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5节
魏广德能想象到,去的时候,这些大头兵们肯定也是担惊受怕的,所以前些天看到船队的时候,船头船尾都没什么人,就几个操船水兵的身影。
但是现在人都回来了,自然就不会再去那凶险莫测的战场,大头兵们自然也开心起来,这会儿船头船尾都挤满了人。
直到船队过去,几个小家伙才兴奋的一路小跑往家赶,他们相信堡里的人肯定也看到了这支船队,总算回到过去了。
回到堡里,果然已经是一副喜庆的场面。
堡里街道上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说笑,除了堡外田地显得冷清许多外,一切都回到了之前的场面。
进堡门后,魏广德几个小孩很快就分开了,各回各家,离着大门稍远就看见自己大哥站在那里和人谈笑风生。
跑近了,魏广德开口问道:“娘看见了吗?”
“看到了,高兴着呢。”
魏文才笑着说道。
“那就好,安排人去卫里打听消息没有,爹什么时候回来?”
魏广德急忙又说道。
魏文才摇摇头说道:“没有,这人都回来了,也不会耽误太久,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
说着又指指大门里面继续说道:“这下安心了,你也该回去好好练字了。
前几天我看你也是心不在焉的,都没练字,我也懒得管你。
现在过两天爹就回来了,你得回去把字儿练好了,免得挨骂。”
魏广德想想也是,他也不想继续挨夫子打了,还是抽时间好好练练字儿,以这副身体的记忆力,再加上自己超越这个时代人的见识,想来科举考场上应该很占便宜才对。
当天晚上,魏文才吃过晚饭后就出门巡了几次堡,魏广德心里知道,哥这是跑堡门楼子上去了。
魏广德今晚也是第一次,穿越过来后点着蜡烛练了一会儿字,感觉似乎比刚穿过来那会,字儿要写的漂亮多了。
一夜无话,虽然被大哥出门的动静吵醒了两次,但这个时候他也心定下来,哥就是没有他沉的住气。
第二天醒来,依旧重复着以往的生活,吃过早饭后就和同伴们出发去私塾念书。
魏广德到是想在家等父亲回来,可是被母亲赶了出来,嘴角挂着笑容让他好好学习,别想偷懒。
天地良心,魏广德只是想多在家练练字儿,少挨点夫子的打,戒尺打手心还是很疼的。
昨天一晚上,他老娘魏吴氏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一直都是乐呵呵的,好像这笑容持续到了今早上。
背着书包和同伴们出发去了私塾念书,又是单调的一天。
好吧,唯一变化的,就是陈有才那个狗东西,课间破天荒的凑到他们这边来说了半天话,因为陈有才他老爹应该也跟着船队过来了。
在私塾里,属于军户的,除了崩山堡的六个小孩外,也就他们百户所里的三个小孩在这里,其他人也没共同话题可说。
第9章都回来了
今天,私塾里几个小孩都无比盼望着时间走得快一点,好早点回家。
当终于放学后,魏广德和几个小孩背着书包头也不回的往外跑,一刻也不愿意在私塾里呆着。
说实话,这些孩童们这样的表现,让孙夫子是很失望的,感觉这些孩子一点没有把心放到学习上。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多还秉承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最近日子里发生的事情,孙夫子还真不知道,只是觉得今天那几个军户孩子有点活跃,好像遇到什么高兴的事儿。
而魏广德等人急吼吼的冲出私塾,很快就跑出镇子,到这个时候也都有点累了,也逐渐放慢了脚步,一路小跑继续往家赶。
出了镇子没多远,就进到军堡的屯田区了,之前几天还很冷清的田地里,出现了几个正在劳作的农户。
看到这个场景,魏广德等人很快就认出了,田地里的不就是卫所里在户的士卒吗?
他们可是跟着出征了的,现在都在田地里,那肯定说明都回来了。
明朝的老百姓,在中期的时候,还是很淳朴的,其实就算到了明末,依旧是踏实勤劳,任劳任怨,只要有一口吃的,受点苦在他们看来真没什么。
这些士卒应该是今天才回来的,具体是中午还是下午,魏广德还真猜不出来,早上去私塾的路上可没看见人。
但是就这样,出门了好些天,一回到家也没有说休息几天的,都是放下东西就到田地里劳作。
毕竟,当初整队走的急,好多人田地里的活都没有收拾利索。
看到几个小孩跑过来,田地里的汉子都向他们招手,堡里就那么大个地方,那么点人,谁不认识谁啊。
询问后才知道,他们中午过后就到家了,昨晚就在彭泽码头那里下的船,因天色太晚,所以没有连夜赶回来,休息一晚后才启程的。
摆摆手,魏广德他们就继续往军堡那边小跑,很快就看见了军堡,而远处江面上那两条已经停靠多日的哨船也在江面上游弋,今晚又有鱼吃了。
进了堡门,小伙伴们告辞各自回家,今天心情不错,大宅门口看门的军卒和他打招呼的时候,魏广德也是笑着回应。
一溜烟跑进家里,前院已经有不少人了,一扫之前冷冷清清的环境。
在大堂外,魏广德就听到魏老爹说话的声音。
“.库房,那就好,大家都出门多日了,看看手上没有其他活计,就先散了吧,回去休息几天。”
“谢大人。”
大堂里传出其他人的声音,魏广德也听出来了,虽然有点嘈杂,但是还是能分辨出来,都是堡里几个总旗,小旗的声音。
果然,只是站在门外片刻,就看见张大勇等几个军官从大堂里走了出来,看到魏广德站在门外,都是嘻嘻哈哈逗了他几句才离开。
其中有几个走得比较急的,都是看到魏广德在这里,就知道自家的小子肯定也回来了。
在这个年达,家被看的很重,家人就更是重要。
都出门好些天了,这些貌似大老粗的军汗其实也挺想家的。
只是这次回来,也带回来不少辎重,所以都先招呼人把东西搬进库房里去,还有就是安排卫所里的其他事物,之前耽误的巡江打渔的事儿也要抓起来,不然今晚可就没鱼吃了。
至于那些小兵们,没安排的自然就去自家地里干活去了,也就是魏广德他们回来的时候遇到的那些人。
对于小兵们来说,根本不指望上面每年给发下多少粮饷,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从田地里刨食吃。
对于崩山堡里的兵士来说,能遇到魏百户这样的好官就不错了,干一年下来,至少还能有的吃,虽然吃不饱,可也饿不死,就这么吊着。
年底的时候,还能见到一点饷银过年。
也是卫所驻扎位置好,临着这长江,时不时还能分到一些鱼,可比其他地方的卫所军好多了。
其实,整个九江卫的驻防区位置都不错。
既然叫九江,这里的河道密度自然都比较大,卫所周边总能见到河。
只不过靠着小河的可就没有分配到渔船了,不对,应该说是哨船,巡江用的,那是军事装备。
那些靠着长江和鄱阳湖的卫所,总归会分派下来几条船的,巡江之外顺便打渔,日子自然就比其他卫所好过的多。
看到人走了,魏广德这才进了大堂,看着大堂桌案后面端坐的自家老爹,亲切的喊了声,“爹,你回来了。”
虽然是废话,但是魏广德感觉这个时候就该这么做,作为儿子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回来了。”
魏勐看着进门的小儿子,脸上也是笑呵呵的。
“爹没在这几天,可有听你母亲和哥哥的话?”
魏广德对于魏老爹的问话,自然小鸡啄米般点头,虽然很想问问这几天老爹他们一路是怎么过的,可是貌似现在也不是时候。
此时的大堂里,除了他们父子外,魏文才也站在他爹旁边,听了他们对话,这才插口道:“前几天,爹你离开后,这小子在家就没练过字儿,呵呵”
当着人家面打小报告,这真的好吗?
魏广德听到大哥提起这事儿,自然脸上有点挂不住。
“不过,昨天不是看到爹你们的船队回来了吗?这小子才安下心来,吃晚饭后还练了一会。”
笑过后,魏文才又继续说道。
“让你们担心了。”
魏老爹摸了摸胡须说道。
感觉这明朝人似乎都喜欢留胡子,自家老爹是这样,私塾里孙夫子也是。
看到魏老爹的动作,魏广德不自觉也伸手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下巴。
“回来看到家里一切都好,爹也安心了,对了,你去看看船回来没有,让他们多打点,今天堡里每家都要分上些,都在外面累了几天,又是担惊受怕的。”
魏老爹到是很为堡里的士卒着想,回来就安排了水手出船打渔,可能这也是习惯吧。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长江边上,自然就往那里去想了。
魏文才答应一声就转身离开,魏广德这会儿也蹦到案几旁问起魏老爹这几天的经历。
第10章贪墨
魏老爹把百户所百多号兵士全须全尾的带回来了,到了晚上,魏广德一家人自然要好好的吃一顿,也算是给魏老爹接风洗尘。
其实,这也是魏老爹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搞不好就真的是要被送上战场的。
还好,最终只是虚惊一场。
“爹爹,当初你们走了后,我还真担心路上人越走越少。”
饭桌上,魏老爹和魏文才自然是有酒有菜,魏广德年岁小了点,所以没弄到酒喝。
虽然是百户官身,但是在魏广德家里,平时也是不喝酒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酒,主要还是黄酒为主。
制造黄酒,就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虽然现在的大明承平已久,但是粮食始终还是一个帝国重要的物资,用来酿酒,酒价自然不便宜。
魏广德知道后院封存了一些酒,是本地的封缸酒,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一种。
虽然年岁小,魏广德也被同意尝了一口,酸酸甜甜,明显不是后世他喝过的白酒,看颜色猜测是黄酒一类的。
后世,黄酒其实已经很少见了,大家餐桌上喝的不是啤酒就是白酒。
口感偏淡,味道还行,至少不辣喉。
怪不得直接就开了一坛,就这酒,一坛他也能喝。
当然,这是魏广德心里想的,可没有说出来。
看着魏老爹和大哥推杯换盏酒到杯干,喝的很是热烈,他也只能撇撇嘴。
“你说的,其实也是我当初担心的,不过好在我们的船都没进运河,就在镇江那儿就停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