。

  “算了,都结束了,该好好准备后面的府试。”

  很快,他们就在人群里看到了曾元睿,这次就他一个人来看的,曾元述已经回九江府去了。

  曾元睿得了本次县试的第六名,名次很高,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府试似乎也能顺利通关。

  “回去挑些礼物,明天你也要去唐县尊那里行拜师礼,到时候过来和广德一起去。”

  曾元述不在,吴栋自然就要提醒下曾元睿,虽然他家长辈肯定也知道。

第66章准备府试

  阳春三月,春光一泻千里,芳草萋萋,遍地芬芳,极尽绚烂。

  魏广德也离开了彭泽县回到了崩山堡,开始过起重复一年多的学习生活。

  魏广德过县试的消息,孙夫子那里早就知道,不过县试放榜后一连数日,魏广德也没有到私塾来。

  差不多三月中旬的时候,魏广德才抱着一摞文章,屁颠屁颠跑来请孙夫子指导。

  其中不少文章,让孙夫子都看到血压飙升。

  县试结束后魏广德和曾元睿一起去拜见了唐县尊,其实这一次县试过关的学生在这两天都去了县衙拜见,他们过去自然也不显得唐突。

  魏广德在彭泽县多呆了几天,直到舅舅和父亲带着人马在码头上了大船顺江而下,魏广德才和母亲一起收拾行囊回到崩山堡。

首节 上一节 3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