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74节

  “派人快马把王今、刘文斌、蓝道行他们都给朕请来,快去。”

  边走,嘉靖皇帝一边吩咐道,同时自己也在脑海中思索着,这日食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朕有做错什么吗?

  猛然间,嘉靖皇帝忽然站定,抬头看向天空,嘴里喃喃道:“难道朕遵从祖制不对,不该是裕王吗?”

  嘉靖皇帝的低语让他身后紧紧跟随而来的黄锦就是眼皮子直跳,他一直跟在嘉靖皇帝身边,对宫里宫外的事儿自然一清二楚,皇帝嘴里念叨的话他也听明白了。

  换谁做皇储,其实和他关系真的不大,他都多大年纪了,六十的人了,比嘉靖皇帝还年长几岁,又能再活多久?

  可是他更清楚,若不是裕王接位,天下的文官都会集体反对,到时候的情形可能比当今刚刚登基时候还要复杂。

  嘉靖皇帝回到永寿宫里,黄锦则是被打发出来办事。

  出了宫门,黄锦就把陈矩等几个近侍招过来,“你们马上出宫,去请蓝仙长、王仙长、刘”

  嘉靖皇帝要他去请方士入宫,肯定是要为今日的日食进行占卜,所以黄锦第一时间就派出內侍太监去请人。

  安排好每个人的差事儿后,就把人都打发出去,不过在陈矩转身要离开时,忽然听到黄锦喊道:“陈矩,你等下,我还有事儿要交代。”

  陈矩转身,等其他人都离开后,黄锦才低声快速说道:“出宫以后你马上去裕王府给魏广德送信,今日日食,皇爷担心是上天示警裕王,让他们尽快想出办法。”

  “上天示警.裕王”

  陈矩听到黄锦的话,惊讶的合不拢嘴。

  “陛下遵祖制选择裕王继位,但是这节骨眼上出现了日食,皇爷现在有点摇摆”

  黄锦快速解释了下,“快去,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对于此事,黄锦是有心无力。

  他可以为裕王提供帮助,但却也不会忤逆皇帝,给裕王府提前通风报信就算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是。”

  陈矩得了差,马上叫上两个內侍就出了西苑,不过处了西苑大门后却吩咐两个內侍去请方士,自己直接下了车。

  陈矩一路小跑跑出宫墙范围后,才在大街上雇了一乘小轿,也没问价钱,直接就对轿夫说道:“去十王府大街,快点。”

  黄锦给的消息可谓石破天惊,搞不好到手的鸭子就飞走了,现在也只能尽快把消息通知裕王,请裕王府诸人想想办法稳定局势。

  好在嘉靖皇帝信任的这些方士们,许多都住在城外道观里,他们为了维持高人形象,大多表现出厌倦世间烟火,只是偶尔因为皇帝召唤才会进城呆上一段时间。

  说起来,陈矩还有时间抢在方士们入宫前把消息传递过去,想点办法。

  此时,陈矩脑海里唯一的法子就是拿银子,请那些方士帮忙说话了,说好话,想办法开脱今日日食事件,搞的他都来不及先去请示干爹。

  因为陈矩很清楚,干爹的心思应该和黄锦是一样的,不希望嘉靖皇帝一大把年纪了还和文官集团来一场大乱斗。

  “黄公公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坐在轿子里,陈矩低声自言自语。

  小轿穿过长安街很快就拐入十王府大街,陈矩没有让轿夫把他送到裕王府外,而是在街头就下轿,也不敢走大街,穿过几条小巷才绕到裕王府院墙外,斜对面就是裕王府的侧门。

  他到这里后,就顺着拴马石寻找,很快就认出魏广德的马车。

  “李三。”

  看到靠在车把式上眯觉的车夫,这人陈矩认识。

  “嗯?谁?”

  张三扭头看过来,随即认出来人是陈矩,立马跳下车张嘴就要喊,但是马上被陈矩摆手给打断。

  陈矩直接从他身旁穿过,看了看周围才一下子爬上车架钻进车厢,在李三凑过来的时候,陈矩对他说道:“你去王府叫魏广德出来,别提是我,告诉他十万火急。”

  陈矩诡异的做法让李三察觉到不同寻常,连忙点头答应下来,急急忙忙的跑向王府侧门。

  不多时,车厢里的陈矩就等来了魏广德。

  在王府里的时候,李三只说家中有急事,请魏广德出来一趟,他遵守了陈矩的吩咐。

  这也不算吃里扒外,陈矩的样子不像是装的,或许真的了不得的大事儿发生。

  不过在出了王府后几十步路程上,李三才快速把陈矩在车厢里等他的消息告诉了魏广德。

  魏广德此时心里也是一颤,陈矩的表现反常,他也没有多问,李三什么都不知道,还是上车再说。

  不过联想到刚才发生的日食事件,虽然他清楚日食、月食是怎样回事,可是也懒得费劲巴拉地去解释。

  其实在这年头,古代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觉了日食、月食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是他们也解释不了发生的具体道理,总之在这年头的人看来,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所以,这样的发现却没人去深究,往往还会坚定他们认知中的“天人感应”这一说。

  等魏广德钻进了车厢,还没开口就听到陈矩小声对他说道:“善贷,大事不好了。”

  “大哥,发生什么事儿了,如此惊慌?”

  听到陈矩说大事不好的话,魏广德第一反应就是他陈矩在外面收银子的事儿发了。

  其实魏广德也知道,陈矩不仅从他这里收银子,也从其他人那里收银子,只是他很有节操,知道那些钱能拿,那些钱不能拿。

  当然,背后或许还是高忠的手笔,毕竟陈矩到现在还没有磨练出一副老油条的做派,见微知著,能看穿很多东西。

  不过,陈矩虽然也在外面拿钱办事,可都是能钱到事了,倒是和严世番的作风相似,办不成的事儿绝不昧人家银子,口风倒是不错。

  不过有小阁老珠玉在前,陈矩的名头自然还不是那么响亮,知道的人并不多。

  其实,以前的陈矩就是老实孩子一枚,全都是魏广德给养坏的。

  那时候的陈矩仅仅是个內侍,不过就是借着传旨的由头能收过几两银子,几十两就顶天了,那里有像魏广德那样,为了上杆子巴结宫里的太监,少则几百两,多则上千两的送钱。

  “先前日食你知道吧。”

  听到陈矩的话,魏广德下意识点点头,京城谁会不知道啊,那鼓声那么响。

  旋即,魏广德就意识到了什么,之前裕王还在王府里有些坐立不安,就连殷士谵和张居正都是在一边沉默不语。

  魏广德也就是因为来自后世,知道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才会比较淡定,他并没有意识到日食这样的天文现象对古代政治局势的影响有多大。

  魏广德一改先前从容的表情,之前没觉得,现在还不重视就是傻瓜了,他已经猜测出陈矩要说的话,怕是宫里和裕王有关系。

  “大哥,有什么话快说吧。”

  魏广德不禁开口催促道。

  “今日突发日食,陛下当时还在永寿宫.”

  接着,陈矩就把日食发生前后,永寿宫里发生的事儿都一一和魏广德进行了讲述,到最后黄公公叫他去请蓝道行、王今等道人进宫,所有事儿都交代清楚,陈矩才说道:“据黄公公说,可能陛下担心今日的日食是上天示警,或许是警示裕王.”

第416章化解之法

  钦天监。

  在众人七嘴八舌中,监正嘴里念叨着:“朔日食,是日微阴.是日微阴”

  此时,所有人都已经发觉,日食似乎快要结束了,他们已经可以确认周遭逐渐变得明亮起来,天空中之前还隐隐可见的星斗此时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日食不见,即同不食,这是上上之兆,你们说对不对?”

  监正的话自然传入众人耳中,大家都心知这是监正大人在考虑对宫中责问时的回答。

  不过,监正大人的话传入大家耳中,却都不自觉的点点头,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了,于是乎纷纷点头称是。

  随即,监正把手里的册子交还给五官保章正,道:“后面就这么写,‘日食不见,即同不食’。”

  这么做,也是为了统一钦天监众人的口风。

  明朝代元而起,在户役制度上承袭元代,官府所需的各种职役均由相应的户计承担,这些户计“世籍世业”,为官府源源不断地提供役使之人,即所谓配户当差。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凡军、民、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也就是说明朝初年承认并保持了元朝的各种户籍分类,军、民、匠、灶是最常见也是人数最多的户计,其他户籍种类繁多,因事而设。

  官府有什么需要,就会有相应的户计专门供役,其中,阴阳户是与天文、历算、占卜、堪舆诸事相关的户籍。

  这里的官员,除了少数人,都是出自阴阳户,家族世世代代以此为生,自然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圈子。

  自然,这里的人若是倒霉,其实牵扯的可能就是许多的阴阳户家族,各家族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倒是不怕有人出去胡说。

  钦天监监正做完这些布置,这才一步步走下高台返回自己的官署,他还要去准备奏疏。

  今日事绝不可能轻了,短短两句话是完不了事儿的,得润色一篇奏疏递交宫里。

  他们这些阴阳家说到底,其实和嘉靖皇帝宠信的方士类似,嘉靖皇帝喜欢什么自然很清楚。

  只是,这些都是在钦天监里发生的,外人自然无从得知。

  而到现在,钦天监监正都在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思索该怎么写这篇奏疏的时候,魏广德才从陈矩口中知道宫里在这短短时间里发生的变故,一时间有些膛目结舌。

  “你随我进王府.”

  魏广德刚开口就被陈矩打断道:“我就在这里,可不能进王府,要是被人看到就了不得了。”

  像他这样的近侍,若是奉旨入王府自然无所谓,可他没有啊。

  近侍私通藩王,这不是杀头的祸事吗?

  哪怕他是皇储,未来的皇帝也不行。

  这个时候,陈矩忽然怕了。

  他倒不是怀疑黄锦使坏,而是景王。

  现在因为日食现象很可能会闹出一场严重的政治事件,这个时候如果被发现他和裕王府有联系,景王奏到嘉靖皇帝那里,谁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现在就是一个敏感事件窗口,他不想犯错被牵扯进夺嫡之争,哪怕他想站队裕王。

  听了陈矩的话,魏广德想想也不再强求。

  “那我先进去向裕王禀报此事。”

  说着,魏广德冲陈矩拱拱手,随即就要钻出车厢去裕王府。

  这事儿不能耽搁,必须得尽快通知其他人,想到解决办法,毕竟都到这一步了,谁也不想放弃,必须抢在景王获悉之前把此事处理好,不给他一丝翻盘的机会。

  不过,就在魏广德下了车后又在车前站定,回头对车里的陈矩小声说道:“陈大哥,此事怕是还要请你多费心,我觉得那些道士能用银子收买吗?”

  魏广德到这一刻唯一能想到的还是花钱买平安,只要他们不在嘉靖皇帝跟前胡说什么,事情就有转圜余地。

  “我觉得也只有此法,那些人很爱银子。”

  陈矩答道。

  “我明白了。”

首节 上一节 37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