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节

  “哇,好多船,是咱卫所的船。”

  魏广德闻声转过头去看向江面,果然远远的就看见一长串大大小小的战船顺流而下,打头的船头挂着一面大旗,上书奉诏勤王四个大字,下面写着九江卫的名字。

  此时江上来往的商船也是络绎不绝,可是看到这么庞大的船队都是纷纷避让不敢争锋。

  “真的哎,九江卫的。”

  几个小家伙都看到了江面上的盛况,立时有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魏广德知道,自家老爹八成就在这个船队里,只是远远的,肯定看不到,不过心下也是大惊。

  这得是多紧急啊!

  昨晚上连夜赶路回去集合,这下午就出发了,也就是说魏老爹带着队伍过去,只休息了半天就上船启程。

  明朝的历史,魏广德是真的不熟悉,没仔细学过,也就是看电视小说知道些明朝的事儿。

  至少,对于嘉靖二十九年,在京师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是真的完全不知道。

  几十条大小战船很快就从后面追上他们,然后继续往前驶去。

  几个小家伙都是默默的看着船队不过去,不再说话,应该都想到了什么。

  “都这时候了,晚上他们能到安庆吗?”

  这个时候,身后的张吉忽然开口说话,打破了暂时的平静。

  好一会儿才有人接口道:“怕是不能,最多到望江,这里离安庆可有百多里,夜里行船可不安全。”

  “嗯,应该是到不了安庆。”

  安庆,那是南直隶的南大门,他们所在的九江则被成为江西的北大门,过了安庆就是芜湖,然后就是应天府,从那里就可以进入大运河了。

第7章担忧

  九江卫的船队浩浩荡荡顺江而下,沿途就是一阵鸡飞狗跳。

  江上的商船纷纷避让,这么大的阵势,就算背景深厚的商船也是不敢招惹的,没看到打头那条大船上打出来的旗帜吗?

  在长江上,来往船只并不新鲜。

  可是像这么庞大的船队,那可就不多见了,应该几十年没有出现过了,也许只有年长的才看到过,当年宁王造反的时候,也有比这支船队规模还要庞大的水师在鄱阳湖和长江里行动过。

  好吧,因为昨晚上听老娘说了当年的事儿,这个时候的魏广德,不小心就想到了老娘嘴里的那遮天蔽日的船队。

  这么大的声势,自然也惊动了长江两岸的百姓,沿途江边百姓看到了船队,都自觉的放下手里的活计,赶到江边围观。

  军堡那边也跑出来不少人,都站在江边远远的观望。

  等到船队都过完了,已经看不到了,他们几个才继续往回走,这会儿军堡里跑出来的老老少少都散了不少,也只有十来个人还站在那里,看着看不到影子的船队。

  那十来个人也是现在军堡里剩下的青壮,老爹这次出征带走了堡里大部分青壮,就留下这十来人守卫军堡,人群中领头的就是魏文才。

  魏文才收回视线后,转身就看见远远走来的魏广德等人。

  走近了,两兄弟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然后两伙人汇合在一起回到军堡里。

  吃过晚饭后,魏广德还是无心练字,跑到他大哥的房间里去了。

  “哥,回头叫人,隔三差五去卫所那边打听消息呗,我看他们走的这么急,怕是北边真打的不可开交了。”

  魏广德坐在椅子上挠着头说道。

  “我知道,以后在家里别说那些事儿了,凭白惹娘担心。”

  魏文才显然也因为下午看到的景象影响很大,情绪也不高。

  其实自从昨晚以后,魏文才也是担惊受怕的,他并不想派人去打听什么消息,就怕听到不好的信息。

  但是他也知道,怕没什么用,现在这个家还要他撑起来,小弟魏广德虽然聪明,可是毕竟才十一岁。

  “你还是把心用到读书上吧,你哥我不是读书的料,家里以后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只能指望你了。”

  对于大哥的话,魏广德也只是微微点头,随后两兄弟又说了些话。

  魏广德这几天的表现,特别是最近两天的言行举止,让魏文才还是很满意的,感觉自家弟弟是长大了。

  也许魏家人都是一样,记忆力都不错。

  魏文才进学了几年,字儿是认识了不少,可就是学不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来,总是歪七扭八的,常被私塾夫子打手掌,时间长了也就厌学了,不愿意再去。

  至于后面的四书五经那就更是学的乱七八糟,也许就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愿意去学。

  反正最后魏老爹也放弃了,作为注定要袭他百户官职的大儿子。

  至于魏广德,过去他的字稍微好点,但是也说不上漂亮,只能说过得去,比魏文才的鬼画符强上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点。

  而现在的魏广德,自然就退步到他哥的水平了。

  因为明天两兄弟都有各自的事儿,魏广德只是坐了会儿,说了会儿话就离开,回自己屋休息去了。

  临走的时候,魏文才到是有要魏广德好好练字,他是知道自己当初是怎么会事儿,也怕弟弟犯他那样的毛病,家里可就这么一个官职可以袭。

  好吧,他当初放弃读书,其实也是因为这个,所以早早的退学回家就跟着父亲管理百户所。

  可他弟弟魏广德就没这么好的事儿了,虽然可以在堡里混日子,但是肯定不会过的多好。

  作为一个哥哥,自然还是希望弟弟有个前程的,那怕弄个秀才也好啊。

  老爹这些年也攒了不少银子,魏文才也是知道的,其实就是准备将来魏广德要是能考个功名回来,就给他置办些田地,至少能过日子。

  要是命好,考成举人老爷,那就更好了,至少在马当这个地方那就可以横着走了,到时候给他在谋个差事,那就成文官老爷。

  魏广德回到屋里,自然也是不想练字的,说实话,他有点担心出征的老爹,卫所出征要是拖拖拉拉他就不担心了,可今下午的架势。

  躺床上,魏广德一阵胡思乱想,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

  第二天,魏广德依旧过着头一天的生活,上午早早起床,吃了早饭就去私塾,上午讲学,下午练字和挨打。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天,也许是夫子也打累了,看着魏广德似乎也不象读书的料。

  教他们的私塾老师姓孙,叫孙子康,已经五十多岁了,功名还只是个秀才,当初魏文才就是在他手下蒙的学。

  之前看着魏广德很是聪明,讲的课本很快就能记住,孙夫子还是很喜欢魏广德的。

  而在开始练字以后,一开始孙夫子也教的很是上心,魏广德也算刻苦,虽然写出来的字不算多出挑,可总算还能过眼。

  可是这几天,魏广德的字就退步的很厉害了,孙夫子都以为是他哥写的,要不是因为看着魏广德亲笔所写。

  虽然前些天的事儿他也听说了,毕竟魏广德在家里躺了两天,也给孙夫子那里请了假,可是

  开始几天,孙夫子还算有耐心,想着是不是受了惊吓,心还没有平静下来,毕竟写字还是要平心静气,心浮气躁可写不好。

  但是几天下来,耐心也就消磨光了,那就只有拿起私塾里的威慑武器——戒尺来好好教训下。

  戒尺这个东西,似乎也是古代老师对付学生的超级武器了,孙夫子当年想来也被他的授业老师揍过,所以才在使用这件兵器的时候显得那么得心应手,也算是一代传一代吧。

  作为孙夫子来说,其实这十几年下来,他早已经不去考虑其他,就指望着手下的学童里能出几个人才,六次乡试失利的打击已经彻底摧垮了他上进的心。

  安下心来授业的他自然就对手下几十个学童很是上心,也在仔细寻找着可以替他扬名立万的苗子。

  魏广德就是他看中的苗子之一,可惜,好像又废了。

  魏文才当年就是他教的,不过在魏文才说出回家袭职的话以后,他就彻底放弃了魏文才。

  好在魏家又送来了魏广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孙夫子就发现这孩子天赋不在魏文才之下。

  可惜啊!

  虽然孙夫子也知道,写的一手好字儿,也就只能在殿试的时候出彩,可是谁又想教出一个一手狗爬的秀才举人出来,丢不起那人啊!

第8章又见船队

  放学了,孙夫子看着一众孩童高高兴兴的离开学堂,其中那几道他看中孩童的背影是那么的引人瞩目。

  魏广德当然不知道夫子在后面看着他,这会儿他带着五个小伙伴兴高采烈的出门回家,丝毫没有发觉背后先生看向他的眼神。

  要是魏广德知道先生这么看重他,估计他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这意味着他还要继续挨打,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玉不琢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孙夫子眼中,他当年打魏文才就是打轻了,要不然说不好现在这小子都过了院试成为秀才了,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头兵。

  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都是这么过来的。

  时间一晃又是过了几天,在这几天里,魏广德已经在夫子的教授下开始学习《大学》这本书,算是正式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为将来科举做准备了。

  不过到这个时候,孙夫子并没有开始教他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该怎么写,而是依旧每天讲经背诵,然后就是写字,然后打手掌心。

  这几天过下来,魏广德心里也是苦啊,感觉夫子对自己似乎越来越不满了,虽然他很想用心练字,但是不知道怎么会事儿,就是写不好。

  毕竟没人喜欢天天挨打,他魏广德也不是一个受虐狂。

  可以他SM别人,但是可不愿意被人SM。

  在现在的魏广德眼中,其实背书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这练字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前世钢笔字都写不好,就更别说毛笔这么大个家伙了。

  几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不时捡起个石子扔进江中,说说笑笑的。

  一群人中也就魏广德稍微沉闷点,毕竟谁挨了打都会不高兴。

  走着走着,几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看向远远的江面上,隐约间江面上帆影重重,又是一只船队顺风逆流而上。

  待的近了,打头大船上飘扬的大旗上“九江卫”三个大字让几个小家伙都兴奋起来。

  “回来了?”

  几个小家伙异口同声说道。

  这几天,堡里的气氛是难过的紧,阴沉沉的,毕竟一下走了那么好些人,而且又都是平时在外面走动的。

  既然是军户,自然在军堡里住的人家,大多家里都有人跟着这次出征,要说堡里气氛依旧那才有鬼了,谁家不担心离家的男人。

  对于几个小孩来说,虽然没人管了,可是家里的气氛,是在让人不好过。

  现在看到那只船队又回来了,自然都高兴起来。

  不过也就是一会儿,他们不是担心家长回来了,自己又会被套上一层枷锁,而是到这个时候还看不起船上的情况,船队回来了,那人呢?

  魏广德这会儿也是满脑子想的就是,父亲随着船队回来没有?

  虽然从内心里坚信,既然船队都回来了,那么军士也应该都回来了,毕竟从应天府去京城,不可能走路去的,那不是要猴年马月去了。

  随着船队的靠近,船上乌泱泱的人群也映入他们的眼帘。

  到这个时候,小孩子们才开心的又蹦又跳,对着过来的船只不断的挥手。

首节 上一节 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