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75节

  魏广德笑着点点头,又冲他拱拱手,“陈大哥稍待,我去去就回。”

  说完话,魏广德就头也不回的朝裕王府跑去。

  那些道士都是宫里派人去请的,人多肯定不好派人四处找人打点,最好的法子只能是守株待兔,在宫门外堵人,这就需要宫里人帮忙。

  特别是带路的还是西苑派出去的人,没有一个宫中的强力人物做后盾,那些太监內侍未必会卖裕王府的账。

  是的,魏广德想到了高忠。

  本来黄锦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惜黄锦要在御前伺候皇帝,肯定是分身乏术,而且他和黄锦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根本说不上话。

  倒是因为陈矩的关系,他和高忠有了联系,还私下里见过几次。

  魏广德快速回到王府里,此时书房里人都没有离开,裕王和殷士谵、张居正已经没有继续说日食的事儿了,而是讨论起学问。

  他问,殷士谵和张居正答,李芳就笑眯眯站在一边看着。

  不过轻松的气氛在看到魏广德气喘吁吁跑进屋子后就戛然而止。

  一开始有內侍说魏广德家人来送信,家中有事的时候,其他人都没上心,不过魏广德出去一趟然后这样跑回来,大家都知道此事肯定不小。

  只不过,包括裕王在内的众人都以为是魏广德家里出了什么变故,所以还是很关心,正要开口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毕竟都是王府的人,要是真出了事儿,王府也是必须要帮衬的,不然传出去丢的可是王府的脸面。

  只是没等裕王和旁人开口,魏广德就已经抢先一步说话了。

  他进屋就站在门口对着外面侍立的太监下令道:“在院门口等着,有事儿我们会喊伱们。”

  这个院子是王府的书院,在这书院里的太监內侍都得听殷、张、魏三人的话,所以虽然裕王在这里,可是魏广德的话还是管用的。

  屋外的几个內侍纷纷离开原先站立的位置走到了院门口等待,而殷士谵却诧异道:“善贷,发生什么事儿了?”

  魏广德看了眼殷士谵,这才转头对着裕王说道:“殿下,宫里出事儿了”

  于是,魏广德就把从陈矩那里听来的消息原封不动说了一遍,不添油加醋,叙述还要尽量简化。

  “怎么会这样?”

  裕王和殷士谵等人还没说话,人后的李芳就已经有些失魂落魄的念叨着。

  魏广德没理会李芳,看了眼六神无主的裕王,知道裕王这里也不会有什么有意义的办法,只好回头看向殷士谵和张居正,“现在该怎么做,二位先生可有良法?”

  魏广德的话提醒了裕王,裕王立马从位置上站起,冲着殷士谵、张居正和魏广德拱手道:“三位先生,请速速想办法解决。”

  初闻之下,殷士谵和张居正这么短的时间里有怎么会有办法。

  魏广德一路往回跑的时候也想了,似乎也只有行贿那帮仙长方士,让他们尽量淡化日食现象的影响这一个办法,希望可以让嘉靖皇帝宽心,消弭其有所动摇的心。

  不过,魏广德也很清楚,现在他们伺候的这位皇帝可不是一个耳根子软的人,他是很有主见的。

  其实,从他批改奏疏就能看出来。

  嘉靖皇帝并不是一味的信任他的臣子,据陈矩所说,所有奏疏都是嘉靖皇帝明确态度后才会批红,根本就不是疏于朝政的人。

  他有自己的坚持,即便百官无论怎么说,只要他认准一个方向,就绝不会轻易妥协。

  事实上,嘉靖皇帝还真没怎么妥协过,从大礼议开始就是如此。

  如果说有的话,或许只有“庚戌之变”时,他被迫向俺答汗作出过一次让步。

  对这样的皇帝,魏广德一路上都在考虑如何才能改变他的想法,而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众口铄金”,但是前提条件就是要把皇帝身边的人,还有朝中主要大臣也要口风一致。

  但是,想想就知道,这太难了。

  别的人不说,就是严嵩、吴鹏等人,这些人肯定是不会听他们的话,而这就是景王翻盘的机会。

  所以,现在时间真的很重要,必须在嘉靖皇帝还没有确定立场前就施加足够的影响。

  这个时候,裕王也逐渐冷静下来,虽然心里还是很慌,可是却用期盼的眼神扫视着殷士谵等三人。

  殷士谵和张居正这会儿都在低眉沉思,而魏广德则是皱眉看着他们。

  发现这点有,裕王忽然心里一动。

  这些年,魏广德可是给裕王府解决过许多次难题的,当初自己都穷的吃不起饭了,还是魏广德提议给严世番送银子才走通了户部的关系,顺利领到被拖欠的俸禄和岁赐。

  “魏先生。”

  这时候,裕王也不叫魏广德名字了,直接用先生来称呼他。

  魏广德闻言收回看向殷士谵等人的目光,转头看向裕王。

  “魏先生,可以办法?”

  裕王再次开口问道。

  魏广德当然不会想要隐瞒自己的想法,不过他巨额一人智短,所以想先看看殷士谵和张居正有没有什么见解可供参考,所以才第一时间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现在裕王殿下直接询问了,他自然不能再拖延,当即开口说道:“这么短的时间,我能想到的也就是让那些陛下宠信的方士在御前不乱说话。”

  听到魏广德开口,张居正脱口而出道:“详细点,说说。”

  魏广德转头看了眼张居正,这才回头继续说道:“我回来前问了陈矩陈公公,以他的判断,那些道士应该可以用银子”

  魏广德说到这里,裕王就马上点头。

  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儿,自然都不算事儿,其实古代似乎也是如此。

  现在魏广德也学着古人说话说半句的习惯,只起一个头,这或许就叫含蓄吧。

  “用银子,只要能办成,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殷士谵这会儿点头附和道,张居正也是点头。

  “另外,据我所知,凡是发生日食、月食之天象,朝中大臣们都要上书言过自省,皇帝陛下也要”

  说到这里,魏广德却是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我在翰林院时曾看过一份文书,记述嘉靖十九年三月初一日食,钦天监算出并上奏日食不及三分,依例免救护。

  而后,礼部奏报,未观测到日食之天象,陛下喜不自禁,曰:‘上天示眷,朕知仰承。’”

  不过魏广德话说道这里的时候,他就注意到张居正眉头微皱,显然对于魏广德说的这个事儿嗤之以鼻。

  刚才的日食,天下人哪里会看不见,难道还要掩耳盗铃,说大家都没看到吗?

  西苑都传出隆隆鼓声。

  不过魏广德对此毫不在意,因为他说嘉靖十九年的事儿不过是个引子,真正厉害的还是之后看到的一件事的记录。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初一日食,御史赵锦借机奏劾严嵩擅权,赵谓正月之朔日食,是政权在臣下、臣子背君父之象,请‘将嵩早赐罢黜,以应天变’。

  疏入宫中,严嵩乞请罢官,陛下‘以供奉青词悦’,不仅慰留严嵩,而且手批赵锦奏疏,说赵锦明谤君上,情罪欺天,令锦衣卫捉拿下狱,杖四十,削籍为民。”

  把两件事儿说完后,魏广德才闭嘴不言,只是观察他们的反应。

  “这俩事可以联系?”

  裕王没听明白,开口问道。

  魏广德看看殷士谵和张居正,两人一时也没有明白魏广德话里的意思,或许是机锋太深的缘故吧。

  魏广德如是想到,随即还是自己开口揭开谜底,道:“陛下不喜欢有人借用日食、月食之天象攻讦他有失,想想那些奏疏,无不是书陛下因修道耽误朝政,或者上天示警朝中有奸佞。

  陛下有此习惯,这次日食对裕王的影响,我估计现在还处于初期萌芽,主要我们找到合适的理由,解释此次异变是祥瑞即可化解。”

  “合适理由?”

  张居正重复了一句话后,依旧是皱眉。

  “找钦天监,此事后,陛下必然会问责钦天监,他们或许有想到理由,届时我们统一口风,不仅可以化解我们的难题,也会解决钦天监的危机,想来他们断不会拒绝。”

  这时,一向少有主见的殷士谵突然开口说道。

  不管怎么说,他入朝为官的时间长,自然知道的,想到的更多,即便是张居正也有不如。

第417章布置

  这时,一向少有主见的殷士谵突然开口说道:“找钦天监,此事后,陛下必然会问责钦天监,他们或许有想到理由,届时我们统一口风,不仅可以化解我们的难题,也会解决钦天监的危机,想来他们断不会拒绝。”

  殷士谵的话如醍醐灌顶,一下子让魏广德之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计划变得可行起来。

  他一开始只考虑到要把这次的日食现象表述成一件好事儿,但是该如何表述却没有想出脉络。

  之前他所说的,近些年日食现象之后发生的事件,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服其他人,让他们明白嘉靖皇帝似乎和之前的皇帝略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他似乎对出现日食现象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完全没有其他皇帝所表现出的慌乱,认为是自己施政无方导致的。

  嗯,有点习惯性甩锅的味道。

  对钦天监,魏广德自然不甚了解。

  但是,就是一起日食现象,在他看来就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自然现象发生在古代,却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显然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

  但是,钦天监就是专门做这个的,或许他们有什么更好的解释理由来搪塞此事上的失误也说不定。

  概因当下,被人们所公认的是“日掌阳,月掌阴,星掌和。阳为德,阴为刑,和为事。是故日食则失德之,国恶之;月食则失刑之,国恶之;彗星见,则失和之,国恶之。”

  魏广德知道这些,所以他不知道该怎么去翻盘,怎么去完美解释这次的日食现象。

  但是钦天监既然是做这行的,他们肯定知道该怎么做,不然,弄不好他们有人要掉脑袋。

  “殿下,殷大人所言极是,先前我所说让方士不在御前胡言乱语,却是漏了该如何补救此次日食。

  先前我所举两例,其实就是因为当今并不认为自己行为有失,为了不触怒龙颜,当先和钦天监之人商议,统一给陛下一个交代。”

  看着裕王直点头,魏广德心中生起一股小小的傲娇之感。

  虽然,这会儿屋里众人都是在商议怎么糊弄嘉靖皇帝,传出去当然不是好事儿。

  但是,这个时候弄虚作假是为了大义,只要占了大义的名分,私德有亏就有亏吧。

  裕王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而是又看了看张居正,见到他也是抚须含笑点着头,显然认可了魏广德和殷士谵所说之言。

  随即偏头对身侧的李芳说道:“快去知会高先生,看高先生是否同意这么做。”

  听到裕王说出的话,魏广德心中就是一紧。

  火烧眉毛的事儿,裕王却还是当断不断,还要差人请示高拱。

  “殿下,此事当然要知会高先生,可我们这边也不能就在王府里干等着。”

  魏广德当即开口说道。

  “嗯?那依先生之意该当如何?”

  裕王随即问道。

  “此事我是这么想的,我让李三用马车送陈矩回宫,请他去见高忠高公公,我们无论如何要拦下被宣入宫的那些方士,在我们和他们接触前,绝不能让他们独自入宫见驾。”

  魏广德开口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7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