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425节
简单把自己和董一元结识的过程说了一遍,裕王之前详细了解过保安州一战的过程,所以很自然就知道是谁了,就是那个控制住时任宣府总兵官的骑兵千总。
要说功劳,董一元自然是很大的,否则魏广德在那个场合肯定拿不下兵权,也就没有现在的魏广德了。
一开始,裕王还以为魏广德是打算说董一元,想帮他谋个官职。
“这董一元不错,关键时刻颇有眼光和胆识,值得培养。”
裕王只是微笑着点头道,在他看来,自己这么说就行了,魏广德可以看着运作就好,毕竟只是个蓟镇的游击将军,就算升职也就是参将,就算要实权也不过就是运作到某路任镇守。
“昨日一元给我写信,想介绍他兄长也拜在殿下府上。”
董一元的信是求魏广德帮忙,不过在这里魏广德当然不能这么说,只说是想拜进裕王府门下。
“他兄长?董家是边镇将门吗?”
裕王好奇问道。
知道董一元是一回事,裕王可没心情打听他们的家世,不过就是随口一问而已。
“殿下,这董一元有个兄长名为董一奎,是现任宣府东路镇守参将,也算是子承父业。
他们的老子是原大同参将董旸,俺答汗派军偷袭滴水崖时战死,由董一奎接过家族世袭武职,任指挥佥事,之后积功升任参将。”
魏广德又简单说了董家父子的情况,裕王也是点头。
不管怎么说,董家都是为他老朱家洒过汗流过血的。
“忠良之后。”
裕王点头说道,想到魏广德话里的意思,若有所悟道:“他已经是参将了,那这次所图就是总兵一级了?”
“殿下聪睿,之前马芳以副总兵身份镇守宣府西路,董一奎则是以参将镇守东路,和马芳是一东一西保卫宣府。
现在马芳积功接替李贤出任宣府总兵官之职,宣府就空出一个副总兵职务来。”
魏广德说道。
“那善贷,你是作何打算的?”
裕王微微点头,一个萝卜一个坑,马芳升迁了,宣府就缺了一个副总兵。
不是说边镇各镇一定要有一个总兵和一个副总兵,但是有这个职位,关键时刻至少有人可以接替,而不至于总兵出事后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等几日去杨尚书府上的时候,我打算过去,在杨尚书面前说说,看兵部是否已有安排,不过这必须殿下首肯才行。”
魏广德直截了当说道。
“宣府,京师西北门户,董一奎能够长期驻守宣府东路,想来战功不会少吧?”
裕王问道。
“相对来说,西路位宣府和大同接合部,俺答部进攻的方向是这里,东路战事也不少,可都是小打小闹。
要说,董一奎防守宣府东路也算得力,至少没有出现大的险情,鞑子还没有突破过。”
魏广德可不能瞎吹,实话实说,董一奎败仗吃的少,可胜仗也不多,否则也不会一直在东路呆着不温不火的。
裕王不傻,自然听出来魏广德话里的意思,中规中矩的将领。
“孤同意了,这个事儿你去办吧。”
裕王知道,魏广德自然把话说道这里,自然就是想要帮一把的。
一个副总兵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不过正如魏广德之前所说,能不能办成,这还得看兵部的计划,若是兵部已有人选,董一奎这事就有些麻烦了。
“明白,等两日我去拜见大司马时试探试探。”
魏广德见裕王点头,自然也就放了心,于是又说起京城今年的鳌山灯会。
“嗨,别说鳌山灯会,孤也是昨日才知道,那永寿宫被烧之事你知道的,知道怎么走水的吗?”
说起鳌山灯会,裕王就来了兴趣。
“那晚永寿宫”
裕王把从冯保那里知道消息一股脑给魏广德说了,之前黄锦可是下了封口令,严禁将失火原因传到外廷。
当然,该知道的自然知道,不过也装作不知,总之就是外廷对永寿宫失火原因只当是不慎,还真没传出失火是因为皇帝叫人燃放焰火所致的消息。
“冯保放的焰火?”
魏广德目瞪口呆看着裕王,而裕王这会儿憋着笑点点头。
烧个宫殿而已,在皇家人看来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儿,烧了建新的就是了。
冯保被派到裕王府来,王府中人虽然好奇,但是私下问李芳,一开始李芳自然也是不知。
不过昨日裕王也想看焰火,可把随侍的冯保吓了个够呛,急忙出声阻止,这才让他把自己被分配的原因说了出来。
说来也巧,没过两日就是魏广德代表裕王府给兵部尚书杨博送年礼的日子,李芳安排和魏广德一起去的人正是冯保。
“冯公公,都不是外人,大家都在裕王府当差,以后当多亲近。”
出来的路上,魏广德也是有意和冯保搞好关系。
现在冯保的品级已经被撸下来了,之前他还是五品的库房大使,现在只是六品的长随,这已经是太监群体里品级最低的一类人了,算是什么也没留下。
和外廷不同,明朝内廷也是职位和品级分立的。
别看黄锦是提督太监,可他的品级受限于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也只是正四品,这已经是太监里品级最高的。
至于御马监的掌印太监,也只是左少监,为从四品太监,而高忠的品级也只是正五品左监丞。
这个品级和资历有些挂钩,但是品级高其实在太监里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看皇帝派你管什么。
即便是正六品太监,若是管着吃香的衙门,在内廷里话语权也很重。
可若是从四品的少监,若是没有得到差事,只是某殿总管一类的职位,那话语权就看背后的主子在宫里的地位了。
虽然太监们的品级不高,可是因为接近皇帝的缘故,只要把皇帝哄好了,御赐礼服也是极多,有了御赐礼服,自然也就不看什么品级和补子了。
这也是明朝真正有身份的太监,大多穿的不是飞鱼服就是麒麟服,甚至连穿蟒服的也有。
他们可以无视外朝赐服对官员品级的要求,要是按外朝官员的区别,内廷也只有寥寥数人有资格穿飞鱼服,而其他人就只能穿麒麟服了。
“魏大人言重了,以后叫我冯保就好。”
裕王看重魏广德,冯保自然不是瞎子,可不敢在魏广德面前摆脸子,何况现在的他说是寄人篱下也不为过。
冯保人生真正的转折,其实还是在裕王府里,被裕王派去照顾皇子,也就是未来的万历皇帝那一刻起才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裕王府的来人,杨博自然不会怠慢,亲自相迎,迎的不是魏广德而是裕王的身份。
进入杨府,魏广德让冯保送上礼单,都是一阵寒暄,说些场面话。
都只是礼节性拜访,耽误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很长,之后杨府也会派人送回礼,不过今日魏广德可是有别的事儿,自然不会很快就告辞。
“大司马,前些日子就想拜访,只是大人为国事烦心,善贷怕贸然登门打扰大人休息。”
“呵呵,老夫随时欢迎善贷登门,国事艰难,兵部也常有思虑不周之处,我很希望善贷能经常给些建议。”
前些日子,不是俞大猷的事儿,应该就是马芳的事儿,杨博心里门清。
“大司马,承蒙抬爱,现在马芳出任宣府总兵,那他空出来的副总兵,兵部可有人选?”
都是明白人,魏广德没必要绕弯子。
“嗯,兵部确实有考虑。”
杨博抚须答道,虽然有猜测,可是杨博并未多言,而是静观其变。
第460章考评
“实不相瞒,宣府乃是京师西北门户,殿下对宣府可是关注的紧。”
说道这里,魏广德仿佛发现自己失言似的,急忙道:“学生惶恐,这些本该是大人关心的公务。”
“殿下也有宣府副总兵人选吗?”
杨博确实微微皱眉问道。
实际上,兵部确实在推了马芳上位后,经过武选司多次评议才定出人选接替副总兵位置,可现在看情况,似乎裕王府对此位置也势在必得的意思,着实让杨博有些为难。
他哪里不知道,所谓裕王看重的人,其实就是他魏广德看中的将领。
不过显然,裕王应该是知道此事,否则断不会还有个太监在场的情况下说出这话来。
魏广德并不担心裕王知道此事。
冯保,如果以前他在司礼监的时候,杨博还要让他一些,现在冯保在宫中犯事被派到裕王府,自然他也就不怎么关注他了。
所以,今日全程,他都和魏广德说话,都不怎么正眼瞧冯保。
“宣府参将董一奎,镇守宣府东路多年,些许寸功随不足,可毕竟有苦劳,何况还是功臣之后。”
魏广德点出看好的将官名字,杨博自然一下就知道他话里所说的是谁。
“董一奎,老夫在宣府的时候和他有过接触,算是个能做事的人。”
杨博微一犹豫就点头说道:“不过,此次宣府副总兵一职,兵部内部多有讨论”
魏广德听到这里,知道董一奎的投效晚了点,兵部已经有计划,要强行捧他上位,别说他,就是裕王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虽然有些可惜,魏广德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努力过了,回头给董一元去信把情况说明就好了。
既然董一奎愿意靠拢,那下次边镇有了空缺,还怕没他的升迁。
不过随着杨博的述说,魏广德心里就暗暗心惊。
原来这次虽然调整的是宣府副总兵的职位,可实际上却是朝廷对边镇将领控制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九边军镇中除总兵官外,大多都会有一次调整。
许多积功的将领,虽然职位得不到升迁,可是却可以从次一级的兵镇上调到高一级的兵镇中,有的时间到了散阶也会被提升,也算是升迁了。
有了杨博这话,魏广德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兵部已经有了计划,虽然出自杨博口中还未成形,但大的方向已经定下来了,自然就不便继续插手,因为最终杨博会以密奏的形式恭请御览。
“其实马芳的职位,最初也是定的调蓟镇任副总兵。”
说完话,杨博句看向魏广德说道。
这事儿,最初还是魏广德向兵部递的话,想要把马芳调到蓟镇。